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和浙江省未來哪個省更有發展潛力,說說你的看法😂?

探索家看世界


浙江,江蘇兩個省歷來都是兄弟,在清朝時期專門設立兩江總督府。同時也是自古以來中國最有名的經濟主力軍。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兩者利用自己得天獨厚的區域位置,大力開放經濟優勢。經過三四十年的發展都得到了飛速發展,同時由於兩者的地理有所差別,卻形成了不同的經濟主體。

江蘇地處平原地區,又處於上海的後花園,在發展經濟時接納了非常多的上海轉移外資企業,這樣能快速提升經濟體量,所以才導致了蘇南地區發展快速,蘇北地區遠離上海而發展緩慢。

浙江卻不同,畢竟可以從地圖能一目瞭然,發現幾乎都是山區,只有沿海地區稍微又可開發的土地。所以導致了大量的浙江人走出浙江外出打拼。同時也大量出現了個體工商戶,而那些個體戶就是浙江後來形成的私營經濟主體。有句話說的好要發展先修路,浙江的高鐵里程可是江蘇的兩倍多,幾乎每個縣都能通高鐵。

所以要說浙江江蘇比總體經濟肯定是江蘇強,但是論平均佔有比浙江完勝。由於考慮到浙江的地理發展所限制大量浙商都在全球各地發展。其實浙江的真正總體實力不比江蘇差,畢竟浙江有個龐大的浙商團體。就比如,上海復興集團,拼多多,唯品會,網易,大疆,還有全國各地的小商品批發市場等都是浙商團體的產業。

論以後的發展,現在國內和國際局勢也是非常明確,美國希望盟友等國將企業遷出中國,對江蘇這樣一個發展外資經濟的省份非常不利。而且外資企業從來不會紮根於此,他們都是哪裡人工成本低哪裡去建廠,根本不考慮發展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只有本土經濟實體才能真正的振興經濟,這方面浙江就走在了江蘇的前面,看看浙江的品牌重視數量都比江蘇多。而且發展有特色的縣域經濟,就如義烏小商品城,永康五金城,海寧皮革城,樂清柳市低壓電器等數不勝數。雖然看似蘇南縣域經濟強,但是仔細發現他們都是外資經濟在推動這是很危險的。而且浙江在平衡發展時對於西部地區也給與了大力支持就比如浙江重點發展民宿,農家樂等,所以對於以後還是更加看看浙江的發展,江蘇在發展外資企業的時候必須強大自己本土經濟。以防外資由於政治或者人工成本原因而出逃,廣東就已經出現了大量外資出逃現象。






阿杜哥的歌


我老家在紹興農村,99年大學畢業以後在外工作。06年以後一直在上海。給大家講個故事吧。今年上半年老家一個遠房的堂弟來滬投資商鋪,他在義烏做實業,賺了不少錢。我幾個本房的堂兄弟裡面,二伯父家的堂弟一直過的很一般,初中畢業以後在義烏給人開車,夫妻兩個基本是分居狀態。我問這個富裕的堂弟,那個窮堂弟在義烏收入怎麼樣。回答真的出乎我的意料。這類情況在義烏也有10多萬的年收入。主要是本鄉的老闆很難找到信得過的人,願意付高薪來用自己人!

我這個堂弟應該是村裡收入最低的那類了。


張明134760846


對於國家來說gdp數據非常重要,對於個人來說,Gdp一毛也不值!Gdp高,解決了當地的就業,增加了地方的財政稅收!譬如我一個浙江人在蘇州投資2億辦了家企業,那麼這2億投資就計入了蘇州的Gdp,如果我每年的利潤是2千萬,那麼這2千萬利潤我肯定帶回浙江老家,最終結果是江蘇賺了Gdp,浙江得到是真金白銀,而這些真金白銀在浙江是沒有統計數據的,這就是為什麼浙江富裕的原因,浙江民富政府窮,江蘇是政府富老百姓窮!


穀風67796702


真正在網上爭來爭去的都是閒的蛋疼的,這麼和你們說吧,先不談哪裡發達,就這兩個地方,有多少人的另一半是兩邊的,比如我們家和周圍的親戚朋友,我是湖州的,很多親戚都在蘇錫常鎮楊,我很多江蘇地區的朋友,同學很多親戚都在杭嘉湖地區,我現在的事業就在鹽城,業務單位蘇錫常,杭嘉湖都有!你說,這些關係能區分的開嗎?有競爭是好事,但是,拒絕地域黑!老百姓富足才是真正的強大!



魔若成佛


江蘇和浙江都是我國的經濟大省,但它們的經濟規模還是有較大差距的,2018年江蘇GDP達到了92595.4億元,位居全國第二;而浙江GDP為56197億元,位居全國第四,相當於江蘇的60%左右。兩省近年來經濟都處於下行通道,近年來浙江發展速度稍快。

那麼未來這兩個省哪個更有發展潛力?不知道大家如何理解“潛力”一詞?如果從經濟增速來看,江蘇經濟體量更大、人均GDP更高,因此未來發展速度可能會低於浙江一籌,但也正因為江蘇經濟規模比浙江大得多,因此經濟增量也會比浙江高出不少。總的來說,也就是江蘇勝在增量,而浙江可能勝在速度!

其實,小編認為,江蘇和浙江都有各自的優勢。江蘇的發展比較全面,無論是重工業、輕工業還是民營經濟,江蘇都發展得不錯;另外,在教育、科研、醫療、交通等方面,江蘇的實力也更強。而浙江的民營經濟則更加有活力,浙江是我國民營經濟最為發達的省份之一,民營經濟佔全省的比重高達65%左右,每年的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均是浙江上榜企業最多。浙江人特別會做生意,他們把生意不僅做向全國,甚至還拓展到國外,被稱為“東方猶太人”。浙商也是目前全國最大的商人團體之一,傑出代表有馬雲、宗慶後、郭廣昌、李書福、魯冠球、丁磊等。杭州近年來在以阿里巴巴為首的互聯網企業帶動下,互聯網產業井噴式發展,成為國際重要的電子商務中心……

總之,江蘇和浙江都是我國經濟最為發達的省份之一,有蘇南、浙北和上海組成的長三角是我國綜合實力最強的經濟中心,它們未來的發展潛力都很大。


錦繡中源


有的樓主的“江蘇甩浙江幾條街,GDP秒浙江”的論斷真的好惡心。我的判斷是浙江和江蘇的未來是不會有大的鴻溝的,應該會是繼續平分秋色。幾千年前的歷史到現在,江蘇憑藉地理平原多的優勢處於領先,浙江在不斷的追進,現在可以說平分秋色,甚至身位已經領先了。GDP重要,同樣更重要的是居民收入,浙江在全國僅僅落後上海北京,已經拉開江蘇一個檔次。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和住宅絕對領先江蘇,樓主還是去看看浙江農村吧。城市規模江蘇一般都比浙江大,但是城建品質確和浙江城市又有差距。再論企業,江蘇的外資很多,不過未來是需要靠中國自己企業的,如果中國滿足於發展中國家,那麼江蘇很好,外資帶來的GDP和工業層次也的確高出浙江一個大檔次。如果中國要從發展中國家突圍,那麼需要千千萬萬的中國民營企業,像華為、吉利那樣去突破……,寧波等地有非常多的民營企業和單打冠軍,實現突破,那麼未來是光明的,而不是人力成本高了外資就會考慮到成本更低的越南和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民營企業才是是未來。高校資源江蘇的確領先浙江不少,不過高校培養後,學生留在江蘇和流動到浙江是兩回事,何況杭州未來將會有兩所頂級大學,就是馬雲創辦的湖畔大學和在建中的西湖大學……


法海在靈隱寺


看一個地方的發展潛力應該是個綜合因素,1⃣️目前GDP和人均GDP上江蘇是多於浙江,而目前只有在人均收入上浙江會好於江蘇。2⃣️從其他省份的眼裡,浙江人很有錢無在乎就是住房,車子,抽菸抽好煙等等表面現象,實際浙江人的民間借貸也比替他省發達,也就說明了浙江人的有資產但是負債率也會江蘇高,而整體江蘇人大多比較內斂,不太追求表象的東西,但是實際淨資產並不一定比浙江差3⃣️江蘇多為平原地帶,整體的交通和基礎建設比浙江好,這也是經濟發展潛力最重要的指標4⃣️江蘇的教育資源整體優於浙江,特別是高等教育的學校遠遠多於浙江,人才的培養的潛力也好與浙江,一個地方的發展潛力還是要考大量人才儲備,4⃣️江蘇的經濟發展模式穩中求進,不激進不冒進,浙江人敢於嘗試創新,但是總也容易出現問題和變故5⃣️所謂浙江人的生活消費水平高於江蘇人,不是江蘇人消費水平低,而是大多數江蘇人即使有錢也不會象浙江人那樣去消費,其實還是消費習慣和生活態度問題6⃣️從我看來還是江蘇省未來的發展潛力會好於浙江省


阿甘歷史觀


江蘇和浙江,當前來講算是我國人均財富最高的兩個省份,而問未來兩個省份哪個更有發展產潛力,兩個省份所側重的地方有所不同,江蘇省主要是看產業經濟升級速度,而浙江省主要是看產業擴大規模。

江蘇產業升級

我們都知道,江蘇省當前綜合實力排名第一,經濟總量排名全國第二,之所以會有如此高的經濟總量,江蘇省蘇南的外資工業園貢獻數值非常大,也因此江蘇省是我國工業製造業最發達的省份,但是隨著我國的整體發展,工業製造業也逐漸開始升級,特別是在高新技術、科技研發、醫療康養、互聯網領域,江蘇急需升級,如果江蘇能將這些行業發展成規模,那麼潛力不可估量。

浙江產業擴大

而浙江省的綜合產值雖然沒有江蘇高,但是浙江省的人均經濟佔有量遠超江蘇,這主要是依託於浙江省內活躍的經商氛圍,我們都知道浙商在我國甚至在世界上都比較知名。但浙商的產業不僅僅分佈在浙江,全國各地都有分佈,浙江省內各個城市發展也不算均衡,杭州的第三產業發展比較不錯,其他城市也有民營經濟支撐,但如果這些行業不能持續做大規模帶動周邊城市,未來就形不成整體競爭力。

江蘇略勝一籌

論省份綜合發展潛力,比較看好江蘇,江蘇的產業升級與我國整體產業升級有趨同性,是我國未來提升綜合國力的大勢所趨。加之江蘇與浙江相比,江蘇佔據的地形比較有利,平原以及長江相結合,優於浙江的山地地形。當然浙江省優異的商人,未來帶動浙江省民營經濟整體朝什麼樣的方向發展也不得而知,畢竟發展潛力都是人創造的。

歡迎關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討。


地理有意思


浙江出了個馬雲、李書福,這決不是偶然,這就是浙江人的代表、縮影。

浙江人善於經營,靈活多變,是市場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溫州炒房團、"十大商幫"寧波幫、義烏小商品,名揚四海,在人均純收入方面最強。

錢塘江的潮水再強,強不過長江。寧波再繁華,超不過蘇州。浩瀚的大江孕育了江蘇人的胸懷,也造就了江蘇的規模經濟,正是江蘇的地大物博,形成了江蘇人紮根家鄉的意願,鄉鎮企業、縣域經濟、規模化集團,遍地開花,在GDP方面最強。

未來哪個省更有發展潛力,浙江在互聯網十,靈活性、善於學習方面領先。江蘇在教育資源,基礎設施、土地資源方面佔優。





清新閣言348475448349


江蘇與浙江在改革開放的初期,走的是不同的路線,造成今日江浙之爭,江蘇作為千年以來的經濟重地,一直走的是儒商之路,即以團體以鄉情為紐帶,走共贏之路,這也是江蘇走鄉鎮企業之路的原因,儒商同樣缺點很多,如,以本鄉本土為根,造成蘇商走出本土不多,儒商提倡保本思想,即財分三份,一份古代為田產,一份為本金,一份為創業基金,在今日形勢下,略顯保守,所以才有百年儒商之說,即商為副,以信為本,三代成名,現代的江蘇人事實上依然走的是儒商老路,中型企業為主,實體經濟過重,小農思想盛行,這也是江蘇人民應當改革思想的地方。以房地產為例,江蘇人買房,炒房者不多,多以自用為主,無論商鋪小區大多如此,這也是江蘇地產均價遠低於浙江的根本原因。江蘇人好存款,無論身價百萬者或打工人群,原因還在於小農思想,沒有存款的江蘇人會感覺到不踏實,少有江蘇人借債買房的,所以江蘇人勤勞,上至七八十的老年人,下至十七八的青年,講究勤勞致富,講究勤儉,講究讀書,民風民俗如此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