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宣稱要研製核潛艇,這事靠譜嗎?

兵工科技(微信ID:binggongkeji)

韓國宣稱要研製核潛艇,這事靠譜嗎?

圖注:韓國海軍制造常規動力潛艇的最早產品——“張保皋”級潛艇,技術來自於德國209型潛艇

近日,據韓聯社報道,韓國海軍參謀總長沈勝燮在接受韓國國會國防委員會諮詢的時候表示,已經成立“水中戰力發展專項組”,力爭儘快擁有核動力潛艇。事實上,早在幾年前,韓國也曾謀劃設計建造核潛艇,但因為種種原因未能推進下去。這條消息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國際媒體的廣泛關注。眾所周知韓國陸地與海域面積狹小,現在韓國海軍擁有各類艦艇170餘艘,排水量約26.75萬噸。其中主力艦艇包括: 常規潛艇21艘,兩棲攻擊艦2艘,驅逐艦12艘,導彈護衛艦15艘,輕型護衛艦13艘現。以這樣的海軍力量,再加上駐韓美軍3萬多人及美軍太平洋第七艦隊的庇佑,完全有能力抵禦外部勢力的侵入。那麼,為什麼韓國還要造核潛艇?要造什麼樣的核潛艇?韓國發展核潛艇之夢又有哪些難點?

韓國為什麼要造核潛艇

第一,是發展遠洋作戰力量需要。首先是韓國發展核潛艇民眾呼聲很高,一些高層人士也紛紛呼籲發展核潛艇,這種民族主義熱情對政府及軍方發展核潛艇起到了推動作用。

第二, 韓國危機意識很強,韓國曾經長期遭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奴役,至今仍是其主要外部威脅因素。韓朝關係不確定因素很多。這些都是韓國要發展核潛艇的重要外部因素,而且,一旦韓國擁有了核潛艇,日本在韓日關係中的心理優勢就將被打破,朝韓統一談判的話語權會更有分量。

第三,韓國奉行“自主防衛”軍事方針和“攻勢防禦”國防戰略,韓國海軍加快了由“沿岸防禦”向“遠洋防禦”的戰略轉變,其使命也從消極防禦變為主動戰略威懾、奪取制海權、保護海上通道等進攻型任務,不斷增加裝備建設經費。無論是“世宗大王”級驅逐艦,還是正在規劃研製的新型兩棲攻擊艦,都體現出韓國要建設“大洋型藍水海軍”的雄心。很顯然,核潛艇是大洋型海軍不可或缺的標配。

韓國有能力建造核潛艇嗎?

首先,韓國在常規潛艇建造技術領域,已經有了一定的實力和相當的技術儲備。

韓國現在已經擁有9艘新型214級潛艇(孫元一級),並正在建造更大的“張保皋-Ⅲ”級潛艇。韓國在引進德國214級AIP潛艇技術的基礎上,完成了9艘“孫元一”級AIP潛艇建造,水下排水量為1860噸。韓國更先進的“張保皋-Ⅲ”級(“島山安昌浩”級)潛艇,則參考了德國216級AIP潛艇的方案,自主設計,76%的零部件由韓國企業製造。作為韓國海軍未來水下作戰的核心戰鬥平臺,KSS-Ⅲ型AIP潛艇艇在設計建造中,很多方面可謂是彙集了德俄等多國先進潛艇技術和先進理念。比如,KSS-Ⅲ型作為一型AIP潛艇,其核心的動力推進系統就使用了德國西門子的燃料電池AIP推進系統,還採用了鋰離子電池和低噪大側斜螺旋槳。可在水下連續執行任務20天不浮出水面。故而使其具備了較長時間的水下潛航能力,從而大大提高了該型潛艇的隱蔽性。

其次,韓國在核技術上有一定的研究和儲備,韓國曾經秘密推進過核武器研製計劃,在民用核電站核反應堆技術領域,也通過早期消化吸收美國轉移的技術,擁有了相當的自主研發和製造能力,近年來甚至在積極推進核電站技術出口,因此建造核潛艇最關鍵的門檻——核反應堆,對韓國而言,並非高不可攀。

韓國宣稱要研製核潛艇,這事靠譜嗎?

圖注:韓國海軍KSS-III“安昌浩”級潛艇首艇“安昌浩”號

韓國要搞核潛艇,要面對“四座大山”

第一座大山,自主研製雖非高不可攀,但也絕非易事。核反應堆及系統是核動力潛艇的核心技術,這種核心技術涉及到國家核心機密,既是美英關係如此親密,都沒有合作研製的可能。因此,韓國要造核潛艇,其核動力裝置系統可能還要靠自主研製。核潛艇的核反應堆對固有安全性要求高,對壓力容器、和迴路系統製造要求技術較高。核潛艇艇體需要耐壓殼體鋼材,潛艇的耐壓殼體由耐壓殼材和肋骨形成的不同直徑;殼體的焊接也是一大難點。系統佈置緊湊,體積重量小。大中型潛艇耐壓殼體的直徑約為10米,核動力系統的主要設備總尺寸不能超過此極限。要造尺寸更小的一體化反應堆難度更大。雖然韓國有建造核電站核反應堆的經驗,但潛艇核反應堆涉及到核反應堆小型化和一體化技術,目前世界上成功掌握的也就只有六個國家。

第二座大山,管理控制難。研製潛艇核動力裝置難,管理使用難度更大,對核反應堆操控人員的素質要求也更高。任何疏漏或失誤,都可能造成災難性的核事故。比如,1968年4月,蘇聯一艘編號為K-172的E-II級導彈核潛艇因水銀蒸汽使艇員全部中毒而在地中海沉沒,90人遇難。1994年3月30日法國海軍“綠寶石”號核潛艇在地中海海域航行時後艙渦輪發電機室爆炸,10人遇難。2007年3月21日英國海軍“不懈”號核潛艇的備用空氣淨化系統爆炸,2名水兵喪生、1名水兵受傷。2008年11月8日俄羅斯海軍一艘編號為K-152的核潛艇在太平洋海域試航時滅火系統出現故障,20多人死亡、21人受傷。這些核潛艇事故,大都由於對核動力系統管理使用不當或機械事故造成,教訓非常深刻。因此,韓國既是能夠研製出核動力潛艇,核潛艇服役初期的管理使用極易出現各種故障或事故,中長期的核潛艇全系統全過程安全管理也是責任重大。將來核潛艇的退役及核動力裝置的處理難度更大,韓國國土及海洋麵積狹小,甚至無處可以放置廢舊的核反應堆,將成為最為頭疼的一場噩夢。

第三座大山,想要美日朝點頭,難上加難。

韓國作為美國的小弟,一方面美日韓軍事聯繫密切,另一方面韓國又有著多年被侵略佔領的歷史,世仇難忘。因此,韓國要研發核潛艇,首先必須經過美國的同意,因為一般的國家即便是盟國,要想發展核項目,都必須獲得美國同意。美國自然不會放鬆這個韁繩,對韓國從任何其他西方國家引進的核技術都是堅決封殺,因此韓國的很多軍事核項目幾乎全部無疾而終。不過到了1990年代以後,美國的壓制有所放鬆,韓國開始偷偷摸摸的搞了不少的核技術研究,但是像現在一樣明目張膽的要求發展核潛艇還是第一次。第二是日本更難接受,習慣上在美國的羽翼下,日韓都是攀比著發展軍事力量,一旦美國暗中同意韓國製造核潛艇,日本也將跟風,美國核禁就會瓦解。另外,如果韓國開始研發核潛艇,一定會強烈刺激到朝鮮,這也讓必然造成朝韓雙方的進一步不信任,對朝鮮半島和平發展及統一進程增加更大的困難和變數。

韓國宣稱要研製核潛艇,這事靠譜嗎?

圖注:核潛艇動力裝置結構示意圖

第四座大山,作戰運用難。

韓國陸地和海上沒有任何戰略縱深,20餘艘新型柴電潛艇,再加上數十艘新型驅逐艦、護衛艦、兩棲攻擊艦,保衛海防已綽綽有餘。現在又有了造航母和核潛艇的夢想,看似志向遠大。但韓國畢竟就是個彈丸之地,無論是日本海、黃海、東海,還是太平洋,哪裡輪到韓國遠洋海軍有用武之地?哪兒需要韓國核潛艇去顯示軍事存在和戰略地位?更況且,韓國軍隊至今沒有作戰指揮權。早在1953年8月8日,美國與韓國簽署《美韓共同防禦條約》。條約約定,韓國給予美國在其領土以內及其周圍部署陸空海軍部隊的權利。根據這一條約,美國在韓國保留了大批軍隊,並建設了很多軍事基地。目前韓國軍隊指揮權也壓根沒在韓國政府手裡,假如發生戰爭,指揮依舊被韓美聯合司令部控制,而聯盟司令部司令由美軍擔任。在《美韓共同防禦條約》的框架下確定了韓國武裝力量的軍事指揮權由美國指揮官掌握的聯合作戰體制。也就是說,至今韓國軍隊指揮權在美軍手中。這就充分說明,韓國發展核潛艇、航母等遠洋作戰力量,對韓國來說好看不好用,充其量也就是滿足那點民族自尊心和虛榮感。究竟怎麼作戰運用和指揮控制?還是一竅不通,必須聽從美軍的命令和調遣,

結語

對於韓國最新宣佈的建造核潛艇計劃,目前無論是美國還是日本方面都未表態,這主要是因為目前該動議尚未進入實質性實施階段,仍屬於“計劃”。如果韓國人真的擼起袖子幹起來,美日朝等國如何反應應對,東北亞地區會不會掀起新一輪的核潛艇軍備競賽?一切都是未知數。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兵工科技雜誌社推出的21期雜誌《2019軍民裝備成果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