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學課程裡通過添加括號可以改變運算順序這部分該如何去學習呢?

手機用戶92290449634


二年級數學課程裡通過添加括號的方法來改變運算順序,其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掌握簡便運算的方法,培養孩子勤于思考的好習慣和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我教孩子的方法是:讓孩子在做題目的過程中感受簡便運算的好處,從而激發孩子學習簡便運算方法的興趣。

例如:14 - 3 -7 = 如果按照一般思維從前往後依次計算,我們就要先計算14減3得11,然後用11減7得到最終結果4。但如果我們採取加括號的簡便運算方法,這個算式就變成了14 - (3 +7) = 加括號後我們就要先計算括號裡邊的3 + 7得10,然後計算14減10等於4。很顯然加括號後簡便運算比直接計算要簡單的多,同時又可以鍛鍊孩子思考問題的能力。

二年級的數學的主要內容整數的加減法運算,而有些題目如果按傳統的方法“從前往後依次計算”,雖然同樣會計算出結果,但孩子會感覺計算起來既吃力麻煩又會感覺枯燥無味。

如果我們採用加括號改變運算順序的方法,既訓練了孩子們的計算能力有鍛鍊了孩子們的思考能力。同時孩子們又從中感受到了做同一件事情,採用不同的方法,其難易程度也是不一樣的。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孩子勤于思考的習慣和體會學習的樂趣!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你有用,謝謝!


淺唱二十四橋


本人從事網絡教育多年,經驗比較豐富。

不請自來。我家女兒今年三年級了,我對這個知識點記憶猶新。

帶有“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是小學數學大綱要求的知識點,具體是在二年級下冊(人教版),第五單元,第49頁。

數學的特點是環環相扣,學習新知識點之前一定要掌握並複習之前講過的知識點,否則無從下手。

預備知識

學習帶有“括號”四則混合運算這個知識點之前,需要掌握並且複習的知識點有:

  • 熟練掌握加、減、乘、除運算。
  1. 熟練掌握100以內的加減法。例題:92-48=? 46+28=?

  2. 熟練背誦並應用乘法口訣。 例題:8×9=?
  3. 熟練掌握除法規則。 例題:72÷3=?
  • 熟練掌握四則混合運算。

1. 熟練掌握加、減混合運算。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運算。例題:8-7+3=?

2. 熟練掌握乘、除混合運算。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運算。例題:32÷4×6=?

3. 熟練掌握四則混合運算。按照先算乘、除,後加、減的方法運算。例題:81-9×6+5=?

以上知識點,老師或者家長可以通過具體題目,以提問的形式,查看學生的掌握情況。

學習帶有“小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

  • 生活當中的應用題舉例:

佩奇和媽媽去商店買體育用品。買了一個籃球和5個跳繩,一共花了140元錢。其中籃球是105元,問:一根跳繩是多少錢?

  • 抽象出數學表達式。

一共花了140元,籃球105元,5根跳繩總共花了多少錢?140-105=35

5根跳繩總共花了35元,一根跳繩多少錢?35÷5=7

兩個數學式子整合,引出“括號”的概念。

(140-105)÷5=7

  • 運算規則:

“小括號”可以改變四則運算的順序。

如果有“小括號”,應該先算“小括號”裡面的四則運算。

“小括號”裡面的運算順序也應該遵循先算乘、除,後算加、減的運算規則。

  • 隨堂練習

題目:(19-5×2)×8-50=?

使用遞等式計算:

(19-5×2)×8-50

= (19-10)×8-50

= 9×8-50

= 72-50

= 22

課後練習題:

1、56-(31-5×5)×7=?(使用遞等式計算)

2、應用題:一根繩子長98米,已經用去(剪掉)了43米。剩下的繩子,要平均剪成5段。問:每段多少米長?

3、課後的應用練習題。

【總結】

老師和家長在教孩子學習帶有“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這個知識點的時候,一定要注重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數學抽象思維能力。步驟如下:

  • 首先,教學過程中要多舉一些生動有趣的生活實例。
  • 然後,引導學生,通過抽象思維列出運算的式子。
  • 最後,通過應用題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

如果同學們熟練掌握了“小括號”的運算規則。可以適當擴展“中括號”、“大括號”的運算規則。大家還有什麼要補充的,可以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園丁樹人


首先,讓孩子記住最基本的法則:

①沒有括號的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和減法

②有括號的先算括號裡的,再算括號外的

例題:

買一瓶雪碧和三瓶礦泉水一共花了12元錢,一瓶雪碧的價錢6元錢,問一瓶礦泉水的價錢是多少?

解題思路:

第一步,先算出三瓶礦泉水的總價錢,12-6=6

第二步,再算出每瓶礦泉水的價錢,6÷3=2

綜合列式為:(12-6)÷3=2元

通過實際例子對比,讓孩子充分了解小括號的這一性質。

例如:4×8-6,4×(8-6)它們的計算過程和計算結果相同?

答案肯定是不同的4×8-6=26,4×(8-6)=8

所以家長通過例題,先分部列計算,再由綜合列式計算引入小括號,讓孩子更容易理解小括號的特性。


大連小L


通過增加或去掉括號可以改變運算順序以及簡便方式。

對於初學者而言,增加或去掉括號,在小學五到六年仍是一個重點和難點。

首先應該確定的是要明確運算順序。

同級運算中只有加減在增括號或者去括號時要判定數前面的符號。數前面是減號添加括號或者去掉括號時,括號內的符號要改變。

數前面是加號,可以直接添加括號或去掉括號。混合運算時對於二年級相對而言複雜一些,暫時不做討論。


東北老阿姨


二年級的學生還沒有形成自己的思考習慣,更多的是背,記,表現為老師去教什麼,學生記什麼 。

她可能記住了單一性的意義,但是涉及到順序,邏輯性的就會比較差。那麼做四則運算時拆分學習,先學會加法,減法。這些單個的運算學會以後,再學習括號的在運算中的意義以及作用。

括號可以看成是一種分割符號,把不同的運算分割開來,而括號內的運算可以看作一個小個體,先解決括號內的個體運算,再計算括號外面的運算。舉個例子,一個帶括號的運算,就好比好幾個家庭之間的關係,而括號內的運算就好比家庭內部之間的關係,而括號外部的就好比不同家庭之間的關係,由小個體到大個體,由內而外的去慢慢的學習,瞭解。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見解,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半面人生


做計算先要清楚運算法則,有括號要先算括號裡面的再算括號外面的,沒有括號的先算乘除後算加減。訓練的時候可以多拿些計算題幫助理解運算規則。


睿創文苑


有括號一定要先算括號裡面的,在算括號外面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