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傳。包括蒙古第二次西征的部分解讀,以及火藥的發明

寫作本文所用的參考書籍:

1、A Concise History of Hungary (Cambridge Concise Histories)

出版日期:2001年4月

2、The Realm of St Stephen: A History of Medieval Hungary, 895-1526

作者:Pal Engel, Andrew Ayton

出版日期:2001年2月

---------------------------------

一,烏拉爾人

東漢,明帝、章帝、和帝三位明君在位期間,國力強盛,名將竇憲、耿忠、耿秉、耿夔等,於73年、89年、91年,連續三次對盤踞在漠北的北匈奴國發動毀滅性打擊,終滅北匈奴國,北匈奴殘部被迫離開漠北,西遷而去,最終徹底消亡於錫爾河一帶。

逃到錫爾河一帶的北匈奴衰亡了,而其在烏拉爾一帶的屬部匈人,卻崛起了,350年,匈人帝國建立。

匈人是烏拉爾人,匈奴人是突厥人。匈人比匈奴人野蠻落後,他們是匈奴人的屬部,後來居上,取代了匈奴人。

375年,幾乎與東方的南匈奴人進攻西晉帝國差不多同時,匈人帝國開始向西羅馬帝國發動進攻。

他們向烏拉爾山以西的北伊朗人、日爾曼人發動進攻,其結果是,驅逐了東哥特人,東哥特人西逃,又驅逐了西哥特人,西哥特人也被迫西逃,闖入西羅馬帝國,將西羅馬沖垮。

引發民族大遷徙的匈人帝國,在趕走日爾曼人之後,佔據大片疆土,經過幾十年的擴張,至450年,匈人帝國,東起裡海,西到北海,非常廣大。

這一年,匈人帝國的國王阿提拉,率軍渡過萊茵河,攻入西羅馬帝國,圍攻奧爾良,但被擊退。

452年,匈人帝國再次起兵進攻西羅馬帝國,直接殺入意大利。教皇利奧一世出面講和,阿提拉退兵。

此次他帶回了勃艮第少女作為妻子,新婚之夜驟然去世。年四十七歲。

阿提拉去世後,匈人帝國瓦解,但總體來說,烏拉爾人各民族趁著西進大潮,此時已經佔據了烏拉爾山以西的大部分地區。

此後長期佔據烏拉爾以西五百萬平方公里廣大地區的烏拉爾人,包括北方的芬蘭支、薩米支等,以及南方的烏戈爾支。

匈牙利傳。包括蒙古第二次西征的部分解讀,以及火藥的發明

大片綠色部分,為烏拉爾人佔據的廣大地區

總體來說,烏拉爾人,包括十幾個民族,分為兩大支系:芬蘭-烏戈爾人,薩莫耶德人。

其中,芬蘭-烏戈爾人,包括芬蘭支、烏戈爾支、薩米支等六支;薩莫耶德人,則包括北支與南支。

芬蘭人、愛沙尼亞人等民族,屬於芬蘭支;匈人,亦即後來的匈牙利人,屬於烏戈爾支;薩米人,亦即拉普人,屬於薩米支。

具體來說,匈人西征引起民族大遷徙的結果是,哥特人、汪達爾人等東部日爾曼人,都西逃了,還帶走了一部分北伊朗人,剩下的一些北伊朗人,則南下退守高加索山脈一線;烏拉爾人各民族則乘虛而入,因而佔據了烏拉爾山西的大部分地區;同時,原居住於今波蘭一帶的斯拉夫人,也因為日爾曼人西逃,沒有了壓力,遂漸漸開始崛起,逐步向四方擴散。

西逃的日爾曼人,於476年滅西羅馬帝國,此後,日爾曼各民族,在西羅馬的故地,建立了各民族各自的國家。

至於烏拉爾人,則比較落後,至九世紀,斯拉夫人結束了部落時代,迅速崛起,搶奪了烏拉爾人的地盤,建立了基輔大公國,開始了封建時代。

九世紀,在東方,是唐帝國晚期。

基輔大公國後來逐步發展,後來終於在1721年,發展為俄羅斯帝國。

烏拉爾人因為落後,不敵斯拉夫人,因而向北退到北冰洋沿岸寒冷地區,因此,現在俄國北部與瑞典的北部,以及芬蘭,還有烏拉爾人的民族。芬蘭人就是烏拉爾人。

二、匈牙利建國

再看南方,當年匈人帝國瓦解後,一部分匈人融入西歐各民族,一部分退回伏爾加河流域,其中的一支,後來形成馬扎爾人。在七世紀後期,西突厥人的屬部、可薩突厥人,來到伏爾加河流域,建立了強大的可薩突厥汗國。馬扎爾人是落後的烏拉爾人,因此成為可薩突厥人的屬部。895年,可薩突厥汗國,派出青年貴族阿爾帕德,統治馬扎爾人的七個部落,阿爾帕德率領他們西遷到潘諾尼亞。馬扎爾人以祖先匈人之名,將其地稱為匈牙利,馬扎爾人從此又稱匈牙利人

。896年,匈牙利大公國建立,阿爾帕德及其後裔,即阿爾帕德家族,開始了對匈牙利長達四百年的統治。

裡海黑海以北,當時是突厥各民族在進行統治,由西向東排列,分別是:保加爾人、佩徹涅格人、卡扎爾人、欽察人,各建立其汗國。

卡扎爾人,即可薩人。可薩突厥汗國,因為信奉猶太教,而被東羅馬帝國、基輔羅斯大公國,以及佩徹涅格汗國圍攻而亡。欽察突厥汗國趁機接手其地盤,擴大疆域,其國土東起巴爾喀什湖,西到第聶伯河。

可薩汗國滅亡後,匈牙利大公國獨自發展,越來越強大。

1000年,匈牙利大公伊什特萬一世,改信天主教,加冕為國王,匈牙利大公國,升級為匈牙利王國。從此,匈牙利王國成為基督教世界的強大的東方屏障。歸化的遊牧民族,成為抵擋後來的野蠻的遊牧民族的最前線。匈牙利是歐洲的東大門,在後來的千百年歲月裡,匈牙利人為歐洲擋住了蒙古人、土耳其人一次次的猛烈進攻。

匈牙利成為天主教國家,與其他天主教國家團結作戰,同仇敵愾,一致對外,因此混入了比例較多的西斯拉夫人血緣。

匈牙利升級為王國的1000年,在東方,是宋帝國前期。然後,過了兩百多年,蒙古帝國崛起。

1235年到1270年,是匈牙利國王貝拉四世在位。

三、火藥的發明,蒙古西征以先進武器取勝

1206年,當成吉思汗在漠北建立蒙古帝國時,匈牙利國王貝拉四世出生,他活了六十四歲,活到1270年。貝拉四世於1235年,即成吉思汗的孫子們發動蒙古第二次西征那一年,即位為匈牙利國王,他是阿爾帕德王朝的一位著名國王。

匈牙利是歐洲大國,包括四大部分:以布達佩斯為核心的潘諾尼亞,西邊的克羅地亞,北邊的斯洛伐克,東邊的特蘭西瓦尼亞。

匈牙利軍隊,主要是驍勇的輕騎兵,其武器是戰鎬、矛、劍、弓箭,因為是輕騎兵,需要更為機動靈活,所以不穿鎧甲,而是手持木製盾牌作為防護。

蒙古軍隊,兵種更多,並且先進得多,蒙古軍包括:弓箭騎兵,槍矛騎兵,火箭步兵,投射炮炮兵等等。

這裡要解釋一下,投射炮,投射巨石和火藥炸彈,不是加農炮,而是榴彈炮,巨石、火藥炸彈從天而降,相當於轟炸機的作用。當然,那時的炮,不是用炮筒,而是用反作用力進行投射。

火箭步兵,是從金國俘獲的漢人部隊,以竹管槍與火藥,發射燃燒的箭。

火藥是這樣產生並發展的:火藥是中國人的四大發明之一,唐時期,道家煉丹,以硝石、硫磺、木炭為原料,發明了黑火藥,然後,用於慶典煙火;唐末時期,開始用作武器;宋時期,頻繁以黑火藥作為武器使用,不僅使用以黑火藥竹筒發射火箭的突火槍,還使用了震天雷等鐵殼炸彈,而金通過交戰,也學會了火器,而後,蒙古滅金,於是掌握了火器。

蒙古第三次西征,在西亞建立亦烈汗國之後,黑火藥經那裡的阿拉伯人,傳到了歐洲,首先是傳到了意大利各邦。歐洲人話語中的“火箭”一詞就首先出現在意大利語中。1379年—1380年間,意大利兩大強國威尼斯和熱那亞為爭奪海上貿易壟斷權發生戰爭,雙方在這場戰役中都使用了火器,這是歐洲人制造使用火器的最早記錄。火器在傳到歐洲以後得到了革命性的發展,最終成為了歐洲人征服世界的利器。

十九世紀中後期,因為諾貝爾、維爾布蘭德等科學家發明了硝酸甘油炸藥、TNT炸藥、無煙火藥發射藥等,更為先進可靠,威力更大,因此黑火藥被取代。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出現了核武器,又超過了TNT,已達登峰造極程度。

打過仗的人,最知道武器的厲害,因此,蒙古統治者,很直接,輕視文人,卻很重視工匠、科學家,這與輕視工匠、獨尊儒學的南宋是截然相反的。在蒙元時期,亦烈汗國的阿拉伯工匠們,將火器發揚廣大,製造了威力更大的投石炮,直接投射火藥巨彈,在蒙宋戰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抗元六年的襄樊,就是在投石炮的雷聲轟鳴的狂轟濫炸中,眾人被砸得傷亡慘重,因而抵抗意志崩潰,而紛紛投降的,之後,蒙軍一路使用投石炮,所向披靡,南宋餘下各城望風而降。

《元史·亦思馬因傳》說,“亦思馬因,回回氏,西域旭烈人也。善造炮,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與阿老瓦丁至京師。十年,從國兵攻襄陽未下,亦思馬因相地勢,置炮於城東南隅,重一百五十斤,機發,聲震天地,所擊無不摧陷,入地七尺。宋安撫呂文煥懼,以城降”。

《元史·阿里海牙傳》說,“會有西域人亦思馬因獻新炮法,因以其人來軍中。十年正月,炮攻樊城,破之”。“既破樊,移其攻具以向襄陽。一炮中其譙樓,聲如雷霆,震城中。城中洶洶,諸將多逾城降者”。

歷史的悲劇在於,儒家掌權,不重工匠,因此,原先宋人發明的投射炮,威力並不大,而阿拉伯人則將投射炮發揚光大,使用了各種炮彈,包括巨石和火藥炸彈,因此,威力巨大,南宋本來早就使用火器了,但此時卻被阿拉伯人遠遠超過,蒙元因武器先進而最終滅宋。

後來蒙元進攻日本失利,則是因為必須渡海,倉促而成的艦隊無法攜帶重武器,包括大炮和巨型炮彈,如巨石等,都無法攜帶,因此武器上毫無優勢,再加上神風助力日本,因此元人東征日本失敗。

四、蒙古西征,帝薩河會戰

且說1241年11月,蒙古第二次西征中的著名的帝薩河會戰爆發。

蒙古軍的主力,由拔都、速不臺率領,在征服了欽察人與俄羅斯人之後,繼續向西進軍,進攻當時的歐洲大國匈牙利王國。

當時的神聖羅馬帝國,正處於霍亨施道夫朝統治之下,當時是皇帝弗里德里希二世在位,他也是西西里國王、耶路撒冷國王,他剛剛領導了第六次十字軍東征,兵不血刃地收復了聖城耶路撒冷。此時,他正從帝國首都、西西里的巴勒莫出兵,與教皇格列高利九世支持的意大利反皇帝同盟的各國進行激戰,完全無暇顧及東歐的事情,於是,東歐大國匈牙利,義不容辭地擔當起了抗擊蒙古軍的重任。

貝拉四世在都城佩斯一帶聚集了大批兵力,蒙古軍誘其出城,他率軍追擊蒙古軍,來到帝薩河與薩約河匯合的河口,他下令紮下營寨,在大營之外,又命一些人馬守住橋頭。

1241年4月10日深夜,拔都與速不臺,一個正面,一個側面,合力擊敗橋頭守軍,奪橋。

11日清晨,蒙古軍隊向河西的匈牙利軍隊大營發動攻擊,投石炮將巨大的石彈以及裝了火藥的炸彈,投射匈牙利軍隊大營,頓時,到處是雷鳴與火光,匈牙利軍隊一片大亂,死傷一片,蒙古軍趁勢殺入匈牙利軍隊大營。

這是蒙古軍和匈牙利軍的大決戰,雙方力量對比:

蒙古軍,七萬餘人,將帥:拔都,速不臺,昔班,別兒哥,貴由,蒙哥,不裡,博羅歹。

匈牙利聯軍,八萬餘人,將帥:匈牙利國王貝拉四世,其弟、匈牙利王國斯拉沃尼亞公國的公爵科洛曼,科洛查教區大主教烏戈林,泰爾戈教區大主教馬提亞斯,托馬吉王權伯國的伯爵德尼。他們率領各自的部隊參戰。

此前還有巴本堡家族的奧地利公國公爵弗里德里希二世,率軍來援,不過,他們對貝拉四世的調遣不滿,發生了衝突,憤而離去。

匈牙利驍勇的輕騎兵,與掌握先進武器的蒙古軍交戰,他們都不是歐洲傳統的重騎兵正面衝鋒,雙方在匈牙利營地一帶發生混戰,被投射炮炸得已經傷亡一片的匈牙利軍隊,又遭到蒙古騎兵的進攻,傷亡慘重,只得奮力突圍。

蒙古軍先用投射炮等先進武器,殺傷了匈牙利軍隊的一部分力量,並造成其混亂,再以騎兵趁勢進攻,當匈牙利軍隊不支、準備突圍時,蒙古軍又故意留出一個口子,匈牙利軍隊於是無心戀戰,爭先恐後地逃命,結果變成了潰逃,蒙古軍一路追擊,連續追殺幾天幾夜,匈牙利軍全軍覆沒。

蒙古軍高超的戰術,再加上使用了投射炮與火箭,最終取得了會戰的大勝。

匈牙利軍隊中的各位將帥,大多都被殺了,只有貝拉四世僅以身免,單騎逃脫。

說起來,匈牙利騎兵還是頗為驍勇善戰的,即使先挨炮後反擊,也還是在營地的騎兵混戰中給蒙古軍造成了不小的損失,以至於拔都一度想撤出戰鬥,只是由於老將速不臺一定要打到底,拔都這才恢復作戰決心,最終大破敵軍。蒙古軍獲勝,投射炮等先進武器的作用很大,匈牙利軍隊先捱了炮,力量受損不小,所以才不支敗逃,最終在敗逃過程中被全殲。在戰後的慶功會上,因為蒙古軍的傷亡,貴由和不裡當眾指責拔都。拔都經向大汗窩闊臺請示,將他們兩人遣送回位於漠北的首都和林,蒙哥作為證人也一起返回。窩闊臺對貴由和不裡兩人進行了懲處。

此後,蒙古軍在匈牙利的國土上再無阻擋,他們肆意縱橫,洗劫了匈牙利王國的都城佩斯,在其它各地也是燒殺搶劫,匈牙利到處是廢墟,蒙古軍破壞農田河水利灌溉設施,造成大片饑荒。

匈牙利王室逃到了奧地利公國,被先前與貝拉四世發生衝突的奧地利公爵弗里德里希二世扣押,被勒索了數目巨大的黃金,並且被迫將匈牙利王國西部的三個伯國割讓給奧地利公國。貝拉四世則拋開眾人一路南逃,逃往匈牙利王國南部的克羅地亞,一直逃到亞得里亞海的一個島嶼上,一直躲在那裡,只有少數隨從跟著他。蒙古南路軍主將合丹,負責截殺貝拉四世,他率軍一路追殺,一直追到亞德里亞海濱,方才收兵。

一些蒙古小隊騷擾奧地利公國都城維也納,在城外搶劫,但維也納城堡高大牢固,非小隊騎兵可以攻下,這些蒙古小隊被奧地利公爵弗里德里希二世率軍擊退。

皇帝弗里德里希二世在意大利作戰,還得牽掛著霍亨施道夫家族的另一個領地耶路撒冷王國,那裡正面臨著統治埃及與敘利亞的阿尤布王朝的進攻。不過,皇帝還是表示了對巴本堡家族的奧地利公國抗擊蒙古軍的支持和獎勵,表示可以考慮將奧地利公國升級為王國,不過,因為種種原因,此事最終無果而終。

因蒙古大汗窩闊臺去世,拔都、速不臺等人要趕回漠北的和林選舉新的大汗,於是,蒙古軍退兵,他們在伏爾加河流域,建立了金帳汗國,統治俄羅斯二百四十年。

匈牙利傳。包括蒙古第二次西征的部分解讀,以及火藥的發明

蒙古三次西征後,所擴大的版圖

五、重建匈牙利

劫後餘生的貝拉四世回到布達佩斯,進行了重建工作,他在位後期的約二十年,他都在領導人民進行國家的重建。

匈牙利王國遭受了可怕的摧毀,大批人口被殺,並且,剩下的人也遭遇了饑荒。貝拉四世發現,幾乎所有土城或修建樹木柵欄城牆的城寨,都被攻破並摧毀了,只有一些石頭城堡,抗住了蒙古人的進攻,於是,他開始在全國大力興建或改建石頭城堡,增強防衛能力,還有,他從神聖羅馬帝國招來不少人口,以補充被殺的人口。

為了都城佩斯的防衛,貝拉四世在佩斯的多瑙河對岸,修建了新的城市布達,兩城隔河呼應,大大增強了實力。

與匈牙利為敵的奧地利得到了皇帝的支持,於是,貝拉四世爭取了教皇的支持,此後,貝拉四世對奧地利進行了復仇之戰,奪回了被割讓的三個伯國。1246年,奧地利公爵弗里德里希二世在與匈牙利軍隊的激戰中被殺。

弗里德里希二世無後,因此,巴本堡家族對奧地利的近三百年的統治,宣告結束,之後,各家貴族爭奪奧地利公國,1251年,波希米亞王國普雷密什王朝的王子奧托卡,以弗里德里希二世姐夫的身份,繼承奧地利公爵之位。1253年,他又繼承父親的王位,繼位為波希米亞國王,成為神聖羅馬帝國最強大的諸侯。

1254年,帝國霍亨施道夫朝的羅馬人國王康拉德四世去世,霍亨施道夫朝結束。各家諸侯爭奪皇帝大位,奧托卡二世自然當仁不讓,不過,他太強大了,諸侯們都怕他,因而選舉了當時看似不甚強大的瑞士哈布斯堡家族的魯道夫為羅馬人國王,奧托卡二世不服,與魯道夫開戰,魯道夫在諸侯們的支持下,由弱變強,擊殺奧托卡二世,奪取了奧地利公國。奧托卡二世的兒子雖然繼位波希米亞國王,但是,奧地利公國卻永遠歸屬哈布斯堡家族了。

蒙古入侵,使得奧匈兩國相爭,結果催生了歐洲歷史上強大的哈布斯堡帝國。

六、安如王朝,拉約什大王

匈牙利傳。包括蒙古第二次西征的部分解讀,以及火藥的發明

拉約什大王

1301年,阿爾帕德王朝的末代國王安德拉斯三世去世,無後,自896年開始,到1301年,延續了四百年的阿爾帕德王朝,絕嗣。

此後,歷代匈牙利公主所嫁給的各家族,紛紛登場,皆以婚姻關係,先後繼位為匈牙利國王,連續出現了普雷密什王朝、威登巴赫王朝、安如王朝等等。

以前的文章已經說過,法國卡佩王朝國王路易八世之子夏爾,封得安如伯國,封為安如伯爵,他開創了卡佩-安如家族。夏爾於1268年,消滅了輝煌一時的霍亨施道夫家族,奪取了西西里王國,是為卡洛一世。當時的西西里王國,包括西西里島與大陸那不勒斯,兩大部分。

1270年,在卡洛一世的安排下,其子卡洛娶了匈牙利國王伊什特萬五世的女兒瑪麗婭。

1282年,卡洛一世的仇敵、足智多謀的東羅馬皇帝米海爾八世,經過一番運作,導致西西里晚禱事件爆發,阿拉貢國王巴塞羅那王朝國王佩德羅三世出兵,幫助西西里人趕走法國人,原先的西西里王國一分為二,分為兩國,佩德羅三世統治西西里王國,卡洛一世統治那不勒斯王國。

1285年,卡洛一世去世,其子卡洛繼位,是為那不勒斯國王卡洛二世,匈牙利的瑪麗婭成為王后。

匈牙利王國阿爾帕德王朝絕嗣結束之後,1308年,卡洛二世與瑪麗婭的孫子卡洛·羅貝託,被匈牙利貴族推選為匈牙利國王,是為卡羅利一世,匈牙利王國的安如王朝開始,1308到1395,傳了祖孫三代,近一個世紀。

1342年,卡羅利一世去世,其子繼位,是為匈牙利國王拉約什一世,他在位四十年,一直到1382年去世,活了五十六歲。拉約什一世是匈牙利歷史上的一代雄主,稱為拉約什大王。

拉約什一世在位期間,1370年,波蘭王國皮雅斯特王朝絕嗣,結束,拉約什一世,作為皮雅斯特王朝末代國王卡希密日三世的外甥,又繼位為波蘭國王,開創了波蘭的安如王朝,1370到1399。

至此,安如家族統治了匈牙利、波蘭兩國。

1382年,拉約什一世去世,無子,他去世後,長女瑪麗,繼承了匈牙利王國,次女雅德維嘉,繼承了波蘭王國。

七、盧森堡王朝

匈牙利傳。包括蒙古第二次西征的部分解讀,以及火藥的發明

西吉斯孟德

瑪麗一世的丈夫是盧森堡家族的西吉斯孟德,他因此關係,於1387年成為匈牙利王國的共治國王。1395年,瑪麗去世,西吉斯孟德繼續統治匈牙利王國。

早在1310年,波希米亞王國普雷密什王朝絕嗣、結束後,神聖羅馬帝國盧森堡朝的皇帝海因裡希七世,假公濟私,將波希米亞王國封給了他自己的兒子約翰一世。西吉斯孟德是約翰一世的孫子,因此,當他開始統治匈牙利王國,這標誌著,盧森堡家族,統治了匈牙利、波希米亞兩國。

1419年,西吉斯孟德繼承其兄瓦茨拉夫四世之位,統治了波希米亞王國,從此,他身兼兩個王國的國王,以前是兄弟二人,一人一國,此時則是一人兩國。

1433年,西吉斯孟德還加冕為皇帝,是為神聖羅馬帝國盧森堡朝的第三位皇帝。

1437年,西吉斯孟德去世,年七十歲,盧森堡家族對匈牙利與波希米亞的統治結束。

八、哈布斯堡家族與雅蓋斡家族的爭奪

匈牙利傳。包括蒙古第二次西征的部分解讀,以及火藥的發明

阿爾布雷希特二世

西吉斯孟德去世後,他的女婿、哈布斯堡家族的奧地利大公阿爾布雷希特二世,繼位為匈牙利國王、波希米亞國王,並當選為羅馬人國王,繼承了老丈人的帝國和兩個王國。

1439年,奧斯曼帝國肅丹穆拉德二世派軍入侵匈牙利。匈牙利國王阿爾布雷希特,率軍迎戰,不幸陣亡,年四十二歲。

他留下一個遺腹子拉斯洛。拉斯洛出生後,繼位為奧地利大公、波希米亞國王,而匈牙利貴族則推選波蘭雅蓋斡王朝的國王瓦迪斯瓦夫三世為匈牙利國王,他們認為一個嬰兒無法率領匈牙利抵抗奧斯曼帝國,因此,推選波蘭國王,可以聯合波蘭的力量,共同抗擊奧斯曼帝國。

瓦迪斯瓦夫三世是雅蓋斡之子,其弟為立陶宛大公。至此,雅蓋斡家族,東歐四國有其三,只有波希米亞王國,還在哈布斯堡家族手中。

在教皇尤金四世的支持下,瓦迪斯瓦夫三世與阿爾布雷希特的妻子、亦即西吉斯孟德的女兒伊麗莎白進行了激戰,他的軍隊擊敗了伊麗莎白的軍隊,因此穩穩地奪得匈牙利王國的王位。

瓦迪斯瓦夫三世來到匈牙利,在匈牙利大貴族匈雅提·亞諾什的輔佐下,精心管理匈牙利王國。

在匈雅提·亞諾什的主政下,匈牙利王國繼續與奧斯曼帝國作戰。

1443年,鎮守阿爾巴尼亞中部的奧斯曼軍官、出身東羅馬地主家庭的斯堪德培,放棄伊斯蘭教,皈依天主教,起義造反,並且擊敗了前來討伐的奧斯曼軍隊。

斯堪德培呼籲歐洲軍隊進攻奧斯曼帝國,加上教皇尤金四世的勸說,於是,瓦迪斯瓦夫三世與匈雅提·亞諾什,組成了新的十字軍,攻入奧斯曼帝國的保加利亞。

肅丹穆拉德二世本已退休,安享晚年,他的兒子繼位為穆罕默德二世,沒想到十字軍來攻,日後消滅東羅馬帝國、震驚世界的穆罕默德二世此時還只是一個少年,穆拉德二世只得重新出山,率軍迎戰。

1444年11月,在保加利亞的瓦爾納,十字軍與奧斯曼軍隊爆發會戰。

雙方兵力:

十字軍方面:匈牙利王國、波希米亞王國、波蘭王國、立陶宛大公國、瓦拉幾亞自治公國、摩爾多瓦自治公國、保加利亞起義軍、教皇國、條頓騎士團,共三萬人。瓦迪斯瓦夫三世與匈雅提·亞諾什領軍。

奧斯曼帝國方面,六萬人,肅丹穆拉德二世御駕親征。

激戰開始後,匈雅提·亞諾什四處救火,救援快被攻破的地方,他囑咐年輕的國王瓦迪斯瓦夫,穩守中軍不動,一切等他回來,但是,他剛一離開,年輕的國王就按捺不住,率五百騎兵,直取奧斯曼軍隊中軍,想來個擒賊先擒王,一舉生擒穆拉德二世,但是,肅丹衛隊眾多,擋住了瓦迪斯瓦夫,年輕的國王墜馬,被奧斯曼軍隊砍下首級。

消息傳開,奧斯曼軍隊士氣大振,喊殺震天,十字軍氣沮,大敗虧輸。

匈雅提·亞諾什瘋狂地想找回國王的首級或屍體,但是,國王的屍體在亂軍之中已經找不到了,首級則被奧斯曼軍隊牢牢地控制,後來帶回宮裡示眾。

匈雅提·亞諾什只得隨軍隊敗退。

此一戰,十字軍損失一萬五千人,奧斯曼軍隊損失兩萬餘人。

瓦迪斯瓦夫三世此時只有二十歲,未婚,無後,此戰之後,哈布斯堡家族的四歲幼童拉斯洛,繼位為匈牙利國王、波希米亞國王,而波蘭王位一直空缺,三年後由瓦迪斯瓦夫之弟、立陶宛大公卡希密日四世繼位為波蘭國王。

匈牙利王位,暫時又回到哈布斯堡家族之手。

哈布斯堡家族的匈牙利國王、波希米亞國王拉斯洛五世,生於1440年,即位時只有四歲,他在位十三年,1457年去世,年十七歲。

當年,匈雅提·亞諾什支持波蘭國王瓦迪斯瓦夫,擊敗了伊麗莎白,當時,嬰兒拉斯洛的堂叔、內奧地利公爵弗里德里希,繼承了羅馬人國王之位,伊麗莎白孤兒寡母前往投靠,才出虎口,又進狼窩,被他關押。

四年過去,瓦迪斯瓦夫陣亡,匈牙利、波希米亞兩國,只得又讓拉斯洛繼承這兩個王位。不過,帝國的羅馬人國王弗里德里希三世仍然關押著母子兩人。

於是,匈牙利王國,推舉匈雅提·亞諾什為攝政;波希米亞王國,推舉伊日·波傑布拉德為攝政。

1452年,奧地利的貴族們衝進王宮,解救了伊麗莎白母子,拉斯洛這才得以來到匈牙利,真正成為匈牙利國王、波希米亞國王,是為拉斯洛五世。

匈雅提·亞諾什繼續領導對奧斯曼帝國的聖戰。1456年他染病鼠疫身亡。之後,奸臣採列伯爵烏爾裡希二世成為攝政,匈雅提·亞諾什的長子拉斯洛,將其刺殺,拉斯洛五世大怒,將匈雅提·拉斯洛斬首,引起眾怒,他不得不離開匈牙利,逃往另一處領地波希米亞。

1457年,年僅十七歲的拉斯洛五世也染上鼠疫去世了。

他的三個國家,被不同的人繼承:奧地利大公國,被其堂叔、皇帝弗里德里希三世繼承;匈牙利王國,被匈雅提·亞諾什的次子馬加什一世繼承;波希米亞王國,被伊日·波傑布拉德繼承。

九、匈雅提王朝,英武國王馬加什一世

匈牙利傳。包括蒙古第二次西征的部分解讀,以及火藥的發明

馬加什一世

馬加什一世,因為其父親的威望,被匈牙利貴族們推舉為國王。他生於1443年,繼位時十四歲,在位四十三年,1490年去世,年五十七歲。

這又是匈牙利歷史上的一位傑出國王。

這裡說一說匈雅提家族。這個家族起源於十四世紀,共傳了七代。

第一代,科斯提。

第二代,塞爾貝,拉多爾。

第三代,塞爾貝三子,伏伊克,馬戈斯,拉多爾。

第四代,伏伊克六子,長子,大亞諾什,1405到1456,次子,小亞諾什,1218到1441。

大亞諾什,即大名鼎鼎的匈牙利攝政匈雅提·亞諾什。

第五代,兩子,拉斯洛,1432到1457,馬加什一世,1443到1490。

第六代,馬加什一世的私生子亞諾什,1473到1504。

第七代,亞諾什一女一子,伊麗莎白,1496到1508,克里斯多弗,1499到1505。

絕嗣。

馬加什一世出生於匈牙利王國東部的特蘭西瓦尼亞。他娶了波希米亞國王伊日·波傑布拉德的女兒,在他十五歲時,加冕為匈牙利國王。

成年後,馬加什一世留學意大利,將意大利文藝復興的文化成就推廣到匈牙利,建立了歐洲十五世紀最大的圖書館科爾文納圖書館。馬加什一世懂得匈牙利語、羅馬尼亞語、克羅地亞語、拉丁語,後來又學會了德語、捷克語等。

馬加什一世文武雙全,以往匈牙利王國作戰,都是貴族們率領各部人馬,追隨國王出征,但是,由於貴族桀驁不馴,經常叛亂,於是,馬加什一世組建了國王自己的軍隊,亦即國家的常備軍,號稱“黑軍”,用以對外作戰、以及平定貴族的叛亂。1480年代,黑軍擴大至三萬人的龐大規模。

馬加什一世在位期間,匈牙利王國,疆域最大,人口最多,達到極盛。馬加什一世的赫赫武功包括:1、屢次擊敗奧斯曼帝國。2、1465年,參加教皇發起的十字軍,討伐捷克的異端胡司派,率領十字軍,對岳父伊日·波傑布拉德的伊日的捷克作戰,於1469年,在捷克天主教徒的支持下,即位為波希米亞國王,與其岳父伊日,成為波希米亞王國兩位並立的國王,陸續佔領摩拉維亞和西里西亞等地。1471年,伊日去世,年五十一歲,在位近二十年,捷克貴族推舉波蘭國王卡希密日四世的兒子瓦迪斯洛四世繼位,與馬加什一世成為波希米亞王國的兩位並立國王,互相爭戰,馬加什一世佔上風。3、1485年,匈牙利入侵奧地利,馬加什一世擊敗皇帝兼奧地利大公弗里德里希三世,佔領奧地利的一半,包括首都維也納。

匈牙利王國成為東歐最強大的國家,與西歐的法國、西亞的奧斯曼帝國,並列為三大強國。

1490年,馬加什一世去世,他無合法子女,只有私生子,因此,強大的匈雅提王朝就這樣結束了,而之後不久,曾經龐大的匈雅提家族,也落到了人丁不旺的境地,最終絕嗣。

波希米亞王國的並立國王瓦迪斯洛四世,不僅完全統治波希米亞,並且,繼承了匈牙利王國。

十、莫哈奇會戰

1490年,匈牙利國王烏拉斯洛二世,亦即波希米亞國王瓦迪斯洛四世,即位,他是波蘭國王兼立陶宛大公卡希密日四世的長子。

至此,東歐四國,全部歸於雅蓋斡家族。

烏拉斯洛二世來到匈牙利,他生於1456年,去世於1516年,活了六十歲,他於1471年繼位為波希米亞國王,1490年繼位為匈牙利國王。

他統治波希米亞五十年,統治匈牙利二十七年。

他性情寬厚,因此,在位期間,他統治的兩國,貴族都趁機擴大勢力,侵吞國家土地,國庫收入大為減少,他只得大批裁減黑軍,使得國力下降。

他在位後期,在兩個國家,都讓兒子拉約什二世成為並立國王,以確保他去世後,兒子可以穩定地統治。

烏拉斯洛二世在位末期,民不聊生,特蘭西瓦尼亞發生農民起義,被特拉納西瓦尼亞的匈牙利大地主扎博堯·亞諾什率軍殘酷鎮壓。

1516年,烏拉斯洛二世去世,其子拉約什二世繼續統治,此時他十一歲。

主少國疑,匈牙利大貴族權力繼續增大,而國家收入則進一步減少。

1519年,西班牙國王卡洛斯當選神聖羅馬皇帝,是為卡爾五世大帝。

1520年,奧斯曼肅丹蘇萊曼一世繼位,這又是一位不世出的雄主,稱為蘇萊曼大帝,他一即位,就著手進行對匈牙利的攻勢。

1521年,蘇萊曼一世出動十萬大軍,一舉攻克了匈牙利王國位於邊界多瑙河上的要塞貝爾格萊德,匈牙利自此門戶大開。

拉約什二世眼見形勢危急,趕緊向大舅哥、卡爾五世大帝求援,但是,卡爾五世此時正被與他爭奪皇帝大位的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緊緊纏住,無法分身;拉約什二世又向本家叔父、波蘭國王兼立陶宛大公西吉斯孟德一世求援,但是,波蘭要對付強大的克里米亞汗國,自顧不暇。

所以,各有各的事,誰也靠不住,還是得靠自己。

1526年8月,蘇萊曼一世起大兵七萬,進攻匈牙利王國。拉約什二世組織了兩萬六千人馬,起兵迎戰。

奧斯曼軍隊越過多瑙河,攻入匈牙利境內,在莫哈奇一帶的曠野,雙方展開會戰。

匈牙利方面,匈牙利王國、波希米亞王國、神聖羅馬帝國、教皇國、巴伐利亞選侯國、波蘭王國。

領軍人物:拉約什二世,大主教帕爾·託莫利等等,此外,還有匈牙利大貴族扎博堯·亞諾什,大貴族斯特凡·巴托里,不過他們還未趕到戰場。

土耳其方面,奧斯曼帝國,克里米亞汗國。

領軍人物:蘇萊曼一世,以及各位帕夏、貝依。

激戰中,匈牙利軍隊一度威脅到蘇萊曼一世,但是,畢竟,奧斯曼軍隊人數太多,匈牙利聯軍在撐了兩個小時之後,終於崩盤了,之後就是潰逃,國王拉約什二世在逃跑過程中,墜馬落水身亡,年二十歲。大主教託莫利被殺。

一萬六千匈牙利士兵和一千匈牙利貴族被殺。

奧斯曼軍隊僅損失了兩千人。

蘇萊曼一世非常殘忍,他一改以前以戰俘換贖金的做法,將兩千俘虜全部屠殺了,

匈牙利傳。包括蒙古第二次西征的部分解讀,以及火藥的發明

莫哈奇會戰

拉約什一世無子,此後,他的二舅哥、奧地利大公斐迪南一世,繼位為匈牙利國王、波希米亞國王。

斐迪南一世統治的是西王國,包括克羅地亞、斯洛伐克,由斐迪南一世統治;東王國,即特蘭西瓦尼亞,由當地的匈牙利大貴族扎博堯·亞諾什即位為東王國的國王。

在落後封閉的特蘭西瓦尼亞,階級鬥爭非常殘酷,扎博堯·亞諾什,對待敢於反抗的農奴極為殘忍。

1528年,西部國王斐迪南一世,率領強大的西班牙援軍進攻特蘭西瓦尼亞,並鼓動那裡的農民起義,反抗扎博堯·亞諾什的殘酷統治。

扎博堯·亞諾什的軍隊迎戰,被西班牙軍隊打得慘敗,他倉惶逃往波蘭,情急之下,他竟然投靠了奧斯曼帝國。1529年,蘇萊曼一世起十五萬大軍,進攻奧地利,儘管圍攻維也納失利,奧斯曼帝國卻佔領了潘諾尼亞,並幫扎博堯亞諾什恢復了東王國。

自此,匈牙利王國一分為三,西王國,包括克羅地亞、斯洛伐克,由斐迪南一世統治;東王國,即特蘭西瓦尼亞,由當地的匈牙利大貴族扎博堯·亞諾什即位為東王國的國王;以布達佩斯為中心的潘諾尼亞,則歸於奧斯曼帝國。

匈牙利傳。包括蒙古第二次西征的部分解讀,以及火藥的發明

地圖上部,匈牙利一分為三

1540年,扎博堯·亞諾什去世,年五十歲,他剛出生的兒子亞諾什·西吉斯孟德繼位。

亞諾什·西吉斯孟德在位三十年。1570年,重病纏身的亞諾什·西吉斯孟德,退位,東王國結束,重新成為特蘭西瓦尼亞自治公國,哈布斯堡家族的斐迪南一世成為唯一的匈牙利國王。

1571年,亞諾什·西吉斯孟德去世,扎博堯家族絕嗣,另一家大貴族家族接手,斯特凡·巴托里繼任特蘭西瓦尼亞王公。

十一、奧匈帝國

自1526年到1918年,約四百年,匈牙利王國,皆在哈布斯堡家族統治之下。

1683年,皇帝兼匈牙利國王利奧波德一世在位期間,歐洲各國合力,擊退了奧斯曼軍隊對維也納的進攻,匈牙利王國被佔領的中間部分,被收復了,匈牙利完成了統一。

十九世紀初,神聖羅馬帝國被拿破崙帝國所取代,哈布斯堡家族在其家族領地建立奧地利帝國,包括奧地利大公國、匈牙利王國、波希米亞王國等。

拿破崙帝國結束後,它統治的德意志各邦組成德意志同盟,其中,頭號國家為奧地利帝國,二號國家為普魯士王國。

1866年,奧地利帝國被普魯士王國擊敗,被逐出德意志同盟,帝國改組為奧匈帝國,烏拉爾人與日爾曼人平起平坐。

1918年,一戰結束,奧匈帝國瓦解,哈布斯堡家族的統治被推翻。

匈牙利王國失去四分之三的領土,只剩下以布達佩斯為中心的潘諾尼亞。霍爾第·密克洛什任王國的攝政。這段時期是1920到1944。

二戰結束後,1946年,匈牙利王國結束,建立共和國。

哈布斯堡家族的奧匈帝國末代皇帝卡爾一世,亦即匈牙利國王卡羅伊四世,波希米亞國王卡來爾五世,他生於1887,去世於1922。1916到1918,他在位為奧匈帝國皇帝、匈牙利國王、波希米亞國王。

一戰結束,他宣佈退位,繼續為哈布斯堡家族的族長。

他於1922年去世後,其子奧托二世,繼續任族長,1922到2011。

奧托二世於2011年去世,其子卡羅伊五世,亦即卡爾·馮·哈布斯堡,繼任族長,2011至今。他生於1961年。

匈牙利傳。包括蒙古第二次西征的部分解讀,以及火藥的發明

卡爾·馮·哈布斯堡,現任哈布斯堡家族族長

中世紀時,匈牙利是東歐大國,疆域廣闊,人口眾多,並且一直是歐洲的東大門,擋住了蒙古人、土耳其人對基督教歐洲的一次又一次衝擊。二十世紀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使得歐洲停止發展,歐洲各國的自相殘殺,結束了匈牙利王國的輝煌,匈牙利不再是大國,淪為一個東歐中等國家,它曾經是歷史舞臺上的主角,金戈鐵馬,實力強大,現在則是人口不多,地方不大,它加入了歐盟,也加入了北約,在陣營之中,從此安全有了保障,可以安靜地過自己的富足小日子。多瑙河靜靜地流過匈牙利國境,訴說著千年桑滄鉅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