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心理治疗、疾病管理与预防

心理治疗是指用心理学方法,通过语言或非语言因素,对患者进行训练、教育和治疗,以减轻或消除身体症状,改善心理精神状态,适应家庭、社会和工作环境。银屑病也是一种心身疾病,心理因素在银屑病的诱发、发展及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对银屑病患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health-related QoL,HRQoL)的影响与对癌症、心力衰竭、糖尿病和抑郁症HRQoL的影响相当[39]。多数银屑病患者常表现为焦虑、紧张、抑郁、自卑等心理,银屑病反复、迁延的特点致部分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进而中断治疗,引起焦虑烦躁等心理反应,进一步加重病情。银屑病本身是一种损容性疾病,易使患者产生自卑心理,严重影响社会生活,明显增加自杀率及死亡率。因此,心理治疗是银屑病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心理治疗主要分为以下四部分,①健康宣教干预:加强患者对疾病本身的认识,指导患者规范、合理用药;②护理服务干预:优化医患关系,融入人文关怀,操作规范,协助患者服药擦药;③特定心理干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及行为干预,包括放松训练(心情放松、腹式呼吸、音乐及肌肉放松法)、集体心理干预及生物反馈疗法;④系统性心理干预:通过医护人员的语言、表情、姿势、行为及关怀等来影响和改善患者的情绪,解除其顾虑和烦恼,增强战胜疾病的意志和信心,达早日康复的目的。

2. 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医学教育:

①要让患者认识到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疾病,虽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但无传染性,若能及早合理治疗,可提高生活质量,一般不危及生命;②要让患者相信科学,充分认识到银屑病是由不良生活习惯、心理压力、感染或环境因素诱发或加重的疾病,不要听信偏方,盲目寻求根治;③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患者到当地医院的银屑病门诊就诊,进入随访队列,接受个体化的治疗和健康教育。

3. 向全社会普及医学知识:

加强对全社会的科普宣传,让大众知晓银屑病是一种无传染性的慢性疾病,给予患者理解和尊重,消除患者的心理顾虑。虽然银屑病有遗传因素存在,但现有的研究并未指出其遗传的必然性。

4. 预防:

银屑病的发生与复发受多种自身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呼吸道感染、精神过度紧张或抑郁、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或过度肥胖等均可诱发或加重疾病。患者应不断总结,摸索发病规律,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配合积极有效的治疗,预防银屑病的发生和复发。

银屑病心理治疗、疾病管理与预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