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湖高新區、花山區結合主題教育,齊心合力,攻克搬遷“老大難”

11月4日上午,記者來到位於港口集團邊上的江口村,這個昔日破舊雜亂、環境惡劣的聚居區只見一堆堆瓦礫,搬遷進度之快遠超預期。從8月6日正式啟動搬遷工作,到10月25日所有居民簽訂搬遷協議,這個曾經的搬遷“老大難”,江口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搬遷指揮部只用80天就攻克了。

瀕臨長江的江口村遠離市區,區域內私搭亂建現象嚴重,多為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遺留的存量違建。村裡62戶居民城鄉戶口、本地外地戶口均有,其中老弱病殘居多,大多數家庭較為困難。由於臨近重工業企業,這裡生活環境較差,雨季因地勢低窪還經常內澇。

今年,市委、市政府將整治搬遷任務交給慈湖高新區和花山區。領到任務後,慈湖高新區、花山區迅速成立江口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搬遷指揮部,由慈湖高新區徵遷局和花山區徵管局十多位工作人員組成項目組,入駐江口村,駐點推進整治搬遷工作。

面對搬遷“老大難”,工作難度可想而知。為此,項目組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動腦筋、多想辦法,科學制定方案,切實解決搬遷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經過戶籍摸底調查、房屋測量登記等大量前期工作,項目組確認江口村住戶62戶、企業1家,合計拆遷總建築面積近6300平方米。由於房屋年代久遠、居民身份複雜,無法比照國有徵遷政策進行補償成為工作推進的障礙點。

辦法總比困難多,指揮部參照相鄰區域辦法,通過多次會議磋商,形成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實施方案。項目組工作人員緊密配合,細化任務,明確責任,分組分塊推進。兩個商談攻堅組提前熟悉每戶家庭補償情況,面對面和村民商談,聽取他們的合理訴求,耐心細緻地做思想工作。同時,將商談結果提交指揮部研究,形成紀要後及時算賬做表審核報批,保證補償資金及時發放到被拆遷戶手上。對漫天要價的難談戶,攻堅組成員以領款拆除戶為榜樣現身說法;對於家庭困難群眾,積極用好幫扶政策,依法合規為他們爭取利益最大化。

真心、愛心、耐心相結合的工作法,最終感動了被拆遷對象。9月10日,59戶居民簽訂搬遷協議。對剩餘的3戶,項目組不厭其煩,繼續做工作。10月25日,隨著最後1戶簽訂協議,江口村搬遷協議簽訂工作全部完成。

“對於拆除的建築垃圾,我們將及時清運,保證土地復墾、植樹種草年內完成,讓這個市容市貌的‘汙點’變成綠化美化的亮點!”慈湖高新區徵遷局局長馮中山表示。

記者 餘齊斌 通訊員 邱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