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宪:“90”后的5大收藏秘籍

张宗宪:“90”后的5大收藏秘籍

“1号先生”的拍场风采

对于收藏行业人士来说,“罗伯特·张”是教父一般的存在。

这个全球拍卖场大名鼎鼎的罗伯特·张,自13岁入行以来,到2018年历经了七十九年的风云变幻,跑赢所有同行,甚至换句话说,张宗宪在拍卖史上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例子,他凭一己之力,利用拍卖这种公开交易形式,影响了整个市场的走向。在全球拍卖市场上呼风唤雨这么多年,很多年都没有出现第二个。

人们好奇,张宗宪是如何做到的?

张宗宪:“90”后的5大收藏秘籍

1994年中国嘉德首拍张宗宪与马未都“同框”

除了成为业界常青藤的传奇,拍卖业界还流传着“1号先生”的风采和传说。一直到今天,中国嘉德、北京翰海、北京荣宝、上海朵云轩等国内多家著名拍卖行仍为他保留拍卖的“1号牌”。张宗宪身上文人气少,与之相对应的是商海沉浮、胼手胝足打拼而来的一种神气。整个人时髦精致,透着霸气和傲气,如果穿的鲜亮,坐在第一排,他肯定要出手了,想要一件东西,会举着手不放,他戏称自己是拍卖场中的“天下第一顶”。他有个小本子以规划每天的起居日程安排,几十年如一日:要提醒谁,要找哪家拍卖行问事情,谁的钱还没有收到,哪件东西该提货,哪件东西要送货...记在上面,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成功闯荡海内外收藏江湖数十年,张宗宪先生自有别具一格的人生进退和极其珍贵的回忆评说。

张宗宪:“90”后的5大收藏秘籍

张宗宪摄于香港 时年三十岁

Part 1

收藏经

怎么收藏?张宗宪最常说的一句话是“看得懂、买得到、捂得住、卖得掉”。看似简单朴素,却是他七十多年收藏生涯的经验之谈。

如何看得懂?张宗宪自己看这么几点:第一是真假,第二是好坏,第三是完整。收藏是个深井,有人做了一辈子,在真假上还是会失手,张宗宪的原则是不用的不碰,“情愿错过,绝不买假”是他的座右铭,“假的当真的买,隔一百年还是假的。但是真东西一年不涨,五年不涨,十年总会涨”,错过还有机会,假的却永远是假的。

他用自己的经历鼓励别人:“好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不具备举牌的资格,但这没有难倒我。我去认识那些对我有帮助的人,帮他们做点事情,直到自己长满了羽毛。”收藏的特殊性在于学问很深,不是三两年就可以磨练出来的,张宗宪的建议是要虚心请教,多听听别人的意见,经过多年的专业累积,眼光自然就出来了。同时也要多看多买,在做的过程中学习,收藏没有十年八年的经历是做不成的。

做了多年古董生意,过眼千千万万,不少惊心动魄,张宗宪说做收藏的都有佛法里说的“贪”。有时候他看到现在的行情,回头想想以前自己卖出去的东西,心里也是感慨万千,“留几件多好”。但再想想,留又能怎样...不要回头了,还是向前看。向前看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张宗宪:“90”后的5大收藏秘籍

上海申新纱厂厂长、香港纬纶纱厂董事长吴昆生(中)在永元行香港九龙汉口道分店

Part 2

修炼法

无论是经营古董店,还是做艺术经纪人,亦或自己把玩收藏,张宗宪鲜有失手或看错的时候,他精准的眼里始终为人称道。这其中究竟有什么秘诀?他收藏的眼里是怎么修炼来的?有四个重要的点:“多看、多听、多问、多买”。

多看,是锤炼眼力,这是古董行的必杀技。文物鉴定上叫“眼学”,重点在一个“眼”上,中国的古董鉴定到今天为止基本上靠肉眼,多看是成为一个鉴定家最重要的条件。张宗宪打过一个比方:他曾经请画家朋友给他父母画像,这画家画美女特别好,但画起他父亲,一眼就看得出来画得不像——亲人的脸实在是太熟悉了。看瓷器看字画也是同一个道理,就是熟,看珍品要像对“父母”一样熟悉。

多听,是广泛收集信息;多问,是转益多师。有一次张宗宪和仇焱之吃饭聊天,仇焱之说一般都以为陆子冈是清朝人,但实际上他是明朝人,虽然子冈牌闻名天下,但陆子冈也不只做玉牌,别的东西也有。仇焱之几句点拨,让张宗宪当时顿觉“一语惊醒梦中人”。

张宗宪的最后一条法宝是多买,就是多实践,不怕交学费。判断古董的好坏要靠融会贯通各种经经验,作出自己的判断。不要怕上当,买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上过当之后就记得特别深刻。


张宗宪:“90”后的5大收藏秘籍


张宗宪在永元行坚道仓库,1960 年

Part 3

勤力功

张宗宪肯用功,看博物馆尤其深入。这份对于古董艺术品的热爱,始终未因年纪增长稍有懈怠;相反,对于“行千万里路,看博物馆藏品”的艺术之旅,始终热情不减。在众多的博物馆中,他最爱去的地方是英国的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张宗宪说这里对他影响巨大,可以说是对他此生最重要的知识源泉。

张宗宪的学问就是靠看博物馆积累的,大维德博物馆这位“导师”为他的瓷器收藏建立了一流的标准。他说:“如果要问我去过几次大维德馆几次?我想应该有百次之多吧!大维德收藏的瓷器展览馆是我来伦敦,除了拍卖场,必定到访之地。为何我到伦敦必访大维德收藏?因为我的学问都是靠博物馆累积的。看博物馆可以帮助我辨真伪、分好坏,陈列在博物馆的东西可以让你细细品鉴琢磨。我在买东西的时候常常会问自己,这件瓷器大维德或其他博物馆有吗?有的话,我要买的这件是否比它好?所以博物馆是个标准,收藏一定得跟博物馆比,跟博物馆较量。因此,我很感激大维德博物馆,他让我对瓷器收藏有个第一流的标准,它是我此生对重要的导师。”

张宗宪:“90”后的5大收藏秘籍

1960 年,张宗宪与伦敦著名古董商塞缪尔·马钱特(Samuel Sydney Marchant)在永元行

Part 4

生意经

张宗宪说过:“我也笨,我做事是靠努力、靠精神干到今天。我没有什么后台,靠的是自力更生。”

张宗宪喜欢在拍卖行交易,通常情况下,做买卖总有一番讨价还价,越砍越便宜,结果不但卖家赚不到多少钱,买家还是觉得自己买贵了;而且不管买卖多少次,买家总觉得自己是卖家的衣食父母,是上帝。张宗宪说,到了拍卖行就不同了,卖家把货放到拍卖行,谁想要加价,不管多少钱卖掉,双方都互不相识,卖家不用谢人家,拿钱回家就行。卖不掉无所谓,可能刚好买主没来,只要东西真的好,今天卖不出去,下回还有机会。

张宗宪爱跟晚辈们将自己早年替人买东西的不易:买件瓷器,藏家说拿过来给我们看看,就得坐飞机送去。古董这样娇贵的东西,不能磕不能碰,每一个环节都要保证不能闪失:“所以你看我天天要练,肌肉要练好,要拎瓷器啊。”他这样一个大古董商,这些辛苦活儿也要亲力亲为,这也是他广受客户肯定的原因之一,为客户做事情必须要恪尽职守。

张宗宪:“90”后的5大收藏秘籍

摄于香港石板街货舱,1965 年

Part 5

人情帐

张宗宪行事有自己的一套做派。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但他一贯如此。一件看似简单的事情,其实在背后他也有诸多思量,不怕说给人听。

把做事的场面和做人的门道都放在心里,这是他的成功秘诀之一。张先生住在上海时,几乎每天都要到花园大酒店见朋友喝咖啡,出门前他总往兜里揣一沓面值50元、100元的崭新钞票,这个习惯保持了很多年,直到今天也一样 。当时有酒店相熟的门童、服务生和大堂经理,上前打个招呼,恭维几句今天气色不错之类,他就塞一张当小费,不管多少总归会给,而且每天见面每天都给。常去的餐厅也一样,但凡张先生一到,熟悉的服务员都一一过来问个好,说几句体己话哄他开心,小费就给得个更大方。他自然分得清真情假意,但只要场面上好看,他心里也高兴。

张宗宪爱金子,因为金子历久弥新,永不褪色。逢年过节,他会准备很多澳大利亚的金币,当红包发给亲戚小辈,历年下来,有人能存下一大把金币。张先生属兔,他还曾突发奇想在金币上铸上兔子的图案,送人就是一份蛮特别的小礼物。在香港一到中午或晚上,张宗宪就会请很多人吃饭,有收藏家有生意人,基本都是他请客。“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句话在生意场上也一样适用。

张宗宪常说,出门在外,没有朋友不成生意。对合作者,不管是长辈还是晚辈,张宗宪都会周到细致地照顾到。和张宗宪接触比较多的拍卖行人士都知道,过春节一定是张先生先打电话来拜年。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在业内辈分高、资历深,却会先给晚辈拜年,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张宗宪:“90”后的5大收藏秘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