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科工智慧建造讓雄安“亮”了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

中国航天科工智慧建造让雄安“亮”了

2017年4月1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雄安新區

這座“未來之城”規劃建設的大幕就此開啟

中国航天科工智慧建造让雄安“亮”了

如今

雄安新區建設正在爭分奪秒地進行著

在這裡

中國航天科工航天建設所屬華航環境公司有一間神秘的中控室

黑白相間

線條硬朗

幾塊大屏幕吸引著人們一探究竟

中国航天科工智慧建造让雄安“亮”了

中國雄安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雄安集團)的領導每天都要通過中控室內的數字雄安建設管理平臺來檢查工作、監督進度。手指翻飛間,質量安全盡在掌握,建設過程一覽無餘。

0 1

神秘的中控室

什麼平臺如此厲害?小屋子大智慧,這是 一間藏著京津冀一體化、綠水青山保衛戰、改善民生等一系列大工程的中控室。 “地圖上閃爍著的60多個亮點,就是正在建設的雄安。”該公司副總裁趙妍妍驕傲地介紹,“華航環境公司擁有50多年的工程建設經驗,公司打造的智慧建造監管平臺,服務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2022年冬奧會,目前正在為雄安的建設添磚加瓦。

目前,華航環境公司聯合航天信息打造了雄安集團的數字雄安建設管理平臺,管理雄安全部項目的建設過程。“說實話,我們在數字雄安建設管理平臺花費的精力相當於平時好幾個項目。但是雄安是千年大計,用的都是最先進的產品和技術,提升的不止是個人的知識水平,更是思想與覺悟,這是國家重點工程,能參與其中,就是我們的榮耀。”該公司雄安駐場項目經理崔徑源說。

在雄安,能進場參與建設就是實力的最好證明。

0 2

“摸著石頭過河”

雄安新區以特定區域為起步區先行開發。當前,雄安新區規劃頂層設計已經完成,已轉入大規模實質性開工建設階段。但在華航公司進入雄安新區之前,施工建設區域並沒有完整的信息化管理系統。

“依然採用傳統的管理方式——縱向無法實現從項目部到雄安集團的信息聯通,橫向沒有實現各管理部門之間的工作協同,工作效率相對較低,沒有達到雄安新區對智能化、新技術的要求。”崔徑源介紹。

在這種情況下,建議統一信息化平臺,實現信息共享,提高項目整體監管效能迫在眉睫。

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早在2016年,華航環境公司就承擔了內蒙古少數民族群眾文化體育運動中心複雜形體精細化建模,為該工程順利完成建設和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週年慶典活動成功舉行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完成上述工程後,華航環境公司趁熱打鐵,又先後承接了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智慧工程監管平臺、北京2022年冬奧會智慧建造雲平臺(延慶賽區)和南方電網智慧工地管控平臺建設。

“我們也是一路摸著石頭過河,一步步探索,一步步積累,最終才能從眾多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承接了雄安新區的項目。趙妍研感慨道。

0 3

為雄安建設添磚加瓦

數字雄安建設管理平臺是華航環境公司專門為雄安集團量身打造的。該平臺旨在助力雄安集團投資建設項目的全業務、全流程、全方位的智慧建造統籌管理。它以雄安集團對雄安的基礎建設、市政建設、生態建設等項目的管理為核心,將各項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通過平臺進行固化,對所有的業務管理做到過程留痕、及時反饋、責任明確。 平臺利用BIM技術、GIS技術、大數據、智能化、移動通訊、雲計算、物聯網等手段,彙集了參與雄安新區建設的各個企業數據。具體而言,就是建立包含

建設統籌、招採管理、成本合約、設計管理、工程管理、安全質量、竣工管理的項目管理體系,實現對建築工程的精細化管理和對施工現場安全、質量、進度的監控。

“我們將航天先進的信息化手段結合到雄安新區建設的業務生產中,詮釋了建築行業‘互聯網+’的概念。”趙妍妍說。

為方便客戶使用,華航環境公司還專門為該平臺開發了3個終端,即手機移動端(A端)、決策輔助端(C端)和業務平臺端(B端)。

“A端能實現現場情況數據採集,比如某個員工不按照規定佩戴防護用具,可直接對其拍照上傳,實現證據留存,以監督提高員工安全意識;C端數據承載能力強,畫面絢麗,主要面向大場景項目成果彙報和GIM+BIM項目展示,方便決策層第一時間掌握工程進度;B端則定位於工程建設日常管理工作,涵蓋監管平臺所有功能,大大提升了前線施工管理人員的管理效能。”BIM所副所長周坤介紹。

被譽為“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的雄安新區,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在以華航環境公司為代表的企業參與建設下,向著未來之城前進。

來源 ✎ 中國航天報、航天建設

文 ✎ 劉巖 趙聰

校對 ✎ 簪子

監製 ✎ 鄭貴來

中国航天科工智慧建造让雄安“亮”了

航小科知道你“在看”

全國產經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817,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