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標"帕薩特!斯柯達速派已經跌到13萬了,還要買合資A級車?

說實話,我始終認為普通人選購一臺斯柯達速派比買一臺大眾帕薩特要更合理,先不說速派比帕薩特更便宜,裸車現在才13萬,就說它同樣是出身於大眾MQB平臺的產物,我覺得這一票就應該要投給速派。

其實很多人都知道,速派就是帕薩特的"換標"車型,要不然斯柯達也不會將它的定價放在16.99-23.99萬元。但很顯然,即便是出身帕薩特同平臺,速派的一生也已經被早早地預言,月銷量不過萬那是這輩子都不要想的事情,畢竟9月才剛剛1000多臺出頭以及今年都才賣出1.5萬輛的銷量成績就已經讓上汽大眾斯柯達焦頭爛額。所以,速派還有什麼理由去祈求與大眾帕薩特同樣的地位和待遇呢?

在廠家眼中,一款車好不好賣往往決定了其家族地位,尤其是在上汽大眾這麼一家以講究營銷見長的車企身上,賣的好賣不好就更是直接決定其廣告投放了。因此從帕薩特和速派身上我們能夠看到,兩款車的廣告投放與宣傳其實是不成正比了,而正是因為如此,久而久之後斯柯達速派也更被人所邊緣化了。

上汽大眾帕薩特

上汽大眾斯柯達速派

回到速派這款車型身上,不管它是不是"私生子",我想說的是,咱們老百姓買車圖的不就是一個實惠和好用嗎?而如果你真的是隻看重這些點,那為什麼不看看質量和價格都不錯的斯柯達速派呢?

從質量上來看,斯柯達速派和帕薩特一樣,同樣誕生於大眾MQB平臺,雖說很多人認為武松和武大郎同樣也是一個"平臺",那差距是可大了,但如果你真正去體驗了速派,你還會說同樣是MQB平臺的帕薩特更優秀嗎?從我體驗過速派的感受來看,速派的底盤緊緻、紮實,符合德系車所擁有的那種駕駛質感,變速箱匹配的換擋邏輯也非常到位,所以我敢說速派是一臺標準的德系中型車設定,不會存在A級車套殼B級車的說法。既然如此,武大郎和武松的已經謠言不攻自破了,那是不是就沒有所謂的速派駕駛感不如帕薩特了呢?

再看外觀,最新款的速派也依舊延續了海外版車型的設計,全LED大燈作為標配出現在新車之上,同時直瀑式進氣格柵造型更加立體,前包圍採用的貫穿式鍍鉻裝飾條和日間行車燈組進一步拉寬了整車的視覺效果。看到這,咱們還要說速派不厚道?所有的外觀套件都是和海外版一模一樣,這夠走心了吧。尺寸上,新款速派的長寬高也分別達到了4869/1865/1489mm,軸距2841mm,依舊是一臺標準的中型車身材,也不輸帕薩特。

內飾上,相比老款也進行了升級,並且在細節方面還有別於海外版。首先,新款的速派配備了全液晶儀表盤,全新的方向盤也採用平底式設計。中控屏幕保留了物理控制鍵,不過全新的空調控制區域則更換為最新的觸控面板。此外,增加的全新中控裝飾板材質和氛圍燈設計,也大幅提升了設計感。

至於動力,也仍然是搭載的1.4T和2.0T(低/高功率)發動機,最大功率分別為150馬力、186馬力和220馬力,峰值扭矩分別為250牛·米、320牛·米、350牛·米。傳動方面繼續匹配7速雙離合變速箱。從這幾套動力的配比來說,其實和帕薩特是無兩樣的,包括馬力、扭矩其實都是如出一轍,因此我就不解了,又到底何來速派不如帕薩特之說?難道真的是黑子惡意抹黑?

最後再來說說很多人所最為關心的價格問題,前面我說了,斯柯達速派的指導價是16.99-23.99萬元,這樣一個價格放在同級別裡,如果是大眾帕薩特,那沒有什麼問題,畢竟大眾品牌的產品力足夠支撐。但放在斯柯達這一小眾冷門品牌身上,這樣的價格顯然就沒有優勢或者說顯得有些高了。消費者如果要花這樣一筆錢去買一臺速派,那大可去選擇同類型的帕薩特、雅閣或者是天籟、凱美瑞等車型,因此,拿指導價去"征戰"市場,顯然速派佔不到一點便宜。

所以啊,斯柯達其實也相當識趣,它也知道自己就是要比大眾低檔一級,因此在終端優惠很大。綜合各地的情況來看,速派在指導價的基礎上能夠有3.5-5萬元最高的優惠不等,北京地區速派最低價更是來到了11.99萬,而拋開這一特殊地區銷售價格不談,其餘的全國各地數十餘座城市裡速派的最低價格也已經來到了13萬元左右的區間,因此大體上我們也就能夠看到,速派的最低價格是能夠到13萬左右的。可即便是這樣,速派的單月銷量依然只有不過一千多臺,相比帕薩特差了不止十倍,難道真的就因為速派裝的是斯柯達標嗎?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我覺得速派真真正正是一款被忽視的好車。畢竟在同樣的車型產品力、同樣的車企出品,只不過是車標上做了細分區別的情況下,速派在有優惠之後質價比真的還是蠻高的,可最後實際出來的結果卻大相徑庭,至此那我是不是隻能夠說:國人是真的不懂車呢?最後,既然斯柯達速派都已經跌到13萬了,那好,我們不拿帕薩特和它去對比,我們將它和緊湊型車去比(畢竟已經到了這個價位),你又有沒有考慮過,是否還要拿著同樣的錢去買合資A級車呢?如果人人都是這樣來做選擇的話,我想速派的銷量也不至於如今這麼差。

注:配圖來自網絡,權利歸原作者所有,一併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