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前突擊分紅33億 公牛集團IPO急於“圈錢”受質疑

《企業透明度報告》鄭小琳

自去年9月19日向證監會遞交招股書後,公牛集團上市的消息就一直為資本市場所關注。

據瞭解,公牛集團擬登陸上交所主板,發行不超6000萬股,募集資金48.87億元。按照此次發行股份佔發行後公牛集團總股本不低於10%計算,公牛集團估值約500億元。

外界好奇的是,月入上億的插座界一哥公牛集團何以當下上市?

“從短期來看,感覺公牛沒有什麼上市的必要,但從長遠考慮,公牛必須上市。一方面,我們不能只侷限於國內,還要到國外去;另一方面,要贏得行業裡的跨國公司,必須要走上市這條路。這不只是錢的問題,其他資源也很重要。” 創始人阮立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

上市前突擊分紅33億

公牛集團每年的淨利潤都不低,但大部分的淨利潤都通過分紅的形式“裝進”了阮氏家族口袋,甚至在淨利潤下滑嚴重的2017年,公牛集團更是一口氣分了22個億現金。

至於緣由,“2017年剛好是公牛擬上市的前一年,這個時期分紅沒有什麼限制”。一位長期關注公牛集團的投資者感嘆道。

業績方面,公牛集團的賬面十分靚麗,拿最近三年的淨利潤來說,基本維持在12億以上,招股書顯示,2016年-2018年,公牛集團營收分別為53.66億元、72.40億元和90.65億元;淨利潤分別為14.07億元、12.85億元和16.77億元。此外,同期公牛集團的經營性淨現金流分別為17.79億元、11.64億元、19.10億元,資金可謂雄厚充盈。

而根據最新招股書,截止2018年12月31日,公牛集團的現金及現金等價餘額僅為2.18億元。那麼問題來了,每一年淨利潤都在12億以上,甚至2018年淨利高達16億的公牛集團,把錢都用哪了?

招股書顯示,其實,2015年-2017年來,公牛集團約87%的歸母淨利潤都被用來股東分紅。其中,從2015年5億元,到2016年的5.85億元,最後在2017年公牛集團最難的一年,分紅金額飆升至22.55億元,佔2017年歸母淨利的171.21%,3年時間公牛集團共計分紅了33.4億元。

“說是IPO前夕掏空公司老底,一點也不為過。”廣州某券商機構分析師直言,資料顯示,分紅這三年,公牛集團97.15%的股份均為阮氏家族持有,其中,公牛集團的實控人阮立平、阮學平二人合計持有公司股權95.88%,可見,分紅的錢幾乎都流入了阮氏家族自家“口袋”。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現金分紅之外,公牛集團不僅未拿出將淨利潤投入再生產,反而購買大量的理財產品。財務數據顯示,2016年-2018年公牛集團淨利潤累計達43.69億元,同期,公司累計耗資56.5億元購買理財產品。

“上市前突擊分紅肯定不利於公司的發展,因為公司要正常發展的話,需要不斷地進行技術研發、資金再投入、產品創新及擴大規模等,因此,上市前大額分紅,很明顯不利於公司未來的發展。”資深家電行業分析師梁振鵬向《企業透明度報告》表示。

同時,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也表示:“公牛集團IPO前突擊分紅,卻對內不肯將淨利潤投入再生產,性質極其惡劣,為了上市圈錢的嫌疑很大。這樣的公司上市後管理層是否會對公司負責,很值得懷疑。”

在他看來,“公牛集團理財產品並非穩賺不賠,未來或會對公司業績產生不良影響。實際上,目前大部分公司購買的銀行理財產品,資金最終卻流向了信託計劃。而近年來頻頻出現的信託計劃延期兌付、債券違約等狀況,說明公司投資理財的風險亦不容忽視。”

上市後或調整業務結構

對於公牛上市,阮立平曾表示是為了自我突破,現在來看公牛上市或許更多的是自身業務上的“突破”。

資料顯示,公牛集團主營業務收入為轉換器、牆壁開關插座、LED 照明、數碼配件及其他。其中,轉換器和牆壁開關插座為公牛集團的兩大核心收入,2018年轉換器收入佔主營收入比重為53.59%,牆壁開關插座佔主營收入比重為30.92%,兩大核心業務收入佔主營收入比重超80%。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三年公牛集團5大主營產品中有3大產品毛利率都在逐年下滑,甚至包括兩大核心業務。具體來看,2016年-2018年公牛集團轉換器的毛利率分別44.86%、33.37%、33.26%;牆壁開關插座產品的毛利率分別為49.94%、49%、46.74%;LED 照明產品的毛利率分別為28.51%、29.4%、29.31%;數碼配件產品的毛利率分別為26.51%、19.84%、22.53%;其他產品的毛利率分別為32.01%、30.66%、29.72%。

對此,公牛集團向《企業透明度報告》解釋:“毛利率的變化受外部因素的影響,包括主要原材料採購價格下降及上升波動等,且毛利率、淨利率從期初總體偏高的水平下降到相對更為合理的水平,有助於進一步增強可持續盈利能力。”

“兩大核心業務毛利率下滑,說明公牛集團的業務結構存在問題,而此次上市,藉助募集資金,公牛集團或打算調整自身業務結構,將重點放在牆壁開關插座方面。”上述廣州謀券商分析師指出。

據招股書顯示,2018年公牛集團轉換器的營業收入為48.47億元,佔總收入比重為53.59%。雖然佔比較高,但呈下降趨勢,其比重從2016年的61.80%下降至2018年的53.59%。另外,核心重點業務的牆壁開關插座在2018年為公牛帶來了近28億元的收入,佔營收的比重也從2016年的29.96%上升至2018年的30.92%。

上市前突击分红33亿 公牛集团IPO急于“圈钱”受质疑

實際上,從公牛集團募資金額處可以窺見,公牛集團或許的確有調整業務的嘗試。據招股書顯示,公牛集團此次募集資金投資金額中,投入牆壁開關插座項目上的金額為12億元,其次才是主要核心業務9.9億的轉換器項目。

同時,2016年-2018年公牛集團牆壁開關插座的毛利率分別為49.94%、49%和46.74%;而同期,轉換器的毛利率僅為44.86%、33.37%和33.26%。雖然目前來看,轉換器仍然佔據 “半壁江山”,但這一趨勢未來或將改變。

“從用戶需求來說的話,牆壁開關插座的市場容量要遠遠大於轉換器,因為現在可能一個家裡的牆壁開關插座隨隨便便都是從幾十到幾百,加上有很多智能的開關插座,價格則更高,所以說,牆壁開關插座的業務市場容量肯定是大於轉換器,最重要的點是,公牛集團的轉換器業務相對比較成熟,但牆壁開關插座領域公牛是後進入的,這個領域的競爭者還很多,市場佔有率也還遠遠不夠。”資深互聯網分析師梁振鵬向《企業透明度報告》指出。(企業透明度報告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