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歲的“雙11”(下)」“雙11”年度“狂歡”消費金融成重要推手

央廣網杭州11月12日消息(記者張茜 劉柏煊)據中央廣播電視總檯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今天(12日)0點,第11個“天貓雙11”揭曉戰報,GMV(成交金額)數據定格在2684億元,較去年2135億元同比增長25.7%。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雙11”,包括傳統商業銀行、消費金融公司、金融科技巨頭等在內的各路金融機構通過主動降息、提升額度、累計滿減、限時免息等手段來降低消費門檻,搭車蹭“雙11”電商購物節熱度。來自螞蟻金服方面的後臺數據顯示,開通花唄的商家,銷售額提高了38%,消費金融的拉動作用顯現。

今年的“雙11”電商購物節,消費金融成為了不可或缺的角色。與往屆“雙11”不一樣的是,今年,天貓“雙11”對商家全面開放了花唄分期,線上800萬“雙11”商品可使用花唄,從而降低了消費門檻,成就了這屆網友所稱的“史上最便宜‘雙11’”。與此同時在線下,記者在阿里巴巴杭州西溪園區附近的多家門店採訪時注意到一個細節,“本店可用支付寶”的標識已經被替換,換成了“本店支持使用花唄”的新標識。

從歷史上來看,支付和金融服務革命正在逐步推動消費。當2009年第一屆“雙11”開啟時,支付還需要跳轉到網銀頁面。這多出來的一步,大大影響了支付速度和消費體驗。於是2010年,支付寶方面聯合各大銀行推出快捷支付,憑支付寶密碼和手機校驗碼即可完成付款。今天,對用戶來說,快捷支付是個習以為常的過程。2009年,支付寶App拉開了移動支付時代的帷幕,並在兩年後推出了掃碼支付,此外,金融產品的種類也更加多樣。

當螞蟻金服為消費者提供花唄分期免息貼息、提高額度時,今年,蘇寧金融“雙11”則為會員提供免息、免單、增值等幾類“特權”。傳統商業銀行也不甘示弱,從活動方式來看,費率優惠、積分兌換是銀行慣用的攬客方式,從這個月1日開始一直到30日,中國銀行信用卡就推出了0費率優惠分期購車服務等。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法與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濤指出,目前我國消費金融還有很大潛力可以挖掘。“橫向地去比較,我們跟一些發達國家特別是像美國等這種服務業比較發達的國家相比的話,除了在消費理念、消費行為有所差異外,在消費金融的服務方式、服務領域等方面其實還有一定差異和差距。這也證明我們還有很強的發展動力,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消費成為第一增長動力,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5%。與此同時,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近日發佈的《互聯網消費信貸、流動性約束與居民消費》報告指出,每新增1億的消費信貸用戶,可以拉動內需近千億。

然而,觀察社會品零售總額的增長曲線,包括其中網上零售額的變化,會發現近年來有逐漸放緩的趨勢。

尹振濤認為,要保證萬億級消費市場保持高速增長,在不泛化消費金融邊界和異化消費金融功能的前提下,應充分利用好消費信貸這個解放購買力、釋放內需的金融工具。“我覺得應該鼓勵有場景的消費信貸,然後促進這種普惠型的、有場景的消費信貸發展。我覺得這可能也是決定著我們今後經濟結構轉型、促進消費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