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路上,適齡兒童一個都不能少??甘肅法院開展“控輟保學”工作紀實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朱婕

“報告審判長,訴訟參與人均已到庭,庭前工作準備就緒,可以開庭!”一聲令下,廣場上鴉雀無聲。

為依法維護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權益,不久前,廣河縣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公開審理了一起“官告民”案件。一戶學生家長因拒絕送孩子入學,被縣婦聯告上法庭。案件在新月廣場開庭審理後,收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這是我省法院充分發揮審判職能,從嚴從快打擊各類引發失學輟學違釋法行為的具體舉措。

去年以來,我省各級法院把“控輟保學”作為教育脫貧攻堅和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任務,不斷健全機制、創新舉措,充分運用訴訟方式助力“控輟保學”,在積極引領部分農村地區移風易俗、崇尚教育方面發揮了示範作用,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使一批失學輟學青少年孩子回到了學校接受義務教育,部分貧困地區的基本入學率水平得到了明顯提升。

以案釋法 讓更多人瞭解義務教育法

新學期開學了,廣河縣水泉鄉水泉中學的老師卻發現一名學生沒有按時報到。校長和老師去家裡瞭解情況時才得知,是父母讓孩子輟學外出去打工了。

為了讓孩子上學,水泉鄉政府、學校和相關部門想盡了辦法。他們多次上門,反覆對孩子家長父母做思想工作,可孩子家長就是不鬆口。於是,縣婦聯、團縣委將這名學生的父母和另一對不讓孩子上學的父母一同起訴至法院,請求法院依法判決責令被告履行義務教育責任,將孩子送到學校接受義務教育。

廣河縣人民法院在受理案件當天,通過媒體發出了開庭公告。

“哪裡的問題突出,我們就從哪裡開庭。”廣河縣人民法院副院長馬青良說:“我們決定用巡回法庭的審判方式,讓更多的群眾瞭解義務教育法,杜絕再出現類似的孩子輟學的情況。”

廣河縣法院巡回法庭在當地最大的廣場公開開庭審理了這起案件,社會各界群眾700餘人旁聽了庭審。

庭審中,廣河縣婦聯、廣河團縣委作為原告代理人訴稱:“兩被告無視法律法規,拒絕送適齡子女上學,非法剝奪了孩子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坐在被告席上的家長,既不配合也不服氣,“我的孩子念不唸書和你們有啥關係?”“你們憑啥告我?”

“孩子不念書,外出打工不認識衛生間,不會刷卡,甚至不會乘車,這以後你們想過沒有?”主審法官周玲從情理、法理、道義等各方面對家長進行教育、勸說,並嚴肅指出:拒絕讓孩子接受義務教育要承擔法律責任。前思後想,家長最終同意送孩子去學校讀書,並當庭簽訂了承諾書。兩位輟學的孩子也在法院、婦聯、團委等工作人員的陪同下,重新回到了學校。

此次巡迴開庭,收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參加旁聽的群眾紛紛表示,今後要積極響應縣委縣政府的號召,督促和引導孩子完成九年制義務教育。一時間,“不送孩子上學要吃官司”成為廣河縣群眾熱議的話題。大家都認識到,“不讓孩子上學是違法的”。

臨夏中院 開闢“控輟保學”案件綠色通道

臨夏州是國家重點扶持的“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之一。由於部分家長思想觀念落後,少數適齡孩子還沒接受完義務教育,就已失學在家,或外出打工。

2018年初,臨夏州委、州政府把“控輟保學”作為教育扶貧的關鍵和基礎來抓,全州上下齊上陣,進行拉網式排查,舉全力打響“控輟保學”保衛戰,累計勸返輟學學生近萬人。

“全州法院為此類案件開闢了綠色通道,實行快立、快審。”臨夏中院副院長張得勝介紹,審理控輟保學案件在全國法院沒有先例可以借鑑,為使全州法院受理控輟保學類案件提供依據,統一裁判的程序、方法和規則等,臨夏中院抽調業務骨幹,探索制定了《關於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積極用法治思維訴訟方式破解控輟保學難題的指導意見》,明確了訴訟模式、訴訟主體、訴訟案由、法律適用以及判決生效後應承擔的法律後果等等。庭審活動均以巡迴審判的方式就地審理,在審理過程中,辦案法官注重在釋法、說理、教育、批評等方面做足工夫,既讓家長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也為旁聽群眾上了一堂生動“普法課”,實現了“審理一案、教育一片”,收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社會效果。

2018年以來,臨夏州全州法院共審結此類案件56件,經過庭前調解、法庭辯論、法庭調解等環節法官細緻入微的工作,被告人均表示將主動送子女到學校接受義務教育,在學校出具入學證明後,以原告方撤訴方式結案,這種結案方式更具柔性和溫情,減少了當事人的對抗情緒,實現了最佳的審判效應。

甘南中院 堅持教育引導和依法勸返

“孩子終於可以回學校上學了。”剛從一戶人家出來的尚蘭芳長舒一口氣,彷彿肩頭輕了許多。作為甘南中院的一名雙語法官,尚蘭芳已記不清這是第幾次為了勸返輟學學生而走村入戶。向家長講政策、講法規,每次走進一個輟學學生家中,他都要費一番口舌,直到家長、學生同意重返校園他才滿意地離開。

甘南藏族自治州屬於深度貧困的邊遠民族地區,自然條件惡劣,辦學難度遠遠大於其他地區。為了保障所有適齡少年兒童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作為依法“控輟保學”的最後一道關口,甘南州兩級法院不斷加大“控輟保學”工作力度,協同縣市、鄉鎮、村組、學校,不怕“磨破嘴”、不怕“跑斷腿”,進村入戶,對6至16週歲人口信息進行拉網式摸排核,徹底摸清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少年兒童人數、未按時入學和失輟學學生數,並查明失學輟學原因及去向。

在此基礎上,甘南州兩級法院堅持“教育引導”和“依法勸返”並舉原則,協同鄉鎮、村組幹部和教師輪流上門,反反覆覆、不厭其煩逐個勸返,與失輟學學生及家長拉家常,苦口婆心講道理、講政策、講法律,不遺餘力勸說學生返校。針對特殊情況,採取“一批一策、一生一案”,因人而異、有的放矢地進行調查、跟蹤、幫扶,勸返。對勸說無效的家長,在確認違法事實的基礎上,從嚴從快打擊各類引發失學輟學的違法情形,確保每一個適齡兒童入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