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滈河兩岸,難忘的賈裡村

滈河,發源於石砭峪,在香積寺西南與潏河合流,形成洨河,全長46公里。

石砭峪內水網豐富、溝岔縱橫,有南北九溝、清溝、熊溝、關廟、大小瓢溝、青岔、南北四岔、老龍橋等自然村落,羅漢坪是長安區的南邊邊,牛背梁自然保護區被秦嶺大梁分開,南邊是柞水,北邊是長安,大秦嶺水脈豐富,溝溝飛瀑澗,岔岔有溪流,山有多高水有多高,這一道道山嶺蘊涵的水資源星羅棋佈,流出石砭峪後,就形成了八水繞長安的美景。

美麗的滈河兩岸,難忘的賈裡村

上世紀七十年代,全縣人民奉獻力量集腋成裘,在石砭峪口建設水庫一座,我國的第一次定向爆破就是在這裡操作的,水庫旁邊有水力發電廠,水庫的水渠支道水流經王曲塬可以灌溉到馬廠村的良田。一時,神禾塬上風調雨順,糧食產量提高不少。

美麗的滈河兩岸,難忘的賈裡村

滈河出山後,經五臺街道,到王曲街道,衝出一片蛤蟆灘,在神禾塬畔打了個彎,本來的南北流向變成了東西流向,水之轉彎稱“曲”,又因水旁有“十三省總城隍廟”一座稱“王”,大約便是“王曲”地名的由來了。在作家柳青先生筆下,滈河稱之為湯河,蛤蟆灘是稻米成行、聽取蛙聲一片的北方江南,更是《創業史》主人公梁生寶奮鬥一生的地方,滈河上的一座橋就是柳青先生的稿費捐的。

美麗的滈河兩岸,難忘的賈裡村

滈河向西流去,北岸的皇甫村是柳青先生駐村地,河水在這裡變得平緩,小橋流水,炊煙裊裊,兩岸人家,盡顯夢裡水鄉景色,高灣村、魚包頭、賈裡村沿河岸座落,這裡的風景極好,神禾塬上的井水深、日照近,這裡長得麥子紮根深、性硬、勁道,這裡的女子漂亮、伶俐,這裡的男子勇敢、聰明。

美麗的滈河兩岸,難忘的賈裡村

我老以為賈裡村的“賈”應和商賈的“賈”同意,村子大,能行人多,正所謂“高山臥猛虎,深水藏蛟龍”,做生意者大多掙了大錢,應該與世代流傳下來的經商血脈有關,至於以賈島來過為典故,並不足以振奮群眾勤勞致富的奮鬥精神。當然,賈裡村不乏名人,畫家楊曉陽就是這裡人。美麗的滈河兩岸,難忘的賈裡村

賈裡村處於水之北、塬之南,是風水上兩面朝陽之地,這裡的人們勤勞節儉、善於經營,他們把滈河以南子午、黃良的人稱為“河以南的人”,略帶些瞧不起,覺得他們落後。很早的時候,賈裡村人就以韋曲人的生活節奏為準,凡十八歲以上的成年人,早晨日出必須下韋曲人市找活兒幹,晚上日落才可以回來,村裡不養閒人是老書記任清斌的治村之道。改革開放後,賈裡村的民營經濟大力發展,村西有面粉廠一座,有傢俱廠一座叫“香山紅葉”。

如今的賈裡村,業已拆遷,但人們的質樸品質卻從未改變,打零工的人口袋裡始終裝個五十塊,活兒幹完了,掃微信我不要,你給我二百我給你五十,我一天就掙一百五,多一分也不要,少一分也不行,至於拆遷的幾百萬那都是數字,不能用的。

美麗的滈河兩岸,難忘的賈裡村

此刻,我坐在穿鄉過村的何子路邊,徜徉在美麗的郊野公園之中,一晃三十多年過去了,以前這裡是盛產桂花球米的稻地,誰知桑田變遷,這裡成了美麗的公園,如果你有時間,歡迎你也來這裡轉轉,看看美麗如畫的滈河兩岸,看看難忘的賈裡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