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一下战国时期秦惠文王嬴驷与赵惠文王赵何孰优孰劣!

按照商周谥法,爱民好与曰惠,柔质受谏曰惠。经天纬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由此可见,惠与文是对于一个帝王一生政绩与德行很高的褒奖!

无独有偶,战国时期的秦国与赵国都有一位谥号为惠文王的君主。秦惠文王嬴驷与赵惠文王赵何。历史上秦赵同宗同源,战国历史上影响最深的两次变法运动也分别发生在秦国与赵国,而两位惠文王又恰恰都是变法之后的第二个国君,那么他们的一生功过得失怎么样呢?孰优孰劣?

分析一下战国时期秦惠文王嬴驷与赵惠文王赵何孰优孰劣!

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年方十九岁的赢驷继位,在他继位之初,秦国经过十多年的商鞅变法,已经移风易俗,富国强兵,但是此时的秦国上下只知道有商君,不知有国君,商鞅已成尾大不掉之势,成了赢驷人生中的第一个政治对手,年幼的赢驷霸气初露,联合朝中痛恨商鞅的贵族旧势力,一个回合就轻轻地收拾了执掌秦国大权十八年的商鞅,将之车裂于市,然后转身又以诬告为名将保守势力一网打尽。年纪轻轻的政治手腕却又成熟老到,令人叹为观止,执政路上的两座大山被搬掉后,嬴驷开始了波澜壮阔的执政之路。灭巴蜀,将天府之国收入囊中,破坏齐楚联盟,并大败楚国,将广阔的汉中大地并入秦国版图。向东击退五国联军的进攻,向西伐取义渠,赢驷的人生犹如开挂一般,将秦国的霸业推向高峰,对东方六国形成鲜明的战略性优势。他极具战略眼光,在司马错与张仪关于先灭蜀还是伐韩窥周的争论中,果断的采用了司马错灭蜀的策略,为秦国赢得了战略性大粮仓,为以后秦赵长平之战的胜利和灭六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他知人善任又不偏听偏信,朝中名臣名将人才济济,文武兼备,张仪,司马错,公孙衍,樗里疾皆是出类拔萃的人才。相较于其父秦孝公,秦惠文王嬴驷无论是文治还是武功,都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用雄才大略经天纬地来形容他也毫不为过。所以他死后谥号为惠文的确实至名归。

分析一下战国时期秦惠文王嬴驷与赵惠文王赵何孰优孰劣!

来看看赵惠文王赵何,公元前299年赵雍传王位于9岁的小儿子赵何 ,四年之后发生“沙丘宫变”,我们一直都认为赵何应该对他父亲的死亡负一定的责任,但是当时他才十三岁,不能过于苛责他。沙丘宫变之前,赵国已经灭亡了中山国,打败了林胡,消融了楼烦,增设了云中,雁门和代郡,辟地千里,但是这些都是赵武灵王的功绩,赵何继承了他父亲留下的强大的赵国,史书上说他在位期间,政治清明,国力强大,但是笔者认为他始终只算一个守成之君,缺乏其父亲的雄才大略,政治和军事上也没有明确的战略规划,虽然也有过多次对外战争的胜利,但是始终没有战略性的胜利,在对秦国的斗争中一直处于被动的劣势和守势,虽然这个时期的赵国有很多人才,廉颇、赵奢、蔺相如、平原君赵胜都属一代名将名臣,可谓文武兼备!但是始终没有能够为赵国长远发展做出正确战略性规划。历史书上的蔺相如大名鼎鼎,有勇有谋,但是谋略还是不足以和秦国的张仪,司马错,范脽等人相提并论。完璧归赵,将相和,渑池会,这些事件听起来如雷贯耳,但是实际上对于当时的天下局势都影响不大。平原君赵胜更加属于沽名钓誉之辈,他的政治眼光甚至还不如另一个宗室人物赵豹。马服君赵奢是一个人物,可惜在历史上除了一个阏与之战,再也没有什么记录,不知道是不受重用还是英年早逝。至于廉颇,他一生为赵国攻城略地,算的上战功赫赫,但是结局令人唏嘘不已。所以赵惠文王和赵武灵王比起来,文治可能有过之,但是武功却相差甚远,缺乏赵武灵王敢为天下先的进取精神,缺乏统一华夏的雄心壮志,守成有余,开拓不足。不能在其父奠定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实在是遗憾。所以说赵惠文王经天纬地可能会有些言过其实,但是说他爱民与好,柔质受谏的明君还是恰如其分的。

分析一下战国时期秦惠文王嬴驷与赵惠文王赵何孰优孰劣!

总结:

秦惠文王嬴驷与赵惠文王赵何都是有为之君,各自开创了一个盛世王朝。文治方面可以说是旗鼓相当。但是说到武功强盛,开疆拓土方面还是秦惠文王厉害。嬴驷之后的秦国日渐强大,最终奋六世之余烈,一统华夏。而赵惠文王之后的赵国一代不如一代,主昏臣庸,自折栋梁,最后被王翦灭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