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與“哈軍工”的故事

國防科大校史館

毛澤東對新中國第一所高等軍事技術院校——

“哈軍工”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

01

親自決策創建軍事工程學院

毛澤東與“哈軍工”的故事

1949年10月1日,舉國歡騰,毛澤東等開國領袖站在高高的天安門城樓上檢閱人民軍隊。毛澤東後來說,當時他的心情其實“又愉快又不愉快。”愉快的是,他看到了白手起家的人民軍隊如今已發展壯大,不愉快的是,中國還是一窮二白,尤其是人民軍隊的武器裝備依然如此落後。

建設強大的國防,鞏固新生的政權,實現我軍正規化和現代化的任務刻不容緩。

毛澤東等中共中央、中央軍委領導決定創辦一批高級軍事指揮院校和高等軍事工程院校。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抗美援朝”再次表明了,現代化戰爭需要現代化武器裝備,人民解放軍急需一大批能夠掌握現代軍事技術和駕馭現代化武器裝備的人才。

毛澤東與“哈軍工”的故事


1952年3月18日,代總參謀長聶榮臻和副總參謀長粟裕向中央軍委毛澤東主席和朱德、周恩來、林彪副主席呈送《關於成立軍事工程學院的報告》。報告指出“有即著手建立軍事工程學院(在人力財力物力上較各特種兵自辦技術學校更為經濟)藉以培養軍事工程技術幹部之必要”。報告對學院的部系設置、學制及校址等提出了具體意見,很快得到朱德、周恩來等領導人的批示:“同意。”3月26日,毛主席批示“同意,退粟裕辦。”

1952年6月23日,在接見陳賡的當天,毛主席就簽發了《關於調整全國軍事學校命令》。

02

 任命陳賡為軍事工程學院院長

毛澤東與“哈軍工”的故事

誰來出任我軍第一所軍事技術高等學府的院長呢?毛主席反覆思量著這個問題。此時,一個名字跳入領導人的眼簾,那便是有著豐富的戰場經驗又有學識的陳賡!

1952年6月23日下午,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彭德懷在中南海懷仁堂召見從朝鮮戰場奉命回國的志願軍代司令員陳賡,商談籌建軍事工程技術學院。

毛主席對陳賡說:“要是我們有了現代化武器裝備和掌握先進技術的幹部,把敵人趕出朝鮮戰場是不成問題的。中共中央決心解決這個技術裝備落後的問題。”

毛澤東與“哈軍工”的故事


接著,毛主席告訴陳賡:“調你回來就是要你創辦一所高等軍事工程技術學院,培養技術軍官,加快國防現代化建設,我們商量由你來當這個學院的院長兼政委。”

聽到這裡,陳賡有些遲疑,對主席說:“這個我隔行,恐怕辦不好。”毛主席擺了擺手:“你辦不好,誰能辦好?有困難找總理給你解決,還有蘇聯顧問的幫助,憑你的才智和幹勁,一定能幹好,你放手去幹好了。”

1952年7月8日,毛主席簽署命令,任命陳賡為軍事工程學院院長。

03

為學院題寫《訓詞》

校報題寫報名“工學”

毛澤東與“哈軍工”的故事


1953年7月10日,陳賡謁見毛主席,將學院籌建情況扼要地作了全面彙報後,向毛主席提出,學院9月1日開學,請主席題寫訓詞,並希望為校報題名。

毛主席半開玩笑地說:我現在也是個官僚主義者,懶得動筆,不常寫東西。讓蕭向榮主任(中央軍委辦公廳主任)先起個草吧,我再修改修改。不要寫得太長,要突出辦軍工的意義,要發揚我們軍隊的好傳統。陳賡,你和蕭向榮商量吧。校報的名字,我給南京軍事學院的報紙取了叫“軍學”,參照他們的名字,你們的報紙就叫“工學”吧。只有兩個字,就不好抓別人公差,我來寫吧!毛主席隨即在宣紙上寫下了“工學”兩個遒勁的大字。

毛澤東與“哈軍工”的故事


1953年8月26日,經毛主席修改審定的《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訓詞》頒佈。訓詞規定了“哈軍工”的辦學方向、目標任務和地位作用。

訓詞強調,為了建設現代化的國防,我們的陸軍、空軍和海軍都必須有充分的機械化的裝備和設備,這一切都不能離開復雜的專門的技術。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的創辦,對於我國的國防事業具有極重大的意義。

陳賡曾多次強調:“主席《訓詞》是我們學院的傳家之寶”,“今後新學員一入學就要好好學習主席的《訓詞》,使《訓詞》牢記於心。”

04

審定批准第一期教學計劃

毛澤東與“哈軍工”的故事


1953年,學院根據我軍對軍事工程技術人員的迫切需要,制定了第一期教學計劃,明確了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學環節安排。

陳賡專程去北京請毛主席審閱。毛主席對學院第一期教學計劃只是圈去了“毛澤東思想”5個字,批示“照發”。

陳賡召集黨委委員學習討論第一期教學計劃時指出:“雖然主席圈去了‘毛澤東思想’這5個字,可是我們大家要牢記,毛澤東思想是我們全黨、全軍,也是學院各項工作的指導思想,一定要努力學習好,什麼時候也不能動搖。”

全院師生員工堅決貫徹“以教學為中心”的思想,各項工作都服從服務於教學,堅決保證了教學計劃的完成。

05

指示青年學員參加社會主義教育運動

毛澤東與“哈軍工”的故事


1964年2月,毛遠新向毛主席彙報寒假期間在農村參觀學習的見聞和向農民學習的體會時,毛主席說:“農民知道的東西很多,知識很豐富,我不如他們,應該向農民學習。”他吩咐毛遠新:“回去告訴你們的政委,就說是我說的,今後你們每年都應該到農村去一次。這樣很有好處。”

7月5日,毛主席再次同毛遠新談話,強調學政治要到實際中去學,你們學院應該到農村去搞“四清”,去工廠搞半年“五反”。

學院將毛主席的指示上報國防科委後,9月22日,國防科委辦公會議研究,把毛主席談話紀要轉發國防科委所屬各院校,強調“主席的指示非常重要,各院校應結合主席關於教育工作的指示進一步學習研究貫徹”。

毛澤東與“哈軍工”的故事


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和總政治部的通知,1964年10月初,院黨委按照高年級學員先下、低年級學員後下、儘可能少影響教學的原則,作出分2~3批組織全院學員、教師、幹部和青年到農村參加為期6~10個月的“四清”的安排。

通過深入農村,學員、幹部們經受了生產勞動和艱苦生活的鍛鍊,學到了許多書本上難以學到的東西,受到了一次深刻而生動的社會主義教育。


供稿 | 校史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