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的頭盔為什麼總變?

用戶6509274141642


戰鬥機飛行員所使用的飛行頭盔,雖然不如機載航電設備、火控雷達、空空導彈、發動機等等這樣的核心子系統那樣受人關注,但是同樣也是提升整體作戰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小的飛行頭盔技術含量可是絲毫不低,造價更是動輒幾百萬乃至上千萬元人民幣,相當於飛行員頭上頂著北上廣深的一套房子。殲20從試飛到服役以來,在官方公開的畫面中飛行員先後佩戴了多款不同型號的飛行頭盔,到底哪一款才是正宗官配呢?

作為我國最先進的高端重型五代機,殲20當仁不讓地擁有優先使用所有國內最頂級配套子系統的特權,已經成熟的直接裝備,尚未成熟的也要預留裝備的空間,裝備次級子系統暫時代替(比如標配發動機WS15還處於研製階段,就採用俄製99M1和國產WS10B發動機充當過渡產品)。殲20飛行員的飛行頭盔同樣也不例外,在原型機試飛的時候使用的主要是看起來並不高大上,但是輕便靈活、簡便實用的TK31系列輕型通用頭盔。

TK31頭盔除了具備防護和通訊功能以外,還可以顯示飛行、導航、武器系統等多種信息,引導大離軸格鬥導彈以及雷達/制導武器攻擊目標,基本上相當於美軍F22、F15F16改進型使用的JHMCS聯合頭盔提示系統。殲20充分利用後發優勢,在航電設備和感知系統方面對標的是美國最新型五代機F35,其中包括EODAS和EOTS兩大光電觀瞄系統,僅靠JHMCS顯然無法發揮上述系統的最大效能,殲20服役以後很快又有了新的飛行頭盔。

2018年殲20參加海上實戰化訓練的時候,首次曝光了類似F35的HMDS頭盔顯示系統已經開始批量裝備,其主要外觀特徵就是在頭盔外部安裝了許多凸起的傳感器,通過與戰鬥機的光電觀瞄系統進行無縫對接,可以讓飛行員的眼睛直接看穿機體,就如同置身於一個全方位、無死角的透明座艙當中,擁有前所未有的強大全向感知能力。飛行員一旦發現目標直接轉動頭部用眼睛就能瞄準發射導彈,真正做到了“用眼神殺死對手”。

這款飛行頭盔是由洛陽光電所研製的,綜合性能在來自同一個單位的TK31頭盔基礎上有了質的飛躍,不過依然不是殲20飛行員個人裝具的最後形態。殲20的正牌頭盔是中航工業集團的產品,比前兩款頭盔還要先進得多,擁有複雜完備的定位傳感器、AR信息化顯示功能等等,投影畫面更加清晰流暢,使用的材料也是更加輕便的碳纖維複合材料,有效減輕了大過載飛行時飛行員頭部的負荷。目前尚處於測試實驗階段,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殲20又會再添一件克敵制勝的利器。


晨曦談兵


說是頭盔其實是360°全景VR顯示器和頭盔的結合體。頭盔上麻麻賴賴的蟾蜍斑點就是電影動作捕捉技術中的動作捕捉器。應用該技術捕捉飛行員的頭部動作,傳導給機體上面的可視傳感器,傳感器的實時畫面再同步傳回給飛行員頭盔的玻璃眼罩顯示器上面。

從畫面中我們可以看到殲20飛行員不停的搖頭晃腦,做扭頭東張西望的動作,其實是通過這些動作,被頭盔上的動作捕捉器捕捉後同時傳給傳感器,讓飛行員坐在機艙內就能穿透機體實現360度上下無死角,前後無阻礙的空中可視畫面。

所以這個技術是電影科技動作捕捉與VR的完美結合,該技術在很多的民用場景和遊戲場景中都已實現,不過那些場景一般都是虛擬的。

而殲20飛行員看到的場景可不是虛擬的,是通過分佈在飛機前後上下的傳感器提供的實時真實畫面。

為了實現全天候作戰的要求,這個頭盔上還設置了兩個攝像機,其中一個具有夜視功能。然而,在實現了以上所有黑科技之後,問題也隨之而來了——超重,這個問題不光會給飛行員造成不便,在進行彈射逃生時還有可能會造成飛行員脖子扭傷。從央視採訪殲20飛行員陳瀏的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飛行員面部由於長時間佩戴頭盔被壓出了充血的痕跡。

但殲20頭盔顯示系統還有一個超強的功能,是現有VR設備無法做到的,那就是“透視”飛機機身。頭盔顯示器與被稱為“分佈式孔徑系統”的一組攝像機相連,後者安裝在飛機的表面四周,可提供周圍 360 度範圍的恆定圖像。

打個簡單比方,殲20飛行員通過這個頭盔看到的視角就像孫悟空站在筋斗雲上四下張望一樣。飛行員朝下看時,飛機下方的圖像就會顯示在頭盔顯示器中。這個功能不僅在戰鬥時非常有用,而且更方便於戰機夜間的起降作戰。


封狼居胥大司馬


曾經美國的F35隱身戰機因為裝備了3D頭盔,所以F35直接取消了曾被認為是戰機不可或缺但是在F35身上已經多餘的平顯,而其採用的3D也被稱為世界上最先進的戰鬥機頭盔,但是現在世界最強頭盔的稱號已經被我國的殲20使用的頭盔取代。因為從殲20服役以來,我國公開的多次殲20飛行訓練畫面來說,在過去一年的時間裡,殲20飛行員佩戴的頭盔至少有三四款不同樣式的頭盔出現,但是殲20已經定型裝備服役了,為什麼頭盔的樣式還在不斷的變化呢?

雖然殲20已經正式服役一年時間了,但是從殲20的飛行頭盔不斷的升級改變就可以看出我國航空人員仍然在不斷的探索新技術來提升殲20的綜合作戰實力。比如最早殲20飛行頭盔亮相的時候,我們看到的還只是一個和常見的飛行頭盔差不多的外觀樣式,但是後面我們看到另外一款飛行頭盔出現的時候,我們大家已經清楚的認識到殲20這個時候配備的飛行頭盔已經屬於世界頂級水平了。因為從這次亮相的飛行頭盔外觀樣式來說,在頭盔後腦部分佈滿了大量的凸點,而這些凸點的出現其實就已經代表了這款頭盔處於世界頂級水平了。

從第五代戰機開始越來越注重戰機的信息化管理了,所以在對於五代機評價標準的中的4S標準就有一項是關於信息管理的,這就代表著五代機開始具有更為強大的信息採集和對雷達、紅外、數據鏈等多種信息進行集成並歸納處理的能力了,這個時候戰機的航電系統就要將這些大容量的數據更為直接便捷的反饋給飛行員,供飛行員選擇。在以前座艙人機交互設計上主要還是通過座艙內的平顯和顯示器來完成人機交互,但是這對於戰機在空戰時是有很大限制的,所以為了提升戰機的人機交互功能,從四代機後期就開始為飛行頭盔增加更多的功能,比如頭盔投影顯示功能,語音操控等新技術。

到了五代機後,像殲20戰機和美國的F35戰機一樣為了提升戰機的信息獲取能力,在殲20戰機機身上佈滿了大量的傳感器來增加殲20的戰場信息感知能力,特別是像能夠大幅度提升飛行員的戰場信息感知能力的光電分佈孔徑系統的應用後,讓飛行員直接可以穿透飛機看到整個飛機四周空域,不掉頭也可以看到飛機背後,等於是大幅度提升了飛行員的視野。而在這些新的人機交互上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讓飛行員可以直接在飛行頭盔上就看到這些信息,而不必低頭看顯示器了。

而且從殲-20戰機新型頭盔從外形上佈滿的大量傳感器來看,其不光能夠更進一步的提高飛行員的戰場感知能力,而且新增加的前端的護目鏡更是可能集成了更多先進技術比如在進入空戰後,只要飛行員看向哪導彈的導引頭就會自動的指向哪,所以這個時候飛行員只需要更專注於空戰根據需求發射導彈即可,也就沒有了過去戰機發射導彈還得為導彈提前加載戰鬥參數,再解鎖後發射的複雜繁瑣過程了。

而且現階段殲20才剛剛服役,很多功能還未被真正的開發出來,所以通過不斷的為其增加更多的新技術不光能夠進一步的提升殲20的綜合作戰實力,而且在不斷摸索改進的過程中,也能夠發現更多的問題來改進殲20來提升殲20的作戰實力,而且未來這些新技術經過實戰檢驗後,通過技術下放也能夠應用到殲10、殲15/16等多款國產戰機上來提升其綜合作戰實力。


魑魅涅槃


是說殲20的蒼蠅眼式的頭盔吧?這是因為,殲20的研製並不是首飛後就停止了,實際上有很多子系統都是在首飛後還在研製的,比如這個殲20的多功能顯示頭盔就是其中之一。比如殲20目前已經出現的頭盔,就有2種HMDS的多功能顯示頭盔和一種類似F-35那種帶多個攝像頭,具備360度VR視野的“蒼蠅盔”。其實這也體現了我們在新一代戰鬥機研製上廣泛的進行作戰模式的摸索。由於頭盔這個東西不是戰鬥機上一個固定的零部件,所以更新換代或者幾種盔同時進行測試都是可以的。

目前曝光的殲20頭盔主要有以下這麼幾種:

建軍90年上殲20用的TK-31盔,還沒有蒼蠅眼,但具有HMDS功能。可以將圖像直接投射到頭盔面罩上的屏幕上,類似於AR顯示。這種盔一直陪伴殲20度過了最初的試飛階段

《礪劍》中出現的殲20另一種HMDS頭盔

殲20的VR頭盔,洛陽光電所提供

F-35的蒼蠅盔

不過我們不要把目光侷限在頭盔上,實際上殲20全身都是傳感器,擁有非常強大的態勢感知能力,HMDS頭盔其實只是其信息投射的終端。即便是殲20的頭盔如此之優秀,殲20仍然保留有寬大的液晶顯示屏終端,支持觸摸操作和語音操作,殲20的EODAS感知到的全向視野也可以顯示在大屏上。在用上擁有多個攝像頭的“蒼蠅盔”後,飛行員進一步擁有了VR視野,可以擁有類似上帝視角一樣的視野,在近距離格鬥和特殊起降條件下,非常有用。

殲20的EODAS 分佈式光學孔徑系統,可以在不開啟雷達的狀態下感知360度的視野


紙上的宣仔


頭盔,之於飛行員,如同步兵手中的槍械一樣重要;殲-20,是高隱形性、高態勢感知、高機動性等能力的美標隱形第4代制空戰機,飛行頭盔包括新抗荷服等,都是飛行員裝備的重中之重,是保護飛行員提高殲-20戰機作戰能力的關鍵之一。

僅從網絡上流露出的圖片來判斷,殲-20的頭盔是加裝瞄準具且帶攝像頭,具備360度VR視野,其技術性能不亞於F-35隱形戰機的頭盔,甚至都在其之上。

殲-20的飛行頭盔,其外表非常炫酷,在外形上與F-35採用的第3代頭盔有點類似,這也是美媒報道稱我軍工竊取了美方知識產權的地方,其實,是一種不實之詞。

僅僅只是殲-20頭盔,在外觀上與美方產品類似,研發方向有點相似,借鑑作用似乎存在,但不能說我軍工抄襲了美方的知識產權,美隱形戰機發生過多起因吸氧方面的飛行事故,而我空軍卻沒有這方面的事故報道,說明我方研發的頭盔比美方裝備的頭盔更安全,技術顯然也更先進。

F-35隱形戰機的頭盔研發在先,但畢竟是20世紀末的科研產品了,在科技和信息化領域,肯定不如我空軍殲-20裝備的頭盔系統科技含量高。

殲-20自2018年春節前正式服役空軍以來,細心的軍迷會發現飛行員已經數次換了頭盔,從頭盔的不斷的升級,可以看出我軍工仍在不斷探索新技術,用來提升殲-20的綜合作戰能力。

最初,殲-20的頭盔,只和常見的飛行頭盔差不多的外觀樣式,但是不久以後,就有後腦部分佈滿了大量凸點的新飛行頭盔出現,此時,已經具備世界頂級水平了。

將採集的雷達、紅外、數據鏈等多種信息進行集成並歸納處理,大容量的數據便捷的反饋給飛行員,此前主要通過座艙內的平顯和顯示器來完成人機交互,現在,則直接體現在飛行員的多功能頭盔上。

殲-20機身上佈滿了大量的傳感器,來增加戰場信息感知能力,飛行頭盔能讓飛行員看到整架戰機的四周空域,大幅提升了飛行員的視野,而不必低頭看顯示器了,飛行員看向哪導彈的導引頭就會自動指向,無需為導彈提前加載戰鬥參數,再解鎖後發射的複雜繁瑣過程了,極大地提高了殲-20的整體空戰能力。

距離殲-20正式服役,也就一年半時間,許多作戰功能並未正式開發出來,因此,未來殲-20還會有新的飛行頭盔面世,將不斷增添新的功能,賦予殲-20更強的作戰能力。


國平軍史


任何戰機升級改造,需要試飛官,在試飛過程進行摸底、分析、總結經驗,然後口頭或書面將總結向有關人員反饋寶貴意見,由此可見,研發武器和使用武器兩者不可分割,各種形式戰機,不是剛研發就投入使用,必須經有關人員實踐,在實踐探索改進,不斷提高和完善武器精良。



殲20新型盔與機身傳感器相連接,很科幻感。

殲20頭盔不能說總是變,應說不斷改進完善,殲20頭盔在原有基礎上已是世界最先進頭盔,新裝備殲20頭盔更是了不起,沒原來殲20頭盔美觀感的稜角與凸起部分,面罩體積相比原來更寬,能看到飛行員下巴尖不多,殲20飛行員裝備新頭盔是增強現有尖端技術匯聚AR頭盔,AR先進技術水平已超越世界上第五代F35戰鬥機HMDS頭盔顯示平臺。

前幾年航展或防務展中,軍工單位多次向外界展出自主殲20新型國產AR頭盔,實物頭盔與簡介說明,頭盔有飛行記錄儀、微型3D配置、超廣角大視場高清顯示面罩等高端設備。通過攝像頭釆集戰機分佈式傳感器圖像數據,經機載機器人處理後疊加有關參數。讓飛行員視覺舒適,獲得立體感,全面飛行景象,肉眼瞭解戰機一切參數,並證明殲20是很科學容易保養和維修。


新盔感知力獲飛躍搞升,美觀感增強,

21世紀,先進戰鬥機頭盔,匯聚當前最尖端成熟技術、新型材料,美國F35已釆用。數據顯示,HMDS頭盔是F35戰機專用平臺,一頂HMDS頭盔價值高達40萬美元,HMDS頭盔具有360度綜合態勢感知能力,如戰機來自多方向空情緊急態勢,雙方戰機高度、速度、方向等重要信息,可以在頭盔一目瞭然。

F35戰機HMDS頭盔、殲20新型頭盔兩者形狀、傳感器佈局大同小異,看F35戰機HMDS頭盔感覺是我們國內產品,殲20新式頭盔我們前幾十積累下來經驗、 光電行業在近代發展的很快涉及面也逐漸擴散,在光通訊、激光、光電顯示、光學、電子工程等領域發展的比較明顯,數據證實殲20新型頭盔和F35頭盔同水平,甚至超越,大家覺得一頂頭盔都匯聚全時代技術,那麼殲20機身各部位是和頭盔相呼應的,殲20機頭裝有大直徑有源相控陣雷達,機身、座艙下、機尾等佈置先進傳感器連接頭盔。


殲20新盔造價266萬人民幣

頭盔顯示器就是把平顯顯示圖像,直接投影頭盔墨鏡玻璃上,飛機員腦袋轉到那個方向都可以看到儀表,可以把光電設備影像投影上來,夜間飛行直接看到夜視儀圖像,識別地形、目標。更先進是實現穿透地板,如果向下方看,正常視線被座艙、儀表、機頭擋住,但頭盔顯示器與機頭下方光電設備相連接,實現360度AR視野“蜻蜓頭盔”,大大提升飛行中態勢感知能力和任務靈活性,降低操控負擔,使殲20具備全天候、複雜氣象情況下有作戰能力。

新型AR頭盔建立前殲20頭盔基礎上升級,包括瞄準系統,在空中戰鬥依靠AR頭盔顯示數據進行攻擊對方,殲20實現看哪裡導彈打哪裡,飛行員眼裡看到是經過終端處理機載火控雷達探測的數據,不會限制空空導彈打擊距離。



反而,用眼睛鎖定打擊目標,不顯示屏數據發射導彈,縮短導彈發射反應時間,減少敵機逃跑機率,殲20新頭盔顯示系統和PL10空空導彈是最佳拍檔,對上同級別戰機穩勝率高,其他代數戰機更不用說。

森林狼認為殲20新型盔超越F35頭盔,為什麼這樣認為呢?因為我們有“天河一號”、“神威藍光”、曙光“星雲”、“天河二號”、“太湖之光”等超級計算機先後登上世界頂級超算陣容。如今,我們已成為世界上超級計算機數量最多的國家。高科技武器和超算息息相關,由其電子戰平臺。



森林狼6


魂舞大漠體驗過幾次過山車,也曾問過服務人員,最大可至幾個G,G值就是幾個重力加速度,他們的回答是3個,想知道民航客機最大多少嗎?水平與垂直方向,均不過超過2個G。超過3G,即會有明顯不適,一個壯男極值不會超過6G,想知道當代戰機一般是多少嗎?9個G!穿著抗荷服,備著抗荷調壓器的訓練有素的飛行員們,更向瞬間12G衝擊,G值訓練模擬器表明,12G的情況下,不得超過1.5秒。大過載飛行,對於戰鬥機飛行員們來說是常態,怎樣儘量減輕飛行員負擔,展開高效的空中戰鬥,是飛機設計師們的責任,為此他們一直在努力,經過持之以恆地努力,現在殲-20正式裝備一種編號為HMD2的頭盔,據悉與F-35的HMDS已在伯仲之間。厲害了我的國,“威龍”的飛行員有此,如虎添翼。

窮則思變

不變不成,這麼高的過載下,飛行員一面要緊盯著艙外側方的敵機,還要看儀表,只有一雙眼睛,根本看不過來。大名鼎鼎的尼韋爾公司,曾經要把數據集成到護目鏡中,首次裝備給F-4“鬼怪”戰機上,結果不但給飛行員思想更亂,還由於過於龐大,負擔太大,不得已才放棄,從此好長一段時間沒有精神。一朝得到米格-29的盔,才知道蘇聯妙思。有了敵機,LED燈才會亮起,呵呵,懂得取捨之道,才能變化通神。當然,隨著科技的進步,美國頭盔弄得相當強大,只要眨眨眼睛,即代指導彈發射,賦予了更多生物信息,更加符合人機工效。如圖,HMDS,瞧瞧人家這盔。只是飛行員反映,重量仍顯太大,高G機動,會有明顯不適的感覺。集中了太多元器件,什麼計算機,跟蹤儀,五花八門的零碎,想弄得太輕,只有一克一克的下功夫。我們此前TK31,與俄製ZSH-7APN大體相仿,屬於我國第一代屏顯頭盔。

不進不止

精益求精,網友們高興地說,我看輕。是啊,還是輕了好,不會造成頭部負荷。分為內外,光學投射組件集成於外盔之上,最大視場據推測達到了36度,飛行員眼前只有完全重疊的彩色圖像,這是我國戰鬥機首款頭顯設備,自然有助飛行員全方位態勢感知能力,實現各種觀瞄的無縫對接,稱為全向感知無死角,用眼神即能殺死對手,為安全計,不同F-35,有了數字化頭盔,居然取消了座艙衍射顯示屏。HMD2屬於雙目圖像設射設計,圖像穩定,不會抖動,應該屬於每位飛行員的“私人訂製”。配上這麼一款頭盔,可以想像,空戰效率正會大為提高,尤其表現在近距能力上。網友們估計,它的造價不會低255萬人民幣。


魂舞大漠


任何一款戰鬥機在服役之後,都要進行多次升級改造,以便於讓戰機時刻保持最佳的戰鬥力。飛行員頭盔的升級,是提升戰鬥機作戰能力的一個重要方向,飛行員裝備一個配置齊全的頭盔,能夠大大減少戰鬥機作戰系統的反應時間,增強戰機在空戰中的競爭能力。在空軍剛剛出現的時候,飛行員還沒有專門的頭盔,當時的飛行員都穿著厚重的飛行服,戴著飛行帽上天。



一直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飛行頭盔才逐漸開始出現。早期飛行頭盔的作用主要有兩個,第一個是保護飛行員的頭部安全,在飛行員跳傘的時候,能夠避免飛行員的頭部摔傷。第二個作用是能夠幫助飛行員吸氧,避免飛行員在高空飛行的時候出現缺氧的問題。在信息化作戰時代來臨後,飛行員頭盔的作用逐漸的擴大。現代飛行頭盔不止具備安全防護和供養的用途,還能夠提供各種作戰信息,幫助飛行員處理各種問題。


殲20戰鬥機屬於第四代隱身戰鬥機,具備超視距作戰的能力,作戰半徑和隱身性能都是同級別戰機中的佼佼者。在頭盔的選擇上,殲20戰鬥機不僅需要頭盔能夠保護飛行員,更需要頭盔能夠提供各種戰鬥信息,輔助飛行員進行作戰。前兩年殲20戰鬥機飛行員使用的頭盔,能夠將戰鬥機顯示屏的數據信息,直接投遞到飛行員頭盔的顯示屏上,屬於較為先進的一類飛行頭盔。



而在最近亮相的殲20戰鬥機飛行員使用的新型頭盔,要比之前的頭盔更加的先進。這種頭盔具備了VR成像能力,能夠讓殲20戰鬥機飛行員在不開啟雷達的情況下,仍然能夠觀測到周圍360度的視野。這一功能能夠大大提升殲20戰鬥機近距離格鬥的能力,讓殲20戰鬥機的飛行員能夠在更短的時間內,處理更多的信息。因為戰鬥機頭盔的發展還有很大的前景,在未來幾年的時間裡面,殲20戰鬥機飛行員還可能會繼續“換”頭盔。


軍武小咖


把飛行頭盔設計的時尚帥氣,才會吸引更多的年輕人來當飛行員。美帝這兩款海航飛行頭盔很時尚帥氣




上帝是個棒槌


尊重客觀事實,探究事件真相,我是軍武視界,歡迎關注。

對於這個問題,其實從客觀角度去看就可以發現,為什麼殲20戰機飛行員的頭盔一直在做改變。這個世界上,許多東西如果一直持續不變的話,我想我們早已經被地球所淘汰掉了。所以,為適應人們在未來的需求,即便是我們最初使用的手機都從按鍵上升到了觸屏,甚至許多時候還能連接VR打遊戲,可見這又何嘗不是一種科技的創新呢?難不成,你也要整體追著手機生產商問,為何手機不是一成不變,而是總在不斷的更新換代嗎?

同樣的道理,殲20頭盔在2017年閱兵分列式上出現時,就已經配備上頭盔顯示器,在那個時候人們就紛紛覺得,我國航天技術確實不論是從戰機還是從配件上,都體現出一個大國的創新精神。但世界上不論是任何東西,在剛創造出來的時候,都覺得能夠突破技術難關就已經很難得,並不會剛開始就從方方面面做大的改進。

更何況,想要做更多的改進,也是在不斷的實驗中完成的。所以,通常情況下,不論是機器還是技術,都是在不斷的更新著。比如手機的系統,不就是製造商發現一些BUG後,就會通過升級手機系統來維護手機嗎?同樣,戰機頭盔也是如此。

剛開始時,戰機上的頭盔幾乎和賽車手的頭盔相差無幾,功能單一到只能保護飛行員頭部。甚至多數情況來說,簡直就是多此一舉。畢竟,戰機墜毀的情況下,飛行員的生還率幾乎比中彩票還要困難。如此一來,頭盔只能從心理上給飛行員一點慰籍。

後來,隨著軍工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飛行員頭盔的不斷更新迭代,功能方面終於顯得不是那麼的單一。甚至可以說,在頭盔上下工夫後,戰機的戰鬥力都有了明顯的提升。要知道,在早期美軍的F-16和東德空軍的米格-29在比試時,就曾被米格戰機飛行員所佩戴的頭盔所吸引。

在那個年代,米格相對於F-16來說,幾乎算不上什麼太厲害,因為在美國人看來,米格戰機的航電系統以及飛控系統相對於F-16戰機根本不值一提。但讓美國人意外的是,在戰機飛行員佩戴Shchel-3頭盔的時候,卻能夠完全碾壓美國的F-16戰機。

至此,美國才開始注重戰機頭盔的研發。如今的美國戰機配備上“蒼蠅頭”(HMDS頭盔)之後,簡直是如虎添翼,在空中完全能夠實現對敵人的查打一體。同樣,目前在已經亮相的殲20戰機飛行員所佩戴的頭盔上,據外界軍迷分析,很有可能我軍目前也已經具備這樣的作戰系統,不用動脖子就可以全方位感知敵軍戰機的存在,同時很有可能一個眼神就能發射導彈,進而攻擊已鎖定目標。可見,一線的研發人員還是相當給力。同時,意味著我國空軍水平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