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特色產業基地面積達600萬畝 年底5縣區將脫貧

據新華社報道,11月7日上午,由十堰市委宣傳部、十堰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的建市50週年系列新聞發佈會第六場發佈會在十堰市民服務中心舉行。十堰市農業農村局、十堰市扶貧辦相關負責人現場向各級媒體通報了十堰市“三農”工作、脫貧攻堅成果以及鄉村振興戰略推進等情況。

十堰特色產業基地面積達600萬畝 年底5縣區將脫貧

新聞發佈會現場

今年全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11222元 是1969年的244倍

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十堰市依靠科技提高糧食單產,增加總產,糧食產量持續增長。進入新世紀以來,全市糧食總產持續穩定保持在20億斤左右,農村人平糧食達到800斤以上,徹底解決了千百年來山區人民不得溫飽的歷史性難題。

近年來,十堰市發揮山區比較優勢,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實施以茶葉、中藥材、林果、草牧、蔬菜、水產(飲)品業為主的“61”產業強農計劃。全市特色產業基地面積累計達到600萬畝,重點特色產業產值240億元,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178家,其中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家,省級45家。全市有效使用“三品一標”品牌達180個,8個農產品獲“中國馳名商標”,“武當道茶”榮獲中國第一文化名茶,品牌價值達40.6億元,特色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2018年全市農民家庭經營收入369.7億元,是1978年10倍。2019年全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實現11222元,是1969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的244倍。

全市400個村納入全省美麗鄉村示範村和整治村建設

2019年全市預計完成農產品加工產值680億元,同比增長20%。全市國家級休閒農業示範點、示範村(鎮)6個,省級休閒農業示範點14家,44個鄉村被審定為全省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試點示範村。所有縣市區全部納入國家和省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建設鄉鎮電商服務站91個、村級電商服務點1255個,實現農村電商交易額約50億元。全市新建扶貧車間(作坊)3441個,直接帶動近3萬貧困人口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全市456個重點貧困村基本實現村有主導產業、戶有增收項目,特色產業帶動貧困戶比例達到79%以上。

全市400個村納入全省美麗鄉村示範村和整治村建設,完成建改農村戶廁10.6萬座,建成112座鄉鎮垃圾中轉站和38座垃圾填埋場,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66%。森林覆蓋率達到65.5%。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2.6%。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60%以上。農藥、化肥用量連續四年零增長。農村戶用沼氣達28.5萬戶,受益人口100萬人。解決258萬人農村飲水安全。新改建通村公路1394公里,建設生命安全防護工程2367公里。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0356戶。全市行政村光纖寬帶覆蓋率達100%,4G網絡覆蓋率達93%。農村動力電覆蓋率達100%。

30多年來 全市貧困人口減少208.2萬人

1984年9月30日,黨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幫助貧困地區儘快改變面貌的通知》,拉開了全國扶貧開發的序幕,也拉開了十堰農村扶貧工作的序幕。當年,以年人均純收入120元為標準,十堰地區貧困人口達225.6萬人,貧困發生率為92.3%。經過30多年的扶貧開發,到2018年底,全市貧困人口減少到17.4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至7.8%。30多年來,全市貧困人口減少了208.2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了84.5個百分點。

2014年,全市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83.3萬人;有貧困村456個;8個縣(市、區)中,有6個是國家重點貧困縣,其中5個是深度貧困縣。可以說,十堰是湖北省全域性貧困地區,是全省脫貧攻堅的主戰場。2016年以來,全市累計整合投入涉農資金263.79億元用於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圍繞產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就業扶貧、教育扶貧、醫療扶貧、光伏扶貧、電商扶貧、鄉村旅遊扶貧等精準施策。

全市32名市級領導聯繫9個縣(市、區)、32個貧困鄉鎮、32個貧困村。選派1807支工作隊、7.2萬餘名黨員幹部結對幫扶27.1萬戶貧困戶。1532家民營企業結對幫扶1143個村,帶動21.3萬貧困人口增收。全市組建300多個鄉親扶貧協會,幫扶1.5萬戶貧困戶發展產業。發揮“互聯網+”作用,大力推廣應用社會扶貧網,註冊愛心人士22.4萬人,物品對接成功率達70.2%,資金對接成功率達83.3%。2018年,丹江口市、茅箭區、張灣區實現整體脫貧,2019年底,鄖陽區、鄖西縣、竹山縣、竹溪縣、房縣5縣區也將實現脫貧摘帽。(記者吳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