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魏兩國爭奪河西之地有5次之多,為何最後徹底失敗的是魏國?

文|飛魚說史

萬乘之國七,千乘之國五,敵侔爭權,蓋為戰國。——《戰國策·原序》

戰國曆史,精彩紛呈。

最為三家分晉而始稱諸侯的魏國來說,戰國初期的百餘年,是它最為風光的時間,因為這段時間它是戰國當之無愧的霸主,左逼齊國,南壓楚國,西攻秦國,韓、趙兩個小弟也唯魏國馬首是瞻。

秦國本來就對晉國這個鄰居比較反感,結果晉國分裂之後,一個魏國就讓秦國焦頭爛額,這時候秦國無疑是憋屈的。

秦魏兩國爭奪河西之地有5次之多,為何最後徹底失敗的是魏國?

戰國時期的君主和臣子

想想也是,本以為堵在家門口礙事又搬不動的大石頭碎成了三塊,自己能輕鬆挪開了,結果發現自己連其中的一塊都搬不動,不憋屈才怪。

魏國和秦國一直又一塊爭奪的焦點,那就是河西之地,在春秋戰國的歷史上,秦魏兩國爭奪河西之地有5次之多,為何最後徹底失敗的是魏國?

這個問題,答案其實也很簡單,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秦國和魏國最後一次爭奪河西之地的時候,魏國已經遠遠是秦國的對手了,下面飛魚就來具體分析一下。

吳起為將,攻佔河西之地。

韓趙魏三家分晉是戰國開啟的標誌,智氏亡,三晉分,三晉分,七國立,七國指的就是三晉加上中原南部的楚,東部的齊,北部的燕和西部的秦。

從地理位置來看,韓趙魏三國是處於絕對的中原,尤其是三國遷都之後,逐鹿中原的心已經向天下諸侯表露無疑,想要逐鹿中原,必須要強大,那麼該如何強大呢,上進的君主都發現了一條秘籍,那就是變法。

秦魏兩國爭奪河西之地有5次之多,為何最後徹底失敗的是魏國?

吳起

魏國是戰國初期最早開始變法的,也是戰國初期變法最為成功的諸侯,說起魏國的變法,就不能不說李悝和魏文侯,正是這兩人的結合,讓魏國強極一時,但這只是經濟上和政治上的強大,而魏國軍事的強大離不開吳起,吳起是戰國初期最有才能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改革家。

吳起在魏國主要的成就在軍制改革上,他在魏國一手創辦的魏武卒可以說是戰國前期無敵的存在,對於魏國來說,吳起拿下河西之地,是對秦國沉重的打擊,這也是第一次河西之戰。

吳起在魏,秦人不敢東向。

不少看官對於春秋戰國時期的河西和西河不知道怎麼區分?其實這兩個詞前者代表的是地理位置,後者代表的是郡名。

吳起攻下河西之地後,就在原本屬於秦國的河西之地設置了郡,吳起也就被任命為西河郡守,並且在此地苦心經營20多年,這期間秦國當然也不能忍,畢竟祖宗傳下來的土地,說丟就丟了多沒面子,於是興兵五十萬,向河西之地進發。

秦魏兩國爭奪河西之地有5次之多,為何最後徹底失敗的是魏國?

吳起

結果,吳起以五萬魏武侯把秦軍打的落花流水,這就是秦魏之間的第二次河西之戰,由此可以看出,吳起在魏,而秦人不敢動向,等到魏國到了魏武侯時代,吳起被逼著去了楚國,魏國抵擋秦軍的屏障再也不復存在。

而接下來發生的三次河西之戰,魏國則一步步失去了這塊土地肥沃,戰略意義重大的河西之地。

秦國蓄勢,扭轉敗勢。

我們把目光先轉到秦國,戰國初期的秦國,那是被魏國打的落花流水滿地找牙,一直到了秦獻公時期,秦國都是七雄裡最貧窮最落後的存在,秦獻公之後繼位的是秦孝公,秦孝公是秦國強大的奠基人。

秦孝公上任前期,委曲求和,不在想著東出,而是在秦國想要進行一次徹底的變法,商鞅也在此時到了秦國,秦孝公的忍為了秦國贏得了二十年穩定變法的時期,在商鞅的主持下,秦國經過二十年的蟄伏已經徹底成為了戰國七雄之首。

秦魏兩國爭奪河西之地有5次之多,為何最後徹底失敗的是魏國?

秦魏河西之戰

我們接著把目光再次回到魏秦爭奪的焦點河西之地上,吳起被逼走奔楚之後,秦國早已經把目光放在了河西之地,缺的只是一個時機。

很快這個時機就來了,公元前364年,秦將章蟜領軍越過黃河,攻入魏的河東,大敗魏軍,並斬首6萬魏軍,在趙國的支援下,秦才退兵,公元前362年,秦乘魏軍在澮水北岸與韓、趙聯軍大戰之機,派庶長國出兵攻魏,大敗魏援軍,俘其主將公孫痤,這是第三次河西之戰,也是魏國在爭奪戰中開始失利的起點。

秦國發力,終奪回河西。

魏國在對西邊秦國戰勢的失利,在東邊也過得不好,因為魏國攻打趙國,齊國出兵救援,打了一次漂亮的圍魏救趙,而此時的秦國已經完成了變法,在商鞅的帶領下,秦國趁機出兵河西,奪回了河西的幾座城池,這也是第四次河西之戰。

不過後來魏國改變了戰略,又團結了韓趙,秦國為了緩和和魏國的關係,又把商鞅奪回的河西之地的城池還給了魏國。

秦魏兩國爭奪河西之地有5次之多,為何最後徹底失敗的是魏國?

秦國士兵

但是魏國實在是不走心,不上進,過了十餘年又開始進攻韓國,結果韓國又向齊國求救,接下來又爆發了圍魏救韓,這一仗魏國失去了霸主地位,魏武卒也損失殆盡,大將龐涓也自刎身亡。

而秦國又看到了機會,又以公孫衍為將,出兵進攻河西,結果魏國不敵,節節敗退,最後魏國割讓給了秦國整個河西之地,這也是第五次河西之戰,此後魏國再也翻不起任何風浪。

飛魚說:

秦魏兩國爭奪河西之地有5次之多,為何最後徹底失敗的是魏國?這是因為魏國接連幾次的重大失誤,可以說,從吳起被逼走之後,河西之地已經慢慢倒向了秦國。

秦魏兩國爭奪河西之地有5次之多,為何最後徹底失敗的是魏國?

秦魏河西之戰

魏國處於四戰之地,卻又奉行四處開戰,秦國攻打河西之地,都是看準了魏國在東邊戰場上的失利,進而立即出兵伐魏,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秦國奪取河西所採用戰略的話,那就是:趁其病,要其命。

參考文獻:《史記》、《戰國策》等。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