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要不要讀博?一份非常詳盡的分析

要不要讀博,這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因為大部分人在談論這一問題時,總是根據自己的經歷給出意見,比如,有的人讀博期間和畢業後之後,順風順水,這時給的意見就是一定要讀博,發展空間大;有的人讀博期間或者畢業之後,過得並不如意,這時給的意見就是千萬不要讀博,然後給出很多理由。但這些都十分主觀,每個人遇到的情況不同,所以這些意見也只是僅供參考,實際作用較小。

筆者對這一問題深有體會,所以,今天客觀地給大家分析一下到底要不要讀博。

我們先從讀博以及畢業之後有可能遇到的困難說起。

到底要不要讀博?一份非常詳盡的分析

01、

考博的困難。考過博士的人都清楚,考博絕非易事。這裡所說的困難可不是想象那種考試的困難,如題難不難、容不容易過線、分數線多少、考什麼科目等,而是一些非自己力主觀努力就能解決的困難。

考博最大的困難就是導師問題。圈內的人都清楚,博導一般每年只招收一個名額,有的博導可能會有兩個,但這一、兩個名額基本都是內定,或者說,導師們心中都已經有了人選,但又擔心自己想要的人選,考試落榜,自己找不到學生,所以,這時無論是誰考其博士,他(她)都會淡淡回覆一句:歡迎報考。收到這樣回覆的,約有7成的概率表明你只是“備胎”。這樣,即使自己考得很好,也很可能在複試環節被刷下來。因為複試時,導師會問非常專業的問題,還未入學術門徑的你,自然答不出來,也就自然有理由不要你。這是困難一。

困難二是有的導師心中確實無人選,這時導師想選一個好苗子,那就“歡迎報考”,有多少考多少,最後看誰分數高,誰更優秀就要誰。

這意味著,如果有10個人報考這位導師,只有考第一才行,這無疑增加了考試難度。困難三是有的導師會明確告訴報考學生,心中已有人選,如果要考,需要“排號”,這就導致很多學生無導師可報。這些是考博遇到的主要困難。說實話,如果自己的導師願意把你推薦給某位導師,這些都不是問題,但不幫你聯繫導師,則是很大的困難。那是不是說導師不給引薦,就一定沒機會了呢?不是的,剛才說的困難一和困難二都有一定希望,尤其是困難二,還是有很大希望克服的。

筆者有很多學友,都是憑自己實力,突出重圍,考上博士的。還有一些學友,運氣較好,比如有的人考上了博士但又找到好工作,所以就不念了,這時就有可能“撿漏”,考上博士。


02、

導師自身問題。導師自身問題主要包括作風、學術能力、負責度三個方面。

作風問題,這兩年比較嚴重。一些導師壓榨學生、騷擾女學生、竊取學生成果的現象屢見不鮮,這問題較為敏感,這裡不過多討論。但大家至少要清楚,有這麼個問題會讓你很頭痛,比如導師壓榨博士,把博士當成免費勞動力,無休止地讓你“幫忙”,最慘的可能會為導師“服務”八年(博士最多能念八年,八年沒拿下博士學位,這八年就打水漂了)。

很多人會有疑問,為什麼不反抗呢?為什麼不換導師呢?這裡筆者只能說一句“too young too simple”,問題如果這麼容易解決,那早就沒有壓榨了,因為反抗時,你面臨的不是導師一人,很可能是整個學校;換導師,別逗了,誰會因為你去得罪自己的同事呢?(特殊情況除外)即使你成功了,你的論文沒人指導,答辯又請不來人,又給學校增添如此多的麻煩,自己想想,還能開心順利畢業嗎?

學術能力問題,有的教師評上博導,並非靠自己學術本事。所以,一個學術能力較差的導師來指導你,可想而知,有多麼痛苦。

負責度問題,有些導師招博士,就是為了應付學校的要求,所以,招上博士後,完全“散養”,沒有任何學術指導,你的論文選題行不行,論文有哪問題,通通不管,極不負責。缺乏導師指導,剛入學術門徑的博士想順利畢業,難上加難。


03、

發表C刊困難。相信這是所有博士最頭疼的問題。一般學校規定兩篇C刊畢業,少數學校要求三篇或四篇(過分了啊!),部分學校(都是211,985那些出名的高校)不要求或者發表論文即可,不做級別要求(但恰恰是這些學校的學生髮C刊比誰都多)。

很多不清楚情況的人,覺得不就發兩篇文章嗎?難還能難哪去?只要自己努力寫,努力提高水平,不就解決了嘛!有這種想法的都回去面壁!!!發C刊難到讓你抓狂,讓你悔恨自己為啥考博,讓你不再想寫文章,甚至讓你後悔來到這個世界上。這麼說雖然有點誇張,但也沒誇張到哪去。

先說一個數據,大家來感受一下博士光畢業有多難。據統計,“2002-2009年,三年內如期畢業的博士只有40%,延期畢業的博士佔在校博士總人數的平均比例23.2%”(參見《據說每10個博士中,就有5.6個博士被延期》百度即可搜到)可見,博士畢業有多難。博士未能如期畢業,其中很大一個因素就是發不出兩篇C刊。

為什麼發不出來呢?再看一組數據。全國C刊數量總共是554種,輯刊是189種,但大部分學校不認輯刊,只有少部分學校認,所以這189種投了作用也不大。咱們就往多了算,這189種也算上,一共是743種,平均每年可發文約12萬篇,而每年大約3萬名文科博士,一人必須2篇C刊,就是6萬篇的需求。這還沒完呢,不光博士需要發C刊,博士後也需要發。每年文科博士後打7000人算,博士後出站需要發2-4篇C刊(很多要求4篇),按少了算,就是1.4萬。而且這些都是最低要求,很多人可能一年要發的C刊要超過2篇,甚至超過4篇。還有一些青椒、副教授、教授等等,都需要發,保守估計,也遠超12萬篇了(具體參見《博士畢業必須有2篇C刊文章華師教授:這要求快把博士生逼瘋了》百度即可)。

另外,能刊發自己領域的期刊少之又少,以綜合性期刊各個省的“社會科學”為例,比如古代文學類的文章,一期也就能刊發2、3篇,不說上萬人投一個期刊,就說10個人投一個期刊,一個博士想把文章寫到前3名,那也是相當困難的。這只是從數量上說發C刊,有多難,如果從其他因素來看,發C刊會更難。比如期刊有大量的中介稿、關係稿,還有自己論文質量不高(意思是說只達到了C刊的水準,但質量未至上乘,而不是文章質量很差,質量很差,花錢都發不上C刊的)、論文選題不符合期刊要求等等因素,都會發不上C刊。

別說博士了,現在就連教授發一篇C刊也很難,況且現在C刊普遍追求“名人效應”,博士文章有幾個人去看,會去引用?說白點,就是期刊發博士的文章,根本沒啥用或者作用很小,因為發博士文章並不能提升期刊的下載量和影響因子。換個角度想,很正常,你現在是大學生,你會引用小學生或者初中生的文章嗎?顯然不會。這個道理在學術圈同樣適用。

當然,如果自己導師的人際關係特別硬,又願意幫你發文章,就沒有那麼痛苦了。不過,

大家千萬要記住,導師只有幫你改文章的義務,但絕對沒有幫你發文章的義務。所以,導師不幫忙,也不要有怨恨。因為導師幫你搭這個人情,是他自己還,而不是你還。但凡有能幫學生髮論文的導師,就好好珍惜吧!不幫忙,也不要怨恨導師,因為這個人情太大了。

那麼導師不幫忙的學生怎麼辦?沒辦法,找中介,一篇C刊價格在3-6萬,有的甚至8-10萬,所以很多學生“砸鍋賣鐵”,、“傾家蕩產”,通過中介發文章,但還要冒險者被騙文章、被騙錢的風險。因為中介都是先交定金在操作,定金3000、5000、8000不等。大家不要把問題想得如此簡單,以為找中介就行了,大不了花點錢,以後還能掙回來。

據筆者瞭解,這些中介大多隻認識初審編輯,但這些初審編輯只能保你文章過初審,可不保錄用,凡是能確保錄用的,價格就要飆升8-10萬,甚至10萬往上了。一篇文章10萬,兩篇就是20萬,文科博士畢業安家費也就這個數,甚至要低於這個數。這還不算完,還有一點要明確,中介幫忙操作的文章,質量不能差,至少要達到C刊水準,不是你想得那樣,花錢了,就啥文章都能操作成功了,現在市面上的中介,無非是通過關係,大大降低你中稿的難度,可不是拿錢就能發。

那麼有人問,自然投稿行不行,什麼關係都不靠,就單純地投稿。筆者可以很肯定地說:自然投稿可以,但難度很大,文章質量與運氣都要有。有很多人中稿,完全是選題選得好,正好符合期刊要求,或者期刊正好缺這方面的稿子。看完以上,相信大家心裡已經有陰影了,筆者也不想打擊,但這就是現實。所以,當你沒錢、沒人、沒能力,又沒有導師幫忙解決C刊時,讀博就要慎重了。當然,如果考到了清華、北大這種對資格論文沒有硬性要求的學校,就不用考慮這個困難了

04、

生活上的壓力。讀博有在職讀博和不在職讀博兩種。在職讀博雖然生活有一定保障,但學習時間非常少,不僅要照顧家庭、孩子、忙於學校,還要發表C刊和撰寫畢業論文,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在職讀博也是十分辛苦,並非想象中的輕鬆。

而且這裡說的“在職讀博”是指本身在高校工作然後讀博士,但有很多在非高校中任職的人也想考博。這些人大多是對當前的工作不太滿意,想要考博然後跳槽進入高校,但在未考上博士之前辭職過於冒險,抑或暫時不想扔掉這份工作,這樣可以在讀博期間給予經濟上的支持。

這裡就有一個困難:如果在高校任職,那麼高校會鼓勵讀博,以此提高學校的人才比例,但要求畢業後必須回原單位,有的高校甚至是“強迫性”鼓勵讀博,不拿下博士學位就給轉崗;如果在非高校任職,如中小學、企事業單位等,這些單位都不鼓勵讀博,因為這些單位清楚,你讀博的目的就不是單純地深造自己,博士畢業後,百分之九十的人要跳槽,而且讀博後,你的心思已經不在單位,或者說你的精力無法分散給原單位,即使能分散,領導也不會滿意一個不全身心投入工作的人,所以,一邊想享受著原單位的待遇,一邊想讀博,讀博後就跳槽,天下沒有這麼好的事情,也很少有那麼傻的單位,除非你只是想提升自己,進一步深造,並簽署畢業後必須回原單位的協議。

總之,在職讀博雖然生活有一定保障,但精力過於分散,且受阻礙較大,發展空間較小。對於非在職讀博,往往面臨著精神與物質上的雙重壓力。一路讀書,讀到博士,大部分人都已經到中年了,平均年齡大約在30左右,這個年紀是最尷尬的年紀,可能會面臨以下痛苦:

(1)異地戀的痛苦。這個年紀一大部分人已經談戀愛了,而且奔著結婚去的,但讀博往往會造成二人異地,讀博一般三年或四年,但這只是從學制本身而言,全國如期畢業的博士還真就不是很多,還有一大部分人未能如期畢業,博士最多能讀八年,現在好像改成六年了,這樣意味著兩個人必須承受至少三年或以上的異地戀。異地戀沒經歷過的人是無法體會到這種痛苦,別的不說,光相思之苦就夠讓人難以承受的了。

大家不要小瞧這相思之苦,它會極大影響你的精神狀態,有時太過思念,可能數夜難眠,又怎麼會有精力靜下心來讀書做學問呢!這裡會有很多人反駁,說:只要真愛,異地不是問題,想對方了,現代交通這麼發達,即便再遠也很容易見到對方,說沒時間、沒精力、沒錢的那都是藉口。大哥,別逗了!!!讀過博士的人都知道,博士每天有多忙,遠非想象得那麼輕鬆,如果動不動就離開學校,來回跑,來回牽扯精力,放心,保證無法順利畢業。背後的心酸和無奈,也許只有讀過博士的人才知道。

(2)經濟拮据。非在職讀博的另一大痛苦,就是經濟上很難獨立。到了30歲左右,再從家裡拿錢說不過去,而現在國家給博士的補助又很少,只有1300多塊,有的學校仁慈,會再多添幾百塊,但大部分學校不給額外補助,博士生每個月就拿著這可憐的補助生活,勉強夠吃飯。

給大家算個賬。現在一頓飯12塊,絕對沒有人敢說貴,相反還覺得很便宜,一天三餐,打30塊算,一個月就是900,但平時你不買點衣服、不買點鞋、不買點水或飲料、不買點零食、不買點書、不隨點禮、不送個禮、不聚個餐、不生個病、不回個家、不買個本、不買個筆、不買點水果、不換個電話等等,這些計劃外的支出,微薄的補助怎麼能夠。尤其是買書和隨禮,這堪稱博士的一大痛苦。買書,到了博士階段,都是成套買,一套有時候就上千,尤其那種工具書,更加昂貴;隨禮,就更不用提了,年輕一代,禮都比較大,一般在500到1000左右,有時隨個禮,這一個月連泡麵都吃不起了。

所以,很多沒有經濟來源的博士選擇了一條最最最最最不想走的路:一邊讀博,一邊兼職。很多導師反感學生去兼職,認為這會極大分散學術精力,但這裡需要為這些學生說一句:他們也不想這樣的,好吧!!!誰不想不愁吃不愁穿,安心讀書搞科研,但實力不允許啊!如果說讀博士只是有錢人或者貴族圈特有的權力,那麼筆者無話可說。

(3)心理壓力。讀博的人心理壓力超乎常人的大,這一點非讀博人士可以理解。一方面,自己以前的同學,在參加工作三、四年後,普遍會結婚生娃,有時候再秀個恩愛,混得好的,買車買房,存款過萬,好不令人羨慕,而反觀自己,處於十分尷尬的地位,功不成名不就,即使自己不想對比,但這些也會潛意識地影響自己。一經對比,在讀博期間會覺得自己一事無成的人,相信不在少數。

05、

讀博既然這麼辛苦,困難這麼多,那為什麼還有人要讀博?下面就來客觀分析下讀博的好處。

第一,人脈圈“不俗”。讀上博士後,會遇到各種有才華的人,畢業後,更是有機會結識“上層人物”,“上層人物”既包括學術圈,也包括行政圈的,其中很可能會有欣賞你、提拔你的人。也就是說,在高校工作,你的發展前景會相對廣闊一些。即使自己不行,但你的好友“飛黃騰達”了,也能帶你一起飛!可以說,進入到這個圈子,至少在外界人看來,是挺高大上的,工作也是挺體面的。

第二,工作和學習的彈性時間相對較大。相信這是很多人選擇高校的一個主要因素。在企事業單位或者中小學任職,彈性時間很小, 如中小學的教師即使有假期,也大部分去補課了,企事業單位的人員更是除了法定假日外,很少有時間去做其他事情。

但在這裡要特別聲明一點:大學教師的生活遠非大家想象得輕鬆。如果你是為了以後生活更加輕鬆,那麼不建議考博。大學教師雖然彈性時間大,但也只是相對而言,大學教師假期需要申報項目、讀書、備課、參加學術會議等,可不是那種天天出去旅遊逛街的生活。而且學校對教師都有一定要求,需要考核、評比,參加各種會議,指導學生論文,還要忙於評職稱等。每一位大學教師都是比較繁忙的,這也是為什麼學生給導師發短信或者微信,老師要麼不回,要麼回得很簡單的原因之一。

可以說,在高校工作,其實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裡面還有很多複雜的事情,不便透露。有人說,我進高校,不評職稱行不行,那樣我就不搞科研了。此話非也。講師工資6000左右,副教授8000-10000左右,每個月相差這麼多錢,而且地位也相差很多,你能不心動?即使你不心動,覺得6000也行了,但那也要發論文,因為高校普遍對老師在科研上是有要求的,不發不行。不發,獎金啊、補助啊之類的,都不給,時間長了,還可能會被調離教師崗(可能不是所有高校都是這樣,每個學校情況不一定,考核標準也多有不同)。

第四,授課不用操心太多。一部分人選擇進高校工作,是因為受不了基礎教育的繁瑣。在中小學工作的教師都明白自己有多操心,不僅課要講得好,操心學生的考試成績,而且還要管理學生的日常瑣事。總之,就是一個操心命。但大學不同,授課的好壞沒有過硬要求,講完課就走人,不用操心學生考試考得好不好,沒有升學壓力。當然,如果想讓自己的課有吸引力,那麼還是要下一定功夫琢磨的。只不過,這完全是個人選擇,學校不會逼迫你這樣去做。

第五,可兼職副業。這也是很多人選擇讀博的原因之一。在基礎教育工作的教師,想補課掙錢,或投股開輔導機構,常常擔心被告;想去做講座或者去企業做些什麼,由於“光環”不夠,沒人邀請。大學教師則不同,頂著“博士”、“教授”的光環,給人感覺就像很有學問的樣子,所以大學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業餘時間,做很多兼職。有的大學教授還可以在其他學校或者科研機構掛職,掙兩份或多份工資。這算是讀博的一個優勢。


06、

以上讀博的優劣多多少少會有些遺漏,但大體是這樣。所以,到底要不要讀博,筆者給出讀博的幾個條件:

一是要有一定學術能力,要能坐得了冷板凳,否則連論文都寫出不出來,不僅你痛苦,你的導師更加痛苦;

二是有極強的抗壓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讀博壓力會來自於生活、經濟、師生關係等多個方面;

三是不以追求輕鬆愉快生活為目的,因為高校生活並不輕鬆愉快,亂事一堆;

四是在讀博期間,要有一定經濟基礎,如果家裡十分貧困,貧困到家裡需要你掙錢的地步,那麼就不要讀,因為讀博要三年或更久才能工作掙錢,而在讀博期間,需要不斷花錢。

另外,不要想著兼職掙錢,博士如果持續在外兼職,很難順利畢業;

五是有能力解決2篇C刊。可以找關係,也可以花錢,總之,以能搞定為主,如果衡量自己後,發現自己寫文章不行,人脈不行,導師不管,還沒錢,那麼就不要讀博。

凡達到這五個條件的,建議讀博;達到其中一個或者幾個的,可以勉強讀博,但要做好痛苦的心理準備;一個條件都達不到,那就算了,還是別讀博了。

到底要不要讀博?一份非常詳盡的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