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雙十一,可能是電商們最後的輝煌了

這個雙十一,可能是電商們最後的輝煌了

一年一度的雙十一又開始了,曾經的光棍節,如今已經成為了網絡上最大的節日。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創下新低的情況下,網絡購物成為了拉動消費的一個重要動力。不知道昨天晚上,你們有沒有熬夜呢,恭喜大家搶到自己喜歡的商品,不過也心疼大家一大早還要起床繼續上班。

週末,我們公佈了10月份的CPI數據,同比增長3.8%。由於豬肉價格的大漲,相信破3已經毫無懸念,不過突破3.8%還是有些超出預期的。而目前根據生豬存欄數量和出欄價格推測,明年一季度大概在5%左右,因為今年1月和2月CPI只有一點幾。當年大家都在嘲笑北大畢業的陸步軒賣豬肉,人家現在已經是不折不扣的人生贏家了,所以,讀個北大,還是有用的。

目前對於這個CPI問題,某地產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創造了一句流行術語,排除豬肉,就是通縮!的確,要是大家全都吃糠咽菜,住​個茅草房,物價一定會非常穩定。當然,我更關注對於貨幣的影響,上次寫過文章分析,目前降息和加息的理由都有,這裡就不展開分析了,畢竟有些話不能說太多。

一般而言,雖然整體消費因為價格上漲,對總的消費額有正面影響,但是由於這種預期存在,人們在未來可能會減少消費,增加儲蓄。從身邊的例子來看,今年雙十一似乎基本上沒有了什麼購物狂歡的氣氛,跟以前的半夜打雞血形成了鮮明對比。

今年6.18年中大促,全網的銷售額僅僅增長了11%,這應該是網購多年來最低的增速了,所以很多人對雙十一是充滿了厚望。如今,網絡購物增速的下滑,可能代表著電商這個行業紅利徹底終結了。未來我認為整個網絡購物的增速將會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速非常接近。至少從6.18來看,目前二者已經非常接近了。去年電商銷售額已經佔到了總銷售額的28%,由於我們是世界第一,因此最高能佔到多少,沒有可以參考的指標,只能從銷售增速來推測這個頂點在什麼地方。

畢竟,電商的成本現在也不低了,實際上無論是門店,還是網店,都需要考慮的是流量成本,跟絕對價格高低沒有關係。我看多很多公司的報告,有些公司一個付費用戶的成本在200元以上。

不過消費依然呈現了分化的態勢,高端商品的消費依然比較強勁,BBA這些豪華品牌的汽車的銷量依然同比保持了不錯的增長,反觀整個汽車市場則大幅度下滑。而奢侈品也是一樣,前兩天看到新聞,LV、香奈兒、迪奧等品牌投提高了在華商品的售價。

而生活必需品則降價態勢明顯,今年格力都開展了降價去存款的活動。每年關於雙十一都有不同的解讀,有人認為電商銷售額新高,是買便宜貨的人多了,而不是消費旺盛,也有人認為這就是消費旺盛。這兩種觀點都無法找到細節的數據支撐,我也無法給出答覆。但是如果增​大幅降低,或者負增長,那麼就沒有什麼可爭論的了。

雖然最終的銷售數據沒有出來,但是我認為,這個雙十一,可能是電商們最後的輝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