李誕在這裡賺了820元!多抓魚首家線下書店開業,變身網紅打卡地


這個秋天,大家都愛的二手書線上售賣平臺“多抓魚”在北京開了全國首家線下實體書店。開業剛剛過去3周多,就成為各式文藝青年的網紅打卡地。圖為2019年11月11日,多抓魚位於北京市朝陽區通惠河北路大望路電影產業園內的實體店。

為什麼叫多抓魚?抓什麼魚?多抓魚名字,是來源於法語Déjà vu,意思是“似曾相識”,大抵就是那份對舊物舊事的羈絆之情。如果說逛多抓魚的線上書店已經算是一種虛擬尋寶的話,那親自去逛多抓魚的實體商店,更是一次眼見為實的挖寶之旅。圖為2019年11月11日,書店內還有小朋友閱讀的舊書。

可以說,多抓魚是當下二手書交易平臺裡最火爆的,沒有之一。讓二手書重獲新生,是多抓魚貫穿始終的理念。賣書的用戶將舊書出售給多抓魚平臺,平臺經過回收、翻新、消毒再包裝,出售給買書的用戶。買書與賣書之間的巧妙融合,讓多抓魚打一開始就收穫了不少文青用戶的心。圖為2019年11月11日,多抓魚書店一層。


著名“網生”藝人李誕也是多抓魚的用戶,通過平臺賣書收入821.6元。“如果一本書你已經讀了,那就不需要留著了,如果一本書買回來又不讀,那就更不需要留著了。這些書兩種情況都有,比如GRE詞彙,我不能再騙自己看得進去了。都賣到多抓魚了,很方便,給他們找個好歸宿,需要的朋友可以試試。”

儘管網絡閱讀、電子書的流行正逐漸替換掉紙質書閱讀,但你知道如今中國的圖書交易有多龐大嗎?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圖書零售市場總規模為803.2億元,動銷品種數達到189.36萬。如此龐大的圖書需求中,二手書的零售也是計入其中的,二手書市場擁有巨大的市場空間。

在天津的一家二手書翻新工廠中,大批量從全國各地寄來的二手書經過審核、打磨、清潔、消毒、塑封等環節的“旅行”,最終到達用戶手中。這家工廠主要為“多抓魚”提供服務。

“多抓魚”面向註冊用戶收購大量的二手書。用戶的書寄到工廠,在拆包後,要經歷的第一個環節就是在點貨區貼“抓碼”。所謂抓碼,其實是一個專屬條碼,也是一本二手書在多抓魚的“身份證”,這個“身份證”與ISBN,國際標準書號,以及賣家信息進行了綁定。

擁有了唯一“抓碼”的書,會進入到審核環節。工作人員對書進行品相分級和正盜版鑑定。其中初、中級審核主要負責品相鑑定和下一步翻新流程分類,高級審核主要負責對初中級審核難以辨別的疑似盜版書進行鑑定。


然後進入“清潔”和“打磨”兩個不同翻新環節的二手書被審核員裝進不同的貨框內。在這裡,二手書的品相分為“全新、良品和中品”。具體而言,良品沒有明顯瑕疵和使用痕跡,中品有劃痕、筆記、黴斑、磨損等瑕疵。

多抓魚正盜版鑑定負責人楊玉擎日常負責正盜版鑑定、收集正盜版數據庫和正盜版鑑定培訓。“我們3個月才能培養出一個進行高難度正盜版鑑定的審核員。”他的團隊一直不斷總結盜版書的各種特徵,“盜版特徵數據化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這樣能讓審核員們更快掌握如何識別盜版書。”

另外一些不需要打磨的書則直接進入清潔環節,清潔是每本書的必經工序,工人使用酒精、幹抹布、橡皮等工具對封面的汙漬、黴斑等進行擦拭,力求最大限度讓二手書回到最乾淨的狀態。圖為多抓魚線上的暗號——漁民專用。平臺把買賣書籍的讀者稱呼為“漁民”。


“打磨”、“清潔”等翻新環節完成,書籍就會進入消毒區。消毒區域共有19個臭氧消毒櫃,每個櫃子一次可以給200本書消毒,每次消毒要運行80分鐘。圖為全套機器貓漫畫書,它們曾是80後一代人最理想的啟蒙漫畫。

多抓魚二手書倉庫目前庫存為50萬本左右。二次售出價格如何確定呢?多抓魚有一套自己的算法,這套算法根據商品質量和內容的稀缺性對每本書進行定價。“基於內容的折扣一般會高過基於品相的折扣”,多抓魚一名負責人介紹,一本書從入庫到最終上架出售,時間是3到4天。圖為除了玲琅滿目的二手書,還有各種小商品售賣,玩具、童車、大衣櫃,還有櫃裡的大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