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臥底“職業薅羊毛”圈子:有人3天“薅垮”一家店,有人索賠70多萬

長江日報-長江網11月11日訊 (記者申度)近日,某網上水果店因操作失誤,把26元4500克的臍橙標註為26元4500斤。網絡UP主“路人A-”將消息擴散並喊人組團“薅羊毛”,大量下單後索賠,逼得店主“下跪求饒”。事件引起社會譁然。

記者臥底“職業薅羊毛”圈子:有人3天“薅垮”一家店,有人索賠70多萬

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持續兩個多月臥底“職業薅羊毛”圈子,繳費後被拉進他們的核心聯絡群。一家網店打算利用中秋節賣月餅,卻3天就被他們“薅”到歇業;一個高中生沉迷“薅羊毛”遊戲,自稱吃穿用靠“薅”都可以解決;為了謀利,這些人甚至會採用掉包栽贓的極端方式。一個揹負著93份訴訟裁定書的“職業薅羊毛人”,曾成功索賠70多萬元。

記者臥底“職業薅羊毛”圈子:有人3天“薅垮”一家店,有人索賠70多萬

月餅店遭瘋狂“薅羊毛”,僅用3天被“薅”垮

今年8月中旬,張明從廣州購買了一批2萬餘元的品牌月餅,放在網店銷售。

“中秋前三天,出現了第一個要求退款的買家。他拿了我的貨,要我把錢退給他。”張明說,對方聲稱要確認商品真假,向他索要品牌授權書。張明向進貨渠道反映,對方稱月餅是從廠家購入後分銷給張明的,只有統一的進貨憑證,無法提供單獨的品牌授權書。

幾乎同一時間,又有多個買家以同樣的理由與張明聯繫。張明擔心這樣的買家會越來越多,就立即暫停了下單系統。

“我的上家說這些人是職業團伙,他們店裡以往遇到過,怕影響正常生意,上家建議我息事寧人協商解決。我的貨可以拿走,但不能再把我的店鋪信息擴散給其他人。”張明原本打算走法律途徑解決,但上家告訴他這樣會引來對方的報復,還可能將報復面擴展到品牌本身以及其他店鋪。

張明說,當時感覺自己就像砧板上的魚被人隨意宰割。

記者臥底“職業薅羊毛”圈子:有人3天“薅垮”一家店,有人索賠70多萬

“職業薅羊毛”圈子炫耀索賠成果

“薅羊毛”群體“黑話”盛行,數百人似“蝗蟲”瞬間聚集

根據線人提供的線索,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潛伏進多個“薅羊毛”網絡群,發現了一個超出常人認知的世界。

這些群分為外圍群、核心群,外圍群成員動輒數百、上千人,核心群則在數十人左右。新加入者一般只能在外圍群,裡邊不斷有人提供各家電商平臺上的店鋪、產品鏈接,招呼群成員迅速跟進購買。還有人不斷丟出一些退款截圖,聲稱已經成功“維權”,拿到了商家退款。

記者臥底“職業薅羊毛”圈子:有人3天“薅垮”一家店,有人索賠70多萬

成功退款後炫耀“戰果”

核心群則是“師傅”級別的人,向某些成員收費之後單獨建立的聯絡群,裡邊會有各種“薅羊毛”攻略。加入者需要交納188元至500元不等的“拜師費”。

群成員用一系列的“黑話”交流,為的是規避敏感詞,同時防止“洩密”。新加入者需要向“師傅”學習,才能看懂這些“黑話”。比如,“師傅”常在群裡分享了一些鏈接,然後留言:“這是吃貨車,趕快上車,車票38,包下車,下車後請反饋。”

記者臥底“職業薅羊毛”圈子:有人3天“薅垮”一家店,有人索賠70多萬

網店向“職業薅羊毛人”求饒

這句話中的“吃貨”,意思是這款產品可以通過與商家協商,向網絡平臺、工商部門投訴,可以成功退款且不用退還貨物。“上車”的意思招呼其他群成員要迅速組團購買。“車票”的意思是支付38元費用,可以跟在老手後邊操作。“下車”的意思則是成功拿到退款和貨品

一旦有人丟出鏈接,這些人就像“蝗蟲”猛撲過去,憑藉群體優勢向商家、平臺和工商部門製造壓力,達到牟利目的。

交費就能學“攻略”,他們的法條筆記比考研筆記還精細

記者臥底“職業薅羊毛”圈子:有人3天“薅垮”一家店,有人索賠70多萬

群裡不斷有人“收徒”

“職業薅羊毛”圈子把目標分為“吃貨車”和“賠償車”。“吃貨車”的目標是拿到免費物品,“賠償車”的目標則是3倍甚至10倍的賠償款。

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交費之後進入一個核心群,師傅“海馬”通過語音通話進行了2個小時的遠程輔導。

“海馬”告訴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他們會根據不同時間節點對應商品建立不同類別的項目組,比如中秋節月餅項目組,最新版蘋果手機項目組,上傳最新版《廣告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還有《食品安全法》《食品營養強化劑使用標準》等不同領域的細分法規。

“師傅”會整理出詳細的法律筆記、話術筆記、常見專業術語解釋。還會分析京東、天貓、拼多多各家平臺的規則,以及工商部門的工作流程,做出針對性攻略筆記。這些密密麻麻圖文並茂的筆記,比考研學生的筆記還要精細。

“海馬”分析說,食品涉及到包裝問題、添加劑問題、廣告問題,可“薅羊毛”的理由非常多。“賣幾塊錢幾十塊錢的貨品,如果按照法律規定可以索賠10倍,不足500元的按照500元甚至1000元執行。這種情況下,你只要兩三百、三四百,商家一般願意給。”“海馬”告誡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每次索賠不能太離譜,積少成多一個月下來能保障2萬元左右收入。

記者臥底“職業薅羊毛”圈子:有人3天“薅垮”一家店,有人索賠70多萬

“師傅”整理的法務筆記

不少群體加入,衣服鞋子全靠“薅羊毛”解決

在幾個聯絡群裡,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發現有些成員在分享“下車”成果同時,還在談論開學交學費之類的話題。跟他們私聊發現,這些人有的是大一新生,還有的甚至是高三學生。

高三女生小琪(化名)說,她是從高二開始入行,去年一年幾乎沒買過衣服鞋子,全靠“薅羊毛”保障日常穿戴。

“衣服鞋子要選擇高仿貨。那些太假的,一看就很低級,也不好意思穿出去。轉手也不好賣。”小琪給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舉例說,正品1000元以上的某品牌運動鞋,山寨品價格最低能跌破百元,這種鞋子最好不要買,要選擇300元以上的“目標”。

小安是濟南某校大一學生,在群裡收了多名徒弟。他在開學前成功“吃”下兩雙鞋子和一塊800多元的手錶,作為開學新裝備。

“平臺會監控那些異常賬號,一個賬號不能頻繁操作。我同時註冊了四個賬號。”他說,這些賬號支撐了他日常吃穿用戴,多餘的貨品二次銷售還能變現2000多元。

記者臥底“職業薅羊毛”圈子:有人3天“薅垮”一家店,有人索賠70多萬

群裡分享“栽贓攻略”

“資深羊毛”揭秘“黑暗技巧”:為牟利掉包栽贓商家

“海馬”告訴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吃貨”這種套路佔用資金少,維權週期短,有大量學生群體、上班族。高級的“薅羊毛”是奔著大額賠償金下手,操作模式更加專業化,這些人就是常說的“職業打假人”。

“他們同時找多個‘獵物’,對每隻‘獵物’下單數千元、上萬元,提出幾萬數額的索賠。如果商家拒絕,他們可以耗費幾個月甚至一兩年時間打官司,提出頂格索賠。”“海馬”說,這樣的專業化操作需要很深的法律知識,要線下奔波,有時候還會遭到氣憤的商家辱罵毆打,一般“薅羊毛”的人不願冒這個險。

除了這些“常規套路”,還會採取一些“極端手段”。“海馬”介紹,對於強硬的商家,他們會掉包商品,將同款但更低劣的替代品寄給電商平臺做第三方鑑定,商家除了賠償還要被平臺罰款。

記者臥底“職業薅羊毛”圈子:有人3天“薅垮”一家店,有人索賠70多萬

“葉雷”與網店“協商”賠償金額

一人揹負93份裁定書,他自稱就是為了錢

“有些人會說是為了淨化市場環境。我可以坦白地說就是為了錢。”葉雷(化名)走的就是“團隊化、專業化”路子。

今年5月,葉雷在雲南某網店買了價值4700多元的菌湯包(含有蟲草花配料)。隨後,以產品包裝未按照相關規定標註警示提示語提起訴訟。葉雷的依據是2014年國家衛生和計劃委員會關於新資源食品原料的一份公告。這份文件規定“蛹蟲草為嬰幼兒、兒童、食用真菌過敏者不宜食用”,需要對不適宜人群進行明確標註。

5月份至今,葉雷起訴了至少10家網店,分別索賠5萬元至7萬元。

據裁判文書網顯示,葉雷在多地產生了至少93份民事裁定書和判決書,主要因網絡購物和產品責任糾紛引起。據“賠償金”關鍵字能搜到17份判決書,累計獲得法院支持的索賠金額72.56萬元。另外,有一筆2.9萬元的索賠,被法院駁回。

葉雷稱,他是在法律框架內依法維權,這些商品確實違反了相關法規,否則他根本沒有依據索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