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為什麼要滅了回鶻?僅僅是因為他們不放太和公主回唐嗎?

晚唐滅回鶻、張議潮獻河湟、張議潮接連擊敗吐蕃都發生在從會昌中興到大中暫治這段晚唐國力回升期。但是這種國力回升期從大中九年東南軍亂開始就已經終結,自此之後唐朝就開始一直衰落直至滅亡。

唐朝為什麼要滅了回鶻?僅僅是因為他們不放太和公主回唐嗎?

繁華的唐朝

一、北滅回鶻

會昌三年(843)三月一日,離開大唐23年的太和公主終於回到了長安,唐武宗率領百官在章敬寺前迎接,太常寺派出了長公主的儀仗來迎接她,群臣更是列隊歡迎。然而公主的心情卻是悲喜交加甚至是淒涼萬分的。她先是進宮拜見了太皇太后郭氏。郭氏是郭子儀的孫女,是《醉打金枝》中郭暖與昇平公主的女兒,後來嫁給了唐宗,唐憲宗死後,她的兒子唐穆宗即位,尊為皇太后,唐武宗是唐穆宗的兒子,郭氏也就是大皇太后了。

唐朝為什麼要滅了回鶻?僅僅是因為他們不放太和公主回唐嗎?

太和公主繪圖

從郭氏那裡出來,太和公主又入太廟向已逝的父親唐憲宗和哥哥唐穆宗的神位謝罪。然後來到大明宮光順門,換下盛裝,除去頭飾,痛哭流涕,自言辜負了朝廷,沒有完成和親任務,請朝廷降罪。唐武宗派人安慰他的姑姑,並晉封她為定安大長公主。太和公主回宮那天,武宗命令大臣寫詩留念。於是《全唐詩》中留下了許多首題為《太和公主還宮》的詩,其中最為人稱道的是李頻的詩“天驕發使犯邊塵,漢將推功遂奪親。離亂應無初去貌,死生難有卻回身。禁花半老曾攀樹,宮女多非舊識人。重上鳳樓追故事,幾多愁思向青春。”

唐朝為什麼要滅了回鶻?僅僅是因為他們不放太和公主回唐嗎?

唐武宗繪圖

歷經坎坷的太和公主終於回到了闊別多年的故鄉,本來可以安心過幾年平靜安逸的日子,然而多年顛沛流離的生活極大地傷害了她的身心,返回長安不久就去世了,時年四十上下。太和公主是唐與回鶻的最後一位和親公主,她見證了回鶻汗國的崩潰。回鶻其實就是回紇,唐德宗貞元四年(788),回紇改名為回鶻,取義為“迴旋輕捷如鶻”。

唐朝為什麼要滅了回鶻?僅僅是因為他們不放太和公主回唐嗎?

唐德宗繪圖

長慶元年(821)五月,唐穆宗將自己的妹妹太和公主下嫁給回鶻崇德可汗。太和公主到達回鶻牙帳後,崇德可汗為她舉行了隆重的換胡服和冊可敦的大禮。可以說,太和公主下嫁之初頗為風光,和親初期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然而好景不長,太和公主很快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活。首先,回鶻崇德可汗在公主嫁過去三年後就去世了,太和公主又下嫁給崇德可汗的弟弟昭禮可汗。其次,回鶻在與吐蕃的戰爭中敗給吐蕃,國力消耗很大。

唐朝為什麼要滅了回鶻?僅僅是因為他們不放太和公主回唐嗎?

太和公主雕像

很快,回鶻汗國國內出現饑荒、瘟疫,周邊小族黠戛斯趁機佔領回鶻城,盛極一時的回鶻汗國瞬間土崩瓦解。黠戛斯自認是漢將李陵之後,與李唐皇室本為一家,於是派人送太和公主歸唐,中途被回鶻殘部烏介可汗劫持。面對回鶻汗國的崩潰以及太和公主的失聯,唐武宗也在積極營救。回鶻部族向南遷徙直逼唐朝邊境,唐武宗在西北邊境積極佈防,先後派陳許步軍3000人、鄭滑步軍3000人,讓他們在太原屯集,向北可以馳援大同軍,向西可以救援河西。這樣對於回鶻部眾南遷引發的騷動可以積極防禦。

唐朝為什麼要滅了回鶻?僅僅是因為他們不放太和公主回唐嗎?

古代騎馬的軍人

昭禮可汗的弟弟自立為烏介可汗,他們挾持太和公主後,以太和公主的名義請唐朝對他進行冊封。唐武宗想起回鶻曾幫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亂的功勞,就冊封烏介為可汗。冊封后,烏介仍不滿足,不斷地向唐朝提出借糧、借兵的請求,希望唐朝幫助他復國。此時的唐朝已經不再是當年的盛唐,所以不可能滿足烏介的種種要求。烏介得不到滿足就不斷地騷擾唐朝邊境,唐武宗運籌帷幄,對回鶻殘部進行了有效打擊。因唐朝國力有限,所以唐武宗對這次打擊極為重視。

唐朝為什麼要滅了回鶻?僅僅是因為他們不放太和公主回唐嗎?

唐武宗繪圖

這次打擊策略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計劃周密,部署嚴明。在抗擊回鶻問題上,經過了朝臣的深入討論,雖有積極與消極兩派之爭,但是經武宗裁決後,雙方意見基本得到統一。軍隊的調動、將帥的任命基本得到統一,避免了領導集團因言論不協調而妨礙作戰計劃的貫徹執行;軍隊調動、將帥任命、後勤補給、進攻時間和途徑乃至各種應急措施,都在宰相李德裕的精心策劃下井然有序地進行著,確保了戰役的順利推進。二是充分利用了少數民族的力量。唐朝北部邊疆的沙陀、吐谷渾、突厥、党項、奚、契丹、室韋諸部族,長期苦於回鶻的抄掠,積極主動地配合唐軍作戰。戰爭進展得很順利,烏介可汗僅率3000人逃走,後來被部下殺死,回鶻亡國,回鶻部族離散。同時,唐武宗搶回公主,由軍隊護送公主返朝,就這樣公主回到了闊別23年的長安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