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掉有色眼鏡看歌壇打榜:流量與實力,並非勢不兩立

2019年TMEA騰訊音樂娛樂盛典的最受獎項投票評選結果出爐。因《我是唱作人》被廣泛認可唱作實力的王源、年度格萊美音樂節中國官方宣傳大使張藝興,投票期攀升至榜單前兩位,最終張藝興成功登頂。關於2019TMEA騰訊音樂娛樂盛典以及“最受歡迎類”獎項的討論也始終未停。

摘掉有色眼鏡看歌壇打榜:流量與實力,並非勢不兩立

“中老年粉絲”迴歸生活 打榜熱情偶爾上線

仔細把“最受歡迎類”獎項候選名單看下來,會發現這張名單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從所謂“流量”人氣歌手,到資深唱作型歌手,不同類型、不同風格、維度多樣......可以說,進入候選榜單的音樂人代表著的是時下年輕人的音樂審美,整個“最受歡迎類”獎項共同構成了當下音樂風向的真實反映。

顯然意見的是不同音樂人的粉絲構成各有不同。榜單中如周杰倫、林俊杰等國民度較高的歌手,這部分歌手的粉絲大多從“買唱片”、“貼海報”的追星時代一路走來,他們不適應也並不打算適應如今的“打榜”、“投票”等粉絲競賽活動,正如當下年輕的粉絲們也無法理解曾經的一本貼滿偶像貼紙的歌詞本有多重要。

摘掉有色眼鏡看歌壇打榜:流量與實力,並非勢不兩立

時代更迭,粉絲行為在不斷升級,音樂人也在不斷更新。新世代同樣存在著有音樂追求的歌手在努力做音樂,正如當年的“周杰倫們”,他們在爭議中成長,在不斷地大浪淘沙過程中逐漸沉澱,進而成熟;而他們的粉絲們也正在用不同的專屬互聯網時代的方式表達支持,這是一種正常的音樂代際的新陳代謝。

流量≠低質 允許不喜歡同樣允許存在

如今,抹黑“流量”似乎成了網絡發言的“態度正確”。大家習慣將歌手分為三種:網絡歌手、流量歌手和純粹歌手,並且默認“網絡歌手”=洗腦神曲=low,“流量歌手”=音樂品味低、看臉、跟風,只有“純粹歌手”才是真正有音樂追求的音樂人。正如此前在周杰倫和蔡徐坤打榜事件中,在評論區為蔡徐坤說話,就會被貼上“音樂品味低劣”、“幼稚”、“無腦”的惡性標籤;喜歡個“流量歌手”,好像是一個道德敗壞、難上臺面的事兒。

然而正如此前李榮浩在回應為學員選網絡歌曲而被質疑一事時所說,“音樂沒有好與壞之分”、“音樂只有你喜歡和你不喜歡這兩種方式”。2019TMEA騰訊音樂娛樂盛典“最受歡迎類”獎項也一樣,它代表的是一種粉絲號召力,是從眾多優等生中找到人氣高的歌手,最終選出的結果代表的是粉絲意志,粉絲也只會為自己認可的具備實力的歌手買單,平臺所能做的是從海量音樂人劃定一個名列前茅的範圍,隨後由粉絲從中票選出“最喜歡”、“最受歡迎”的那一位。

比如此前周杰倫和蔡徐坤的超話事件,在夕陽紅粉絲取得勝利後,也曾有不少人認為這是“打倒蔡徐坤”之戰。然而如人民日報的評論:“這不是代際衝突,更無關價值觀斷裂,而是一場聯合致敬,尋找內心深處的寄託。”流量也好,實力也罷,偶像的作用在於給粉絲提供一種“內心的寄託”。很多粉絲之所以選擇一位年輕偶像,大多也是在他身上看到了正能量,認可他們的業務能力,看到了生命中美好的一面,並不全是圈外人認為的膚淺的“顏值至上”。

摘掉有色眼鏡看歌壇打榜:流量與實力,並非勢不兩立

回顧這一年來,最受歡迎內地男歌手的排名一直領先的前兩位候選歌手——王源和張藝興都在各自的音樂領域中取得了不俗成績。參加《我是唱作人》的王源為節目寫了五首歌,其中《吆不到臺》登頂唱作鮮聲榜,《姑娘》、《隨想》、《世上沒有真的感同身受》、《滾燙的青春》進入top10;強勢霸榜各大權威音樂榜單TOP1,不俗的成績讓我們看到了王源的成長和實力。

而作為格萊美中國區音樂大使的張藝興,他在音樂方面的執著始終如一,《Lose Control》、《SHEEP》、《When it's Christmas》、《NAMANANA》、《HONEY》......在目前發佈的多張專輯中,每一張都融入了多種音樂風格,曲風複雜多變;每一張都親力親為,親自作詞作曲編曲,參與專輯歌曲製作。更是與Bazzi,Alan Walker和Jason Derulo等歐美實力音樂人有過合作,致力於要將MPOP音樂傳到全世界。一路走來,張PD不斷突破自我,從“小綿羊”到“正能量男神”、“全能製作人”,用實力收穫認可。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偶像,一個群體有一個群體的嚮往”。 “愛”是沒有對錯的,同樣的,“音樂”也沒有。當嘗試放下偏見,去接近作品的時候,會發現不少“流量歌手”,都比想象中的優秀,更比大多數同齡人努力。音樂平臺需要無差別的對待所有歌手,只要有音樂作品就是音樂人,音樂作品的優劣則交給市場和樂迷評判。

這裡有選擇 也有支持的力量

我國明星產業化還不算成熟,如今更多地是明星與粉絲共同成長。明星在不斷成長中,承擔著粉絲對明星越來越高的期待;而粉絲在不斷成長中,對明星的進一步提升也擁有越來越多的話語權。

“最受歡迎類”獎項代表的是“音樂實力”和“粉絲的力量”,是2019TMEA騰訊音樂娛樂盛典為粉絲提供的更大的發揮空間,是對如今越來越多地參與到明星成長中的粉絲群體意志的尊重。

而單一個最受歡迎類獎項不能代表盛典的全部獎項維度,更不能等同於整場盛典。一張榜單,對應的是限定範圍內的一種評價標準。如果粉絲說:“我們要讓哥哥的每張榜單都漂漂亮亮!”那就在能力範圍裡去支持;假如有的粉絲說:“我們不太看重榜單,愛都在心裡!”那就默默哼著他的歌,佛系地投上幾票。可以選擇,正是最大的尊重。

說起來,類似“最受歡迎類”獎項的投票活動早也不是第一次出現。自2004年《超級女聲》正式開啟中國選秀時代,粉絲投票已經逐漸成為一種常規玩法。隨著粉絲經濟日益成熟,“明星有產出、粉絲來買單”逐漸被更為廣泛地接受,而正源於雙方這樣的互動,才能夠逐漸形成健康的粉絲產業。

而此次2019TMEA騰訊音樂娛樂盛典的最受歡迎類獎項投票,不僅為普通用戶提供簽到票和分享票,讓每個人都能參與到為“愛豆”投票的活動中,也為購買會員的粉絲提供了贈送他人的選項,從細節處推進明星產業化向良性健康方向發展。除此之外,音樂平臺也為投票做出了一定限制,在粉絲們為“愛豆”努力投票的同時,更加倡導在個人能力範圍內理智追星。

說回這份“最受歡迎類”獎項的角逐之所以能夠引發討論,一部分原因是一直以來不少人過於誇大“流量”和“實力”的區別。這不僅是一種對“流行”的文化偏見,而且多少有些“故作清高”的嫌疑。魯迅曾說,不少人都喜歡說“世風日下”,因為如此嘆息,不但可以針砭世人,還把自己摘了出去。站在某個自定義的道德制高點上,搖頭說道,他們人心日下了。

流量不是偶像的原罪,而是時代的表徵。而“流量歌手”需要的,是一次摘掉有色眼鏡的、真正的認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