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世80載 白求恩精神於今意義何在

中新社多倫多11月12日電 題:辭世80載 白求恩精神於今意義何在

中新社記者 餘瑞冬

“作為加拿大人,我自己也曾花了不少時間瞭解白求恩其人其事,”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白求恩紀念館館長斯科特·戴維森近日對中新社記者坦率地說。

2019年11月12日是諾爾曼·白求恩逝世80週年紀念日。白求恩精神對於80年後的今天還有何意義?戴維森說,如今他注意到,白求恩精神仍在感召著很多中國醫務工作者無私奉獻、治病救人。

辞世80载 白求恩精神于今意义何在

資料圖:紀念白求恩逝世80週年國際研討會在加拿大滑鐵盧孔子學院舉行。 中新社記者 餘瑞冬 攝

作為白求恩家族的後代,牧師阿諾德·白求恩(Arnold Bethune)最近剛當爺爺。他回憶說,因為兒子娶了中國太太,多年前全家去中國舉辦婚禮。當地人知曉他們來自白求恩家族後表達出的熱情令他驚訝。他對於毛澤東《紀念白求恩》文中“一個外國人,毫無利己的動機,把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當作他自己的事業,這是什麼精神?”的設問留有深刻印象。他認為,諾爾曼·白求恩選擇的道路與他幼時家庭氛圍的浸染有著密切關係。

“有人說,關於白求恩的一切都已說過了,無甚可說了。我不這麼認為。”加拿大知名白求恩研究專家、歷史學教授拉瑞·漢納特(Larry Hannant)說,關於白求恩,後人仍有一些誤讀或曲解。“白求恩值得我們持續關注,”他說,“這並非因為他是‘聖人’,而是因為他是一個生於艱難時期的有血有肉的人。”

中國白求恩精神研究會會長袁永林10月下旬率團訪加,出席由滑鐵盧孔子學院與魁北克孔子學院合辦的紀念白求恩逝世80週年系列活動。他認為,不僅醫藥衛生界,其他各行各業都應學習白求恩精神,對工作極端負責,對人民極端熱忱,對技術精益求精。這能讓國家、社會發展得更好,讓中加人民的友誼更深。滑鐵盧大學東亞研究中心教授、滑鐵盧孔子學院加方院長李彥說,發起和策劃系列紀念活動,是要表達對這位國際主義戰士永不磨滅的敬意。

來自蒙特利爾的心胸外科專家岑穎幹在9年前加入加拿大白求恩醫學發展協會併成為副會長。他與諸多同行已多次赴中國義診。他說,這使自己得以努力實現這樣的目標:推進人道主義使命,推進醫學教育和交流,推進兩國間的友誼。

在加拿大還有多個以白求恩命名的、以醫務工作者為主的組織,如白求恩協會、當代白求恩行動促進委員會等,也都組織醫療團隊赴華義診、開展學術交流和教學示範、建立雙邊合作等。一些醫生利用個人假期,甚至是自費赴華。在中國駐加拿大使館最近舉行的紀念白求恩逝世80週年招待會上,中國駐加大使叢培武稱讚他們是“當代的白求恩”。

叢培武說,白求恩精神沒有隨著時間的消逝而消失,而是在中加兩國得到傳承和發揚。中國一直積極倡導白求恩精神;中國廣大醫務工作者也以白求恩為榜樣,以忘我精神獻身醫療事業,湧現出很多可歌可泣的事蹟。他希望加拿大朋友發揚白求恩精神,為促進中加友好、推動人類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白求恩1890年3月生於格雷文赫斯特,1935年加入加拿大共產黨,1938年春到延安擔任軍醫,援助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1939年11月12日,他因搶救傷員時感染病毒,在河北省唐縣黃石口村逝世。

在小城格雷文赫斯特的中心,豎立著白求恩身穿八路軍軍服、行走在太行山上的銅像。塑像後的銘牌上這樣形容他:胸外科及戰地醫生,發明家,社會化醫療制度的倡導者,藝術家,人道主義者。

2020年將是白求恩誕辰130週年。白求恩紀念館館長戴維森留意到,有越來越多加拿大人帶著孩子來紀念館參觀。他說,紀念館計劃繼續增添互動項目,以此提升服務,幫助加拿大年輕一代更多地瞭解歷史,瞭解白求恩的故事。(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