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的這項制度,影響了中國數千年,成為歷朝歷代傳承穩定的根本

在過去的數千年中,家族傳承立嫡立長的制度佔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嫡長子繼承製成為貴族世代傳襲的主要規則,尤其是以“家天下”為基礎的國家最高統治者進行權力交替時,往往首先考慮的是這種父子相繼的原則。

而這種規則緣起於西周初期所創立的一項重要的制度:宗法制,而宗法制的基礎便是嫡長子繼承製。

西周的這項制度,影響了中國數千年,成為歷朝歷代傳承穩定的根本

嫡長子繼承製

嫡長子繼承製是經過了很長的時間才逐步形成的,我們可以發現在商代後期,自商王帝甲以後,“兄終弟及”的繼承方式已經被“父死子繼”的方式完全取代。

《史記·殷本紀》:帝甲崩,子帝廩辛立。帝廩辛崩,弟庚丁立,是為帝庚丁。帝庚丁崩,子帝武乙立。武乙震死。子帝太丁立。帝太丁崩,子帝乙立。帝乙崩,子辛立,是為帝辛,天下謂之紂。

商王帝乙並沒有讓長子微子啟繼承王位,而是讓少子帝辛繼位,有學者認為微子啟是庶子,而帝辛是嫡子。也有大批學者包括王國維等,對這種嫡庶觀念是否成立持懷疑態度。

《史記·殷本紀》:帝乙長子曰微子啟,啟母賤,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後,辛為嗣。

西周的這項制度,影響了中國數千年,成為歷朝歷代傳承穩定的根本

而在周人方面,這種嫡長子繼承製也並沒有正式形成,古公亶父沒有傳位與長子太伯和次子虞仲而讓少子季歷繼承,武王病重時也對周公旦提出希望周公旦可以繼承自己的王位

《逸周書·度邑解》:王曰:“旦,汝維朕達弟,予有使汝,汝播食不遑食,矧其有乃室。……乃今我兄弟相後,我筮龜其何所即。今用建庶建。”

武王對周公旦說:“你我兄弟先後繼承,我現在就立你為繼承者。”可見嫡長子繼承製在周公旦還政成王之前,在周族內部並沒有真正意義的形成確立,此時的周族還沒有非常完善的王位繼承製度。

西周的這項制度,影響了中國數千年,成為歷朝歷代傳承穩定的根本

這項制度的確立是從周公旦開始的,一則周王朝初期的“三監之亂”的爆發,其根源就是由於王位繼承問題的不確定性引發的種種質疑猜忌,管叔、蔡叔利用這個不確定性發起叛亂,二則商代的王位繼承製度是相對混亂的,所引發的一些歷史問題也不得不去思考如何規避。

周公旦是這些混亂的現象的親歷者,作為當時周王朝的實際掌權人,他覺得應該從自己開始去改變這些混亂的局面,因此就出現了周公返政的舉動,通過返政將嫡長子繼承製作為一項國家的基本制度確立下來。

西周的這項制度,影響了中國數千年,成為歷朝歷代傳承穩定的根本

在西周的傳承世系中,共有12位天子,共傳11世,除周孝王姬闢方外,其餘都是“父死子繼”的傳承方式。

《史記·周本紀》:共王崩,子懿王畑立。懿王崩,共王弟闢方立,是為孝王。

西周的這項制度,影響了中國數千年,成為歷朝歷代傳承穩定的根本

宗法制

宗法制以嫡長子繼承製為基礎,確立了宗族內部的血緣統屬及尊卑秩序,區分了“大宗”、“小宗”,嫡長子一人為宗子,擁有最高權力的繼承權,是為大宗,其餘諸子為小宗,地位上小宗要比大宗低一級,這種等級制度確立之後可以避免一些爭執,如《呂氏春秋》中所言:

故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諸侯疑焉,立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適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爭,爭生亂。是故諸侯失位則天下亂,大夫無等則朝廷亂,妻妾不分則家室亂,適孽無別則宗族亂。

西周的這項制度,影響了中國數千年,成為歷朝歷代傳承穩定的根本

從西周歷史來看,宗法制為西周的盛世提供了必要的基礎條件,在此後的數千年時間裡這項制度也一直在發揮著其重要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