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民辦教師的人生,都是一段可歌可泣的歷史,你覺得對嗎?

寒韓寒


民辦教師已經徹底退出了中國教育的舞臺,成為一個時代的“名片”。如今,真正的民辦教師都是“過五跨六奔七”的年齡;如今,真正的民辦教師都是做過“教書匠”的農民。凡是有過民辦教師經歷的人,都有著不堪回首的往事,都會異議同聲地說“後悔了當初的選擇”。因為每一個民辦教師的人生,的確都是一段可歌可泣的歷史。



一個村不到百戶人家,每個社各在一個山頭。娃娃們唸書是個大事,又是個很大的問題。因為唯一的簡陋的村小學就設在村子比較中心的地方。為的是孩子們都上學方便些。說是方便,崎嶇的山路還是要走五六里。孫老師就在這所三個教師,30多個學生,五個年級的村小學當著民辦教師。

校長是公辦教師,人家選擇四年級包班。孫老師和另一位民辦教師按“低中高年級搭配”的原則,孫老師代了一五年級複式班。複式班教學,上課時間本來有限。又面對的是低高年級的學生。給一年級講完課安排做作業,為五年級講課了,一年級那幾名學生又吵嚷不停了。常常一節課總是口乾舌燥,手忙腳亂。由於路途遙遠,學生是飯後到校。學生一進校門,就是一天工作的開始。教室也了辦公室,緊隨學生身後到下午四點半。


孫老師走路有點顛簸,是先天性的。幹農活也不順手。兒子3歲時患有精神病的妻子意外身亡。他既當爹又當娘艱難的生活著。好在學校給他還騰出了一間房子,是做灶房用的。給了灶房,其實就是讓他以校為家。甭說,孫老師是學校的長住戶,也只好免費擔負起看校任務。

每天放學後,湊合著做點麵條,父子兩人吃飽就行。晚上才是孫老師最忙活的時候。四科作業要批閱,還要看教材,撰寫教案。沒有一晚是十點以前睡覺的。

就這樣熬了一年又一年,送走了一波波的學生。2016年5月,孫老師整整60歲了。也就要走完他民辦教師返聘為代課教師的生涯。按照有關政策,該是離崗退養的時候了。教育局來了人,還帶來了讓孫老師離崗退養的文件。並特意提到退養後的工資仍是在崗的1380元。孫老師還真的喜出望外了,高高興興把那一架子車的全部家當拉著離開了學校。


也許,對一個轉身成為代課教師的孫老師來說這是最好的結局。豈料,辦理退養後的第二個月,孫老師領到了每年教齡的8元,即28X8元,即所謂的養老補助。孫老師不明白,不理解,找到教育局,得到的答覆是沒有離崗退養這回事。

2018年甘肅省在崗教師全部轉為公辦教師。孫老師不是退休的退休才兩年。28年教齡的民辦教齡的“代課教師”,僅差一步之遙,還是沒有實現自己追求的夢想。

孫老師的經歷只是民辦教師的縮影,但折射出了一代民辦教師的苦難人生。

【#為生活而提神】


為生活而提神


教書育人,這個職業光榮。首先向老師們致敬!

說民辦教師是可歌我很贊同,說可泣我覺得用詞不當。我的倆位同學都是民辦教師,後來轉為正式教師。那時要當民辦教師除非上邊有領導才當上民辦教師。他們現在退休金每月五千多元,一年六萬多元。

我們一起吃飯時,調侃了一下,他們徹底坦白地說:我們要是沒有親戚是當不上老師的。接下來又調侃了很多。

那時,當民辦老師比社員掙得多。

雖然吃點粉筆沫子,總比在地裡沒黑天沒白日地幹活強上幾十倍。

現在小老頭自由自在還能吃退休金多好。飯罷我要去買單,可倆位同學看了我一眼,怎麼能讓你買單?我們錢,花不完。

其實,在過去(舊社會)我的上兩輩都是教書匠,他們過的也不錯。

我們要尊師重教,但教師也要盡到人民賦予的使命!

我說的是實話,請勿誤解。


夕陽映彩霞86444


我五年的民辦教師生涯,終生不忘。偏僻的鄉村小學校裡,我教一、二年級的課,一位姓曹的公辦教師教三、四年級的課,四個年級總共五十六個學生。從早晨上操,唱歌,讀、背書,到上、下午的同一個教室,兩個班級的複式教學;快樂的課外活動;晚上灰暗的煤油燈下認真地批改作業,編寫教案,到全鄉統考第一名,我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得到了家長們的讚揚與好評。幾十年過去了,孩子們那稚嫩的童音:“老師好!”總是在我耳邊迴響,這是我人生的榮耀。

沒有辦法啊,現在的有些小學老師,總是把學生考試賴的責任,推給家長沒有輔導好,我們那個時候沒有這個理由,因為學生家長大多為文盲呀。


程紅森


非常對!我的父親是地地道道的最早一代的民辦教師,剛開始還沒有補助,生產隊按出勤天數計工分。他跟其他民辦教師一樣,付出太多太多!

新中國成立初期,農村到處是文盲,就拿我們村(大約六、七十戶人家)來說,爺爺解放前上了幾年小學,就是村裡最有文化的人了,雖然家裡很窮,五十年代,爺爺還是咬緊牙關送父親到幾十裡外的中學讀完了初中,父親成了村裡最高學歷。

在國家大力發展教育事業的背景下,才初中畢業的父親肩負起了發展我們村教育的使命,以民辦教師的身份,組織村裡勞動力、木匠、石匠等開始平場地、蓋房子、建學校。就這樣,在村裡老百姓的大力支村下,學校建成了。

第一個班的學生很特別,有二十幾歲的大小夥子,有四、五歲的小兒童,幾乎每個學生都是父親上門做工作,才讓來上學的。不管怎麼說,只有父親一個民辦老師的學校開學了,開始學生不到二十人,後來逐年增多,辦到三年級時,實在應付不了,通過請示,大隊才派了一個老師和村裡一位退休軍人來加強師資力量,之前都是父親一人內內外外的操持,前提條件是:繼續增加教室面積,準備辦到小學五年級。

就這樣,又在縣教肓局和村裡老百姓的大力支持下,我們村的最好的房子,二層樓的磚房建成,可上級要求進一步提高,要辦成初中,附近二個村(距離一公里多)的初中生集中到我們村上初中,當然教育局又派了兩名縣師範學校畢業的老師入住。

一所象模象樣的初中學校就這樣建成了,村裡所有的適齡兒童都解決了上學問題,起碼保證小學畢業。說來也是很堅辛了,學校的運動場、籃球場等都是父親他們課餘時間帶領學生揀石子,掏沙,砍柴賣點錢買水泥等,自已動手、自籌資金澆築起來的。父親日夜操勞得了胃病,身重降到只有40多公斤,可沒請一天假。

當時,學校還組織了籃球隊,文藝宣傳隊,經常走出來友誼比賽、彙報演出等。

雖然教學水平不高,父親一直教到初中,不懂的自學,邊學邊教。但在幾乎是文盲村的山區建了一所現在看來不象樣的學校,不是正規的老師,沒有正規的教學。在當時起到了非常大的脫盲、基礎教育作用。

我從那初中畢業,考取縣重點高中。後又考取大學。

後來在全國提高教學質量的標準要求下,原來的老師調到了更好的學校任教,父親也轉為了公辦老師被調到其他學校。這個學校,由初中變成小學,又由小學變成只能辦小學三年級以下,再到各種條件達不到辦學要求被停辦,學校就這樣變做他用,消失在記憶中。

現在的小孩集中到教學條件好,師資達標的鄉中心小學學習!時代進步了,理應受更好的教育!


譚成年往事ABC


我當民辦教師的時候一直代我村小學畢業班,在我們村有北京大學、天津大學、南京大學的各一個,其他一本、二本、大專的有好多個;不都是我們從小學打好基礎的嗎?現在老了,他們還與我來往,過年都要來我家看看,我也經常到他們那去。只是我中途有其他原因沒幹了,現在每個月拿208元的補貼,確實難以維持生計。


用戶1565881967525


菜鳥來談談吧,歡迎大家關注!*^O^*

菜鳥同意這個說法。菜鳥讀小學的時候就是由民辦教師帶出來的,這裡面有三個典型的人物。分別是二年級的語文老師,五年級的語文和數學老師。

1.人物一

小學二年級的語文老師。菜鳥還記得那是一個很嚴寒的東西,我被罰的在教室門外用電池砸的那個黑芯在寫字,因為聽寫作業的時候,我寫錯了幾個字之後,就被罰的在門口寫字,這時候真的是一直在心裡罵語文老師,詛咒語文老師。他也的確是一名民辦教師,關鍵還是我們村的。等菜鳥讀到小學快畢業時,民辦教師好像要統一下崗,菜鳥二年級的語文老師就成了首當其衝的人物。沒錯,他就成了第一批下崗的人。在若干年後,菜鳥一直在外面讀書,也很少回家鄉。偶爾的一次,菜鳥聽說了他的故事。日子過的很艱難,一直常年在外面打工,也被別人騙了好多錢,一直沒有什麼起色。

2.人物二

小學五年級的數學老師。這位老師菜鳥記得特別清楚,因為小時候有很多次被他打的手心發腫。為此也哭了很多次,民辦教師中也的確有一部分教師的素質很低,可能他就是其中的一個。小時候數學不好,長大後數學不好,他有一半的責任。時常被打了,你覺得能學好數學嗎?那時候這位數學老師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喜歡在路上撿那些車拉磚,掉下來的磚頭,很多學生都嘲笑他。直到很多年以後菜鳥才知道,他們家裡的情況真是太難了,民辦教師的收入,僅僅夠一個月的零用開支,根本就不夠家庭裡面的開支,有時候他還會去撿瓶子賣。

3.人物三

小學語文教師。這可能是這幾位民辦教師中晚年生活最好的一位了。因為他家庭情況都比這幾位教師好。當大家都下崗的時候,只有他自己開了一家飯店,然後又來了一家旅館。所以,菜鳥每次見著他了,都打招呼,他的生活還好。菜鳥現在回想起來了,那時候當民辦教師的時候,的確是比較辛苦的了,而且有很多教師的學歷水平並不高,能夠將菜鳥教到那個程度,已經是相當不錯了。


菜鳥大師兄


有幸還當了半年的民辦教師。

那時候有文化的人少,六年級畢業就可以當會計,當老師。在六七十年代,教師是一個被人羨慕的行業,拿工資當然好了,就是民辦教師,也是很多人想幹而幹不上的。

我上了幾天初中,混了張初中畢業證,算是初中生了,可自己知道,那水平比完小畢業強不了多少。那個時候是聯辦中學,兩三個村就有一所中學。老師也是趕鴨子上架,硬著頭皮教,學生也是稀裡糊塗的學,翻來能發張畢業證。我的畢業證就是這樣來的。

回到村裡,人家不知道你有多深的水,只知道你是中學生,就委你重任。先是教學,大隊裡給一個標準勞動力的工分,每月還給六塊錢的補助。當時六塊錢了不起,一天的工值也就兩毛錢,六塊錢等於幹一個月的活,再加上掙得工分,一個人差不多掙兩個人的了。過了半年的好日子,黨支部考慮我所在的生產隊缺會計,就不讓我教學了,回生產隊當會計了。

當了沒兩個月,因為我們生產隊工作老跟不上去,半道上改選,又選我當隊長了。當隊長可沒有教學輕巧,還得比別人早起晚睡,晚上還要開會,又沒有補助,到年底給補助幾十工分,實在沒有當社辦教師舒服,掙的還少了,吃虧也得往肚子裡咽,誰讓社員信著你了呢?

說什麼一個民辦教師的人生,就是一段可歌可泣的歷史,說的有點大了,算不上什麼可歌可泣,更算不上什麼歷史。只能算你一個人的經歷罷了。有很多人想幹還幹不上呢?更何況後來這些民辦教師絕大多數都轉了正了,現在差不多都退休了,每個月開四五千塊錢,在農村那可是上等戶了。這樣的戶,在村裡也是被人羨慕的主。


伏櫪的老驥57128762


心酸的眼淚

有一年臘月二十九,我到大路村去討工資。當時工資分到大隊後,民師需自己去要。

到了大隊部,張書記熱情地接待了我。然後要我到大隊辦的一個飼料加工廠去,因承包者未交齊上交款。

走了上十華里,才找到了加工廠承包人。他告訴我:自從承包了加工廠後,有很多人為難他,經常滋擾,所以也未掙到錢。結果我一分錢也沒拿到。

我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裡,看到妻子一人在做著年糕,旁邊的孩子一個勁兒地哭鬧,心裡真的不是滋味。


ljs666666李家勝


每個最低層的農民也是可歌可泣的歷史,不光民師。不要為向國要錢時這麼提,我也當過民師,不是覺悟高,為了錢這麼提我很反感。我當時當上了民師覺得比勞苦的社員便宜了。夏天下班了,我看社員還在地裡幹活,真感很幸運,若不得一輩子這麼過。放假了還有工分,社員哪有這好事。


肝病創新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民辦教育是新中國成立以後,為適應社會發展和不完善的教育形式而出現的一個職業,也是歷史的產物。民辦教師這個稱呼已退出了歷史舞臺,現在取而代之的是代課老師,在部分地區還是存在的。

我的爸爸曾經就是一名民辦教師,1972年中師(大概相當於現在的高中一二年級文憑)畢業後,成為當地一名民辦教師,教小學語文和音樂。小時候爸爸經常抱著我去學校,那些學生經常逗我玩,可能是小的過,覺得當時學生都特別大,也很高。

爸爸一直任教到1982年,也沒有轉正,最後村裡缺少幹部,公社領導讓爸爸去當村秘書,在1989年和爸爸當初一起當民辦教師的幾個人,都開始忙於轉正的事,8000元就可以轉正,當時爸爸一個月工錢還不到30元,20多年才能掙夠8000元,顯然是天文數字,更何況家中6口人的吃飯問題,最後爸爸放棄了“轉正"的機會。

同村的幾個民辦教師最後都轉正了,爸爸卻在村裡當了22年村幹部,為一個落後的小山村上了電,通了自來水,修了路,新蓋了當時的學校和大隊。每當爸爸說起沒有轉正的事,他考慮的還是家庭和村裡的事。爸爸說,如果當教師轉正繼續教書的話,村裡也不能那麼快的通了水電。

爸爸在當地按照民辦教師資格辦理了社保,雖然沒有他們轉正的工資高,但爸爸很滿足,很感謝共產黨。爸爸常對我們說,人要知足,才能活的坦然。

現在爸爸早已離開了村,進了城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但他的根還在那個小山村。這裡也祝福爸爸身體健康,幸福安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