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淑芳:用自己的勤勞和真誠帶領貧困姐妹走向小康的陽光大道

巾幗脫貧優秀典型之一

郝 淑 芳

郝淑芳:用自己的勤勞和真誠帶領貧困姐妹走向小康的陽光大道

左二:郝淑芳

我叫郝淑芳,是寧縣太昌鎮聯合村三組人,是個學走路就穿布鞋長大的女人。從記事起,我就看見母親坐在昏黃的煤油燈下,低頭納鞋底的樣子,納鞋底時,麻繩穿過鞋底的嗤嗤聲,至今記憶猶新。白天大人忙於生產隊勞動,掙工分、粘鞋底、粘鞋幫的活兒,就落在了我們姐妹幾人的頭上,我便跟大姐把穿破的布鞋拆開,撿能用的、小的可憐的布頭粘在一起,重新做成鞋底。長大些,就慢慢學會了納鞋底、沿鞋口、鞝鞋等。我生性喜歡做針線活兒,一雙小孩鞋,繡上幾朵小花,就別有一番“味道”。小孩們穿在腳上,靈活地跑動玩耍,舒服在孩子們的腳上,也舒服在我心裡。就這樣,“做鞋”成了我一門得意的手藝。

1986年,我與同村的王寧生結為夫妻,孩子的出生,生活的困難,讓我操起老本行,便開始做鞋子給孩子穿,隨著孩子的長大,家裡生活越來越困難。2002年的時候,孩子的一次意外,使得我們原本貧寒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欠了外債20080元,還有孩子後期的高昂治療費沒有著落,我們夫妻二人不堪重負,幾乎把我們壓垮。窮則思變,我要照顧孩子,不能出門打工,思來想去,我唯一會做的只有針線活,也想布鞋是個好東西。於是,我就做了幾雙布鞋拿到集市上賣,一集賣2-3雙,剛開始是賣的少,但還是有人買,說明還是有市場。最後由一集賣2-3雙到賣5-6雙,還有人訂做,再後來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我做布鞋,不用去趕集就有人上門來買、訂做。我一個人做不出來,就讓周圍喜歡做針線活兒的婦女和我一起做,但還是供不應求。

郝淑芳:用自己的勤勞和真誠帶領貧困姐妹走向小康的陽光大道

俗話說“蘿蔔快了,不洗泥”。我漸漸地意識到,這種零散的做法,質量不能保證,貨源也供不上。要既能保證質量,又能帶動婦女們增加收入,必須要有一個規範的管理模式。於是,2013年由我們幾個婦女籌資,政府幫助,成立了伊人繡坊刺繡農民專業合作社,大家在家照顧老人和孩子,還能有比較滿意的收入,補貼家用。後來,又有婦女加入進來,由原來的幾個人增加到80多人,善良的老人幫我改鞋樣,教我做布鞋的竅門。我公平對待員工,誠信對待客戶,訂單日益增多,先後有西安、廣州、山東、福建等地的實體店與我長期合作。

郝淑芳:用自己的勤勞和真誠帶領貧困姐妹走向小康的陽光大道

郝淑芳:用自己的勤勞和真誠帶領貧困姐妹走向小康的陽光大道

隨著市場發展的需要,於2014年註冊成立了伊人繡鞋業責任有限公司。在各級婦聯的幫助和扶持下,先後購進了衝床、鞝鞋機、包邊機、壓合機、縫紉機、烤箱等,產品由原來的分散製作變成統一購料、衝床下料、流水線製作。為了提高產品質量,我多次去義烏、偃師、保定等地參觀學習,產品由原來單一的童鞋,增加到女士內增高繡花鞋、雙盒臉繡花鞋、紅底紅幫繡牡丹的喜慶婚鞋、男士毛底鞋、男士小圓口布鞋等,產品樣式不斷豐富,深受顧客喜愛,銷量也明顯增加,公司管理運營走上了科學化、規範化的發展之路。

郝淑芳:用自己的勤勞和真誠帶領貧困姐妹走向小康的陽光大道

郝淑芳:用自己的勤勞和真誠帶領貧困姐妹走向小康的陽光大道

郝淑芳:用自己的勤勞和真誠帶領貧困姐妹走向小康的陽光大道

郝淑芳:用自己的勤勞和真誠帶領貧困姐妹走向小康的陽光大道

2015年8月,在張掖“隴原巧手”婦女手編產品展銷會上,女式繡花內增高布鞋深受女性客戶的喜愛,同時也聽到了實實在在的建議。2017年9月23日,由市、縣婦聯推薦參加敦煌第二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帶去的手工繡花布鞋銷售一空,還接了幾份大的訂單。同年,參加市婦聯舉辦的“喜迎十九大”“隴原巧手手工作品創意設計大賽”獲三等獎。公司先後被評為市、縣“隴原巧手示範基地”“全省純手工布鞋生產基地” “文化生產集市”及太昌鎮龍頭企業等,我個人先後獲省、市縣“巾幗致富帶頭人”“爭當隴原脫貧攻堅巾幗帶頭人”稱號,多次被市、縣電視臺採訪報道。先後承擔省、市婦聯主要負責人及相關部門、天津河東區婦聯等各級調研檢查20多次。

郝淑芳:用自己的勤勞和真誠帶領貧困姐妹走向小康的陽光大道

郝淑芳:用自己的勤勞和真誠帶領貧困姐妹走向小康的陽光大道

郝淑芳:用自己的勤勞和真誠帶領貧困姐妹走向小康的陽光大道

郝淑芳:用自己的勤勞和真誠帶領貧困姐妹走向小康的陽光大道

隨後,公司註冊成立了淘寶網店,利用網上的銷售平臺,達到了“公司+基地+農戶+電商”的線上線下的銷售模式,大大提高了銷售額。靠做布鞋,我的日子漸漸好起來了,有次去山區作客,看到那些因照顧孩子不能出門打工,還有喪失勞動力的老人日子都過得緊巴巴的,我心想我一定要幫她們。在鎮婦聯的支持下,我多次深入張家川、雨落坪、魏家川等地,手把手教婦女們繡花,指導老人納鞋底,由於山區路遠,婦女們領活不方便,我便每月收發活一次。每當我把工錢放到老人手裡時,我看到了世上最美的笑容,聽到了她們發自內心感謝的話。這讓我更有信心幫助和帶動更多的貧困婦女和我一起掙錢。2017年,公司盈利好於往年,我第一個想到是給貧困戶加工資,於是經公司開會決定,貧困戶的工資在原來的基礎上,每件加3元,這樣每個貧困戶每個月可增收200-300元。

郝淑芳:用自己的勤勞和真誠帶領貧困姐妹走向小康的陽光大道

去王秋草家送活兒

“非常感謝你定期來給我送‘活兒’、送工資,這幾年多虧了你的幫忙,讓我這老婆子活得有了價值……”今年65歲的王秋草動情地說道。王秋草是太昌鎮聯合村人,建檔立卡貧困婦女、單親殘疾母親,也是太昌鎮伊人繡鞋業“巾幗扶貧車間”的老員工。由於王秋草行動不便,郝淑芳對她格外關照,定時送“活兒”上門,待完工後又把工資送上門,這樣來來去去,堅持了三年多,她真誠友善的舉動不僅帶給了王秋草生活的信心,兩人也因“布鞋”結下了深厚的姐妹情。

郝淑芳:用自己的勤勞和真誠帶領貧困姐妹走向小康的陽光大道

2017年6月,在全縣基層婦聯組織改革中,我被當選為聯合村婦聯主席。作為一名基層婦聯主席,我認真履行職責,帶領村上婦女積極開展“兩癌”免費檢查、尋找“最美家庭”,“美麗庭院“創建等各項婦女工作和村級各類社會事務,在發揚和培育文明村風、民風,助力美麗鄉村建設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並以身作則,動員本村婦女 利用微信群經常參加網絡學習宣傳活動,及時學習傳達各級婦聯組織的指示精神和工作動態,使基層婦聯組織同婦女群眾的關係更加緊密。

郝淑芳:用自己的勤勞和真誠帶領貧困姐妹走向小康的陽光大道

郝淑芳:用自己的勤勞和真誠帶領貧困姐妹走向小康的陽光大道

去年,依託“331+”扶貧模式,在太昌鎮政府和縣上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建成扶貧車間,並建立車間婦聯,選舉我為車間婦聯主席。共吸納貧困戶入股分紅11戶,引入資金11.92萬元,按年12%保底分紅,戶均年分紅1300元以上,帶動太昌鎮、新莊鎮、雨落坪等200多名婦女參加製作,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2名,長期領件加工,車間固定員工月收入2200元以上,零散戶按製作件數月均收入1300元左右,累計帶動600餘名貧困婦女零散加工生產,按件計酬。為提高貧困婦女的製作技能,增加收入,我先後聘請製作大師開展3次培訓,共培訓婦女1000多名,其中有57名婦女加入到了扶貧車間,成為了我們這個“大家庭”的一員。按目前網銷訂單,預計今年銷售同比增長20%以上,將達到72萬元;簽約繡工達到110人,比上年增加30%;平均每名繡工淨收入將達到4500元以上,比上年增長12%;按12%固定股利支付率,貧困戶可實現資產性收入1200元以上,將切實助力“巾幗脫貧”,真正成為貧困婦女家門口的“錢袋子”。

郝淑芳:用自己的勤勞和真誠帶領貧困姐妹走向小康的陽光大道

郝淑芳:用自己的勤勞和真誠帶領貧困姐妹走向小康的陽光大道

多年來,我以自己艱苦創業、永不放棄的精神取得了成功,日子也富裕起來了。但是,和我帶動更多貧困姐妹們增收的目標還有距離,和各級婦聯組織給予我的希望還有距離,我一定不忘初心,戒驕戒躁,踏實作為,用自己的勤勞和真誠帶領著姐妹們走向小康的陽光大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