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採用兩個一樣的1/2英寸的攝像頭拍照的效果能不能等同於一個1英寸的照相機,為什麼?

雪鷹365


這個不是簡單的加法問題,

1、即便是簡單加法也不能是1/2+1/2=1英寸。因為,cmos 是平面的,所以1英寸的面積等於4個1/2英寸的面積

2、手機的雙攝不是簡單的像素與像素疊加,這裡有分工有各種算法的融合。所以1/2+1/2雖然只等於一半的一英寸的面積,但是實際效能並非如此。

3、手機雙攝往往採用了各種智能的合成來達到手機攝影所需要的功能。比如,雖然是1/2+1/2,但鏡頭是不完全一樣的,有的組合是一個是大光圈廣角,一個是小光圈長焦,還有的組合是一個是彩色低像素,一個是黑白高像素。各種組合帶來了不同的攝影效果。

4、通用的相機cmos大多數採用的是拜耳陣列。這樣,雖然能達到很高像素,但是合成的彩色信號的濾鏡把一些有效光線給遮擋了,造成靈敏度有了很大的下降。所以有些手機就把亮度和彩色給分別採用2個cmos來承擔,這樣對於亮度信號來說,雖然,1/2的面積是1英寸面積的1/4大小,但是,因為缺少了彩色濾鏡的遮擋,信號的強度反而更大了。所以有些手機,雖然用了很小的cmos,但是暗部噪聲和色彩的表現,甚至優於早期的照相機。

5、當然,1/2英寸和1英寸的鏡頭虛化效果是不一樣的,但是,因為手機的智能程度很高,可以在後期,通過cpu的摳像,合成等功能,把這些效果模擬出來。

所以,簡單地問1/2英寸相加,是否可以等效1英寸的效果。不是一句話能夠解答的,更重要的是要看手機軟件和後期的各種算法,和後期的實際效果。總之,隨著手機cpu,的處理能力不斷提高,不斷新的算法的出現,手機的攝影功能是越來越強悍了。


任吉的雲吹


相機是比較專業一點的 但是一般手機比較方便 自動程序在一些特殊場合合適 方便 實用都有


野生設影師


手機可以攝影,方便了老百姓日常生活。手機的技術發展,可以越來越好!但是還不能完全取代相機。


江千里2014


手機採用兩個一樣的1/2英寸的攝像頭拍照的效果能不能等同於一個1英寸的照相機,為什麼?

1、傳感器的規格“XX英寸”指的是傳感器的對角線長度。

但由於歷史原因,在傳感器領域,定義的“1英寸”=16mm對角線長度的傳感器。所以,1/2英寸規格的傳感器,面積只有1英寸傳感器的1/4。

所以兩個1/2英寸規格的傳感器是無法等效一個1英寸傳感器規格的。

2、手機產品採用多攝像頭的設計是迫於無奈

簡單的說,手機產品由於尺寸的限制(主要是厚度),無法配置高級的光學變焦鏡頭,也無法容納大型的CMOS傳感器,所以只能利用軟件算法模擬虛化,利用不同配置的攝像頭來模擬變焦。

就好像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手機由於空間太小,只能用多個“弱雞”攝像頭進行分工,以期達到較好的效果。


3、目前民用級的多攝像頭手機的多攝聯動很弱雞

因為手機產品的拍攝目標大多數都是近物,所以攝像頭之間輕微的位置差距會造成圖像的偏差。(就好像你看近距離的物體,分別閉上左右眼,你看到的畫面會有變化一樣)

所以在手機產品上用多個傳感器同時工作實現更高畫質的思路有很多問題,因為需要軟件拉伸畫面,再作拼合處理,經常會出現各種圖像bug。

但在天文學上,由於觀察的目標都是近乎無窮遠的天體、星球,所以天文科學經常有多個望遠鏡組成陣列等效一個超級望遠鏡的說法。


4、雞蛋碰石頭,10000個也碰不贏

簡單舉個例子,你用小指頭用力的戳一個人戳他10000次、100000次,你也不可能把他戳死。但如果讓你用拳頭狠狠的攻擊,也許50~100次,他就掛了。

所以小畫幅傳感器並不是數量多就能彌補一切不足的,例如畫面的色彩層次、物理虛化效果、微弱細節的捕捉,這些都是小傳感器的缺陷。例如一個微弱的信號,大傳感器能探測到,信號值為1,而小傳感器探測不到,信號值為0,那麼10000個“信號0”相加,依然是“信號0”。

所以不要做什麼春秋大夢,物理的差距擺在這裡,手機在某些性能是永遠不可能跟相機比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