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KPI強行清退,外賣平臺惡性競爭的背後隱藏著什麼?

數據顯示,我國的外賣市場在經過前期“補貼式”增長之後,整個市場增長勢頭開始逐漸放緩。2018年1月~9月,全國線上餐飲收入為6693億元,同比增長7%,但相較於2017年同期,下降了1.4個百分點。

除了行業的數據,外賣雙巨頭之一的美團點評發佈的《外賣發展研究報告》也顯示,在經歷了2014年的增長高峰之後,在線訂餐市場規模和用戶人數增長均出現了連續4年的下降。其中,市場增速由2014年71%銳減至18%,用戶增速則從51%下降至15%。

制定KPI強行清退,外賣平臺惡性競爭的背後隱藏著什麼?

如果說用戶增速的下降,是平臺頭疼的問題,那麼佣金的快速上漲,就是外賣商家們的心頭刺,而這也是導致外賣價格不斷增加的主要原因。

從去年開始,以美團、餓了麼為首的外賣平臺悄悄上漲的佣金抽成比例,從最初的15%慢慢調升至23%,不少地區的平臺已經上漲至26%;比例上漲是什麼樣的概念呢?也就是說,如果商家賺100塊,平臺就得拿走26元,而這26元還只是佣金的成本。美團、餓了麼為了爭奪更多的用戶資源,推出各種花樣的優惠活動以及會員服務,而這些活動推廣成本最終依舊會轉嫁到商家自己身上。

制定KPI強行清退,外賣平臺惡性競爭的背後隱藏著什麼?

一位店主說,餓了麼平臺的超級會員在各店鋪點餐都能使用相應的店鋪紅包減免,具體的滿減程度,店主可以自己決定,但是每一單店主必須至少補貼最少3元。

商家每收入100元,就要向平臺上繳26元佣金,還有3到5元的會員及優惠成本,而一般餐飲行業的利潤率都在35%到45%之間,在減去人工成本店面租金,水電煤等基礎設施,能夠維持不虧本就已經是很好了。很多商家都表示自己是給平臺打工的。

外賣佣金一直處於上漲階段,我們不得不深究其中的原因,市場的日趨飽和,獲客流量成本增高,各大平臺通過上漲佣金的方式以此來回收成本,結果還是由消費者和商家共同為此買單,而且,佣金上漲只是外賣平臺的回收成本的第一步,為了贏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平臺開始制定一系列的“規則”,比如:二選一、kpi考核標準、未達標準實行清退制、獨立合同簽訂等等,這樣的“規則”不僅打破市場平衡,還擾亂了市場秩序。

制定KPI強行清退,外賣平臺惡性競爭的背後隱藏著什麼?

然而,要想更好的解決佣金風波,就需要各大外賣平臺,少一點“流量收割” 多一點“各方共贏”。但外賣市場一直處於“雙寡頭”格局,並且按照現在的趨勢來看,停止惡性競爭已成難題。所以餐飲外賣品牌是該逃離、還是繼續探尋新的出路?

從自身的發展情況出發,如果不想再被各大平臺“割韭菜”,或者承擔不了高額的佣金,自退行業賽道,不做外賣生意。如果想繼續健康的運營品牌,也可以尋找一些新的“突破口”。像自建外賣平臺,不失為當下的一種好出路。為什麼這樣說?

以自營平臺模式來運營,一方面可以避免向平臺繳納佣金,且不再附屬大平臺,不用擔心高抽點,沒有KPI考核,還可自由另闢蹊徑,探索外賣以外的更多業務。

制定KPI強行清退,外賣平臺惡性競爭的背後隱藏著什麼?

自建外賣平臺,商家的自主性、靈活性、掌握空間更大。通過一些外賣系統,搭建外賣平臺開展線上外賣業務,支持多渠道下單,用戶可通過公眾號、小程序、APP進行下單支付。樹立自己的個體品牌,提高知名度,還能把粉絲和自己的顧客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外賣市場需要更健康的運營下去,平臺就需要制定、提高服務費率,而不是濫用市場優勢地位無限制提高費率,或者向平臺內經營者收取不合理費用,通過數字化技術升級對商家“授之以漁”,這才是最適應市場發展環境的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