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盛宴誘惑下的“人生百態”

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 武 霈
   11月11日凌晨,“雙十一”網購狂歡節拉開序幕,隨著阿里巴巴大屏幕上的交易額不斷攀升,全國網民不斷地為這組飆升的數據做出自己的貢獻。菏澤網民也用自己的購買速度詮釋著“剁手黨”的含義,零食、衣服、日用品都成為“掃貨”對象,網民們熬夜“血戰到底”,少則上千元,多則數萬元。與此同時,屏幕對面,電商企業商家們也是通宵達旦。


  賣家
  主播:由美工“轉行”,持續直播7小時
   電商從業者趙莎莎在 “圈裡”待3年多了,對“雙十一”很多流程輕車熟路。但今年 “雙十一”特殊,原本“美工”出身的她,變成了“淘寶直播”的主播,首次出鏡,別有一番體驗。
   “淘寶直播是新興窗口,對於我們這些電商從業者來說,不可能去尋找專業演員或播音主持專業人才,一般都是美工、設計、客服或運營人員頂上去,而且因為我們對產品更加熟悉,也更容易為消費者講解、推介商品。”趙莎莎說。
   趙莎莎雖然是第一年通過直播的方式參與 “雙十一”,但一點兒都不含糊。一個月前,她就開始練習出鏡、嘗試直播。
   “一個人直播也沒什麼,屏幕對面的人我也看不到,可身邊有人觀看時,我還是不太自然。”趙莎莎說,“如果不能放開心態,連身邊人觀看都害羞,又怎能打動消費者呢?經過多次磨練,我才逐漸進入狀態。”
   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採訪時,趙莎莎就像老師,站在寫滿活動方案的板書前,為觀看直播的消費者講解活動內容 ,如何拼單、如何省錢、哪個是爆款……直播時,她不忘看觀眾留下的彈幕,進行互動。直播全程不僅十分流暢,還金句頻出,十分幽默。“最近幾天,我們兩個人每天都要直播4場,每一場都有上千人互動,今天是下午6點開始直播的,一直持續了7個小時。”趙莎莎說,直到凌晨1時左右,不少觀眾去拼單、搶購,觀看人數減少,她們才結束了直播。

  客服:第一次經歷“雙十一”,一個人同時與50多個人對話
   “雙十一”開搶後,最忙碌的無疑是客服。他們需要同時與多位下單者交流、解釋、計算、回覆,神經一直緊繃著。
   剛入行3個月的劉亞就是客服。天資聰穎的她工作十分出色,直接參與“雙十一”一線中。
   不忍拒絕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的採訪,劉亞一邊打字一邊介紹她的工作情況。
   作為客服,除了熟練地打字能力和溝通能力,還要有“久坐”的本事。“雙十一”前一晚,劉亞在電腦前一坐就是七八個小時。“停不下來,我在同時和50多個客戶對話,既要及時回覆,又要用計算器計算。”劉亞一邊說著,一邊十指如飛,鍵盤“啪啪”作響,屏幕上,對話框一直頻繁切換。
  設計:前期忙得不可開交,開搶後“隨時待命”
   第二次經歷“雙十一”的盧飛,是設計人員。
   “因工作性質不一樣,我們設計人員前期比較忙,要設計300多款單品,每一款又要設計圖片、文案、活動。預熱階段,我們設計人員忙得焦頭爛額。”盧飛一邊指著屏幕,一邊介紹,“比如‘滿400減50’的官方活動,都要做成水印打到各產品圖案上。”

   零時後看似可以抽空休息的盧飛,卻絲毫停不下來。“1點以後,活動會變,我們設計人員要隨時待命,換活動,做照片,改水印。”盧飛說。
  網管:全程保駕護航
   為保證 “雙十一”網絡正常,天華電商產業園為電商企業配備了網絡管理人員。
   “除了正常的設備檢查,還要監測數據流量,從這些數據能看出‘雙十一’的火爆。”網絡管理人員付志奎說。在他的監測電腦上,每一位客服人員交流對話產生的數據都能實時顯現。
   “你看,開搶後30分鐘,這個房間裡的客服人員就產生了6.89G流量。這些流量都是客服與用戶對話產生的,可見交流的頻率。”付志奎說。
  買家
  劉女士:持續刷屏8小時,3個手機同時開搶
   “雙十一”一開搶,市民劉女士就“瘋狂”了一把,多個窗口看直播、多個平臺比價格、多個商品去拼單、多個活動算優惠、多條渠道領優惠券……自11月10日下午6時起,她一直刷到凌晨2時多,讓她在第二天“眼睛發酸”。縱然如此,她還一直留有遺憾:有些單沒搶到,有些折扣沒享受。
   “我買了50多件東西,吃穿用等一應俱全,花了兩萬多。”劉女士說,“有些優惠都是開搶一秒鐘下手的,為了搶單,我用三個手機同時搶,縱然如此還有很多沒享受到優惠,有些遺憾。”

   談到社會上對女同志在“雙十一”拼命購物的看法,劉女士認為很多人帶了 “有色眼鏡”。“我們在這一天購物並不是跟風,也不提倡鋪張浪費。‘雙十一’確實便宜,我花的每一分錢都是精打細算、貨比三家的。”劉女士說,“這些東西並不是全給自己買的,爸媽、公婆、老公、孩子,還有即將結婚的妹妹所有的衣物被褥,都是我網購的。”
  王女士:臨產期前15天搶到凌晨4點
  與劉女士的瘋狂相比,鉅野孕婦王女士絲毫不落下風。為了“購過癮”,還有15天臨產期的她竟然搶購熬夜到凌晨4時。
   “雖然我這種辦法不值得提倡,但是,我是白天經過充足睡眠後晚上才購物的,一年一次,有些東西確實打折,不容錯過啊!”王女士說,她重點搶購了嬰兒用品、家居用品等,花了53000多元。
   “那個一萬多塊的床墊是我心儀很久的,我在實體店看過好多次了,一直想買。”王女士說,“這次‘雙十一’便宜不少,就熬夜搶單了。這個床墊,我是分期付款的。”
  張女士:提前半個月準備攻略,列下80多單搶購計劃時間表
   隨著經歷“雙十一”的次數越來越多,購物人群越來越趨於理性,很多人提前多天準備,甚至列下購物清單和打折計劃。

   市民張女士在10月底就開始了“雙十一”計劃,看活動、對比商家,列計劃、寫清單、做搶單時間表。80多單搶購計劃,張女士做到井井有條、心中有數。
   “孩子用的衣服文具,家用電器微波爐,給婆婆的生日禮物……很多東西,我都集中到‘雙十一’搶購。對我而言,‘雙十一’就是‘淘年貨’。”張女士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