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末日,大秦王朝和秦二世的歷史宿命

中國歷史上,影響較大的王朝中,二世而亡國的除了大隋朝,就是大秦帝國了,秦二世胡亥,就是那個倒黴的亡國之君了,他的被殺,也是咎由自取。

帝國末日,大秦王朝和秦二世的歷史宿命

秦始皇的問題,在於對自己太自信,沒有及時立下接班規矩和明確人選;連年征戰,賦稅徭役沉重;律法嚴苛,人人自危;對長生不老一直孜孜以求,對方士術士言聽計從。除了他本身身體素質問題以外,那些所謂的煉丹藥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他身體衰亡的過程。這不僅僅是秦始皇的問題,也是所有追求長生不老、妄想永居天子之位的帝王們的問題。

自“沙丘之變”秦始皇駕崩,趙高與李斯瞞天過海,假詔致使大公子扶蘇自殺以後,二世子胡亥就在忐忑、幼稚與殘暴中走到了歷史的前臺。

帝國末日,大秦王朝和秦二世的歷史宿命

雖然2009年由北京大學接收的一批軼失海外的文物中,有一批大約1500字、成書於西漢早期的的竹簡《趙正書》,描述的秦始皇並不是像如《史記》等後世史書記載的那樣殘暴,而且還是比較親民愛子的形象,甚至於胡亥繼位,也是秦始皇一手安排的。

比如說,太史公《史記》中寫,胡亥為秦二世乃是李斯、趙高級篡改詔書所。

但《趙正書》卻記胡亥的繼位是秦始皇遵照了李斯等人建言後理解認可的。其原文為:

昔者,秦王趙正出遊全國,環(還)至白(柏)人而病,病篤,謂然流涕長大(嘆)息,謂左右曰:“吾忠臣也,其謀所立。”丞相臣斯、御史臣去疾,昧死磕頭言曰:今道遠,而詔期(窘)群臣,恐大臣之有謀,請立子胡亥,為代後。”王曰:“可。”王死胡亥立,即殺其兄父骨(扶蘇)、中尉恬、大赦罪人。有史學家認為,這算是一種說法,因為是孤證,是不是真實的歷史,還有待考證。

但這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大秦朝在胡亥繼位以後滅亡了。

帝國末日,大秦王朝和秦二世的歷史宿命

秦始皇在世的時候,因為苦役、酷刑,修建阿房宮,北築長城抗擊匈奴,南戌五嶺拓百越之地。從現在的眼光看,築長城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阻止了遊牧民族尤其是匈奴南下對內地的侵擾;南戌五嶺,收百越之地,出動軍民50萬,極大的開拓了秦王朝的生存空間,也為後世繼續開疆拓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這些大的工程和軍事行動,都是需要財政支持的,錢從哪裡來?只能是來自民間的搜刮,因此,民間負擔非常重,服徭役者死亡率非常高。據史料,秦朝統一的時候人口才2000多萬,據說修建長城就動用了百萬人口,修築秦始皇陵動用了七十多萬人口。

到了秦二世繼位,重開阿房宮的建造,各種賦稅徭役更加沉重,這個時候的大秦朝,實際上正在向官逼民反的道路上狂奔。

秦二世的悲劇,和趙高是分不開的,自從他被秦始皇派去趙高的中書府學習律法開始,就一步一步的被趙高掌控並玩弄於股掌之間,直到走上不歸路。秦朝採取法家治國理念,但比較嚴苛,在這樣的情況下,胡亥向趙高學習律法的結果可想而知,酷法嚴刑治國固權的思想慢慢的就在胡亥的潛意識裡生根發芽了。

我們看看胡亥上臺以後都幹了什麼,就可以很好的說明他為什麼會死,秦國為什麼會滅亡。

帝國末日,大秦王朝和秦二世的歷史宿命

第一步,先消滅政治對手

胡亥在趙高、李斯的簇擁下,帶著秦始皇的遺體回到了咸陽後,就宣佈秦始皇駕崩並繼位二世皇帝,而且提前假詔秦始皇賜死公子扶蘇和大將蒙恬。胡亥為什麼急急忙忙的先殺扶蘇呢?就是因為他上位不合規矩,扶蘇才是秦始皇欽定的法定繼承人,他奪而上位,扶蘇能服嗎?怕夜長夢多,萬一扶蘇和蒙恬脅兵南下,他胡亥還能坐穩這個位置嗎?所以,扶蘇必須死!扶蘇和蒙恬在手握重兵的情況下,還被使者逼著自殺,在裡面因素很多,除了他可能認為這真的是秦始皇的意思以外,還可能與兵權的調動能力有關,說不定秦始皇為了防止軍中大將獨攬兵權,設置了一定的限制,扶蘇和蒙恬也沒有辦法,只好自殺了事。

所以,秦二世確保皇位的第一件事就是從肉體上消滅其最大的政治對手扶蘇 這樣就可以先把皇位坐穩。

其次,在殺了扶蘇和蒙恬,解決了心頭大患以後,在趙高的慫恿下,立即把目標對準了他的那些兄弟姐妹們。斬草要除根,這次,他把血腥的手對準了自己那32個兄弟姐妹。首先殺害了對自己最有威脅的12個哥哥,胡亥本人排行18,然後一不做二不休,下令在鬧市殘忍的殺了6個弟弟,並且進行暴屍鞭屍等手段。

另外還有公子將閭和高等4人,秦二世開始並不想殺了他們,但在趙高的蠱惑下,還是一個個的被殺身亡。其中公子高一看不死不行了,還是自行見胡亥,自殺以保家人的,死後陪葬秦始皇。

就這樣,胡亥還是不放心,他心裡有鬼啊。居然又下令殺了自己的10個姐妹,甚至實施了碾刑,把她們碾成肉餅慘死在大街上。

胡亥在殺了所有兄弟姐妹後,秦始皇的嫡系血脈只剩下了他自己一個孤家寡人了,但還是留下了扶蘇的兒子子嬰。

至於為什麼不殺子嬰,歷史上沒有記載,很可能是秦二世覺得他對自己的皇位不構成威脅吧。關於子嬰的具體資料也沒有,到底是不是扶蘇的兒子,還是有很大疑問的。

帝國末日,大秦王朝和秦二世的歷史宿命

第二步,在殺光了對自己有威脅的兄弟姐妹以後,秦二世又在目標對準了那些和自己有異心的大臣和大將們。他在趙高的策劃下,一步步一個個的把他們殺了乾乾淨淨,就連丞相李斯,也被趙高設計殺害,落了個五馬分屍的下場,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

同時,趙高也藉機把自己的人馬安排到那些空缺的位置上,當然他們也只聽趙高的,秦二世這時已經有了被架空的跡象。

第三步,秦二世自己本身就殘暴,並且把這種殘暴帶進了秦國的律法之中,自然而然把本就嚴苛的律法變得越來越殘暴,而人們的忍受能力是有極限的,這也是導致秦朝滅亡的導火索陳勝吳廣起義爆發的原因之一,左右都是死,再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何不博一把?

第四步,在感覺穩固了統治地位以後,就開始了帝王的享樂生活。秦二世本來就是一個只知道享樂胡來的幼稚殘暴的人,治國齊家平天下的思想和他根本不沾邊。為了自己的享樂,就把目光對準了還沒有打好地基但藍圖誘人的阿房宮,下令重開阿房宮的修建和各種徭役項目,這自然需要金錢和人力,並且還要求服徭役的人自帶糧食,不僅加重了賦稅和徭役的負擔,也為自己的死亡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帝國末日,大秦王朝和秦二世的歷史宿命

第五步,這個只知道在宮中享樂的弱智皇帝,被趙高玩的越來越順溜,為了進一步掌控秦二世,居然在朝中玩起了“指鹿為馬”的把戲,並藉機除掉了那些和自己不對付的大臣,而那個傻白甜的二世皇帝,還樂呵呵的被矇在鼓裡。明明是馬嘛,丞相怎麼說那是鹿呢?而且還有那麼多大臣夜這樣說呢?難道是自己出現幻覺,那真的是馬不鹿嗎?

這個可憐的二世祖,又被趙高安排的看相術士擺了一道,越來越聽趙高的話了,丞相讓幹什麼就幹什麼,讓躲在宮中就老老實實的不出大門。外面的世界早已經天翻地覆,他還傻傻的因為太平無事呢。

帝國末日,大秦王朝和秦二世的歷史宿命

第六步,幾乎兵臨城下,才幡然醒悟被趙高矇蔽了,想處置趙高,卻又不採取果斷的措施,反而被趙高走了先機。

隨著社會矛盾的加劇,各地的起義此起彼伏,除了最先起事失敗較早的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雖然失敗了,也並不是被迅速剿滅的,直接導致原來的六國遺族看到了復國的希望,於是,更多的反叛不斷髮生。並且,後來的江東項羽、沛縣劉邦反抗秦國殘酷統治的起義更是漸漸的聲勢浩大起來了。

到了這個時候,秦二世還是唄趙高矇在鼓裡,自由自在的宮中享樂。直到秦二世三年,劉邦的大軍攻破武關,這下子消息瞞不住了,秦二世才知道自己的江山早已經病入膏肓、岌岌可危了。

大怒之中的胡亥,第一次把矛頭對準了趙高這個禍國殃民的宦官,但二世只是發怒說要趙高進宮接受處罰 卻沒有先行採取行動,這說明這個不務正業的二世祖,缺乏最起碼的治國手腕,並且身邊連可信任和能夠出謀劃策的謀士都沒有,一個皇帝到了這個份上,下場可想而知了。

這次趙高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危險,他可不會老老實實的進宮受處罰。怎麼辦?老躲在家裡不是辦法,乾脆拉起了自己的弟弟趙成和咸陽令女婿閻樂,一起商量如何應對。

商量的結果,自然是與其被殺,不如先下手為強,先宰了秦二世,再說不是我們出力賣命的幫他,他哪裡能當上皇帝呢?現在出了問題,就想拿我們說事,行嗎?不如廢了他,讓子嬰接班吧?

幾個人一番密謀之後,一方面散佈謠言說有反賊潛入宮中,一方面讓閻樂帶兵以勤王保駕的名義進入皇宮追捕,就這樣,讓秦二世人頭落地的宮廷政變開始了。

殺氣騰騰的閻樂帶兵來到了秦二世的皇宮望夷宮,先是控制了毫無準備的皇宮衛隊,然後全部殺掉 接著帶兵直奔秦二世的寢宮而去。進得內寢,閻樂就指揮士兵們對著秦二世的床帷射箭,秦二世此時嚇的要死,急忙呼喊左右護駕。可此時,可憐的她周圍哪裡還有人,僅只剩下一個宦官還在身邊。

走投無路的秦二世只得對閻樂乞求到,我不做皇帝了,做個萬戶侯就好了,你放過我吧?不行!閻樂歷數秦二世的種種劣跡罪行,只能以死謝天下人,必殺不可。這時秦二世就問那個宦官,你怎麼不早點告訴我天下已經混亂不堪了呢?那宦官說道,那些說的人都已經被你殺了,而我之所以活著,就是因為我沒有說話。

帝國末日,大秦王朝和秦二世的歷史宿命

見如此,秦二世就退而求其次,對閻樂說那我做一個普通老百姓可以吧?不行,你必須死,但我可以不殺你,讓自行了斷,沒辦法,秦二世只好持劍自殺,結束他可悲可憐可嘆的一生。

見秦二世已死,趙高就召集百官,歷數秦二世罪狀,同時立子嬰為秦王,為什麼不是秦三世呢?因為此時的大秦帝國已經分崩離析,只剩關中腹地這一塊了。

後來趙高也被子嬰設計誅殺,並誅殺其三族,這也是報應不爽吧。

直到劉邦攻破咸陽,子嬰投降並被殺,那個曾經輝煌威震天下的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就這樣走向了覆滅,那個不可一世的秦始皇嬴政,怎麼也沒有想到,不但他的兒子胡亥殺了他所有的兒女,而且還斷送了他辛辛苦苦打下的一統江山,更是讓自己的子孫後代斷了宗廟香火,如果秦始皇泉下有知,該作何感謝呢?

大秦帝國雖然覆滅了,但它也給後世留下了寶貴的歷史警鑑別與歷史財富,直接影響了中國此後2300餘年的社會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