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去年網購欠20萬今年又欠30萬 購物成癮是種病

雙11前老公崩潰上天台 老婆去年網購欠20萬今年又欠30萬 購物成癮是種病!

老婆去年網購欠20萬今年又欠30萬 購物成癮是種病

11月10日晚,“雙11”前夜,四川瀘州男子王某坐在33層高樓的天台圍牆上,有輕生念頭。他是被妻子氣的,2年來,一家人主要靠他每月幾千元的收入生活,但痴迷網購的妻子在去年欠下20餘萬元後,仍不聽勸阻,今年再次因網購欠下30餘萬元。所幸,當地警方接到報警後及時到場,將王某勸了下來。

11月10日晚10時許,瀘州市公安局龍馬潭區分局安寧派出所接到中心指令稱,安寧街道某小區有人想不開要跳樓自殺。隨即,民警趕往現場處置。據安寧派出所副所長雷磊介紹,民警到場時發現,29歲的王某坐在33層高樓頂樓的天台圍牆上,有輕生的念頭,十分危險。為此,民警一邊安撫王某的情緒,一邊瞭解情況。

據瞭解,王某的妻子詹某某經常在網上購買名牌包、香水、衣服等物品。尤其是去年夫妻倆生育小孩後,詹某某通過透支信用卡、貸款等方式網購,欠下20餘萬元。“比如幾千塊買的包包用兩三個月,就幾百塊賣掉。買的化妝品沒用完的也低價賣了,以此補窟窿。”雷磊介紹,儘管如此,妻子仍欠下20餘萬元。在王某發現後,他為妻子歸還了20餘萬元欠款,妻子也承諾不再痴迷網購。

然而,今年九十月份,王某發現妻子仍痴迷網購,以同樣的方式欠下欠款30餘萬元。為此,夫妻倆經常爭吵。11月10日晚,夫妻倆因此吵架後,感到壓力很大的王某便產生了輕生念頭。“他就是某電商平臺的售後,每月僅幾千元工資,也是一家人開支的來源。妻子原來在物業公司上班,去年生小孩後就沒再上班了。”雷磊說,為此,民警以孩子年幼勸說王某,王某在半個小時後放棄了輕生念頭。

在民警的耐心勸導下,王某從天台上下來,但回到家後,王某的情緒仍然十分不穩定,一直訴說著自己心中的苦。民警通知了雙方父母到場進行溝通,隨後王某的情緒才慢慢得到緩解。通過勸導,詹某某也當著家人的面承諾不再網購。王某也表示,會掙錢還清妻子網購欠下的債。

延伸閱讀:消費心理 “買買買”背後有啥秘密

如果你的年紀比較大,這些“雙11”的促銷策略是不是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中青年消費者彷彿看到了十多年前那些“60小時不打烊”、“48小時不閉店”的火爆促銷場景。從實體到網絡,從一家一店的促銷到網絡上的集中時間、集中地點購物,變的是購物地點,變的是支付方式……不變的是消費背後的心理學。北京回龍觀醫院臨床二科心理治療師劉豔說,“買買買”是一件很開心的事兒,但在消費行為的背後,有很多種消費心理在驅動。

從眾心理大家都買我也買

互聯網“製造”出的“雙11”,正在輸送這樣一種概念:每年的這個日子買東西最優惠。這其實是一種“概念輸出”。劉豔說,大多數人都認可這是一年中價格最優惠的時段。概念輸出與植入,讓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在這個時間段消費。

劉豔說,確實有很多人的消費就是跟風,而不是理性消費。理性消費是指消費者在自己的經濟條件許可下,根據自己的認知判斷,做出合理的購買決策。但是在“雙11”期間,有些人的購買純粹是因為看到別人都在買買買,原本自己沒有需求,但是也要跟風買。

劉豔說,這就是典型的從眾心理。在身邊愈來愈濃烈的購物氛圍中,即使是平時自認為相對比較理性的消費者,也忍不住下單。而現在“雙11”購物更是早早通過各種促銷策略鎖定了消費者,通過天天“簽到”,通過“蓋樓”等增加了客戶的黏性。這種全民購物狂歡中,從眾心理很普遍。“其實不只是在‘雙11’的購物中,其他時間段中,這種從眾心理也比較常見。”劉豔舉例說,很多人跟團旅遊時,在一個集中購物網點往往會受到其他人的影響跟風購物,但同樣到一個場所,如果是自己一個人來購物,未必有這種購物衝動。從眾心理的背後是一個人期望“集體融入”。劉豔說,每個人的渴望被認同、被接納,這種從眾購物會讓消費者覺得和身邊的人有“交集”和“共鳴”。

好勝心理期待自己是“勝出”的人

“11月11日0:00開搶!”“前500名送好禮!實際支付前100名再送豪禮!”

這樣的促銷策劃,幾乎是“雙11”期間每個商家的促銷策略。熬到半夜12點,只為那一刻跑贏全國其他幾百人,有必要嗎?理性思考的人往往有這些問題,但有很多人不會思考這樣的問題,他們熬夜等待自己成為那個“勝出”的人。

劉豔說,人人都渴望自己是一名幸運者,是勝出者。“雙11”期間各種各樣的定時搶,增加了緊張氣氛,更讓那些以最優惠價格搶到商品的消費者體驗到一種勝利的快感,體驗到自己是一名幸運者的幸福感,所以這個過程雖然很煎熬,但消費者會覺得自己通過努力抓住了機會。這種定時的衝刺購買也會製造出一種緊迫感,特別是限時限量購買的產品,原本消費者對這種產品購買可能處於一種猶豫不決的狀態,但這種緊迫感刺激腎上腺素分泌,就會促使一些消費者在短時間內做出購買決策。

上癮心理購物成癮是種病

北京回龍觀醫院有個成癮醫學中心,有一種成癮患者的表現就是購物成癮。這樣的消費者在消費當中享受著購物帶來的樂趣,但是“消費一時爽,還錢哭斷腸。”

“門診中曾經遇到過為了消費而去網貸的患者。”成癮醫學中心副主任醫師楊清豔說,購物成癮與普通購物最大的區別就是反覆購買沒有用的物品,而且這種消費超出了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

購物成癮患者以女性為主,相關研究數據表明,大約有將近九成的購物成癮患者是女性,年齡主要集中在18歲到30歲,但是男性中一樣會有購物成癮的患者。小李是楊清豔接診過的小夥子,他痴迷於購買各種“手串”。一開始的時候是喜歡,後來就變成買各種手串停不下來。沒錢的時候他就去高息借貸,等到“要錢”的人找上門來時,父母驚呆了。女孩購物成癮主要是喜歡買服裝或生活用品和化妝品,她們購買之後甚至都不拆封。購物成癮患者的另外一個特點是,患者在消費之後有時候也會感到內疚,但一到這種購物成癮發作時,患者就會控制不住自己,只有瘋狂購物才能讓自己的“癮”消退。目前我國在此類成癮疾病的治療上還沒有有效的藥物,如果身邊出現了可疑購物成癮患者,還是先要到醫院請醫生進行甄別,因為有的躁狂患者也會表現為衝動購物,需要加以區分。對於真正的購物成癮患者,主要是依靠心理治療來調整患者的認知,提升行為控制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