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一下戰國時期秦惠文王嬴駟與趙惠文王趙何孰優孰劣!

按照商周諡法,愛民好與曰惠,柔質受諫曰惠。經天緯地曰文,道德博聞曰文。由此可見,惠與文是對於一個帝王一生政績與德行很高的褒獎!

無獨有偶,戰國時期的秦國與趙國都有一位諡號為惠文王的君主。秦惠文王嬴駟與趙惠文王趙何。歷史上秦趙同宗同源,戰國曆史上影響最深的兩次變法運動也分別發生在秦國與趙國,而兩位惠文王又恰恰都是變法之後的第二個國君,那麼他們的一生功過得失怎麼樣呢?孰優孰劣?

分析一下戰國時期秦惠文王嬴駟與趙惠文王趙何孰優孰劣!

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年方十九歲的贏駟繼位,在他繼位之初,秦國經過十多年的商鞅變法,已經移風易俗,富國強兵,但是此時的秦國上下只知道有商君,不知有國君,商鞅已成尾大不掉之勢,成了贏駟人生中的第一個政治對手,年幼的贏駟霸氣初露,聯合朝中痛恨商鞅的貴族舊勢力,一個回合就輕輕地收拾了執掌秦國大權十八年的商鞅,將之車裂於市,然後轉身又以誣告為名將保守勢力一網打盡。年紀輕輕的政治手腕卻又成熟老到,令人歎為觀止,執政路上的兩座大山被搬掉後,嬴駟開始了波瀾壯闊的執政之路。滅巴蜀,將天府之國收入囊中,破壞齊楚聯盟,並大敗楚國,將廣闊的漢中大地併入秦國版圖。向東擊退五國聯軍的進攻,向西伐取義渠,贏駟的人生猶如開掛一般,將秦國的霸業推向高峰,對東方六國形成鮮明的戰略性優勢。他極具戰略眼光,在司馬錯與張儀關於先滅蜀還是伐韓窺周的爭論中,果斷的採用了司馬錯滅蜀的策略,為秦國贏得了戰略性大糧倉,為以後秦趙長平之戰的勝利和滅六國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他知人善任又不偏聽偏信,朝中名臣名將人才濟濟,文武兼備,張儀,司馬錯,公孫衍,樗裡疾皆是出類拔萃的人才。相較於其父秦孝公,秦惠文王嬴駟無論是文治還是武功,都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之勢。用雄才大略經天緯地來形容他也毫不為過。所以他死後諡號為惠文的確實至名歸。

分析一下戰國時期秦惠文王嬴駟與趙惠文王趙何孰優孰劣!

來看看趙惠文王趙何,公元前299年趙雍傳王位於9歲的小兒子趙何 ,四年之後發生“沙丘宮變”,我們一直都認為趙何應該對他父親的死亡負一定的責任,但是當時他才十三歲,不能過於苛責他。沙丘宮變之前,趙國已經滅亡了中山國,打敗了林胡,消融了樓煩,增設了雲中,雁門和代郡,闢地千里,但是這些都是趙武靈王的功績,趙何繼承了他父親留下的強大的趙國,史書上說他在位期間,政治清明,國力強大,但是筆者認為他始終只算一個守成之君,缺乏其父親的雄才大略,政治和軍事上也沒有明確的戰略規劃,雖然也有過多次對外戰爭的勝利,但是始終沒有戰略性的勝利,在對秦國的鬥爭中一直處於被動的劣勢和守勢,雖然這個時期的趙國有很多人才,廉頗、趙奢、藺相如、平原君趙勝都屬一代名將名臣,可謂文武兼備!但是始終沒有能夠為趙國長遠發展做出正確戰略性規劃。歷史書上的藺相如大名鼎鼎,有勇有謀,但是謀略還是不足以和秦國的張儀,司馬錯,範脽等人相提並論。完璧歸趙,將相和,澠池會,這些事件聽起來如雷貫耳,但是實際上對於當時的天下局勢都影響不大。平原君趙勝更加屬於沽名釣譽之輩,他的政治眼光甚至還不如另一個宗室人物趙豹。馬服君趙奢是一個人物,可惜在歷史上除了一個閼與之戰,再也沒有什麼記錄,不知道是不受重用還是英年早逝。至於廉頗,他一生為趙國攻城略地,算的上戰功赫赫,但是結局令人唏噓不已。所以趙惠文王和趙武靈王比起來,文治可能有過之,但是武功卻相差甚遠,缺乏趙武靈王敢為天下先的進取精神,缺乏統一華夏的雄心壯志,守成有餘,開拓不足。不能在其父奠定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實在是遺憾。所以說趙惠文王經天緯地可能會有些言過其實,但是說他愛民與好,柔質受諫的明君還是恰如其分的。

分析一下戰國時期秦惠文王嬴駟與趙惠文王趙何孰優孰劣!

總結:

秦惠文王嬴駟與趙惠文王趙何都是有為之君,各自開創了一個盛世王朝。文治方面可以說是旗鼓相當。但是說到武功強盛,開疆拓土方面還是秦惠文王厲害。嬴駟之後的秦國日漸強大,最終奮六世之餘烈,一統華夏。而趙惠文王之後的趙國一代不如一代,主昏臣庸,自折棟樑,最後被王翦滅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