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破大王專炸炮樓,送日軍坐“土飛機”,羅榮桓讚不絕口

爆破大王專炸炮樓,送日軍坐“土飛機”,羅榮桓讚不絕口

爆破大王專炸炮樓,送日軍坐“土飛機”,羅榮桓讚不絕口

正所謂“盧溝橋畔槍聲響,殺倭除寇由此始”。而囂張跋扈、不可一世的日軍,自踏上中國的土地以來,一直面臨著十分嚴重的“有兵攻,無兵守”問題抗戰期間,日軍往往只能將捉襟見肘的兵力,分散部署於各個大中型城市之間,至於遼闊、廣袤的農村山間,到處都有抗日武裝力量活動。

為了遏制如火如荼的抗日運動,日軍沿著公路、鐵路等交通線,建立起一個又一個碉堡、炮樓,同時,還組織“大掃蕩”作戰,見人便殺,見房便燒,見物就搶。試圖用“囚籠”政策,將抗日軍民餓死、困死,最後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日本軍官一度認為,那些用磚石甚至是混凝土構成的碉堡、炮樓,能讓既沒有重武器,又沒有接受過正規作戰的八路軍有來無回,進行一邊倒的屠殺!

然而,這幫受過軍事教育,一向自誇“東亞第一”的日本人怎麼也想不到,這群在他們眼中衣著破舊、裝備簡陋的“叫花子部隊”,竟還有一位屢爆屢勝,頻頻讓日偽軍坐上“土飛機”的“奪堡奇兵”。

爆破大王專炸炮樓,送日軍坐“土飛機”,羅榮桓讚不絕口

【抗日神劇中屢屢出現的“一炸便塌的炮樓”,事實上在抗日戰爭中很難對付、很難炸塌,是抗日軍民十分難啃的硬骨頭】

爆破大王專炸炮樓,送日軍坐“土飛機”,羅榮桓讚不絕口

【趾高氣昂的日軍站在工事前拍照留念,他們中的很多人怎麼也想不到,自己下一秒便會坐上“土飛機”,踏入墳墓】

這位“奪堡奇兵”是位淄博人,名叫馬立訓,1920年出生在一個貧苦家庭中。少時,母親過早離世,苦於生計,年邁的爺爺不得不與馬立訓的父親一道,在被稱作“大荒地”的洪山煤礦當礦工。礦場上的監工是個日本人,對這些幹苦力的中國勞工毫無憐憫之心。馬立訓12歲那年,他的爺爺便是死在日本監工的瘋狂毒打之下。而喪心病狂的日本監工在打死了他的爺爺後,竟要求年幼的馬立訓下井當童工,來代替爺爺的工作!這樣的噩夢,一直持續了6年。直到18歲時,馬立訓才在一位郝姓大叔的幫助下逃出了煤窯。

重獲自由的馬立訓,卻被蔣軍抓去當了兵。1940年1月,他所在的隊伍在博山小田莊一帶被山東縱隊所滅。被八路軍解放後,懷著家仇國恨,馬立訓報名加入了這支隊伍,成為八路軍山東縱隊第4支隊第12連的一名戰士。

當年10月,馬立訓隨部隊自泰山山區調至沂蒙山區。作為山東抗日根據地的“心臟”,沂蒙山區也是日偽軍“掃蕩”的重點。在一次戰鬥中,為了能摧毀設在危崖之上的敵軍據點,上級決定抽調精幹力量,組成突襲部隊展開夜襲。聽說能殺鬼子,馬立訓第一個舉手報名。在隨後的戰鬥中,他與戰友們同心協力,拔掉了多個日偽軍據點。

在青蛇寺據點的戰鬥中,他將一隻公雞澆滿油後點燃,隨後無視敵軍的炮火,徑直衝到據點牆根處,把這隻“火雞”扔進了據點。隨即,據點便被熊熊烈焰所吞噬,最後化為一團廢墟。

爆破大王專炸炮樓,送日軍坐“土飛機”,羅榮桓讚不絕口

火攻、水攻,甚至是“辣椒攻”,只要拔掉這些“石頭將軍”,對八路軍戰士們來說,那便是勝利

爆破大王專炸炮樓,送日軍坐“土飛機”,羅榮桓讚不絕口

馬立訓肖像照

1941年春,山東地區的各個部隊都在積極開展反“掃蕩”作戰。而年輕的馬立訓,逐步從一名冒失莽進的“菜鳥”,成長為集投彈、射擊、刺殺樣樣精通的老兵。由於曾經的礦工經歷,馬立訓對“工兵”這一專業十分感興趣。為此,上級專門選派他前往學習,為他能成為名震齊魯的“爆破大王”打下了基礎。

馬立訓還是個不折不扣的“機槍迷”。攻打汪閃據點時,身為突擊隊員的他,與戰友們全殲日偽軍一箇中隊,還繳獲了挺“大正十一式”機槍。此戰後,上級將這挺“歪把子”配給了馬立訓所在班。得到這挺寶貝後的馬立訓興奮的睡不著覺,沒日沒夜地練習,掌握了“歪把子”的射擊要領。

1941年5月,駐紮沂水縣的日偽軍派出700多人,前往朱家莊“徵糧”。在抗擊日偽軍的過程中,馬立訓所在的班立下頭功。朱家莊一戰,他們便消滅了日偽軍100多人。此戰後,馬立訓當上了機槍班班長。同年7月,為打破日寇的“囚籠式封鎖”,八路軍決定主動出擊,攻其不備。這首要的“硬骨頭”,便是位於岳家莊的日偽據點。

岳家莊據點共有五座大型碉堡,四周還用石頭建起了圍牆,牆外還有壕溝護衛。面對這樣一個硬茬,眾人有些作難。馬立訓表示,用破布、麻袋包包緊炸藥,以手榴彈引信為導火線,將它們一齊捆在木棍上,豎著擺在敵人的碉堡下,最後引爆。這樣的想法最後被上級採納,岳家莊之戰中,這個馬立訓自制的炸藥包連續3次撕開敵軍工事,嚴重削弱敵軍防禦體系,至於該地的百名守軍,無一人逃出,悉數被殲。

爆破大王專炸炮樓,送日軍坐“土飛機”,羅榮桓讚不絕口

手持步槍,身著戎裝屹立於鏡頭前的“神炮”馬立訓

爆破大王專炸炮樓,送日軍坐“土飛機”,羅榮桓讚不絕口

爆破大王專炸炮樓,送日軍坐“土飛機”,羅榮桓讚不絕口

手持步槍,身著戎裝屹立於鏡頭前的“神炮”馬立訓

1941年底,馬立訓多次採用獨創的爆破戰法,屢屢使日偽據點坐上“土飛機”。其所在部隊於1942年春接受整編,成為山東縱隊第1旅3團1連。隨著部隊調往魯南地區開闢新的抗日根據地,馬立訓的名氣更大了。在後來的很多戰鬥中,他都是手提炸藥包,一馬當先地殺在最前面。運用“偷爆”戰術,將一個個噴吐著火焰的碉堡、擋路的鹿砦炸成一團廢墟。

1942年8月,泗水縣孫徐之戰打響。馬立訓及時、準確地撲到敵軍火力死角前,接連爆破、炸燬日偽軍4座碉堡,炸死日偽軍60多人。攻克孫徐後,第3團又以爆破突擊的方式,將費縣、騰縣、鄒縣多地的日偽據點“送上了天”。在此期間,馬立訓被提拔為第1連2排排長,還贏得了“開路先鋒”“魯南三團的一門神炮”稱號。1943年11月15日,費縣城南柱子村的戰鬥中,馬立訓以軍帽為誘餌,吸引住敵軍機槍注意後迂迴接近敵軍據點,在算好時間後,將敵守軍圍牆、炮樓一併“送上了天”。此戰中,八路軍共殲敵1200多人,繳獲武器彈藥甚多。

到了1944年,馬立訓仍不斷地立戰功。在當年5月的戰鬥中,他利用“快送快炸”“以爆破掩護爆破”為戰法,破除敵軍首道障礙,

愣是把日偽軍吹噓的“鐵打龐莊”炸成了一片“豆腐渣”。魯南天井汪作戰中,1連的戰士們被一座10米高的四層結構碉堡所攔住。敵軍不斷地向外傾瀉著彈雨,但馬立訓仍勇敢的衝上前,將一包包炸藥送進碉堡,最後讓這幫日偽軍又一次坐了“土飛機”。

爆破大王專炸炮樓,送日軍坐“土飛機”,羅榮桓讚不絕口

被馬立訓所炸燬的圍牆及炮樓廢墟

爆破大王專炸炮樓,送日軍坐“土飛機”,羅榮桓讚不絕口

1945年2月的泗水縣作戰中,被馬立訓用60公斤炸藥所突破的泗水縣西門

1944年7月,“神炮”馬立訓出席了山東軍區英模大會。會上,他向各部隊代表介紹自己的爆破事蹟,傳授經驗方法,羅榮桓接見時讚不絕口。他被授予“特等戰鬥英雄”“山東爆破大王”稱號。“向‘爆破大王’馬立訓同志學習”的口號,傳遍山東。

1945年,軸心國已然大勢已去。然而在中國戰場,日偽軍仍在利用一個個據點做著最後的垂死掙扎。馬立訓運用一系列爆破手段,諸如“空爆”“偷爆”“飛爆”“連環爆”戰術,讓無數日偽據點,化成了殘垣斷壁的瓦礫堆。1945年8月3日至5日,解放山東騰縣的閻村期間,馬立訓帶著爆破小組對該地區東南炮樓展開爆破作業,率領2排全體官兵衝進缺口,卻遭日偽殘兵抵抗,胸部中彈,壯烈犧牲,年僅25歲。

當年9月,八路軍魯南軍區將其生前所在的2排命名為“馬立訓排”,而騰縣閻村也更名為“立訓村”,“紀念馬立訓式的爆破運動”一時間在八路軍中展開。

讓我們以一段悼詞,作為本文的結尾吧:“作戰勇敢,機智頑強,屢立戰功,英勇的開路先鋒;革新技術,拔敵據點,屢爆屢勝,威震敵膽的英雄!”

爆破大王專炸炮樓,送日軍坐“土飛機”,羅榮桓讚不絕口

“爆破大王”馬立訓彩繪

爆破大王專炸炮樓,送日軍坐“土飛機”,羅榮桓讚不絕口

英勇無畏的魯南三團“馬立訓排”

爆破大王專炸炮樓,送日軍坐“土飛機”,羅榮桓讚不絕口

淄川區革命歷史紀念館,馬立訓雕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