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斌”時代的陽光城,銷售額即將破2000億,但槓桿真的降了嗎?

“雙斌”時代的陽光城,銷售額即將破2000億,但槓桿真的降了嗎?

前三季度營收320.26億元,同比增長23.47%;淨利潤22.54億元,同比增長42.56%;銷售金額1502.11億元,完成全年銷售目標的83.45%。陽光城交出了漂亮的三季報答卷。

近日,陽光集團執行副總裁吳建斌已經迫不及待地宣佈,預計今年陽光城銷售規模將超過2000億元,較之2000年翻了20多倍。這意味著,2017年陽光城提出的“未來達到2000億元,甚至更多”的目標在今年就可能要實現了。

正是在2017年11月,原碧桂園聯席總裁及執行董事朱榮斌、原碧桂園首席財務官吳建斌一同加入陽光城,陽光城開始進入“雙斌”時代。有了吳建斌這位擁有30年財務、會計、投資運營及信息化管理經驗的猛將,陽光城也迎來了降槓桿階段。2016年、2017年陽光城的淨負債率超過250%,而截至到2019年6月底,陽光城淨負債率下降至145.13%。

2018年金融監管開始不斷加強,國家大力強調去槓桿、穩槓桿,陽光城又是怎麼輕鬆完成降槓桿任務的呢?

誠然,前任CEO張海民通過大量併購為陽光城備足了糧草,土地儲備逐漸在銷售業績上得到釋放。但從財物數據來看,今年陽光城資產規模由2634億大幅增長至3103億,而公司資產負債率持續下降,從年初的84.42%下降到84.39%。資產大幅增長,資產負債率卻能持續下降,陽光城這是什麼神操作?

為了更好地向財務出身的吳總學習,三角苦讀陽光城的財務報表,慢慢發現了陽光城降低資產負債率的“易容術”:少數股東的引入。

年初以來,陽光城少數股東權益從180億增加到236億,少數股東權益佔比由44%上升至48.77%。根據半年度報附註的披露,陽光城的少數股東主要集中在12個公司,且這些公司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除一家公司少數股東持股比例為40%之外,其餘持股比例都在49%左右。這意味著,這12家公司的財務報表將併入陽光城。

“雙斌”時代的陽光城,銷售額即將破2000億,但槓桿真的降了嗎?

進一步分析這12家公司,可以看出至少有3家公司可能是殼公司:上海臻光隆置業有限公司、上海臻墨利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福州鑫地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上海臻光隆置業有限公司為例,其成立於2018年12月4日成立,註冊資本50億。截止今年6月30日少數股東權益20億,資產總額50億,其負債僅僅為1.002萬。一家註冊資本50億的公司,負責僅為1萬元左右,三角鬥膽推測,這家公司基本沒有從事經營活動。

而這三家公司貢獻了45億的少數股東權益,對資產負債率的影響金額重大,如果扣除45億的少數股東權益,陽光城三季度資產負債率將高達85.64%,比目前的84.39%高出1.25個百分點。

“引入少數股東,成立殼公司,走完資金流,如果操作順利,資金第二天就可以轉出,成本就是一天的資金佔用及註冊一個殼公司的代辦費。與陽光城引入50億永續債達到降低資產負債率的效果相比,所花費的成本及精力基本可以忽略不計。”三角團隊裡的財務專家一角說。

資產負債率的降低趨勢,陽光城平均融資成本一路下滑。2016年平均融資成本為8.42%,2017年後,平均融資成本均不足8%。華西證券給出的季報點評是,在行業融資渠道受限的情況下,依舊較2018年的7.95%的綜合融資成本有所下降。

“雙斌”的加入,為陽光城帶來“陽光”。2018年陽光城銷售額破千億,老闆林騰蛟向員工派發金戒指,盒子上寫著“千億紀念”。2019年即將突破兩千億,林老闆估計已經開始準備大禮。不過,高週轉背後,產品質量隱憂帶來的業主維權頻發,再破解完降槓桿的“易容術”,林老闆的“陽光夢”何時真正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