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消失30年的銀背鼷鹿是一種怎樣的物種?

ViviancnBeta


一種野生動物被認定滅絕之後,如果重新出現在自然界中這樣的事情是極其少見的,但是近日就有一種動物上演了這樣的事件,它就是銀背鼷鹿。



銀背鼷鹿屬於小型的有蹄類鼷鹿科動物,體型比兔子大不了多少,體重1.3~2.0kg,體長42~63釐米,肩高約20釐米,基本上相當於一隻家養的大兔子的重量和大小,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小的鹿類動物,其四肢細長,前肢較短,面部尖長,雄性有發達的獠牙,不過雄獸和雌獸的頭上都沒有角。


英國《自然》雜誌11日發表在生態與演化欄目中的一項生態學研究表示,科學上被認為已消失30年的最小鹿類動物銀背鼷鹿,近日在越南野外被重新發現,這一消息震驚了野生動物保護業界。

在銀背鼷鹿被發現之前,最後一次關於這種動物的記錄還是1990年,當時它是作為一個被獵殺的一個標本出現在世人面前的,那時候這種動物已經極為稀有,因此人們認為那很可能是最後一隻銀背鼷鹿,之後的30年中再也沒有見到過這種小動物,世界上多個動物保護組織也認定這種動物已經滅絕。然而近日再次拍到存活狀態的銀背鼷鹿,不免讓人們為之欣喜雀躍。




銀背鼷鹿這種動物生性膽小,十分拘謹,喜歡在傍晚和夜間出來活動,以植物的嫩葉和花果為食,主要分佈在中南半島,印度尼西亞的爪哇、蘇門答臘等島嶼,以及我國的廣西和雲南一帶。


此次發現這種動物的地區位於越南和老撾的大安南生態區,這裡是全球生態多樣性最顯著的區域之一,銀背鼷鹿第1次被記錄入世界野生動物保護組織也是位於這裡,1910年,動物學家根據在越南芽莊市附近獲得的樣本,首次將這種動物記者的動物保護圖冊中,那個時候這種動物數量還不少,誰料僅僅80年後,這種動物已經幾近滅絕,動物學家們認為原因是當地大規模的陷阱捕獵可能已把這個物種推向了滅絕的邊緣。





既然越南、老撾乃至緬甸的叢林裡面還有這種動物存在,那麼我國與越南、老撾與緬甸接壤的廣西和雲南的深山老林中也有一定的可能性仍有分佈,只是要想尋找到它們可不是那麼容易的。




雖然銀背鼷鹿已經被證明沒有滅絕,但也並不代表這種動物就不會滅絕,其實它仍然處於滅絕的邊緣,如果有破壞和狩獵行為,或者保護不當這種動物,也有可能會真正滅絕。當務之急應是將這一動物的棲息地進行禁獵和保護,並其種群DNA保存下來,以盡最大可能地防止這一物種的消失。


科普大世界


科學認定滅絕30年了!但銀背鼷鹿再次出現,這是個什麼物種?

正如世間萬物都處在自己生命演化中的某個階段,大到宇宙的演化,小到某個物種的進化,消亡和新生就像是一對完美的矛盾體。太過忙碌的生活,讓大家很難有精力關注地球上還有多少種動物。事實上,僅僅是從17世紀到20世紀末的這短暫的三百年時間,就有數百種動物被科學認定已經消失。

科學認定已消失30年的銀背鼷鹿

雖然,沒有人希望越來越多的動植物從地球上消失,因為,它們的離開同時也暗示了:地球的環境越來越不適合生命延續。但通常情況下,我們很少會聽說哪一種被科學認定已經消失的動物,竟然還能再次出現在這個世界上。

而銀背鼷鹿,則成為了眾多已滅絕動物中的倖存者,這種早在1990年被判定已經消失的物種再次出現。從相機捕獲的在森林中徘徊的銀背鼷鹿照片來看,它的樣子就像是鹿和老鼠的結合版本,銀色的背部線條一直延伸到了肩膀靠後的位置,而它現在的藏身之處則被茂盛的樹木隱藏的難以被人察覺。

沒有理由認為銀背鼷鹿已經滅絕了

安德魯·蒂爾克,這位全球野生動物保護組織亞洲物種的研究人員表示,在此之前,的確沒有任何博物學家或科學家知道銀背鼷鹿是否仍然存在。但是,當銀背鼷鹿再次出現在眾人面前,我們沒有理由再將它認定為一種已經滅絕的物種。

並且,它正與我們人類一樣共,同在這個賴以生存的地球上生活著。事實上,全球野生動物保護組織一直都在尋找那些已經失去蹤跡的物種,而尋找銀背鼷鹿也是這個計劃中的重要部分,正是科學家Nguyen和生動物研究所的博士生共同進行了此次搜索行動。

當他們在與當地的護林人員、乃至村民交談的時候,這些人表示似乎看到過已消失物種銀背鼷鹿的蹤跡。從他們的描述內容來看,科學家們判斷,的確有一些人是真的看到了銀背鼷鹿。所以,便在那些銀背鼷鹿曾經出現過的地方,提前安裝好了相機。

僅僅在距離安裝時間大約五個月之後,研究人員們便收集到了275張和銀背鼷鹿有關的照片。在此之後,研究人員又對該地區的相機數量進行了增加,這便是為什麼之後又獲取到了1881張銀背鼷鹿的照片。

銀背鼷鹿發現地驚豔的生物多樣性

截至目前,到底有多少銀背鼷鹿生活在大安南生態地區?科學家們暫時還無法確定它們的生活,是否會受到其他物種的威脅。但就發現它們的這個地方而言,這裡的生物數量和種類很多,生物的多樣性令很多人都覺得難以置信。

銀背鼷鹿本就是一種特別稀有的物種,所以,即便是科學家也對它們知之甚少。大安南生態地區和越南的許多其他地區一樣,這裡也有嚴峻的非法捕撈問題,所以,那些生活在這裡的動物,很可能會面臨失去棲息地的威脅。

就目前收集到信息而言,科學家們並不知道,銀背鼷鹿是否也遭受這樣的嚴峻生存挑戰,但是,從大安南生態地區目前的情況來看,這個問題的答案似乎是肯定的。所以,在之後的時間裡,科學家們將花更多的時間來了解銀背鼷鹿的生存環境。

這其中就包括了該物種是否穩定,以及它們是否也同時分佈在越南的其他地區。位於老撾和越南的大安南生態區,是全球最顯著的生態多樣性區域之一。對於科學家們而言,瞭解銀背鼷鹿的生存威脅程度是目前最迫切的問題。

如果再不制定重要的保護措施,那麼,我們很可能在銀背鼷鹿下一次消失之後,再也找不到它們的蹤跡。從嚴格意義上來講,我們一般是將消失時間達到50年以上的物種定義為已滅絕的物種。

銀背鼷鹿的發現是否意味著不會滅絕

已經消失30年的銀背鼷鹿再次出現,既有可能是在說明這個種群正在緩慢恢復,也有可能只是因為搜尋的範圍在擴大之後,為我們帶來了更準確的信息。但是,不管是這兩種情況中的哪一種,銀背鼷鹿的再次出現,都不等同於這個物種在之後的較短時間裡不會從真正意義上滅絕。

簡而言之,銀背鼷鹿的發現並不等於它們和滅絕之間的距離變得更遠。因為,只要在後期確定了它們的存在數量非常渺小,那麼,它們的最終命運仍然難逃滅絕。而科學家們唯一能夠做的,也只有將這個種群的DNA信息保存下來。但就目前而言,我們可以首先對銀背鼷鹿的棲息地加以保護,儘量讓這個稀有的物種在地球上與我們同在的時間更長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