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好女一身膘,好男一身毛”,古人的經驗之談,有用嗎?

俗語文化,在浮躁的社會背景下,逐漸的走向了消亡。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往往不屑於關注一些土裡土氣的俗語。倘若你在人群中,突然蹦出來一句俗語,那麼周圍的人可能會表示出一種不理解的眼光。其實,平心而論老祖宗的識人智慧往往蘊含著大智慧,所以保護俗語文化成為了時下的當務之急。

俗語“好女一身膘,好男一身毛”,古人的經驗之談,有用嗎?

“好女一身膘,好男一身毛”聽起來不雅,卻是老祖宗總結的識人智慧,是古人在農耕為生的文化背景下總結出的一種婚嫁前擇偶識人標準。這句話很明顯是用於衡量男女身體素質好壞,古人娶老婆就看女的是否肥實,嫁人就看男的是否體毛茂盛。

俗語“好女一身膘,好男一身毛”,古人的經驗之談,有用嗎?

想要深刻理解這句話背後的意思,應該結合當時的生活環境來看,這句俗語其實是用於男女在婚配擇偶時,各自對雙方身體素質的判斷方法。在生產力低下的古代,女人也是勞動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俗語“好女一身膘,好男一身毛”,古人的經驗之談,有用嗎?

在古代一個瘦弱如林黛玉的女子,雖然賞心悅目,可是本身是非常難承受起繁重的體力活,即便只是尋常的織布下廚,一大家子也可能有十幾口人,光是忙著做幾餐飯就夠嗆了。“膘”其實不僅僅是胖的意思,而是指因為勞動鍛鍊而變得肥實有力。一個長得彪悍肥實的女人,從事體力勞動無疑佔有先天優勢。另,古代女子除了從事必要勞動外,傳宗接代也是一個重要的任務。

俗語“好女一身膘,好男一身毛”,古人的經驗之談,有用嗎?

一般來說,一個長得肥實粗壯的女子,意味著骨架大,身體各項機能好,在生育方面會佔有一定的優勢。古代新生嬰兒的死亡率是相當高的,在沒有剖腹產和各種預防難產措施的古代,身體素質好、骨架大的女人生孩子,順利生產的幾率要遠大於瘦弱的女子。所以古代女子生產真如九死一生,女子肥實粗壯也就成為了一種判斷她能否扛得住生育這一關的標準,今天則是由產前的健康運動配合和發達的醫療來保障生育安全。

俗語“好女一身膘,好男一身毛”,古人的經驗之談,有用嗎?

至於好男一身毛,這也是一個衡量“好後生”的重要指標。在中醫觀念裡毛髮的多與否,跟人體健康很有關聯。根據《皇帝內經》的說法,肺部的重要性僅次於人體的心臟,《素問》中則說毛髮直接體現肺的健康狀況,體毛與肺部機能有著重要關聯,古人普遍認為毛髮茂盛的男子幹活厲害。

俗語“好女一身膘,好男一身毛”,古人的經驗之談,有用嗎?

事實上,一個人力氣大不大主要看肺部是否健康,人的力氣多半出自肺部,而肺部機能優異的“好後生”,往往身體素質比較好,古代無論貧富之家都是男人當家,一個羸弱的男人顯然難以抵禦生活的重擔,當然,文人可能會好一些,但這句話一般流傳在農村,可見這句話一般是適用於農家。

在古代社會,大部分人都是靠土地生存,體力好能吃苦的男人,必然會得到老一輩的認可。對於古代的農耕家庭來說有個“一身膘”的妻子才最好,而嫁一個五大三粗“一身毛”的勤勞漢子也算是有個靠譜的好歸宿。

其實,結合現代社會發展情況來看,這一俗語的說法也是有一定的侷限性。現代社會不需要你有一身蠻力,要求你的腦袋瓜頂用,這才是謀生之道,不過,現代社會依然強調鍛鍊和健康。所以,這句俗語就現代眼光來看,還是有著典型的時代侷限性。

但是我們依舊能夠從中感受到老祖宗的識人智慧,善於從實用主義和實踐經驗的角度來識人,的確是古人非常有用的經驗之談,但在今天的婚配擇偶中早已不再用這句俗語作為擇偶標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