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憲:“90”後的5大收藏祕籍

張宗憲:“90”後的5大收藏秘籍

“1號先生”的拍場風采

對於收藏行業人士來說,“羅伯特·張”是教父一般的存在。

這個全球拍賣場大名鼎鼎的羅伯特·張,自13歲入行以來,到2018年曆經了七十九年的風雲變幻,跑贏所有同行,甚至換句話說,張宗憲在拍賣史上是一個非常特別的例子,他憑一己之力,利用拍賣這種公開交易形式,影響了整個市場的走向。在全球拍賣市場上呼風喚雨這麼多年,很多年都沒有出現第二個。

人們好奇,張宗憲是如何做到的?

張宗憲:“90”後的5大收藏秘籍

1994年中國嘉德首拍張宗憲與馬未都“同框”

除了成為業界常青藤的傳奇,拍賣業界還流傳著“1號先生”的風采和傳說。一直到今天,中國嘉德、北京翰海、北京榮寶、上海朵雲軒等國內多家著名拍賣行仍為他保留拍賣的“1號牌”。張宗憲身上文人氣少,與之相對應的是商海沉浮、胼手胝足打拼而來的一種神氣。整個人時髦精緻,透著霸氣和傲氣,如果穿的鮮亮,坐在第一排,他肯定要出手了,想要一件東西,會舉著手不放,他戲稱自己是拍賣場中的“天下第一頂”。他有個小本子以規劃每天的起居日程安排,幾十年如一日:要提醒誰,要找哪家拍賣行問事情,誰的錢還沒有收到,哪件東西該提貨,哪件東西要送貨...記在上面,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成功闖蕩海內外收藏江湖數十年,張宗憲先生自有別具一格的人生進退和極其珍貴的回憶評說。

張宗憲:“90”後的5大收藏秘籍

張宗憲攝於香港 時年三十歲

Part 1

收藏經

怎麼收藏?張宗憲最常說的一句話是“看得懂、買得到、捂得住、賣得掉”。看似簡單樸素,卻是他七十多年收藏生涯的經驗之談。

如何看得懂?張宗憲自己看這麼幾點:第一是真假,第二是好壞,第三是完整。收藏是個深井,有人做了一輩子,在真假上還是會失手,張宗憲的原則是不用的不碰,“情願錯過,絕不買假”是他的座右銘,“假的當真的買,隔一百年還是假的。但是真東西一年不漲,五年不漲,十年總會漲”,錯過還有機會,假的卻永遠是假的。

他用自己的經歷鼓勵別人:“好長一段時間裡,我都不具備舉牌的資格,但這沒有難倒我。我去認識那些對我有幫助的人,幫他們做點事情,直到自己長滿了羽毛。”收藏的特殊性在於學問很深,不是三兩年就可以磨練出來的,張宗憲的建議是要虛心請教,多聽聽別人的意見,經過多年的專業累積,眼光自然就出來了。同時也要多看多買,在做的過程中學習,收藏沒有十年八年的經歷是做不成的。

做了多年古董生意,過眼千千萬萬,不少驚心動魄,張宗憲說做收藏的都有佛法裡說的“貪”。有時候他看到現在的行情,回頭想想以前自己賣出去的東西,心裡也是感慨萬千,“留幾件多好”。但再想想,留又能怎樣...不要回頭了,還是向前看。向前看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張宗憲:“90”後的5大收藏秘籍

上海申新紗廠廠長、香港緯綸紗廠董事長吳昆生(中)在永元行香港九龍漢口道分店

Part 2

修煉法

無論是經營古董店,還是做藝術經紀人,亦或自己把玩收藏,張宗憲鮮有失手或看錯的時候,他精準的眼裡始終為人稱道。這其中究竟有什麼秘訣?他收藏的眼裡是怎麼修煉來的?有四個重要的點:“多看、多聽、多問、多買”。

多看,是錘鍊眼力,這是古董行的必殺技。文物鑑定上叫“眼學”,重點在一個“眼”上,中國的古董鑑定到今天為止基本上靠肉眼,多看是成為一個鑑定家最重要的條件。張宗憲打過一個比方:他曾經請畫家朋友給他父母畫像,這畫家畫美女特別好,但畫起他父親,一眼就看得出來畫得不像——親人的臉實在是太熟悉了。看瓷器看字畫也是同一個道理,就是熟,看珍品要像對“父母”一樣熟悉。

多聽,是廣泛收集信息;多問,是轉益多師。有一次張宗憲和仇焱之吃飯聊天,仇焱之說一般都以為陸子岡是清朝人,但實際上他是明朝人,雖然子岡牌聞名天下,但陸子岡也不只做玉牌,別的東西也有。仇焱之幾句點撥,讓張宗憲當時頓覺“一語驚醒夢中人”。

張宗憲的最後一條法寶是多買,就是多實踐,不怕交學費。判斷古董的好壞要靠融會貫通各種經經驗,作出自己的判斷。不要怕上當,買的過程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上過當之後就記得特別深刻。


張宗憲:“90”後的5大收藏秘籍


張宗憲在永元行堅道倉庫,1960 年

Part 3

勤力功

張宗憲肯用功,看博物館尤其深入。這份對於古董藝術品的熱愛,始終未因年紀增長稍有懈怠;相反,對於“行千萬里路,看博物館藏品”的藝術之旅,始終熱情不減。在眾多的博物館中,他最愛去的地方是英國的大維德中國藝術基金會,張宗憲說這裡對他影響巨大,可以說是對他此生最重要的知識源泉。

張宗憲的學問就是靠看博物館積累的,大維德博物館這位“導師”為他的瓷器收藏建立了一流的標準。他說:“如果要問我去過幾次大維德館幾次?我想應該有百次之多吧!大維德收藏的瓷器展覽館是我來倫敦,除了拍賣場,必定到訪之地。為何我到倫敦必訪大維德收藏?因為我的學問都是靠博物館累積的。看博物館可以幫助我辨真偽、分好壞,陳列在博物館的東西可以讓你細細品鑑琢磨。我在買東西的時候常常會問自己,這件瓷器大維德或其他博物館有嗎?有的話,我要買的這件是否比它好?所以博物館是個標準,收藏一定得跟博物館比,跟博物館較量。因此,我很感激大維德博物館,他讓我對瓷器收藏有個第一流的標準,它是我此生對重要的導師。”

張宗憲:“90”後的5大收藏秘籍

1960 年,張宗憲與倫敦著名古董商塞繆爾·馬錢特(Samuel Sydney Marchant)在永元行

Part 4

生意經

張宗憲說過:“我也笨,我做事是靠努力、靠精神幹到今天。我沒有什麼後臺,靠的是自力更生。”

張宗憲喜歡在拍賣行交易,通常情況下,做買賣總有一番討價還價,越砍越便宜,結果不但賣家賺不到多少錢,買家還是覺得自己買貴了;而且不管買賣多少次,買家總覺得自己是賣家的衣食父母,是上帝。張宗憲說,到了拍賣行就不同了,賣家把貨放到拍賣行,誰想要加價,不管多少錢賣掉,雙方都互不相識,賣家不用謝人家,拿錢回家就行。賣不掉無所謂,可能剛好買主沒來,只要東西真的好,今天賣不出去,下回還有機會。

張宗憲愛跟晚輩們將自己早年替人買東西的不易:買件瓷器,藏家說拿過來給我們看看,就得坐飛機送去。古董這樣嬌貴的東西,不能磕不能碰,每一個環節都要保證不能閃失:“所以你看我天天要練,肌肉要練好,要拎瓷器啊。”他這樣一個大古董商,這些辛苦活兒也要親力親為,這也是他廣受客戶肯定的原因之一,為客戶做事情必須要恪盡職守。

張宗憲:“90”後的5大收藏秘籍

攝於香港石板街貨艙,1965 年

Part 5

人情帳

張宗憲行事有自己的一套做派。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但他一貫如此。一件看似簡單的事情,其實在背後他也有諸多思量,不怕說給人聽。

把做事的場面和做人的門道都放在心裡,這是他的成功秘訣之一。張先生住在上海時,幾乎每天都要到花園大酒店見朋友喝咖啡,出門前他總往兜裡揣一沓面值50元、100元的嶄新鈔票,這個習慣保持了很多年,直到今天也一樣 。當時有酒店相熟的門童、服務生和大堂經理,上前打個招呼,恭維幾句今天氣色不錯之類,他就塞一張當小費,不管多少總歸會給,而且每天見面每天都給。常去的餐廳也一樣,但凡張先生一到,熟悉的服務員都一一過來問個好,說幾句體己話哄他開心,小費就給得個更大方。他自然分得清真情假意,但只要場面上好看,他心裡也高興。

張宗憲愛金子,因為金子歷久彌新,永不褪色。逢年過節,他會準備很多澳大利亞的金幣,當紅包發給親戚小輩,歷年下來,有人能存下一大把金幣。張先生屬兔,他還曾突發奇想在金幣上鑄上兔子的圖案,送人就是一份蠻特別的小禮物。在香港一到中午或晚上,張宗憲就會請很多人吃飯,有收藏家有生意人,基本都是他請客。“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句話在生意場上也一樣適用。

張宗憲常說,出門在外,沒有朋友不成生意。對合作者,不管是長輩還是晚輩,張宗憲都會周到細緻地照顧到。和張宗憲接觸比較多的拍賣行人士都知道,過春節一定是張先生先打電話來拜年。一個耄耋之年的老人,在業內輩分高、資歷深,卻會先給晚輩拜年,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張宗憲:“90”後的5大收藏秘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