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了五十歲有多少家產,後半生就管夠用了?

用戶111538405067


能自有一套房,有養老金有醫保,身體沒什麼大問題,豁達樂觀就是幸福的下輩子。至以有多少錢才夠用,真是難以一概而論。


陳奕良723


馬上快奔五了,13年從濟寧來青島,這幾年買了2套房子,一套公寓,房子一年租金5萬收入。房貸7000元,2人養老保險和公積金4000多,2個公司。我還要再奮鬥20年,畢竟是民營企業。一輩子創2個品牌就知足了。考拉暖貼和鄧祿普潤滑油產品遍佈全國各地。到那時候,我認為我成功了。


鄧祿普潤滑油胡兵


朋友們好!

人到了五十歲,一般有一套房產,有退休金和醫保,然後有100萬存款,基本上後半生就足夠了。只要你把100萬做一個比較安全的理財,只要是比較節儉基本上就夠用了。下面來分析一下。

100萬做安全理財

100萬可以做一個比較安全的理財,可以選擇投資儲蓄式國債,大額存單,或者是民營銀行存款,這些產品比較安全可靠。

現在儲蓄式國債3年期年利率為4%,儲蓄式國債5年期年利率為4.27%。

現在大型銀行100萬起購的3年期大額存單年利率為4.125%,中小型銀行100萬起購的3年期大額存單年利率為4.2625%。

現在民營銀行也依託網絡發行了很多新型存款,這些存款產品年利率較高,現在有一款新型存款產品年利率達到了5.8%,還有一款產品年利率達到了5.68%。還有一款五年期產品,年利率達到了5.2%,可以按月付息。

如果有100萬,存民營銀行五年期存款按月付息的那一款,每年可以獲得利息5.2萬元。這樣子,如果比較節儉的話,足夠花了。

每年5.2萬元的利息加退休金夠花了

一般情況下,如果有房子的話,而且還有退休金,如果你比較節儉,那麼一年5.2萬元利息加退休金足夠你花了。

一般來說,一個月水電氣暖物業費,大概需要800元左右,一年下來9600元。

每個月吃飯,每月米麵油菜錢等,如果自己做飯,一個月1500元也足夠吃的挺好了,這樣一年需要1.8萬元。

還有衣服,大概一年2000元也差不多了。

其他應急的花銷,一年2.1萬元。

這樣下來,大概一年5.2萬元加退休金也基本上足夠用了,應急的花銷如果花不完還可以繼續存起來。

可以看出來,如果你身體健康,還有退休金,然後節儉度日的話,依靠100萬存款的利息加上退休金,就可以過上比較好的生活了。


綜上所述,如果你50歲了,有一套房子,還有退休金,然後有100萬存款,這樣基本上就足夠後半生花費了。


如果您喜歡我的觀點,歡迎您關注我,也歡迎您加入我的免費投資圈子,可以進一步交流。歡迎大家多多評論,點贊,關注!

睿思天下


以前中國都有句古話叫:“養兒防老”,現在大家的觀念都已經改變了,養兒其實不能防老、養兒也不是為了防老。養兒是為了自己的基因延續,孩子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當他成人,其實就應該擁有自由的人生和靈魂,不該為我們養老束縛一生。

所以養老還是要靠自己,後半生要多少家產才能夠夠用呢?這個問題還真是見仁見智。對於一個在農村生活的老人,和一個習慣了聲色犬馬生活的人來說,差異之大難以想象。所以只能以一個折中的角度去考慮。

50歲往後,需要保障多少年的衣食無憂?我們姑且以100歲來算吧,雖然通常情況下,百歲老人並不多,但出於美好的人生期望,既然前50歲定為上半生,下半生就滿打滿算一個50年。那麼你會發現,其實人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啊,需要安排的資金可能會遠超預期。

在我們未成年之前,基本上是靠父母,實際上靠自己養活自己只是30年,而後半生要養活自己就得保證50年,壓力更大,這個壓力還體現在通脹的水平是在不斷上升的,後三五十年的貨幣購買力是遠低於前五十年的,而如果我們從事的只是一般性的工作,越往後,依賴於勞動力賺錢收入的機會就越來越少,那就只能依賴於經驗和財產性收入了。

那我就按照全國平均水平來測算,2018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9853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2%。假定未來50年,如果每年支出增長8.4%,那未來需要的錢實在太多了,我不敢算。那姑且按最低的算,未來只需要維持基本生活消費開支,假定未來CPI增速均保持在3%的水平,以此水平來計算每年的支出增量。

這樣計算的話,未來50年,按照人均消費支出的水平,需要準備224萬元才夠。假設不用算那麼遠,只算到90歲,則需要150萬元。假如過了60歲以後就失去繼續工作獲利收入的能力,那麼還有10年的時間可以攢錢,同時可以進行理財歸劃。

如果現在已經有200萬元了的話,基本上管基本生活,問題也不大了,因為我計算的是消費增速3%,如果存入銀行大額存單,可以獲得4%的利息收益,利息收益可以覆蓋掉消費增量。

但問題的關鍵是,我按照3%的增速來計算未來的基本支出明顯是太保守了,未來的情況總是無法預知的,貨幣購買力如何變化,未來的經濟模式如何改變,這些都是沒有人知道的。所以根本不可能精準的去計算出未來需要多少錢。不過,隨著年齡的增加,社交費用也會減少,有些消費已經有心無力,後半生的消費支出,也未必會像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可恐。

總的來說,要做後半生的規劃的話,繼續賺錢,繼續理財,爭取跑過通脹,再加上購買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未雨綢繆,能做的也就這些了,就算擔心又有什麼用呢?活好當下,不畏將來就行了。幾十年前的人們,現在不也活得好好的嗎?相信未來肯定會比現在好的。


財經宋建文


本人今年就五十歲了!還奮鬥著!說到養老早十年之前就開始規化了、能活到什麼時候我們無法選擇!但現在怎麼活!我們可以好好把握!早在五年前就在老家蓋好房子、三年前買了商業養老保險、社保一直在交、自主謀生的那種、十幾年前買了點門面房出租、個人投資了幾個小項目、佔點小股權、留著養老用、我是一個現實主義者、養老靠自己!不用想去靠兒子!將來他們有自己的人生、我不想打憂他們的生活、提前規劃一切靠自己、有生之年孝順父母、負起作父親的責任!儘可能的幫助兒子們、其它一切順其自然!一套房子、100萬養老這些條件取決於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及能活多長時間!所以不能說固定的數字!還是要提前規化、社會是進步的!誰能知道以後的日子了!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所以順其自然就好!總之多留點比什麼都好.


湘嶽華景


有一個壞消息要對男性說一下,男性到五十歲還要繼續上班,六十歲才能退休拿退休金,可是女性別在一旁笑嘻嘻,別以為穩了,女性退休年紀有上調到55歲的跡象。

退休前累計家產,退休後使用家產都餘生,當然退休前買夠15年社保或者有其他的養老基金,每月還有固定收入直到去世,不過大多數人,退休金都會比在職的收入低,所以有一筆資金是必須的。

有一筆資金之前還有一個前提是有一間房產,房產是養老必須的不動產,畢竟租房不是長久之計,每月有一筆格外的開支,而且不穩定,房東可能隨時加租或者不續租,所以有房子是前提,寧做獨居老人也不做流浪漢。

後半生大多數人還有40-50年,這半年需要多少錢才能度過呢?

每年都有通脹,貨幣會不斷貶值,不往後看,往前看40-50年,即是1969-1979年期間,當年100塊和現在100塊買到的東西已經截然不同了,所以每年要確保資產增值才可以,畢竟退休金增幅肯定跟不上通脹率,而且有可能年紀越大,福利越少。

當然,年紀越大,消費慾望越低,每年的消費會越來越低,不過通脹會越來越高,物價越貴,可以看看上圖,假如資產有150萬,每年按4%的利息收益,而年消費額每年按5%的增長,40年後資產還剩64萬的剩下,這種情況可以說是虧了,畢竟還有錢未用完就去世,人生不划算不值得。

最後,根據城市的消費水平都不同的標準,個人資產達到一定的水平就可以度過餘生,當然跟個人的消費習慣都息息相關,有的人依靠退休金就可以生活,有的人卻不夠用,不過有房子在現今生活可以節省很多資金,所以得出一個道理,買房才能養老,生孩並不一定能夠養老。


財經樂少


謝!這個問題是偽命題!人到了不管五十還是八十,後面的事該管的還得管,保持一個適度!不管事的三十也好四十也罷,還是不管!

在我身邊,曾聽聞一八十年代初的萬元戶,自認是暴發戶,吃一輩也夠了,結果呢?現正吃低保呢!

也有量力而行者,多大能耐做多大的事,始終與時俱進,牛市不狂跟,熊市不放棄,幾十年下來依然壯碩!

還有畫餅充飢,好吃懶做者,到頭來還是靠天靠地靠政府!

合理的做法是,當五十歲前是個成功的企業家,你應該放漫你財富的步子多服務於社會,不能象某些大戶明星財斂得太大而德不配位,企求"王林“們的保佑!

當你伍拾歲時依然是個工薪階層,那就踏踏實實地好工作,按部就班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孔子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而曾國蕃說年輕時不能信命,年邁後不能不信命!其實這兩聖人說的是一個意思:即年輕人奮力拚博,不信命運,挑戰自我!年邁後認清自我的能力,應該量能而行!

五十知天命,也認命!即量自身的能力而行!


皓瑋馮建華


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先做兩個假設:

第一,後半生是多少年?按照人均的期望壽命,留點餘地,就算40年吧。

第二,管夠用是什麼意思?沒有界限胡天海地,多少錢也不夠,按照現在一般的消費水平,就算日常消費每年3萬吧。另外,假設到90歲的時候全部家產清零,吃光用光嘛。

接下來,我們就可以來測算了:

40年,每年3萬,那就是120萬元。

再考慮一下大病醫療、意外傷害等等的可能開支40萬,就是160萬元。

那麼,現在50歲的人有160萬家產,後半生就管夠用了嗎?不,因為還有一個通貨膨脹因素,甚至,你還要考慮一下消費升級的因素。

道理很簡單,假設這個問題在40年前提出,估計按照那個時候的消費水平,有10萬家產就夠活半輩子了,但是到後來這10萬有啥用啊!現在提出這個問題,三十年四十年後再看,160萬又有啥用呢?所以,我們要做好一件事情,理財抗通脹。

比如,你現在的160萬元,通過購買銀行理財、基金,甚至黃金、股票等產品,實現保值增值。假設每年能夠取得4%的收益,而消費則從3萬開始每年按5%遞增,且不考慮大病醫療及意外支出的話,後半生40年邊理財邊花錢,最終可以剩下67萬元的資金結餘。這個情況就基本上可以在保持一般生活水平的同時,留有應對大額開支的餘地。

根據以上測算我們還會發現一點,就是你這個家產如果是房產的話,由於難以進行投資運用,又無法取出用於消費,恐怕會對生活產生影響。畢竟,現在以房養老的產品還不成熟。所以,比較理想的話,是要有一套自用住房,另外有160萬元可支配的資金,並且能夠按照既定的理財方案操作。


沉默的投資者


好吧,我想肯定是有很多朋友在擔心養老的問題,所以類似的問題才會很多。

我上次說過,希望到50歲的時候有500萬,然後被討論群群嘲了,說肯定是在做夢。

夢想還是要有的,是不?萬一實現了呢。


與之相關的,最近看了兩篇相關的文章。

一篇是關於日本,已經典型地步入了老年化社會,在最繁榮時期賺到錢的那個群體,享受了經濟發展的紅利,也賺得很好,現在活得很好。

而之後的群體 ,工資下降,不好找工作,生活質量變差。

於是有人擔憂,中國可能會步日本的後塵。

不過,目前的中國還是處在高速的發展中,仍還是有很多機會,這兩年互聯網的造富效果就可見一斑。所以,應該慶幸,現在並不差。

另一篇是關於廣州出臺的一項政策,對於行動不便需要長期照顧的老人,可以申請一些補貼,金額不算很大,但終究是略勝於無。烏魯木齊也有這項政策,唯一的遺憾是金額也還比較低。


想說的是,中國的養老體系和日本是完全不同的模式,比如日本的養老金是不能拿來做投資的,而中國可以,日本的養老體系更依賴財務撥款,而中國有央企和國企的利潤在背後作為支撐。

所以,我還是對未來比較有信心。依靠基礎養老可能不會過得太好,但至少生活還是有保障的。剩下的就是生活質量的問題,實話說這個沒個底,有錢就過得好一點,沒有就降低標準嘛。

而且,我覺得老了後,如果有工作機會的話,我還是希望能去工作,如果只是去跳廣場舞的話,估計很無聊吧,能有工作,會更充實。


哈啊,就權當是嘮嗑。


康愉子


從六十歲退休算起,基本達到財務自由的經濟條件。一線城市有房有車無貸款,無大病開支,一年1~2次旅遊(70歲以前),資金或除自住房外資產有500~800萬可以瀟灑自如安排生活。但別有大病,住一次醫院就可能花掉你幾十上百萬。另外,要提前考慮生活不能自理後的安排,那時,吃喝花不了多少錢,但請護理人員開銷很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