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釋道安寺有新進展啦


衡水釋道安寺有新進展啦


雄偉的大雄寶殿已經展現在世人面前

衡水釋道安寺有新進展啦

位於正殿北側的樓

衡水釋道安寺有新進展啦

東側的新圍牆即將竣工

衡水釋道安寺有新進展啦

道安寺南面冀州北環的群樓

衡水釋道安寺有新進展啦

西北側的湖鏡臺樓房已經交工很是整潔

衡水釋道安寺有新進展啦

北面的別墅還在建設中

衡水釋道安寺有新進展啦

院內有待平整

釋道安(公元312—385年)是個頗有傳奇色彩的東晉高僧。他是印度佛教中國化的奠基者,依國主立佛法的倡導者,佛門釋姓的統一者,中國僧制的首創者,中國第一部佛經目錄的編纂者,淨土信仰的倡導者,六家七宗之首“本無宗”的創立者。他為創立中國佛教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釋道安,晉冀州安平國扶柳縣人(今河北冀州小寨鄉扶柳村)。他家境寬裕,世代都是頗有學問的英傑之人。但道安出生之時,正遇北方各少數民族相繼入駐中原,動亂之中,父母早亡,他被外兄收養。道安形貌甚醜,但天性聰敏。七歲始讀私塾,便初顯過目不忘,再覽能誦的才能。十二歲出家,師傅嫌他醜,被驅役田舍勞作三年。十五歲時始讀佛經,日覽萬言,即可背誦,使他的師傅大吃一驚,方知人不可貌相。二十歲受具足戒,二十四歲入後趙鄴都拜佛圖澄為師,又被佛圖澄器重,常令他復講佛經。因他在講經中,解答疑難能夠“挫銳解紛,行有餘力”,故時人皆稱“漆道人,驚四鄰。”

晉永和五年(349),佛圖澄園寂,後趙主石虎死,宮廷內部互相殘殺,史稱“石氏之亂”。道安為避“石氏之亂”,潛於深山修行,先後遷居山西、河北、河南等地的濩澤、飛龍山、恆山、武邑、信都、牽口山、王屋女休山、陸渾等地。先後達十餘年。在陸渾時,又遇鮮卑人慕容氏南侵,應襄陽名士習鑿齒之邀南下襄陽。在襄陽弘揚佛法十五年,在許多方面開創了佛教史之先河,尤其是他領導了般若學的研究,以老、莊理論解釋佛教般若思想,促進了佛、道、儒的融合,使佛教適應了中國傳統文化,適應了中國國情,為印度佛教中國化奠定了基礎;確立了“不依國主,佛法難立”②的原則,主張佛教要與所在的社會相適應,強化了佛教的社會性和政府性;通過統一僧尼姓氏,制定僧尼規範,發揮了四海一家的真精神,強化了佛教的統一。釋道安的這三點貢獻,在中國佛教史上是個重要的里程碑。既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又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