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打工青年,創業賣包子月入百萬,他是怎麼做到的?

現在社會人人都想創業,國家也大量鼓勵人們進行創業,人人都想當老闆,可是很多人苦於缺乏資金,缺乏技術,缺乏方向,其實很多門路就在身邊,只是沒有一雙發現致富的眼睛,沒有一個創造財富的思維。

90後打工青年,創業賣包子月入百萬,他是怎麼做到的?

湖北武漢的吳總年紀不大,一年通過賣包子年入百萬,很多人說你是在吹牛,他是怎麼做到的呢?

接下來就為你分析,吳總是一個90後的青年,因為家境貧寒,高中畢業就出來打工了,剛出來的時候也做過很多工作,吃過很多苦,他一心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尋找一個方向進行創業,在打工的過程當中,他學會了做包子,並對做包子有一定的鑽研,他通過自己仔細的觀察,覺得包子是一個比較不錯的創業項目,投資少,比較適合自己,小吳頭腦比較靈活,也善於琢磨和觀察,他發現很多店鋪早上是不營業的,比如快餐店,火鍋,夜市店等,一般早上都是空閒的,然後他就去給這些店鋪的老闆談,就說早上在他那裡賣包子,然後每天給他們店鋪支付一定的租金,在不影響生意的情況下,多增加一份收入是好事,很多老闆自然也願意,就這樣他幾乎沒花錢就獲得海量的包子鋪的使用權。

一,整合別人家的包子,做自己的生意,

通過談判店鋪有了,就要解決包子的問題,雖然他對包子有一定研究,做包子的功夫也還不錯,但是一個人是做不了多少的,於是他就去找到了一家做包子還比較好吃的,也做的比較大的包子鋪,去跟人家談合作,去批發他的包子,因為吳總的採購量大,所以就有話語權,把包子的價格壓的很低,然後他就去請了一些阿姨,和那些剛出來打工的年輕人(因為只賣早上,所以他們的工資相對說比較便宜),就這樣迅速的利用那些談判過來的門店鋪開了。

90後打工青年,創業賣包子月入百萬,他是怎麼做到的?

二,沒有店面的包子製造商如何快速鋪開市場?

那麼同樣是賣包子,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呢?肯定有的,小吳經過一段時間的賣包子,積累了很多的人脈,也有了更大的能量,他想把這個包子做得更大,直接找到食品生產廠家幫他生產包子,並且叫食品廠按照他的要求生產,他把這些包子都做得很特別,也做得比較可愛,做成各種各樣的形狀,有的做成動物,比如做成小豬,小兔,小熊等等,關鍵是不僅好看,吃起來還很好吃,有了幫他生產包子的廠家,就有了大量穩定的貨源,接下來,他就去找到小的餐飲店或者小超市合作,特別是那種便利店,到處都是,然後他去跟這些店談,就是免費送他們一個烤箱,然後把他的包子放在烤箱裡面賣,並且跟這些店說如果賣不完我回收,賣完了第2天再給他們結第1天的錢,對於這些餐飲店或者小超市來說,一分錢都不用出,早上花點時間賣包子,而且也比較方便,另外還增加了收入,什麼事都不用操心,所以很多餐飲店或者小超市,便利店都選擇了和他合作,因為沒有任何風險,賣不出去還可以回收,並且第2天才結算,不用投資一分錢就為店面增加了收入,因為即使不賣包子,這些店的租金已經付過了。

而對於廣大的消費者來說,他的包子外型很特別,而且味道也還可以,有的人在吃之前還會拍照發到朋友圈,相當於給他做了免費的宣傳,更加加大了他的銷售量。

小吳通過對這個包子項目的運作:不用自己生產,也不用自己配送,不用自己去開門店,也不用去請工人幫他賣包子,雖然他乾的是賣包子的業務,但是自己乾的都不是包子的活,他只是更多的去和商家談合作就OK了,就按一個合作伙伴一個月給他帶來2000塊的收入,它通過整合,不斷的去給更多的商家談,把合作規模搞起來了,一共開發了500多個合作伙伴,這樣一個月就給他帶來了近百萬的收入,當然在這個過程當中,他還要做其他很多的事情,比如他把他的包子進行了專利註冊,做成品牌更有利於他自己的傳播,學習了很多的管理辦法等等,還有其他的一些操作,所以才把生意做得越來越好,越來越大

90後打工青年,創業賣包子月入百萬,他是怎麼做到的?

通過這個案例,你發現沒有?吳總幾乎沒有花什麼本錢,就把生意做起來了,雖然包子是小生意,但是它通過資源整合,把它做成了大生意,所以高手就是懂得利用槓桿借力,設計一個共贏的生態圈,大家都有錢賺,很多賺大錢的高手都是做一個平臺,做資源整合實現輕鬆賺大錢,所以只有改變思維,改變對商業模式的理解,學會背後的邏輯,才會真正的明白免費模式的威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