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屑病心理治療、疾病管理與預防

心理治療是指用心理學方法,通過語言或非語言因素,對患者進行訓練、教育和治療,以減輕或消除身體症狀,改善心理精神狀態,適應家庭、社會和工作環境。銀屑病也是一種心身疾病,心理因素在銀屑病的誘發、發展及治療中具有重要作用,對銀屑病患者健康相關生存質量(health-related QoL,HRQoL)的影響與對癌症、心力衰竭、糖尿病和抑鬱症HRQoL的影響相當[39]。多數銀屑病患者常表現為焦慮、緊張、抑鬱、自卑等心理,銀屑病反覆、遷延的特點致部分患者對治療失去信心,進而中斷治療,引起焦慮煩躁等心理反應,進一步加重病情。銀屑病本身是一種損容性疾病,易使患者產生自卑心理,嚴重影響社會生活,明顯增加自殺率及死亡率。因此,心理治療是銀屑病治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心理治療主要分為以下四部分,①健康宣教干預:加強患者對疾病本身的認識,指導患者規範、合理用藥;②護理服務干預:優化醫患關係,融入人文關懷,操作規範,協助患者服藥擦藥;③特定心理干預: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及行為干預,包括放鬆訓練(心情放鬆、腹式呼吸、音樂及肌肉放鬆法)、集體心理干預及生物反饋療法;④系統性心理干預:通過醫護人員的語言、表情、姿勢、行為及關懷等來影響和改善患者的情緒,解除其顧慮和煩惱,增強戰勝疾病的意志和信心,達早日康復的目的。

2. 為患者提供有針對性的醫學教育:

①要讓患者認識到銀屑病是一種慢性疾病,雖然嚴重影響生活質量,但無傳染性,若能及早合理治療,可提高生活質量,一般不危及生命;②要讓患者相信科學,充分認識到銀屑病是由不良生活習慣、心理壓力、感染或環境因素誘發或加重的疾病,不要聽信偏方,盲目尋求根治;③對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管理,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勵患者到當地醫院的銀屑病門診就診,進入隨訪隊列,接受個體化的治療和健康教育。

3. 向全社會普及醫學知識:

加強對全社會的科普宣傳,讓大眾知曉銀屑病是一種無傳染性的慢性疾病,給予患者理解和尊重,消除患者的心理顧慮。雖然銀屑病有遺傳因素存在,但現有的研究並未指出其遺傳的必然性。

4. 預防:

銀屑病的發生與復發受多種自身及環境因素的影響,如呼吸道感染、精神過度緊張或抑鬱、不良生活習慣(如吸菸、酗酒)或過度肥胖等均可誘發或加重疾病。患者應不斷總結,摸索發病規律,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配合積極有效的治療,預防銀屑病的發生和復發。

銀屑病心理治療、疾病管理與預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