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KPI强行清退,外卖平台恶性竞争的背后隐藏着什么?

数据显示,我国的外卖市场在经过前期“补贴式”增长之后,整个市场增长势头开始逐渐放缓。2018年1月~9月,全国线上餐饮收入为6693亿元,同比增长7%,但相较于2017年同期,下降了1.4个百分点。

除了行业的数据,外卖双巨头之一的美团点评发布的《外卖发展研究报告》也显示,在经历了2014年的增长高峰之后,在线订餐市场规模和用户人数增长均出现了连续4年的下降。其中,市场增速由2014年71%锐减至18%,用户增速则从51%下降至15%。

制定KPI强行清退,外卖平台恶性竞争的背后隐藏着什么?

如果说用户增速的下降,是平台头疼的问题,那么佣金的快速上涨,就是外卖商家们的心头刺,而这也是导致外卖价格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

从去年开始,以美团、饿了么为首的外卖平台悄悄上涨的佣金抽成比例,从最初的15%慢慢调升至23%,不少地区的平台已经上涨至26%;比例上涨是什么样的概念呢?也就是说,如果商家赚100块,平台就得拿走26元,而这26元还只是佣金的成本。美团、饿了么为了争夺更多的用户资源,推出各种花样的优惠活动以及会员服务,而这些活动推广成本最终依旧会转嫁到商家自己身上。

制定KPI强行清退,外卖平台恶性竞争的背后隐藏着什么?

一位店主说,饿了么平台的超级会员在各店铺点餐都能使用相应的店铺红包减免,具体的满减程度,店主可以自己决定,但是每一单店主必须至少补贴最少3元。

商家每收入100元,就要向平台上缴26元佣金,还有3到5元的会员及优惠成本,而一般餐饮行业的利润率都在35%到45%之间,在减去人工成本店面租金,水电煤等基础设施,能够维持不亏本就已经是很好了。很多商家都表示自己是给平台打工的。

外卖佣金一直处于上涨阶段,我们不得不深究其中的原因,市场的日趋饱和,获客流量成本增高,各大平台通过上涨佣金的方式以此来回收成本,结果还是由消费者和商家共同为此买单,而且,佣金上涨只是外卖平台的回收成本的第一步,为了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平台开始制定一系列的“规则”,比如:二选一、kpi考核标准、未达标准实行清退制、独立合同签订等等,这样的“规则”不仅打破市场平衡,还扰乱了市场秩序。

制定KPI强行清退,外卖平台恶性竞争的背后隐藏着什么?

然而,要想更好的解决佣金风波,就需要各大外卖平台,少一点“流量收割” 多一点“各方共赢”。但外卖市场一直处于“双寡头”格局,并且按照现在的趋势来看,停止恶性竞争已成难题。所以餐饮外卖品牌是该逃离、还是继续探寻新的出路?

从自身的发展情况出发,如果不想再被各大平台“割韭菜”,或者承担不了高额的佣金,自退行业赛道,不做外卖生意。如果想继续健康的运营品牌,也可以寻找一些新的“突破口”。像自建外卖平台,不失为当下的一种好出路。为什么这样说?

以自营平台模式来运营,一方面可以避免向平台缴纳佣金,且不再附属大平台,不用担心高抽点,没有KPI考核,还可自由另辟蹊径,探索外卖以外的更多业务。

制定KPI强行清退,外卖平台恶性竞争的背后隐藏着什么?

自建外卖平台,商家的自主性、灵活性、掌握空间更大。通过一些外卖系统,搭建外卖平台开展线上外卖业务,支持多渠道下单,用户可通过公众号、小程序、APP进行下单支付。树立自己的个体品牌,提高知名度,还能把粉丝和自己的顾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外卖市场需要更健康的运营下去,平台就需要制定、提高服务费率,而不是滥用市场优势地位无限制提高费率,或者向平台内经营者收取不合理费用,通过数字化技术升级对商家“授之以渔”,这才是最适应市场发展环境的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