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能力不重视,孩子会越学越费劲

不久前,看到有个上海的妈妈在网上抱怨:

为了让女儿能上重点小学,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让她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从钢琴、数学、英语到思维训练。为了让孩子能够在面试的时候给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她甚至专门请了老师训练孩子演讲的能力。

但是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幼升小面试的时候,老师第一句问得不是你会什么特长、得过什么证书,而是问孩子每周会看多少本书?会不会做读书笔记?还让孩子讲一讲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以及阅读时候的小技巧?结果女儿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最终也就和心仪的学校失之交臂。

这个能力不重视,孩子会越学越费劲

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就曾说过:“不阅读的孩子,基本上已经具备了‘差生’的潜质。”

我对于这句话也是深有感触的。

曾有个朋友向我求助,自己的孩子现才读三年级,但是数学成绩却一塌糊涂。

据朋友说,孩子一年级的时候数学成绩并不差,但从二年级开始情况就越来越糟,上个月的单元测试甚至全班倒数,这样下去才小学就要开始不及格了。这半年,老朋友也给孩子报了不少培训班,但是好像一点起色也没有。

于是,我就推荐了一个不错的数学老师给他,约了时间帮孩子做个测试。前两天,正好碰到了数学老师,便问他孩子的情况如何。

老师摇摇头说:“根本就不是数学的问题。孩子的计算能力其实很不错,算式列得也很工整,只要不粗心正确率还是比较高的。

孩子最主要的问题是读不懂题目。特别是文字比较复杂的应用题,孩子解题基本靠蒙。如果我把题目逐字逐句解释给他听,他就能自己列出式子来,让他自己读题就完全不行了。

我也给孩子的家长说了,孩子的这个情况靠补数学是没有效果的。还是请个老师给孩子好好补补语文和阅读吧。”

这个能力不重视,孩子会越学越费劲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孩子到了二年级成绩就直线下降——一年级的数学都是以计算为主的,但是从二年级开始文字应用题的比重就越来越大了。

这两年,在教育界有一句戏言:“得语文者的天下,得阅读者得语文。”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过去,我们一直认为数理化才是高考拉分的关键。但是自从高考改革了以后,这个观点就越来越受到了挑战。

2017中国美院的中国画的招生考题是唐朝诗人刘长卿的《寻南溪常道士》: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

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考题要求考生根据诗意,结合绘画经验以及对全诗的理解,画一张主题创作。当时不少考生就抱怨说连诗都没有读懂,胡乱涂了几笔交卷。很多人感慨,阅读能力不够的孩子,连艺考的路子都快要走不通了。

这个能力不重视,孩子会越学越费劲

不仅仅是艺术考试,理科考试也是如此。这两年来理科试卷中题目的题干也越来越长,阅读量越来越大。如果考生的阅读速度不够快,理解能力不到位的话,即使他数理化学得很好,也很有可能来不及完成。

当然,阅读能给孩子带来的好处不仅仅是考试成绩的提升。长期来说,阅读能够拓展孩子生命的广度和深度。

孩子在这个世界上的时间不过区区数十载,但是通过阅读,他们却可以经历亿万年的历史和无限的宇宙空间。阅读能够帮助他们冲破生活和视野的局限,对于孩子未来的事业和生活都至关重要。

英国《经济学杂志》(The Economic Journal)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年少时候读书多,以后的收入会多于均值。

该调查对5000名年龄在60岁和96岁之间的欧洲男性阅读数量和收入高低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青少年时代自愿阅读至少10本书的人,日后收入比同行业平均收入高出21%。

这个能力不重视,孩子会越学越费劲

阅读如此重要,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呢?

1、阅读一定是越早越好。哪怕这个孩子只有几个月大,我们也可以有意识地读一些古诗、儿歌和经典,这对孩子的语言启蒙非常重要。

2、给孩子们选择适合的书也是很重要的。

曾有一个小学三年级孩子的爸爸。他跟我说起家里有很多书,孩子就是看都不愿意看。我问他家里都是什么书。爸爸回答:“各种名著都有,《巴黎圣母院》《雾都孤儿》《悲惨世界》……”

难怪孩子不喜欢。这些书都太超过孩子的能力范围了,而且书中的情绪是很难引起孩子共鸣的。

学前的孩子,我还是更推荐阅读绘本,特别是认字量有限的孩子。绘本不仅轻松易读,也更符合孩子们认识世界的方式。而年纪更大的孩子,就要根据他们的实际能力和爱好来选择书单了。但是有一个原则是要坚持的——那些语言粗俗、立意低劣的快餐文学还是要孩子们尽量远离为好。

这个能力不重视,孩子会越学越费劲

3、要给予孩子良好的阅读氛围,父母的陪伴和榜样尤其重要。

孩子小的时候对爸爸妈妈有着天生的依赖和爱。如果爸爸妈妈陪着孩子一起读书,并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孩子们就会对读书这件事产生自然而然的好感。

如果父母自己就爱读书,那就更好了。父母的习惯很容易就能感染孩子,榜样的力量是非常伟大的。

诗词才女武亦姝很小的时候也十分顽劣,不爱读书,父母想了很多方法都没有效果。后来,他们去拜访了一位朋友,发现朋友家的小孩非常爱读书,涉猎广泛,连工具书都能看得津津有味。

夫妻俩问孩子是怎么培养的,结果朋友给出的答案出人意料:根本没有培养过。

孩子的父亲是学者,母亲是作家,家中藏书众多。客厅、书房、卧室、儿童房、卫生间,随处可见孩子父亲喜欢的历史哲学宗教,母亲热爱的社科文学艺术,孩子痴迷的绘本寓言童话。只要你想读,随手就能拿到自己喜欢的读物。闲来无事,全家人就聚在一起读书,相互讨论,共同提高。

这番谈话给武亦姝的妈妈触动很大:孩子从来不听大人说话,他们只看大人如何行事。

回家后,武爸武妈首先拿自己“开刀”。棋牌室不去了,开始啃《二十四史》和《山海经》;手机不玩了,开始带着小亦姝一起读书、编故事。从幼儿园到读高中,武亦姝从未远离过诗词。如此数年,小时候顽皮厌学的亦姝,蜕变成了写得好字,吟得好诗的才女。

这个能力不重视,孩子会越学越费劲

4、不仅要关心孩子读书的“数量”,也要注重孩子读书的“质量”。有的家长也知道阅读的重要性,但却只关注孩子究竟读了几本,读了多少字。其实不要只关心孩子是不是完成了任务,而要要关注孩子的理解能力,关注孩子在这过程中的行为与收获。真正有效的阅读不是让孩子多读书就行了,还必须让孩子理解内化从书中得到的信息,并用写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今天,我们为孩子阅读付出的所有努力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取得更好的成绩,更关乎孩子整体素质的提升和一生的福祉。阅读,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