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河湖保護治理初顯成效 九大高原湖泊水質總體保持穩定

雲南省河湖保護治理初顯成效 九大高原湖泊水質總體保持穩定

發佈會現場。趙嘉供圖

昆明信息港訊 記者俞逍11月12日,記者從雲南省2019年河(湖)長制工作情況新聞發佈會上獲悉,2019年上半年,全省河流國控省控監測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為81.0%,比上年同期提高1.4個百分點,劣Ⅴ類比例為3.8%,同比減少1.4個百分點,優良比例、劣Ⅴ類比例均達到國家下達的目標,九大高原湖泊水質總體保持穩定。

據介紹,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工作以來,雲南省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把全面推行河(湖)長製作為雲南爭當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重要抓手,全省河湖保護治理初顯成效。

今年以來,全省清理河湖庫渠11968條,清理汙染物67.43萬噸,清理排查入河排汙口2399個,治理黑臭水體68處,取締非法採砂點1486個,整治縣級以上集中飲用水源地168個,實施農業高效節水工程140.58萬畝,清理拆除臨湖沿河違章建築34.9萬平方米,查處擅自地下取水機井6371口,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337.4平方千米。

九大高原湖泊中,撫仙湖水質符合Ⅰ類標準;洱海符合Ⅱ類標準;瀘沽湖符合Ⅰ類標準;陽宗海符合Ⅲ類標準;滇池草海符合Ⅳ類標準、外海符合Ⅴ類標準;程海符合Ⅳ類標準(不含氟化物、pH值);杞麓湖符合Ⅴ類標準;異龍湖符合Ⅴ類標準;星雲湖為劣Ⅴ類。九大高原湖泊水質總體保持穩定。

河湖“清四亂”專項行動共排查河湖“四亂”問題5848個

長期以來,河湖亂佔、亂採、亂堆、亂建等問題,是河湖保護工作的“絆腳石”,也是人民群眾的揪心事、煩心事。去年,水利部部署開展了全國河湖“清四亂”專項行動。專項行動開展以來,通過全面摸底排查,雲南省共排查河湖“四亂”問題5848個,目前已銷號5797個,銷號率99.13%。

同時,雲南還在全省完成19個全國重要飲用水水源地的安全保障達標建設評估和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劃分審批,對全省129個縣(市、區)共2031個鄉鎮級及以下飲用水水源地開展基礎環境調查評估工作。不斷推進河湖管理範圍劃定工作,劃定河流長度3199公里、湖泊15個。

省人大常委會、省政協每月督察一湖一河

在河湖保護治理工作中,雲南省認真落實省、州(市)、縣(市、區)黨委副書記擔任總督察、人大常委會和政協領導擔任副總督察的三級督察體系,印發了2019年河(湖)長制督察工作方案。省人大常委會、省政協每月督察一湖一河,已完成九大高原湖泊和六大水系及牛欄江的專項督察,提交了專項督察報告。

省河長辦發出40餘份督辦通知、督辦函,及時協調推進並督促屬地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及時整改落實。2019年以來,各級開展督察2847次,發現問題2479個,整改問題2279個。通過堅持問題導向,強化督察,有力推動了河湖突出問題的整治。

每年安排36億元專項資金支持九大高原湖泊保護治理

省政府組織對九大高原湖泊保護治理進行了省、州(市)聯合專題調研,形成了詳細的調研報告,共梳理出209個具體問題,提出了整改措施327條。省委、省政府督查室和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省水利廳、省生態環境廳等九大高原湖泊省級湖長聯繫單位26次明察暗訪,對發現的60餘項問題進行了督辦整改。

省委、省政府在全面分析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五個堅持”、“四個徹底轉變”的治湖新思路。按照治湖新思路,印發了《雲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保護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雲辦發〔2019〕8號),並制定了省級部門責任清單。

此外,省委、省政府決定每年安排36億元專項資金支持九大高原湖泊保護治理,積極探索引入第三方參與河湖保護治理的工作機制。同時,省河長辦指導各地結合實際因湖施策,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科學治理。

下一步,雲南省河(湖)長制工作將扛實政治責任,堅定不移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抓重點難點,推進河(湖)長履職盡責;抓依法治水,推進河湖保護治理攻堅戰;以問題為導向,加快推進問題整改;抓組織協調,著力夯實基礎工作。加快推動全省河湖生態環境全面改善,為建設中國最美麗省份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