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農村收芋頭:告別最後的百畝芋頭地,自帶午餐眾籌田園冷餐會


芋頭南北通吃,東北也常見。但近些年芋頭比較尷尬,因為種芋頭的效益拼不過平均價格幾十元的草莓,以至於在2019年秋收季,想看到百畝規模以上的場景,都變得很難。難,並非沒有,在遼寧丹東,依然有少量“頑強”的農民,堅守著芋頭最後的陣地。不過秋收之後,這裡將是草莓大棚。

這是100畝芋頭地在初秋時節的樣子。雖然秋意明顯,但依然生機勃勃。

很快一個月過去,到了10月末的時候,農民便來到百畝芋頭進行收穫。割芋頭秧子的環節,依然採用的傳統人工方式,看上去不比收割水稻輕鬆。

豁地壟是收穫芋頭中機械化成分最高的環節。跟幾十號人遍佈地裡揀芋頭相比,100畝芋頭地,僅需一個人操作類似手扶拖拉機的裝置即可縱橫南北。

沒有哪樣農活是輕鬆的,揀芋頭也是如此。瞧這位大嫂,鋪上墊子坐在地裡揀芋頭。她說自己身體不行,蹲時間久了受不了,但為了掙錢,就帶著墊子出來幹活,這樣潮氣就會弱一些。

芋頭裝筐後要篩出大小,往篩子上倒芋頭的大活兒屬於男人,女人輔助。其實,50多歲的男人,體能再好也拼不過二三十歲的。倒芋頭的大叔說:問題是在農村你上哪去找二三十歲的?像我這種過五十歲的,就算比較年輕的了。

上萬斤芋頭裝袋堆放等待運走。其實在東北,人們是喜歡吃芋頭的,消費市場沒問題。但對於種植戶來說,即使市場再大,效益不明顯也是難以為繼。芋頭地的主人說:芋頭不是必需品,所以,再怎麼有市場,也賣不過草莓。一斤草莓能賣幾十元,你聽說芋頭能賣幾十元嗎?所以,收完芋頭我就改草莓大棚。


芋頭地裡的午餐就是是一次眾籌的冷餐會,田園風光濃郁,也是農民秋收午餐的一個縮影。還好不是特別的冷,今年遼東南地區的十月中下旬,午間的溫度都是十幾甚至接近20度。

冷餐會的內容見證著家庭主婦各自的廚藝。大蔥葉炒雞蛋和炒芸豆,這位家庭主婦對自己挺好,雖然是勞動中的戶外午餐,卻不糊弄,兩個菜,在幹活的眾姐妹中已經是出類拔萃的存在。

餐後有水果。這樣的配製真心不錯。不知道這樣的冷餐會有沒有讓愛好旅遊的人羨慕加心動。只是,這樣冷餐會跟旅遊沒有任何關係。

收芋頭的活兒是多村莊聯合作戰。這幾位大媽來自另一個村子,吃自帶冷餐的時候,她們一起佔據著麵包車,冷餐內容也比較統一:地瓜或者芋頭。

秋收時節,上百畝規模的芋頭地一枝獨秀。冷餐會時間大家“分組討論”有一個共同的話題:草莓賺錢,都上草莓大棚了,再想看到上百畝的芋頭地,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馬月。話語間,飽含著對即將“消失”的100畝芋頭地的不捨和對一窩蜂跟風種植的擔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