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你看看人家東周,有孔子、老子、孟子,咱西周一個子都沒有

引言

公元前770,周平王東遷洛邑之後,我國曆史進入了風雲變幻的東周時期,在一系列的大變革、大動盪之後,文化思想較西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對社會變革產生了不同想法,於是“諸子百家”便應運而生了。東遷之後的周王室日益衰微,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局面一去不復返,“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諸子們便周遊列國,宣揚自己的學說,以至於後來還出現了“百家爭鳴”的盛況。

相對於平淡的西周,東周就好比是沸騰的水一般,《漢書·藝文志》形容:“諸子十家,其可觀者九家而已。皆起於王道既微,諸侯力政,時君世主,好惡殊方,是以九家之術蜂出並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馳說,取合諸侯。”一說起東周,人們總會聯想到孔子、孟子、老子、莊子、墨子等諸子百家爭鳴。而西周則略顯尷尬:同樣是周,為何我連一個“子”都沒有呢,我不要面子的嗎?

西周:你看看人家東周,有孔子、老子、孟子,咱西周一個子都沒有

西周:我不要面子的嗎

諸子百家的起源與簡介

“諸子”是指東周時期思想領域內反映各階層利益的思想家,同時也是秦漢時期各種學派的總稱,最早出現於春秋中後期,屬於私學的一種。“百家”則說明當時思想家很多,甚至《四庫全書》記載諸子百家實有上千家之多。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老子、莊子、荀子、墨子、韓非子、申子、孫子等等。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雖然諸子百家早早就連稱形成固定的名詞,但“諸子”並非“百家”,“百家”也並非“諸子”,兩者不能混為一談。

“子”代表的是某個具體的人,是對人的一種敬稱,而“家”代表的是某某學派,是一個團體,“家”是某某“子”創建的。譬如孔子是儒家的創建人,孔子可以等於儒家,孫子創建了兵家,孫子也可以等於兵家。關於對諸子百家的派別歸類,漢初史學家司馬談說:“乃論六家之要旨,《易大傳》:‘天下一致而百慮,同歸而殊途。’夫陰陽、儒、墨、名、法、道德,此務為治者也。”

西周:你看看人家東周,有孔子、老子、孟子,咱西周一個子都沒有

各家及其代表人物

西漢末年的經學家劉歆在《七略》將諸子大致分為十家: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小說家。除去小說家不談,所以稱作“九流十家”。由於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割據的局面,各個學派在建立時都有一定的地域性。譬如荊、楚則是道家的發祥地;鄒魯國是儒、墨兩家的發祥地;晉國以及後來的韓、趙、魏則是法家的發祥地。

很多史學家說諸子是政治學派的總稱,因為各家的主要宗旨大都是為各諸侯國君提供政治方略。例如儒家主張以德化民,道家主張無為而治,墨家主張兼愛非攻,法家主張信賞必罰,陰陽家主張陰陽五行,名家主張去尊偃兵,農家主張勸耕桑田、足衣食。秦漢之後,墨家和名家成為絕學,農家獨立成一門技術學科,陰陽家演化為神秘的方術。

因此,對後來大一統王朝產生影響最大

西周:你看看人家東周,有孔子、老子、孟子,咱西周一個子都沒有

道家主張無為而治

的只有儒、道、法三家,儒家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儒家代表人孔子因為傳承了正統中原文化,得以在諸子百家中脫穎而出。儒家學說不僅在諸子百家中地位顯著,而且還成為傳統文化的主流及核心內容,對中華民族精神的形成產生了無與倫比的影響。

西周:為何我一個“子”都沒有?我不要面子的嗎?

諸侯列國相互征伐、禮崩樂壞的東周時代, 諸子百家還能綻放百家爭鳴的文化盛景, 禮制森嚴、社會安定的西周時代不免顯得有些失彩。西周的土壤中似乎先天就缺乏東周“百家爭鳴”的文化因子。做個對比,西周沒有任何“子”,也就是說在西周,思想與文化還是固定的,沒有分化出不同的學派。東周有了諸子百家,西周沒有。作為“人物”,“諸子”的重點在於思想與知識。因而我們可以上溯理解,東周時代出現了知識形式與知識流傳的重大變化。

西周:你看看人家東周,有孔子、老子、孟子,咱西周一個子都沒有

諸子百家

同時諸子百家之所以在東周時期大放異彩, 離不開其主要的文化載體——“士”。“士”階層是一個具有獨立的人格和地位、掌握專門的文化知識、集敏銳的思辨能力與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於一身的知識分子群體。他們生活在春秋戰國的亂世, 卻成為了支撐整個社會的堅硬脊樑, 國之興衰與其息息相關。他們發揮畢生所學, 著書立說, 遊說列國, 四處散播自己的經國緯略, 希望得到開明君主的青睞與接納。

由於這些士人胸懷廣闊, 因而東周時期的文化風氣異常活潑。所以,從文化群體的角度上看, 春秋戰國時期興起了一個擁有獨立人格、專門的經世才華與治國方略並肩挑國家興亡重任的“士”。而在西周時期, 特別是西周前中期, 以周天子為首的周王室用嚴格的周禮,牢牢掌控著文化權柄和文化命脈, 這種做法無疑抑制了思想文化朝著多元盛開的趨勢。

西周:你看看人家東周,有孔子、老子、孟子,咱西周一個子都沒有

春秋戰國時期的士人階層

諸子的思想本為同一的整體, 即所謂之“道”, 因為東周禮崩樂壞, 周禮缺失, 即出現“道裂”, 因而各派士階層紛紛以智慧立足亂世, 闡發“持之有故, 言之成理”的思想, 但各個學派無論前人後者, 均懷抱著一顆公天下之心, 希望自己的學術思想能夠流傳萬世, 而於己之名利得失, 皆拋擲腦後, 其本末可見, 其赤誠之心可昭, 因而諸子百家之興盛, 其理在人, 在宏大之胸襟。

因為自己相信某個觀點,從而去主張這個觀點,所以我屬於某某“家”派,這種想法,在西周時期還不存在。因此,西周不會有出現諸子,更不會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面。不是東周的人比西周的人聰明,西周出不了“子”,實在是因為缺乏“子”誕生的基礎與土壤。

西周:你看看人家東周,有孔子、老子、孟子,咱西周一個子都沒有

百家爭鳴形勢圖

結語

在東周時期,諸侯列國相互征伐、爭霸的局面使得多元化思想也得到了釋放與發展。在當時,以孔子為代表的諸子百家開始出現,並就思想認知和治國理政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和交流。多元思想同時出現,各種思想在碰撞中交融和發展,正所謂百家爭鳴,對我國文化史進程有著輝煌的意義。

參考文獻

班固,《漢書·藝文志》,中華書局,1996年

司馬談,《論六家要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

錢穆,《先秦諸子系年》,文史出版社,2007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