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catkk
如何進行家庭小規模養殖黃鱔?
說起黃鱔大家應該不陌生,經常出現在人們的餐桌上,味道鮮美又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這使它的價格一直居高不下,按照野生、養殖,以及大小的價格在30-70元一斤。
黃鱔又名鱔魚、血鱔、羅鱔、常魚,各個地方叫法也不同。黃鱔是一種魚,身體像蛇一樣,成年鱔魚體長在36-55釐米左右,隨著時間的增加長度能達到70釐米以上。鱔魚是沒有鱗片的,膚色分為青色和黃色兩種。黃鱔屬於熱帶及暖溫帶魚類,生長在河道、溝渠、或稻田等淡水水域中,適應能力強。白天潛在水底泥洞中,夜晚出來覓食,屬於雜食魚類,以各種小動物為食,夏季吃食旺盛,轉到冬季氣溫下降時可長期不進食也不會餓死。我們瞭解了黃鱔的價值及生活習性,那麼該怎麼養殖呢?
選地建池;家庭小規模養殖的話選一塊通風向陽靠近水源的區域,鱔魚池可建成長方形、方形、圓形、都可以,一般長方形的居多,方便管理,池的大小一般家庭在10平米左右,也可以根據地形和自己的養殖規模來建,池的深度約為80公分左右。鱔魚池分地上池和地下池,顧名思義地上池就是在地表層以上用磚壘上牆壁,地下池就是挖坑進行養殖,不管是地上和地下都要把池底用碎石塊、黃土或三合土夯實,有條件的可打水泥池底,以避免鱔魚打洞逃跑,另外牆壁也要做好防打洞措施,做到牆壁光滑以免黃鱔逃跑,另外在距離池底50公分左右的牆壁上留個排水孔,以防下大雨時排水用,平時用鐵絲網罩住,堵好排水孔。池坑建好後需放入清水進行清洗、浸泡,然後排幹水,在池底鋪撒粘土、青草、有條件的也可用河泥、牛糞等混合物,厚度約為20釐米,然後放入10-20釐米的清水即可。
選苗、飼養;鱔魚苗可選野生或是人工飼養的小苗,野生鱔苗的話有可能身體有損傷,大小不一,所以儘量選擇人工繁殖的鱔魚苗,要挑選大小一致、體質健壯、體表光滑的鱔苗飼養,需注意,買回來先不要放進池內,先測量一下池內和買回來的水溫,水溫相差在3℃以內,水溫相差過大的話會導致鱔苗生病死亡。鱔苗投放的前兩天不要餵食,待其適應新環境後逐步少量投食,由於鱔魚是食肉性雜食魚類,可投放昆蟲,小魚蝦,蚯蚓、等,也可放入屠宰場的動物內臟等,可適當投放些瓜果類麥麩等,根據氣溫20攝氏度及時鱔魚進食旺盛,低於15℃可減少餵食。
水池上部可圍罩鐵絲網以防止貓狗及鳥類偷捕,在池邊種植一些藤蔓類植物,給池塘內造成一些陰涼,但不要超過池塘面積的三分之一,以保證池塘內的日照。另外每天應清理池塘內的食物殘留,以防止細菌滋生。池內可種一些水生植物,如水葫蘆等,也能起到淨化池水的效果。黃鱔的生長期在5-10月,這時溫度適宜黃鱔進食量旺盛,人工飼養的黃鱔一般6-8個月左右就可以上市了。目前養殖黃鱔的養殖戶還不是很多,養殖前景還是不錯的,。
快樂的小電驢
養殖前景很廣闊,黃鱔價格和營養價值一直很高,而且市場需求量很大。
前段時間我鄰居剛在門前小河裡挖了一個池塘,專門養殖黃鱔。這些黃鱔都是他有地籠抓的。
。。。家庭小規模養殖黃鱔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籠箱養殖。因為場地有限,只能選擇在院子裡安裝玻璃箱或者塑膠魚池。這樣養必須安裝增氧泵,耗電不說,噪音也是讓人很煩,而且換水也不方便。
。。另一種就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挖一個池塘,規模不需要太大。池塘裡面不需要人工供氧,同時還可以混養一些其他水產品,一舉多得。既降低了成本,又增加了養殖效益。
不過對池塘水質要時常檢測管理,還要防止人為等因素對池塘的汙染破壞。增加了管理難度。
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在
想在家裡小規模養殖黃鱔,最好的方式是在堰塘裡養殖。
如果在房屋前屋後有一些小堰塘,只要做好進排水口的防逃措施,用來養殖黃鱔還是很不錯的,這樣投入成本很低。只要在每年春夏之交投放一些鱔魚苗就可以了。其他的成本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如果家裡還養有豬和牛,可以用豬糞牛糞養殖一些蚯蚓。把蚯蚓當著黃鱔的飼料。可以在堰塘的四周定時定點投餵。還可以在堰塘裡種一些水草或者水葫蘆。以供鱔魚休息和躲避天敵。這樣近乎原生態的養殖,養出的鱔魚品質非常好。就是抓鱔魚有些麻煩。可以用地籠來捕捉已經長大的鱔魚。
如果家門前有一條河流或者比較大的水面,用網箱來養鱔魚是比較好的選擇。現在這項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如果你真想養殖的話,到湖北的洪湖、潛江一帶參觀一下即可。這裡的養殖規模很大。
用網箱養殖鱔魚投入的成本並不是很大。最大的好處是容易捕撈。
鱔魚的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現在的市場價格很高。一斤以上的鱔魚,可以賣到30塊錢一斤。在市場上基本上不愁銷售。如果有好的水面條件,養殖鱔魚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萬水千山走遍6688
近年來黃鱔養殖日益熱了起來,由於價格相對穩定,很多養殖戶都打算投入到黃鱔養殖的行業中來,為之我整理了一個網上的數據,結合個人的一些經驗,把黃鱔養殖的成本及效益情況和大家做一下分享,旨在拋磚引玉,僅供參考。
黃鱔養殖
案例一
我們以一口10平方米的養殖池為例來概算黃鱔養殖的經濟效益。
1、建池費用200元。
2、收購15-20公斤野生黃鱔,以夏季中等規格(條重30-50克)黃鱔每公斤15-20元計,需花成本約300-400元。
3、經5-8個月的飼養,黃鱔體重可增加3-5倍,我們以增重3倍計算,則20公斤黃鱔可增重60公斤,按每增重1公斤黃鱔的飼料成本8元計(實際上大量採用蠅蛆蚯蚓等要不了這麼多),則需花費飼料成本480元。
4、藥物及其它開支計100元。以上4項成本總共約為1080-1180元。
而所獲得的是大規格黃鱔(條重100克以上)80公斤,按冬春季市場收購大規格黃鱔的中等價格(每公斤40元)計算,則可收入3200元,投入產出比為1:2.8左右。
具體一點說,1口10平方米的養殖池,在幾個月的養殖期內,可創利潤達2000多元(每平方米200元),一個普通的養殖戶,以建養殖池50口為例,則可收入達10萬元以上。
人們習慣地把一些養殖項目的概算看成是“灌水”,但我們可以實事求是的說,以上的概算僅僅是一個非常保守的、依據中等條件所做的概算,根據我們的養殖實踐,其效益還不止這個水平。但我們在此不必多說,相信權威專家的實踐更有可信度。點擊這裡可以查看權威專家的試驗報告。
黃鱔養殖
案例二
養殖黃鱔是當今熱門養殖項目,國內市場黃鱔供求矛盾突出,日本、韓國、泰國、港澳臺地區的需求也呈增長趨勢,僅韓國每年進口就達20萬噸。
野生黃鱔資源除四川、重慶、湖南、湖北、安徽等地區還有一定分部外,其它地區已被大量破壞,預計幾年後將逐步絕跡。
需求的增長和資源的減少使黃鱔的市場供應日趨緊張,價格穩步上升。
在冬季,沿海城市的日供需缺口達100噸以上,條重100克以上的黃鱔批發價每公斤達60-70元,50克以上的40-50元,50克以下的20-30元,高昂的市場價格為黃鱔養殖帶來了巨大的利潤空間。
生態小池密養技術開展黃鱔養殖具有很高的經濟效益。
②收購20公斤野生黃鱔,以夏季中等規格(條重30-50克)黃鱔每公斤15元計,需花成本300元。
③經5-8個月的飼養,黃鱔體重可增加3-5倍,我們以增重3倍計算,則20公斤黃鱔可增重60公斤,按每增重1公斤黃鱔的飼料成本8元計(若大量採用蠅蛆、蚯蚓等成本還可大大幅度下降),則需花費飼料成本480元。
④藥物及其它開支計100元。以上4項成本總共為1080元。而所獲得的是大規格黃鱔(條重100克以上)80公斤,按冬春季市場收購大規格黃鱔的中等價格(每公斤40元)計算,則可收入3200元,投入產出比為1:2。即1口10平方米的養殖池,在幾個月的養殖期內,可創利潤達2000元。
黃鱔的營養價值高,而且具有滋補和保健作用。黃鱔的生存能力很強,容易養殖,且具有佔地面積少、投資小、效益大等優點。近幾年來,隨著國際國內市場需求量的增加,現已成為養殖前景較好的淡水名優品種之一,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以下是我們對黃鱔養殖經濟效益的分析:
以改造一畝稻田養黃鱔為例,一畝稻田改造費約500元,一畝稻田需黃鱔種苗600斤左右(約3萬條),黃鱔苗按市場價每斤6-12元算,以10元計,600斤共6000元,飼養成本(含藥物)約 7000元左右,總投資約13500元左右。
經過6到8個月的飼養,黃鱔的體重可增加3-5倍,以3倍計,一畝稻田年產量600×3=1800斤左右,黃鱔價格按最低30元算,年產值48000元,年純利3萬多元。如果套種蓮藕、茭白立體種養,一畝稻田年純利還要高。
黃鱔養殖
總結
近年來,野生黃鱔被捕撈嚴重,瀕臨滅絕,而人工養殖產量的增加與野生黃鱔的迅速減少相比可以說是九牛一毛,造成市場供不應求,為許多想要回家創業的農民朋友提供了機會。而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黃鱔養殖是有利可圖的養殖項目。
黃鱔養殖現狀
我國當前的黃鱔產業出現了良好的發展勢頭,群眾養鱔的積極性較高,在一定的範圍內形成了黃鱔養殖熱潮。然而,由於科技貯備不足、科研落後於生產等客觀因素的制約,黃鱔生產、經營中仍存在著較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黃鱔養殖
黃鱔養殖現狀的主要特點
1、科研落後於生產的局面有所改善
人工黃鱔養殖的歷史較短,對黃鱔較全面的研究近年才開始,但這已使科研落後於生產的被動局面有所改觀。近兩年,水產專業雜誌上介紹養鱔新成果、新經驗的論文、總結報告比前幾年大為增加,科技含量大為提高,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大大加快。
2、規模化、集約化養殖呈現良好勢頭
改變傳統的零星單池小生產經營為連片集約化規模養殖只是近年來才出現的新的養殖形式,因為具有良好效益,一出現便受到群眾的重視。如安徽淮南的皖龍鱔業有限公司的工廠化養鱔和湖北等地的池塘網箱養鱔越來越受到各方面的關注和青睞。
3、我國黃鱔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日益提高
據最近從美國反饋的信息,美國市場對我國黃鱔、泥鰍等名優水產品的需求現狀是供不應求,市場潛力還很大。但要求出口的黃鱔規格要大,一般為150克/尾以上。生產大規格商品鱔對開拓國際市場是非常重要的,這方面的經驗教訓不少。如河蟹商品個體小型化趨勢導致市場價格大幅下降。
4、加工產業已開始受到相關方面的重視
目前除活鮮鱔出口外,已出現烤鱔串、黃鱔罐頭、鱔絲、鱔筒等加工產業。韓國很早便向日本出口剝皮鱔,我國在剝皮鱔加工方面尚為空白。儘管如此,黃鱔加工業已受到水產加工企業和社會財團的重視。
5、對黃鱔產業的投資已出現多元化趨勢
幾年前只是群眾利用房前屋後的空閒地零星養殖,而目前已有一些社會力量看好養鱔業,已開始注入資金,進行批量生產經營。
6、現代通信網絡開始進入黃鱔產業
現代化大生產離不開快速發展的信息高速公路,相對來說,整個水產業利用現代通信網絡發展產業相對滯後。目前,水產科研部門比生產管理部門在這方面的情況要好一些,但有些黃鱔業者已開始重視此問題。如四川簡陽大眾公司率先建立黃鱔產、供、銷相關的網址和設立專門的網頁,將該公司的商品鱔及種苗等信息搬上國際互聯網。
黃鱔養殖
黃鱔養殖存在的主要問題
1、種苗生產的規模化仍然落後
種苗是生產的基礎,黃鱔養殖的快速發展與種苗供應嚴重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
2、天然黃鱔資源亟待保護
近年來的養鱔種苗主要依賴天然的捕捉,這使黃鱔資源受到很大的破壞。
3、黃鱔的疾病成為制約生產發展的主要因素
隨著養鱔集約化的發展,鱔病越來越多,據資料統計,目前各類鱔病已達近30種之多。
4、配合飼料研製相當滯後
由於黃鱔特殊的食性,僅靠鮮活生物餌料不能滿足規模化生產的需要。投餵配合飼料是大勢所趨,然而,目前尚沒有研製出全價的黃鱔配合飼料。 5?集約化養殖程度有待提高。我國目前的集約化養鱔單產為10~20公斤/米2,而日本、新加坡等國開發的立體集約化養鱔,不僅集約化程度高,而且單層產量達50公斤/米2。
黃鱔的養殖前景
黃鱔養殖發展的態勢
1、種苗生產實現批量化
儘管當前黃鱔種苗生產不盡人意,但已引起有關領導部門和科研單位的高度重視,據最新信息,長江中下游諸多省份已將黃鱔的種苗生產列為重點工作內容和攻克方向,如湖北省科技廳於2000年秋就黃鱔種苗與飼料攻關問題在全省範圍內實行項目招標。據專家預測,黃鱔種苗的批量生產問題在近期至少會得到一定範圍的解決。
2、投資黃鱔經營的主體多元化
現代化大生產離不開大中型企業、財團的支持,黃鱔生產也是如此。黃鱔養殖的較好效益已開始受到商家的注意,並且已有一些商家開始投資此產業。相信近年會有更好的企業、財團、商家涉足黃鱔產業,終將解決目前投資不足問題,實現投資多元化。
3、生產形式實現規模集約化
目前,工廠化集約化養鱔已形成較好的雛形,隨著社會投資力量的參與和投資多元化的實現,零星的小生產形式將會由批量、規模生產的工廠化、集約化生產所代替。目前,四川簡陽市專營黃鱔產業的大眾養殖公司和安徽淮南的皖龍鱔業有限公司的一些工作就相當有成效。
4、科研、生產、加工實現一體化
實現科研、生產、加工一體化是現代商品生產的必然趨勢,將科技成果、技術專利直接與生產加工相結合,直接轉化為生產力是發展的必然要求,目前這方面工作剛剛開始,不久的將來可呈現蓬勃發展的局面。
5、流通、營銷實現國際貿易化
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步伐的加速,客觀上要求黃鱔參與國際貿易化經營,事實上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初我國的黃鱔出口貿易由國家外貿部門統一組織經營,而80年代末期開始,外貿部門已放開珍珠、黃鱔等品種的統一出口經營權,目前的出口是“各自為陣”、“零打碎敲”。隨著商家、財團對黃鱔產業的參與,流通、營銷實現國際貿易化指日可待。這也將促進我國的黃鱔養殖業進入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
黃鱔養殖
黃鱔養殖的發展途徑
1、加大黃鱔科研的投入,努力增加科技貯備
科研的投入包括科研資金的投入和科研力量的投入,研究的主要內容應包括黃鱔生理、生態特性的研究,黃鱔生產的最佳環境的研究,還有種苗繁育與批量生產等方面的研究。
2、倡導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
如前所述,隨著生產的發展,黃鱔的疾病出現多樣化和複雜化趨勢。解決此問題單純靠投藥防治不是最好辦法,應倡導健康養鱔和生態養鱔等養殖形式,最大限度地減少鱔體藥物殘存程度,這有利於人們的身體健康,更重要的有利於出口換匯。
3、運用法律法規保護天然黃鱔資源
一是要嚴格控制捕捉量和上市規格;二是確定繁殖保護期,在黃鱔繁苗期內禁捕黃鱔。在新世紀初,國家對《漁業法》進行了適當的修改,要依法保護黃鱔資源。當然,保護天然黃鱔資源一個重要方面還是要加速黃鱔人工繁苗的研究進展,只有人工種苗達到批量供給,才能更好地減少對天然黃鱔種苗的濫捕。
4、開展工廠化養殖,提高集約化程度
學習國外的先進養鱔經驗,大力開展工廠化養殖是今後養鱔的方向之一。黃鱔特殊的習性,尤其是適應淺水生活的習性,較適合工廠化立體養殖,更適合於人工調溫、控溫條件下的集約化養殖。這方面需要解決的內容很多,如環境中的水質、水溫、溶氧等,還有全價人工配合飼料的開發等。
5、加強深加工產品研究,增加出口換匯能力
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步伐加快,拓寬國際市場黃鱔產品的銷售量顯得非常重要。目前我國的出口產品仍以活黃鱔為主,以後要研究黃鱔的保健食品、快餐食品等多方面內容。此外,加強產品的商標註冊也迫在眉睫。 總之,我國黃鱔產業的發展需要社會力量的支持,也需要科研人員的加倍努力而提高產業的科技含量,還必須走集約化、商品化、國際化的道路。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國的黃鱔產業進入快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時代,為我國的水產業注入新的活力。
黃鱔養殖
黃鱔養殖的市場前景
黃鱔是深受國內外消費者喜愛的美味佳餚和滋補保健食品,在國內外市場上十分暢銷。據調查,目前國內市場年需求量近300萬噸,日本、韓國每年需進口20萬噸,港澳地區的需求也呈增長趨勢。同時,由於鱔魚 體內富含DHA、EPA 和其它藥用成分,因而在深加工和保健品開發上具有極大的發展 潛力。目前供應黃鱔市場的主要貨源來自野生捕撈和一定數量的野生鱔反季節囤養。野生鱔的資源國內除四川、湖南、湖北還有一定數量分佈外,其他地區已被大量破壞了,預計4-5年後將逐步消亡。需求的增長和資源的減少使黃鱔的市場供應日趨緊張,價格穩步提高。目前,日本市場黃鱔的價格比鰻魚還高。在冬季,滬、寧、杭一帶日供需缺口達100噸以上,規格在100克以上的黃鱔批發價為每公斤60~70元,50克以上的40~50元,50克以下的20~30元。諸多因素表明,人工養殖黃鱔具有廣闊的利潤空間。
琪煌糖業
近年來黃鱔養殖日益熱了起來,由於價格相對穩定,很多養殖戶都打算投入到黃鱔養殖的行業中來,為之我整理了一個網上的數據,結合個人的一些經驗,把黃鱔養殖的成本及效益情況和大家做一下分享,旨在拋磚引玉,僅供參考。
黃鱔養殖
案例一
我們以一口10平方米的養殖池為例來概算黃鱔養殖的經濟效益。
1、建池費用200元。
2、收購15-20公斤野生黃鱔,以夏季中等規格(條重30-50克)黃鱔每公斤15-20元計,需花成本約300-400元。
3、經5-8個月的飼養,黃鱔體重可增加3-5倍,我們以增重3倍計算,則20公斤黃鱔可增重60公斤,按每增重1公斤黃鱔的飼料成本8元計(實際上大量採用蠅蛆蚯蚓等要不了這麼多),則需花費飼料成本480元。
4、藥物及其它開支計100元。以上4項成本總共約為1080-1180元。
而所獲得的是大規格黃鱔(條重100克以上)80公斤,按冬春季市場收購大規格黃鱔的中等價格(每公斤40元)計算,則可收入3200元,投入產出比為1:2.8左右。
具體一點說,1口10平方米的養殖池,在幾個月的養殖期內,可創利潤達2000多元(每平方米200元),一個普通的養殖戶,以建養殖池50口為例,則可收入達10萬元以上。
人們習慣地把一些養殖項目的概算看成是“灌水”,但我們可以實事求是的說,以上的概算僅僅是一個非常保守的、依據中等條件所做的概算,根據我們的養殖實踐,其效益還不止這個水平。但我們在此不必多說,相信權威專家的實踐更有可信度。點擊這裡可以查看權威專家的試驗報告。
黃鱔養殖
案例二
養殖黃鱔是當今熱門養殖項目,國內市場黃鱔供求矛盾突出,日本、韓國、泰國、港澳臺地區的需求也呈增長趨勢,僅韓國每年進口就達20萬噸。
野生黃鱔資源除四川、重慶、湖南、湖北、安徽等地區還有一定分部外,其它地區已被大量破壞,預計幾年後將逐步絕跡。
需求的增長和資源的減少使黃鱔的市場供應日趨緊張,價格穩步上升。
在冬季,沿海城市的日供需缺口達100噸以上,條重100克以上的黃鱔批發價每公斤達60-70元,50克以上的40-50元,50克以下的20-30元,高昂的市場價格為黃鱔養殖帶來了巨大的利潤空間。
生態小池密養技術開展黃鱔養殖具有很高的經濟效益。
②收購20公斤野生黃鱔,以夏季中等規格(條重30-50克)黃鱔每公斤15元計,需花成本300元。
③經5-8個月的飼養,黃鱔體重可增加3-5倍,我們以增重3倍計算,則20公斤黃鱔可增重60公斤,按每增重1公斤黃鱔的飼料成本8元計(若大量採用蠅蛆、蚯蚓等成本還可大大幅度下降),則需花費飼料成本480元。
④藥物及其它開支計100元。以上4項成本總共為1080元。而所獲得的是大規格黃鱔(條重100克以上)80公斤,按冬春季市場收購大規格黃鱔的中等價格(每公斤40元)計算,則可收入3200元,投入產出比為1:2。即1口10平方米的養殖池,在幾個月的養殖期內,可創利潤達2000元。
黃鱔的營養價值高,而且具有滋補和保健作用。黃鱔的生存能力很強,容易養殖,且具有佔地面積少、投資小、效益大等優點。近幾年來,隨著國際國內市場需求量的增加,現已成為養殖前景較好的淡水名優品種之一,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以下是我們對黃鱔養殖經濟效益的分析:
以改造一畝稻田養黃鱔為例,一畝稻田改造費約500元,一畝稻田需黃鱔種苗600斤左右(約3萬條),黃鱔苗按市場價每斤6-12元算,以10元計,600斤共6000元,飼養成本(含藥物)約 7000元左右,總投資約13500元左右。
經過6到8個月的飼養,黃鱔的體重可增加3-5倍,以3倍計,一畝稻田年產量600×3=1800斤左右,黃鱔價格按最低30元算,年產值48000元,年純利3萬多元。如果套種蓮藕、茭白立體種養,一畝稻田年純利還要高。
黃鱔養殖
總結
近年來,野生黃鱔被捕撈嚴重,瀕臨滅絕,而人工養殖產量的增加與野生黃鱔的迅速減少相比可以說是九牛一毛,造成市場供不應求,為許多想要回家創業的農民朋友提供了機會。而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黃鱔養殖是有利可圖的養殖項目。
黃鱔養殖現狀
我國當前的黃鱔產業出現了良好的發展勢頭,群眾養鱔的積極性較高,在一定的範圍內形成了黃鱔養殖熱潮。然而,由於科技貯備不足、科研落後於生產等客觀因素的制約,黃鱔生產、經營中仍存在著較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黃鱔養殖
黃鱔養殖現狀的主要特點
1、科研落後於生產的局面有所改善
人工黃鱔養殖的歷史較短,對黃鱔較全面的研究近年才開始,但這已使科研落後於生產的被動局面有所改觀。近兩年,水產專業雜誌上介紹養鱔新成果、新經驗的論文、總結報告比前幾年大為增加,科技含量大為提高,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大大加快。
2、規模化、集約化養殖呈現良好勢頭
改變傳統的零星單池小生產經營為連片集約化規模養殖只是近年來才出現的新的養殖形式,因為具有良好效益,一出現便受到群眾的重視。如安徽淮南的皖龍鱔業有限公司的工廠化養鱔和湖北等地的池塘網箱養鱔越來越受到各方面的關注和青睞。
3、我國黃鱔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日益提高
據最近從美國反饋的信息,美國市場對我國黃鱔、泥鰍等名優水產品的需求現狀是供不應求,市場潛力還很大。但要求出口的黃鱔規格要大,一般為150克/尾以上。生產大規格商品鱔對開拓國際市場是非常重要的,這方面的經驗教訓不少。如河蟹商品個體小型化趨勢導致市場價格大幅下降。
4、加工產業已開始受到相關方面的重視
目前除活鮮鱔出口外,已出現烤鱔串、黃鱔罐頭、鱔絲、鱔筒等加工產業。韓國很早便向日本出口剝皮鱔,我國在剝皮鱔加工方面尚為空白。儘管如此,黃鱔加工業已受到水產加工企業和社會財團的重視。
5、對黃鱔產業的投資已出現多元化趨勢
幾年前只是群眾利用房前屋後的空閒地零星養殖,而目前已有一些社會力量看好養鱔業,已開始注入資金,進行批量生產經營。
6、現代通信網絡開始進入黃鱔產業
現代化大生產離不開快速發展的信息高速公路,相對來說,整個水產業利用現代通信網絡發展產業相對滯後。目前,水產科研部門比生產管理部門在這方面的情況要好一些,但有些黃鱔業者已開始重視此問題。如四川簡陽大眾公司率先建立黃鱔產、供、銷相關的網址和設立專門的網頁,將該公司的商品鱔及種苗等信息搬上國際互聯網。
黃鱔養殖
黃鱔養殖存在的主要問題
1、種苗生產的規模化仍然落後
種苗是生產的基礎,黃鱔養殖的快速發展與種苗供應嚴重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
2、天然黃鱔資源亟待保護
近年來的養鱔種苗主要依賴天然的捕捉,這使黃鱔資源受到很大的破壞。
3、黃鱔的疾病成為制約生產發展的主要因素
隨著養鱔集約化的發展,鱔病越來越多,據資料統計,目前各類鱔病已達近30種之多。
4、配合飼料研製相當滯後
由於黃鱔特殊的食性,僅靠鮮活生物餌料不能滿足規模化生產的需要。投餵配合飼料是大勢所趨,然而,目前尚沒有研製出全價的黃鱔配合飼料。 5?集約化養殖程度有待提高。我國目前的集約化養鱔單產為10~20公斤/米2,而日本、新加坡等國開發的立體集約化養鱔,不僅集約化程度高,而且單層產量達50公斤/米2。
黃鱔的養殖前景
黃鱔養殖發展的態勢
1、種苗生產實現批量化
儘管當前黃鱔種苗生產不盡人意,但已引起有關領導部門和科研單位的高度重視,據最新信息,長江中下游諸多省份已將黃鱔的種苗生產列為重點工作內容和攻克方向,如湖北省科技廳於2000年秋就黃鱔種苗與飼料攻關問題在全省範圍內實行項目招標。據專家預測,黃鱔種苗的批量生產問題在近期至少會得到一定範圍的解決。
2、投資黃鱔經營的主體多元化
現代化大生產離不開大中型企業、財團的支持,黃鱔生產也是如此。黃鱔養殖的較好效益已開始受到商家的注意,並且已有一些商家開始投資此產業。相信近年會有更好的企業、財團、商家涉足黃鱔產業,終將解決目前投資不足問題,實現投資多元化。
3、生產形式實現規模集約化
目前,工廠化集約化養鱔已形成較好的雛形,隨著社會投資力量的參與和投資多元化的實現,零星的小生產形式將會由批量、規模生產的工廠化、集約化生產所代替。目前,四川簡陽市專營黃鱔產業的大眾養殖公司和安徽淮南的皖龍鱔業有限公司的一些工作就相當有成效。
4、科研、生產、加工實現一體化
實現科研、生產、加工一體化是現代商品生產的必然趨勢,將科技成果、技術專利直接與生產加工相結合,直接轉化為生產力是發展的必然要求,目前這方面工作剛剛開始,不久的將來可呈現蓬勃發展的局面。
5、流通、營銷實現國際貿易化
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步伐的加速,客觀上要求黃鱔參與國際貿易化經營,事實上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初我國的黃鱔出口貿易由國家外貿部門統一組織經營,而80年代末期開始,外貿部門已放開珍珠、黃鱔等品種的統一出口經營權,目前的出口是“各自為陣”、“零打碎敲”。隨著商家、財團對黃鱔產業的參與,流通、營銷實現國際貿易化指日可待。這也將促進我國的黃鱔養殖業進入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
黃鱔養殖
黃鱔養殖的發展途徑
1、加大黃鱔科研的投入,努力增加科技貯備
科研的投入包括科研資金的投入和科研力量的投入,研究的主要內容應包括黃鱔生理、生態特性的研究,黃鱔生產的最佳環境的研究,還有種苗繁育與批量生產等方面的研究。
2、倡導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
如前所述,隨著生產的發展,黃鱔的疾病出現多樣化和複雜化趨勢。解決此問題單純靠投藥防治不是最好辦法,應倡導健康養鱔和生態養鱔等養殖形式,最大限度地減少鱔體藥物殘存程度,這有利於人們的身體健康,更重要的有利於出口換匯。
3、運用法律法規保護天然黃鱔資源
一是要嚴格控制捕捉量和上市規格;二是確定繁殖保護期,在黃鱔繁苗期內禁捕黃鱔。在新世紀初,國家對《漁業法》進行了適當的修改,要依法保護黃鱔資源。當然,保護天然黃鱔資源一個重要方面還是要加速黃鱔人工繁苗的研究進展,只有人工種苗達到批量供給,才能更好地減少對天然黃鱔種苗的濫捕。
4、開展工廠化養殖,提高集約化程度
學習國外的先進養鱔經驗,大力開展工廠化養殖是今後養鱔的方向之一。黃鱔特殊的習性,尤其是適應淺水生活的習性,較適合工廠化立體養殖,更適合於人工調溫、控溫條件下的集約化養殖。這方面需要解決的內容很多,如環境中的水質、水溫、溶氧等,還有全價人工配合飼料的開發等。
5、加強深加工產品研究,增加出口換匯能力
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步伐加快,拓寬國際市場黃鱔產品的銷售量顯得非常重要。目前我國的出口產品仍以活黃鱔為主,以後要研究黃鱔的保健食品、快餐食品等多方面內容。此外,加強產品的商標註冊也迫在眉睫。 總之,我國黃鱔產業的發展需要社會力量的支持,也需要科研人員的加倍努力而提高產業的科技含量,還必須走集約化、商品化、國際化的道路。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國的黃鱔產業進入快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時代,為我國的水產業注入新的活力。
黃鱔養殖
黃鱔養殖的市場前景
黃鱔是深受國內外消費者喜愛的美味佳餚和滋補保健食品,在國內外市場上十分暢銷。據調查,目前國內市場年需求量近300萬噸,日本、韓國每年需進口20萬噸,港澳地區的需求也呈增長趨勢。同時,由於鱔魚 體內富含DHA、EPA 和其它藥用成分,因而在深加工和保健品開發上具有極大的發展 潛力。目前供應黃鱔市場的主要貨源來自野生捕撈和一定數量的野生鱔反季節囤養。野生鱔的資源國內除四川、湖南、湖北還有一定數量分佈外,其他地區已被大量破壞了,預計4-5年後將逐步消亡。需求的增長和資源的減少使黃鱔的市場供應日趨緊張,價格穩步提高。目前,日本市場黃鱔的價格比鰻魚還高。在冬季,滬、寧、杭一帶日供需缺口達100噸以上,規格在100克以上的黃鱔批發價為每公斤60~70元,50克以上的40~50元,50克以下的20~30元。諸多因素表明,人工養殖黃鱔具有廣闊的利潤空間。
鄉村桃源居
一,黃鱔的養殖是對技術性要求較高的水產業。首先我們要了解黃鱔的特性和野外生長環境,我們對其進行人工養殖,要做的就是模擬黃鱔的生存環境,並加以適當改善摸索來達到我們對其進行高密度養殖的目的。(以下描述的是亞種,直接乾貨哦)
1,黃鱔,其洞穴長約為體長的3倍左右,彎曲交叉,每個洞穴有2個洞口,出口常在接近水面處,以便呼吸和逃生。白天極少活動,夜間出現覓食。產期在6-10月,以6-8月最肥。黃鱔是肉食兇猛性魚類,捕食如昆蟲蛙蝌蚪小魚小蝦等。
2,黃鱔具有雌雄性逆轉的特性:即從胚胎期到初次性成熟時都是雌性,體長35cm以下的個體的生殖腺全為卵巢,產卵後卵巢逐漸變為精巢,體長在36-48cm時部分逆轉雌雄個體幾乎相等。成長到53cm以上者則多為精巢。產卵前口吐泡沫堆成巢,受精卵在泡沫中藉助泡沫的浮力在水面發育。雌雄鱔魚都有護巢的習性。受精卵一般8天左右孵出12天左右,幼魚可主動游泳覓食,依靠卵黃囊營養。
3,黃鱔適宜的水溫在15-30℃,低於10℃時停止攝食進入冬眠。15℃以上開始正常捕食,超過30℃時進洞度夏。適宜的酸鹼性水質環境為——中性偏弱酸性環境,最適宜水體pH為6.5-7.5。適宜水體含氧量在3mg/l以上,低於2mg/l時就會出現水面吸氧氣或者吐食,窒息點為0.17mg/l。水體中,硫化氫含量在0.016——0.20g./l時,會出現死亡。水體氨含量不得超4mg/l,對氨氮受限度為30mg/l。
二,目前比較先進的養殖技術有2種比較有效。一種是戶外網箱養殖(如上圖),該方法,優點是成本相對較低,對水體的控制較簡單;缺點是,因為是戶外,黃鱔的身上想跟野生一樣看氣候天氣,所以週期相對長,一般從苗期到半斤以上成品需要1-2年。產量也相對低,另一個就是要注意防天敵和天災(如鳥,蛇,洪水暴雨,夏季高溫,網箱一定要有水草,可用水花生植物)。
1,對新引進的水源進行消毒處理,可用每立方水體投放聚維碘溶液2毫升,再曬水3-7天。最好進行測水是否達標。
2,投苗時,網箱每立方水體投15-20斤左右,對苗種要大小分開分級養殖,以防止大吃小情況出現。另外投苗前須對苗種消毒處理(如用低濃度的魚苗浸泡劑苯扎溴銨每5kg水放入1毫升浸泡5分鐘左右即可)防止病苗交叉感染。苗種最好選擇25-50g大小規格為宜。
3,每天可在早上和晚上進行投餵餌料,可投專門的飼料,如果是養殖的蛆蟲小魚蝦蚯蚓進行投食,一定要進行消毒處理,防止生病傳染。
4,常巡塘,多觀察。
5,及時賣產品黃鱔,賣出去了才是你的。
三,大棚養殖
大棚養殖,其溫度是可以控制的,所以黃鱔的吃食時間可以延長3個月左右,一般餵食時間為2-11月,所以黃鱔的養殖週期就短的多,一般從苗期到半斤以上僅需半年至一年,另外就是產量相對較高,掌握了大棚養殖其帶來的利潤就很少了可觀。當然,大棚養殖的缺點就是,成本高,要建設一定規格的池子,池子要防漏,要有給水排水設備,由於是死水,對水質的要求控制相對艱難些,最主要的解約成本點就是,一定要有充足的水源。
1,建池有3種類型:地上式,地下式,半地下式。地上式,就是直接在一塊地表面建池,成本相對低,但保水問題難做些,冬季保溫性差。地下式,保溫效果好,要挖坑嘛,成本自然就高了。半地下式,那就是其兩者的結合了。建池規格,可根據鱔巢規格來建尺寸,比如6米x2米x1米深。(鱔巢,下文有介紹)。
注意:剛建的池子,因為是水泥砌的,水泥是鹼性的,並且做的有防水,所以一定要去酸鹼性。可放水浸泡2個月,可放些水草來加快速度。
2,鱔巢,是模擬野生黃鱔洞穴而發明的,是個很好的發明,就是有點貴,組合後,內部呈四通八達的曲線狀,這樣,所建鱔池就不再需要泥土,不需要泥土就保障了池水的使用週期(如果用的泥巴,那光是水就能把成本拉上大半把人累死),並且,控制好水質溫度情況下,可高密度投產。
3,對新引進的水源進行消毒處理,可用每立方水體投放聚維碘溶液2毫升,再曬水3-7天。最好進行測水是否達標。
4,投苗時,網箱每立方水體投量可根據每個池子鱔巢總共有多少個洞眼來進行投苗,同樣對苗種要大小分開分級養殖,以防止大吃小情況出現。另外投苗前須對苗種消毒處理(如用低濃度的魚苗浸泡劑苯扎溴銨每5kg水放入1毫升浸泡5分鐘左右即可)防止病苗交叉感染。苗種最好選擇25-50g大小規格為宜。
5,每天可在早上和晚上進行投餵餌料,可投專門的飼料,如果是養殖的蛆蟲小魚蝦蚯蚓進行投食,一定要進行消毒處理,防止生病傳染。
6,常巡查,多觀察。及時出售成品黃鱔,降低生病死亡等風險。
養殖水產,歸根結底就是養好水,一定要掌握相關技術和經驗。乾貨就淺談這些,希望有幫助,也歡迎,提意見和建議!謝謝!
常見小龍蝦
大家好我是小黑說到黃鱔養殖,分為農田養殖,網箱養殖。想要養好也是要有一定的技術支持的。農田養殖要點一:稻田建設
稻田應選擇通風、透光、進排水方便、水源無汙染、保水性能好,在田內開挖“田”字形或“日”字形水溝,水溝寬50~70釐米、深20~30釐米,開挖面積約佔稻田總面積的12%左右。稻田四周用尼龍網片構築80釐米高(埋入土層20釐米)的防逃牆,同時進排水口均用密眼鐵絲網罩好。
稻田養殖黃鱔
要點二:鱔种放養
鱔種要選擇無病、無傷、規格大小基本一致的個體,秧苗栽種後即可放養預處理的鱔種,按總面積放20~30克/尾鱔種1500~2500尾/畝,入田前鱔種用3~5%的食鹽水洗浴10~15分鐘可有效預防黃鱔體表疾病的發生。
稻田養殖黃鱔
要點三:施放基肥
基肥以有機肥為主,一般畝施畜禽肥400~600千克,另加過磷酸鈣30千克。追肥以無機肥為主,一般每次畝施尿素2~5千克。這樣既營造了黃鱔所喜腐殖質多的水域環境,又能滿足水稻生長的營養需要。
稻田養殖黃鱔
要點四:飼料投餵
在魚溝和魚溜中設置餌料臺,每天上午9時或下午5時準時投飼,日投餌量為鱔魚體重的6~7%,飼料以蚯蚓為最佳,也可投一部分蚌肉、螺螄肉、麥麩、瓜果、菜屑等飼料,並在池中佈置黑光燈引誘昆蟲供鱔攝食。
稻田養殖黃鱔
要點五:田間施藥
水稻防治病蟲害時要早防早治、防重於治,儘量使用低毒無殘留的農藥,並儘可能只噴葉面,同時加深水位,粉劑藥物應在早晨露水未乾時噴施,液劑藥物選擇陰天或晴天傍晚稻田霧起之前進行噴霧。
稻田養殖黃鱔
要點六:成鱔起捕
待稻穀收割後可將稻田中的水逐步排幹,只剩溝內水,先用抄網等工具捕撈黃鱔,剩下的黃鱔待泥土能挖成塊時,尋找黃鱔的洞穴,用鐵鏟等工具翻土捉鱔。需越冬的可在魚溝內留水,也可排幹水後在田面上蓋一層稻草防凍。 黃鱔網箱養殖技術
一、養殖水域選擇
網箱養殖黃鱔,對水域類型的要求不限。可以是池塘,也可以是河道、湖泊、水庫。但總的要求是水源有保障,水質無汙染。水源水質標準要符合GB11607-1989《漁業水質標準》。池塘一般要求面積在3畝以上,水深1.5米以上,注排水方便且注排水渠分開。大水面水體儘量選擇水面開闊、水流緩慢、風浪小、環境安靜、陽光充足的庫灣、湖汊,並避開主航道,水深在2-4米,水底平坦、泥沙少的水面進行養殖。
二、網箱結構與設置
1、網箱結構
採用網目為20-40目的聚乙烯無結節網片縫製而成。網箱規格以2米×3米、2米×4米、3米×4米為主,箱高1.2-1.5米,長方形,敞口式。
2、網箱設置
網箱一般以單排或多排並列,每列相隔1-2米,網箱間距1-2米,網箱上沿高出水面40-50釐米。池塘等小水體內設置網箱為固定式,網箱四周用毛竹架固定;大水面中為的網箱採用升降式,便於網箱隨水位變動進行升降、清洗。網箱在池塘的設置密度一般佔池塘的水面積60%左右,具體視水體交換情況而定,總的原則以不超過水體的自淨能力為宜。
三、放養前的準備工作
1、網箱浸泡
新制作的網箱在放養鱔種前,要放入水中浸泡5-7天。
2、網箱中設置水草
一般在鱔种放養前3-5天,在網箱內放置水生植物,以水花生較為適宜,其覆蓋面積應占網箱面積的80%,水花生不能高出網箱口,防止鱔種順草外逃。入箱的水花生應去根洗淨,並經消毒處理,一般用10克/立方米的漂白粉或5克/立方米的二氧化氯溶液浸泡5-10分鐘,以防止水草攜帶有害生物與蟲卵進入網箱。
3、池塘準備
在池塘中從事網箱養殖,要事先對池塘過多的淤泥進行清除,然後用生石灰150千克/畝進行消毒,以殺滅池塘內的有害細菌、蟲卵,並改善底質。池塘注水後,等網箱安置好,網箱中的水草也放置好,再進行全池帶水消毒,可選用0.30.5克/立方米的溴氯海因進行全池潑灑。再待到藥性消失,網箱中水草已返青,才可放養黃鱔苗種。
四、鱔種投放
1、鱔苗來源與選擇
苗種主要來源於採購人工捕撈的天然野生鱔苗。一般以籠捕的鱔種為佳,其成活率較高。鱔種應選擇體色深黃,無病灶、無外傷、粘液豐富、活動力強的大斑鱔,而背色青灰、烏黑、體形纖細、頭大尾小的劣質苗種不適宜網箱養殖。放養的鱔種規格以20-30尾/千克為主。
2、放養時間與放養密度
鱔苗投放一般在每年的4-9月份,以4-5月為最佳時期,此時天氣由涼轉暖,雨水多,野生苗種充足,價格較低,同時又以籠捕為主,成活率高。放養密度一般在2.5-3千克/立方米為宜,具體應根據水源、飼料供應情況而定,一般投放的鱔種要同一規格,一次放足。鱔種下箱前要進行苗種消毒處理。
五、飼養管理
1、飼料投餵
鱔種入箱後3天內不投餌,3天后開始投餌馴化。馴化時,可在網箱內設置1-2個食臺,便於進行定點誘食,經過7-10天馴化,鱔魚開始集中攝食。鱔魚的餌料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動物性飼料,如小魚、蚯蚓、螺螄、蚌肉、小蝦;一類是人工配合飼料(蛋白質含量在40%左右)。具體使用什麼飼料,應根據本地的飼料資源狀況而選擇黃鱔喜食的飼料。飼料投餵要按照“四定”要求進行。即定時,水溫在黃鱔適溫範圍內,一天投餵兩次,分別為上午8-9時,下午6-7時。定位,餌料應堅持投餵在固定的食臺上,以減少散失,便於觀察黃鱔的攝食情況及殘渣的清除。定質,要求餌料新鮮不變質。定量,一般情況下,投餵的顆粒飼料,每天投餵量佔黃鱔體重的3%左右;投餵鮮活飼料,每天的投餵量佔黃鱔體重的6%左右。總的投餵量的多少以第二次投餵時網內無殘餌為佳。
2、水質調節
維持鱔池水質清新,溶氧充足,是取得養鱔成功的關鍵。特別是進入夏季高溫季節,池塘小水體的水質極易惡化,必須對池水水質進行調節。調節方法主要是換水,排去池塘中老水,加註新水。必要時施用水質改良劑,如定期潑灑生石灰,每畝水面用量10千克左右,在網箱中定期施放或在飼料中添加微生物製劑,以達到改良水質的目的。
3、日常管理
堅持定期檢查網箱有無破損,經常清洗網箱,保持箱體內外水體交換暢通,對大水面養殖區域,要注意水位變動,及時調整網箱位置和加固網箱,同時要做好日常管理日記,如對飼養期間每天的水溫、氣溫、透明度、pH值、投餵量及有無異常情況的記錄,以便不斷總結養殖試驗,提高養殖水平。 下面是圖片
小黑很酷
08年到11年都在從事黃鱔養殖,在這過程中摸索出一點點經驗,分享給大家
1黃鱔養殖前期水草培育很重要,黃鱔長時間在水裡會淹死,所以必須有草有棲生之地。
2放苗要看天氣,下雨天不能放苗
3選苗儘量選擇當天新鮮苗,這樣成活高。
4訓食儘量選擇蚯蚓,然後慢慢轉化成飼料。
農村養蛙達人
如何進行家庭小規模養殖黃鱔?
說起黃鱔大家應該不陌生,經常出現在人們的餐桌上,味道鮮美又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這使它的價格一直居高不下,按照野生、養殖,以及大小的價格在30-70元一斤。
顯示所有大圖
黃鱔又名鱔魚、血鱔、羅鱔、常魚,各個地方叫法也不同。黃鱔是一種魚,身體像蛇一樣,成年鱔魚體長在36-55釐米左右,隨著時間的增加長度能達到70釐米以上。鱔魚是沒有鱗片的,膚色分為青色和黃色兩種。黃鱔屬於熱帶及暖溫帶魚類,生長在河道、溝渠、或稻田等淡水水域中,適應能力強。白天潛在水底泥洞中,夜晚出來覓食,屬於雜食魚類,以各種小動物為食,夏季吃食旺盛,轉到冬季氣溫下降時可長期不進食也不會餓死。我們瞭解了黃鱔的價值及生活習性,那麼該怎麼養殖呢?
選地建池;家庭小規模養殖的話選一塊通風向陽靠近水源的區域,鱔魚池可建成長方形、方形、圓形、都可以,一般長方形的居多,方便管理,池的大小一般家庭在10平米左右,也可以根據地形和自己的養殖規模來建,池的深度約為80公分左右。鱔魚池分地上池和地下池,顧名思義地上池就是在地表層以上用磚壘上牆壁,地下池就是挖坑進行養殖,不管是地上和地下都要把池底用碎石塊、黃土或三合土夯實,有條件的可打水泥池底,以避免鱔魚打洞逃跑,另外牆壁也要做好防打洞措施,做到牆壁光滑以免黃鱔逃跑,另外在距離池底50公分左右的牆壁上留個排水孔,以防下大雨時排水用,平時用鐵絲網罩住,堵好排水孔。池坑建好後需放入清水進行清洗、浸泡,然後排幹水,在池底鋪撒粘土、青草、有條件的也可用河泥、牛糞等混合物,厚度約為20釐米,然後放入10-20釐米的清水即可。
選苗、飼養;鱔魚苗可選野生或是人工飼養的小苗,野生鱔苗的話有可能身體有損傷,大小不一,所以儘量選擇人工繁殖的鱔魚苗,要挑選大小一致、體質健壯、體表光滑的鱔苗飼養,需注意,買回來先不要放進池內,先測量一下池內和買回來的水溫,水溫相差在3℃以內,水溫相差過大的話會導致鱔苗生病死亡。鱔苗投放的前兩天不要餵食,待其適應新環境後逐步少量投食,由於鱔魚是食肉性雜食魚類,可投放昆蟲,小魚蝦,蚯蚓、等,也可放入屠宰場的動物內臟等,可適當投放些瓜果類麥麩等,根據氣溫20攝氏度及時鱔魚進食旺盛,低於15℃可減少餵食。
水池上部可圍罩鐵絲網以防止貓狗及鳥類偷捕,在池邊種植一些藤蔓類植物,給池塘內造成一些陰涼,但不要超過池塘面積的三分之一,以保證池塘內的日照。另外每天應清理池塘內的食物殘留,以防止細菌滋生。池內可種一些水生植物,如水葫蘆等,也能起到淨化池水的效果。黃鱔的生長期在5-10月,這時溫度適宜黃鱔進食量旺盛,人工飼養的黃鱔一般6-8個月左右就可以上市了。目前養殖黃鱔的養殖戶還不是很多,養殖前景還是不錯的,。
壯鄉阿寶
黃鱔又名鱔魚或長魚,在我國分佈極廣,它不僅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還具有重要的藥用價值,具有補氣、補血、消炎、祛風除溼等功效。黃鱔的適應能力強,耐低氧、飢餓,便於運輸,是很有養殖前途的品種。家庭小規模養殖可利用房前屋後的空地建造水泥池養殖,其養殖方法簡便、成本低,經濟效益高,現將黃鱔水泥池養殖技術介紹如下。
1鱔池建造
要選地勢稍高、排灌方便的地方建池,可建成地上池、地下池或半地下池。面積以30~50 m2為宜,池壁和底部要打磨光滑,以免鱔魚在活動中擦傷皮膚造成各種細菌、病毒的感染;池深80~100 cm,池形一般為長方形、橢圓形或正方形,東西走向[1]。並設置自然溢水口,進排水管用鐵絲網牢固封閉,嚴防黃鱔外逃。池子頂端應高出水位30 cm以上,池壁頂部可做成“T”字形。底層鋪20~30 cm河泥或用青草、牛糞漚制的壤土,泥層以上水位保持在20~25 cm為宜,池面1/3的水面可適度種植茭白、水花生、水葫蘆、蒿草等水生植物,以供鱔魚遮蔭躲避,還能降低水溫,改善魚池環境。同時可在池邊種植絲瓜、南瓜、扁豆等藤蔓作物,將藤蔓牽引於架上形成遮陽棚蓋,其遮陽面積以佔水面的1/3為宜,保持池水有一定的光照。
2苗種選擇與放養
苗種有來源於籠捕的野生幼鱔,也可從市場收購,但受傷破皮、斷尾的鱔要除去,最好選擇人工繁殖的苗種。苗種應選擇體質健壯、體表光滑、活動力強、大小一致的黃鱔。一般要求重量以20 g/尾為宜,也可投放30~50 g/尾的大規格鱔魚。
在魚種放養前15 d,用10 mg/kg的硫酸銅和100 mg/kg的高錳酸鉀混合液進行全池潑灑,浸泡7 d後,換上清水。放養前為了測定魚池是否留有殘毒,可用體長5~10 cm的鱅魚或鰱魚苗按2~3尾/m2作“試水魚”,如魚活動正常則池中毒性已消失,反之則應推遲放養。放養時間以早春為好,1周內放齊。放養量一般為1.5~3.0 kg/m2,條件好的可放到5~6 kg/m2。鱔种放養前,用4%食鹽水或10 mg/kg漂白粉浸浴10~20 min,以消除魚苗體表的病原和寄生蟲,增加抗病力。放養時要注意暫養池與放養池的水溫溫差不宜過大,不得超過3 ℃。如相差較大,應適當調節水溫。
3合理投飼
黃鱔是以肉食性為主的雜食性魚類,特別喜食鮮活餌料,或蛋白質含量高的混合飼料,如各種昆蟲的幼蟲、小魚蝦、螺蜆、蚌肉、蠶蛹、蚯蚓、蠅蛆、禽畜的下腳料等,也可投餵一些植物性飼料,如米糠、麥麩、豆渣、瓜果等。鱔種入池後必須進行飼養馴化工作。馴化的具體方法為:鱔种放養後3 d內不投飼,以使鱔種體內食物全部消化,使其處於飢餓狀態,然後從傍晚開始用動物性和植物性飼料配合投餵,投餵量應由少到多,逐步增加。投餵時間逐步提前,並結合條件反射訓練,直至能吃多種配合飼料,並能在9:00、16:00左右攝食為止。
要定點投餵,一般每池設5~6個食臺,要求將飼料投入食臺,便於掌握食量和清除殘餌。一般鱔池每天投飼料400~500 g/m2,佔黃鱔體重的5%~8%,投飼應在傍晚進行,日投量佔鱔魚總體重的3%~5%,6—8月投飼量為總體重的6%~7%;投飼量隨鱔體增長而加大,在生長適溫時應多投勤投,15 ℃以下時可少喂或不喂。
4日常管理
水質調節:一是保持適當水位,水位必須長期控制在5~15 cm,不能超過20 cm。水淺易導致水質惡化,引起黃鱔停食和患各種疾病。二是堅持勤換水。一般情況下,3~5 d應換水1次,盛夏時節最好1~2 d換水1次。新換的水特別是井水,要提前1 d抽到蓄水池,使水溫調節至與池水相近,溫差不能超過3 ℃;如能長期有一股微流水注入則較為理想。三是及時清除殘食。每次餵食3~4 h後,對殘留的餌料要用細網瓢清除。特別是盛夏高溫時節,為防止殘餌發酵使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還必須堅持每週向池中潑1次生石灰水,以殺滅病菌,調節水體酸鹼平衡[3]。
對當年達不到上市規格或準備囤留到春節期間價高時上市的黃鱔,應及時採取安全越冬措施:一是乾池越冬。11月以後,當水溫逐漸降至15 ℃以下時,黃鱔開始鑽入土層深處越冬,直到翌年2月。在越冬期間可將池水排幹,並在上面鋪1層15~20 cm的稻草或麥秸,以保持泥土溼潤和防止土層結冰。二是帶水越冬。在黃鱔進入越冬期前,將池水升高到1 m左右,讓其鑽入水下泥土中冬眠。水面結冰時要及時將冰打破,謹防黃鱔缺氧窒息死亡。
5病害及其他生物危害防治
因為黃鱔體表無鱗,易受致病菌、寄生蟲的侵襲,再加上黃鱔對少數藥物敏感,專用的特效藥不多,所以在生產中要以生態預防為主,比如:養殖用水嚴格消毒、過濾,在鱔池中放養蟾蜍,減少人為損傷等,巡池時見到病鱔應及時撈起隔離,查明病因,對症下藥[4]。在水黴病防治上,選擇體表無傷、體質強壯的幼鱔,在放養前用石灰對鱔池進行消毒,發現患有水黴病的黃鱔要及時用5%的碘酒塗抹患部,或用3%~4%的食鹽水浸洗魚體5 min,就能獲得較好的療效。在梅花斑病防治上,由於蟾蜍可在鱔池中放養一些身上的蟾酥有預防和治療的作用。若已發病,應立即更換池水,把剝去皮的蟾蜍,用繩子繫好後在池內反覆拖動,1~2 d即可除病。在發燒病防治上,在養殖池中投放少量泥鰍,利用其吃掉殘餌和上下竄動,增加水中溶氧量;發病後應立即徹底換水,並潑入0.07 mg/kg硫酸酮溶液50 mL/m2或青黴素30萬U/m2對水25 kg潑灑。生長期間,尤其是剛放鱔苗和黃鱔的繁殖季節,絕對不能夠放鴨子入池捕食。為防止貓、鼠、鳥類等動物入池捕食黃鱔,最好用舊網片蓋住池子,或是採取其他保護措施[5]。
另需要注意,春季的低溫和少光照的情況下,黃鱔易患水黴病,防治措施除要注意加強光照,提高水溫外,還可採用0.5克/升食鹽和0.4/升小蘇打溶液配成混合液全池潑灑。發病後,可採用0.2毫克/升的孔雀石綠或0.3毫克/升的亞甲基藍溶液全池潑灑,每3天1次,3次即可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