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是不是比太子妃的地位更高?

vvhjhv


太子妃,他是眾多佳麗中的女一號,身份顯得尤為最尊貴,這得益於她的丈夫是儲君,未來的皇位繼承人

太子妃也順理成章的成為未來的皇后,這也讓太子妃“因夫而貴”,皇室的真正女主人,成了同齡女眷中身份最尊貴的女人。所以說太子妃的地位高於公主。

(Ⅰ),官階上來講,太子妃始終是一品的宮眷;而公主只有嫡出長公主有時才會被晉級加封。皇帝女兒一大堆,太子妃只有一個。而皇帝的妃嬪從正一品到正七品不等。

▲【大家好,我是嫵媚娘,媚娘帶你讀懂大唐!讀懂華夏五千年!誠邀您一起討論歷史問題,誠邀您的關注】

(Ⅱ),按品級而論,除正一品的四夫人外,自九嬪開始地位都在太子妃之下。【以按大唐後宮等級制度來看:①一後→ 皇后,母儀天下;②四妃→德,莊,賢,淑↗正一品;③九嬪→ 正二品;③二十七世奴:❶前九人婕妤→正三品;❷中間九人美人→正四品;❸後九人才人→正五品】

( Ⅲ),禮儀對待上,太子妃的地位往往僅次於皇后,與公主相同,而在其他所有妃嬪之上。因為畢竟妃嬪都只是妾,而太子妃是正妻。不出意外,太子妃理論上是未來的皇后,有時在比較重要的儀式上,不但皇帝皇后要出席,太子和太子妃也要出席,而妃嬪則沒有這個權力。同時, 太子妃的服色也同皇后一樣是正紅色鳳冠霞帔,只是皇后的鳳冠是“六屏”,太子妃的鳳冠只有“四屏”而已。


當然這是在皇太子百分之百要繼位的情況下,大多數還要看老皇帝的喜惡


如果某位妃子,或公主很受寵,那麼她在宮廷實際上的地位和影響力就可能比太子妃,公主高;或者太子地位不穩,太子妃的地位和受關注程度自然也會相應下降;還得看嫡庶和年齡以及實際地位上。在唐朝,賀蘭敏之在太子成親的前夜,非禮了準太子妃,毛事沒有。後來色膽包天作為表哥,逼奸5,6歲的太平公主,一命嗚呼。李顯的女兒安陽公主,還讓其父封她為“皇太女”。太平公主不用向皇太子李隆基行李。所以說,太子妃的地位有時候也會受到動搖,關鍵要看在位皇帝的喜好。


武媚娘讀史


看情況而定吧,並不是每朝每代公主身份都高,而且也要看是受不受寵的公主,都是有很大的區別的。但如果是嫡公主,那就肯定不用說了,太子妃壓根就惹不得。就比如漢朝的嫡公主,唐朝的公主。

漢朝公主身份高貴,讓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漢景帝的姐姐,館陶公主。還有漢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這兩位,都是嫡出公主。在當時可謂是地位超然,自然不是太子妃能比得了的。


館陶公主劉嫖生於前189年,封邑在館陶縣(今河北館陶),所以稱館陶長公主,於漢文帝三年(前177年)嫁給世襲列侯堂邑侯(食邑一千八百戶)陳午為妻,又稱其堂邑長公主。漢景帝登基時封劉嫖為館陶長公主,文、景朝唯一的長公主;漢武帝時,尊稱大長公主、竇太主,是武帝朝唯一的大長公主,地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當初為了平定朝堂,漢武帝還娶了館陶公主的女兒陳阿嬌。金屋藏嬌的典故也由此而來,可見當時館陶公主的地位。就算最後廢掉了陳阿嬌的皇后,也沒敢對陳阿嬌怎麼樣,一樣養在宮裡。陳阿嬌是漢武帝的皇后中下場最好的一個,館陶公主的影響其實還是蠻大的。


至於平陽公主,漢景帝劉啟與皇后王娡的長女 ,漢武帝劉徹同胞長姐。本封陽信公主,因嫁於開國功臣曹參曾孫平陽侯曹壽(曹時),故又稱平陽公主。曹壽去世後,平陽公主改嫁汝陰侯夏侯頗。夏侯頗死後,又改嫁大司馬、大將軍、長平烈侯衛青。死後陪葬於茂陵。

雖然她一生的確坎坷,幾次改嫁。但她的政治影響不可小覷。在那個時候,別說太子妃,就連皇帝也得給面子。

再者唐朝的公主就更別說了,尤其以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小女兒,唐中宗和唐睿宗的妹妹,也是安定思公主的妹妹,生平極受父母兄長尤其是其母武則天的寵愛,權傾一時。


這身份,太子妃更不敢惹了。武則天掌權,太子都過的艱難。太子妃不過是太子的妻子,哪裡能跟當權者的寶貝女兒相比。

這些公主的身份,比太子妃高是肯定的。平常人家大姑姐小姑子都得忍,這種身份高貴的大姑姐小姑子,當太子妃的,自然只能退讓了。


青葉糰子


一般來說,公主的地位是要比太子妃低的。


太子妃是未來的國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說她是天底下最尊貴的人不為過。

舉一個例子。


漢成帝的皇后趙飛燕本來是陽阿公主的舞女,被漢成帝看中,接入宮中,先是封為妃子。


這個時候趙飛燕還沒有變成皇后,但是陽阿公主見到趙飛燕,不管她是不是曾經自己家的舞女,還是一個普通的妃子,陽阿公主都得向趙飛燕行禮,自稱“妾”。


而在宗法制度下,太子妃的地位是要高於妃子的。


朝鮮在宗法制度上比起中國傳統的要求更加嚴格。


在古代朝鮮,王室內世子的正妻,嬪宮的地位是要高貴國王的庶妃的,更不要提公主了。在王室家宴上,能夠享受正主地位的女性就是中殿和嬪宮。


這裡多說一下,古代朝鮮國王絕對不能稱為皇上,因為明清時期,朝鮮都是中原王朝的附屬國。他們雖然獨立,但是國王的地位和規制,只相當於境內的親王。


太子妃在皇室的地位,依託的是正妻和未來的一國之母,比公主要尊貴一些。


當然,凡事必有例外。當公主們權勢滔天時,太子妃的地位肯定要低於公主。


比如,李隆基當太子時,太子妃見到太平公主,是不敢不行禮的。畢竟,太平公主的權勢和資歷都擺在那裡。在李隆基推翻太平公主之前,他們小兩口都得看太平公主的顏色行事。


熊沾沾


從漢(秦王朝無皇太子)到清,無論哪一個王朝,公主名義上的地位都永遠不可能高過太子妃,這一點毋庸置疑。不僅帝王家如此,普通人家亦然。



普通人家姑嫂地位的區別

在中國古代的宗法、倫理系統中,兒媳算是自家人,而嫁出去的女兒名義上只能算作外人。這一點在早年的鄉下表現得尤為明顯。舉個例子,一對老夫妻,沒有兒子,只有女兒,他們百年之後,嫁出去的女兒是沒有資格繼承祖屋、祖產的!雖然老兩口生前可以私下裡把財產轉移給已經出嫁的女兒,但是祖屋之類的不動產女兒永遠是沒有資格繼承的!那麼,由誰來繼承呢?侄兒,沒有親侄兒那就是堂侄。換言之,嫁出去的女兒名義上的地位還不如親侄兒、甚至堂侄,就更別說是自家的長房長媳、尤其是生了長房長孫的!這就是古代普通人家姑嫂的地位區別,兒媳是自家人,嫁出去的女兒反倒成了外人。如果兒子已經去世,那麼這個家只能由孫子或兒媳來當,女兒同樣是沒有資格的。



帝王家姑嫂地位的區別

我們這裡所謂的姑嫂特指太子妃和公主,其他皇子及配偶不作討論。眾所周知,在中國古代,皇太子是儲君,是未來的皇帝。從這個角度而言,皇太子算是半個君!他的地位高於所有皇子和公主。作為皇太子正室的太子妃,其地位同樣高於所有皇子配偶,如果硬要牽強附會,也算是“半個皇后”吧。一旦皇帝父親去世,沒有意外皇太子就是新皇帝,而太子妃就是新皇后!請問,是皇后地位高還是長公主?想必不用小編多說了吧?



公主也有嫡庶之別

雖然都叫公主,但自古以來公主就存在著嫡庶之別,庶出的公主地位要明顯低於嫡出的公主。漢文帝劉恆嫡出的堂邑公主和庶出的絳邑公主待遇的差別就是最典型的例證。清朝則索性直接將公主劃分為了兩個等級——嫡出的固倫公主、庶出的和碩公主!



如果是庶出的公主,就算地位與庶出的皇子相當,也永遠無法挑戰嫡子、嫡女的地位!自然也無法挑戰嫡長媳的地位!即便是嫡出的女兒,如清朝的固倫公主也只是相當於親王,其地位也依然是低於皇太子的!當然也不可能超過皇太子的正室——嫡福晉(太子妃)。一旦公主出嫁,那她就成了別人家的人。連皇家人都不是了,公主的地位就更加不可能超過太子妃了。當然,大多數朝代的公主出嫁,大多類似駙馬爺入贅,但名義上公主依然算是“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



當然,名義上雖然如此,但公主與太子妃還是有著本質區別的,即便是庶出的公主,那也是皇帝的親生女兒!這一點遠不是太子妃可比的。太子妃的地位僅僅是禮儀上的、檯面上的,而公主與皇帝卻是血濃於水。父母雖然可能存在一碗水不端平的情況,但相對於兒媳,恐怕沒有哪個父母內心真的把兒媳置於親生女兒之上,這是人之常情,皇帝也不例外。因此,從這個層面而言,公主的地位恐怕還是要高於太子妃的。如果是像清高宗皇十女和孝固倫公主那樣的公主,恐怕遠不是太子妃可比的!清高宗甚至毫不諱言,如果和孝公主是男兒,她肯定是皇位繼承人。換言之,和孝固倫公主在清高宗心目中的地位恐怕遠不是時為密立皇太子的清仁宗正室喜塔臘氏(孝淑睿皇后)可比的……


農民工老楊歪說歷史


不能一概而論。

首先,太子妃的身份已經基本確定,是未來皇后,天下第三尊貴的女人。所以,太子妃的身份只低於太后、皇后這些大boss,其餘所有的女人,包括皇帝妃嬪,公主都低於太子妃。

不過,這只是常態。

但中國是人情社會,自然有偏差。

而且,公主的身份是不確定的。公主按輩分就有大長公主,長公主,最後才是皇帝女兒的公主。比如,大長公主是當前皇帝的姑媽,也就相當於太子姑婆級別,太子都不能沒禮貌,何況太子妃?

公主是否得寵,也是問題。比如安樂公主懟上庶兄,太子李重俊。自認是皇后嫡女,呼其他所有庶兄弟為奴,太子妃又敢怎麼樣?

此外,公主還有級別待遇之分。比如大長公主和長公主也許是國公主,地位超越親王,加上輩分比較高,不鳥目前還是小媳婦的太子妃也是可能發生的。


四川達州


簡單來說,法定地位太子妃更高,實際地位看關係。

題主的例子舉的非常不恰當,因為皇帝的妃子很多,公主也不少,相互對應根本不可能得出哪方面地位更高,因為妃子比公主地位高跟公主比妃子地位高兩種情況是並存的,除非具體到哪位妃子和哪位公主,否則不能得出公主地位比妃子高的結論。

妃子和公主,一者是皇帝的女人,一者是皇帝的女兒,兩方的晉升通道是不一樣的。

以唐朝為例,妃子有多種等級,而公主只有一種。

《新唐書·百官志一》:皇姑為大長公主,正一品;姊妹為長公主,女為公主,皆視一品。《新唐書·百官志二》:貴妃、惠妃、麗妃、華妃各一人,正一品。淑儀、德儀、賢儀、順儀、婉儀、芳儀各一人,正二品。美人四人,正三品。才人七人,正四品。

很明顯,皇帝的妃子中只有貴妃、惠妃、麗妃、華妃(早期還有淑妃等)這幾個夫人才跟公主同級別,其他全都低於公主。

而太子妃,又是所有命婦中地位僅次於皇后(皇太后這些就不用說了,皇帝都壓不過)的,高於所有妃子。偶爾會有特殊情況,妃子受到地位抬高,才“秩同皇太子妃”,比如南朝宋明帝貴妃陳妙登、梁武帝貴嬪丁令光。二人是太子生母,地位不能比兒媳低,這才開了特例。

太子妃作為未來的皇后,地位高於所有妃子,自然也高過了跟最高級妃嬪同級的公主。不過這種高其實高的很有限,比如在明朝,其實就是少塊玉的區別。

《明史·禮志八》:(冊公主儀)其儀略與冊太子妃同。
《明史·輿服志二》:皇太子妃冠服:洪武三年定,禮服與皇妃同。親王妃冠服:制同皇妃。公主冠服,與親王妃同,惟不用圭。

當然,法定的地位並不能表示真實的地位,畢竟皇帝亂法的事經常出現,偏愛公主壓制太子的情況也屢屢出現,比如唐朝的太平公主與李顯的太子妃,地位完全不成比。


平沙趣說歷史


中國歷史悠久,經歷了漫長的封建社會,自秦朝建立以來中國就進入了漫長的封建時期,1912年溥儀頒佈了《退位詔書》,宣告了清王朝的滅亡和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封建帝制的結束。

封建王朝實行世襲君主制度,皇帝是萬人之上的存在,太子、公主也是受到萬人敬仰地位崇高,那麼在封建時期公主和太子妃誰地位更高呢?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皇室家族中有皇上、皇后、太后、妃子、皇子、公主,可能還會有太上皇等,他們之間的關係非常複雜,並且皇室家族的人口眾多。

封建王朝之中,皇上是九五之尊,是萬物之主,皇上又叫皇帝。自秦始皇稱帝以來,皇帝集權利於一身,所有人都要稱皇帝為陛下,聖上,甚至是萬歲,他們統治著國家,即使是年幼的皇帝,那也是至高無上的。

皇后即是皇帝的妻子,正妻,掌管後宮事物,後宮之中皇后最大。

後宮佳麗三千,指的是皇帝的妃子。皇子就是指皇帝的兒子,公主就是皇帝的女兒。

而在每個朝代的公主之間還有著等級之分,西漢時期皇帝的女兒稱之為公主,級別分為縣公主,東漢時期諸王女兒也被稱為公主,有軍公主,鄉公主,亭公主。

兩晉時期皇女都稱郡主。到了宋朝時期,皇帝的女兒是公主,親王的女兒是郡主。

太子妃,是儲君的配偶,只有皇太子的正妻才能被稱為太子妃,或者皇太子妃。太子妃的人員都比較高貴,因為能當上太子妃的女子都是出身貴族,可能是未來的皇后。所以當太子妃和公主碰到一起,太子妃高出一籌。在歷史上,公主將來是要出嫁的,隨外姓的,那麼公主的等級要比太子妃的等級還要低。皇帝至高無上,太后是長者,也是後宮中的權利者,皇后是後宮之首,妃子在皇后的下邊,之後是太子妃、公主。


甜橙加油站


公主一般有三個輩分,一是皇帝的女兒,一是皇帝的姐妹(稱長公主)、一是皇帝的姑姑(稱大長公主)。所以在作為皇帝兒子的太子及兒媳婦,面對長公主姑姑、或者大長公主姑奶奶的時候,又摻雜了血緣輩分及個人感情。更關鍵的問題,是公主本身或駙馬家族的政治地位。

太子妃的地位跟公主雖然理論上是一個品階,但實際上更高。特別是在封建社會,從封建男權理論看,太子妃是嫁進來的皇家兒媳,公主是女兒。古人很多東西都是傳給兒媳不傳給女兒的,因為他們覺得兒媳是自家人了,女兒是誰家人還不一定。何況太子妃還是最有地位的一個兒媳。

太子妃是從一品,而皇帝的妃嬪從正一品到正八品不等,按品級而論,除正一品的四夫人外,自九嬪開始地位都在太子妃之下。但在禮儀對待上,太子妃的地位往往僅次於皇后,與公主相同,而在其他所有妃嬪之上。

太子是儲君正式的封號,所以太子妃是皇太子正妻的正式封號。太子妃的候選人一般是身份地位比較高的貴族出身。太子妃本身就是未來的皇后。


關河南望


公主和親王一個等級,太子比公主等級更高,太子妃與太子同等級,太子妃當然比公主等級更高。

公主出嫁前,公主的地位和太子妃差不多。

公主出嫁後,公主地位比太子妃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